道路工程施工测量.pdf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一、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概念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道路进行测量、定位、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测量工作,确保道路建设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道路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作用1. 确保道路施工质量。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可以对道路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定位,保证道路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通过测量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错误,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
2. 提高施工效率。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可以对道路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测量工作,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3. 保证工程安全。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可以对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通过测量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 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可以记录道路建设的各个阶段的施工情况和结果,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通过测量工作,可以对道路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为工程验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5. 为工程管理提供支持。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可以为工程管理提供支持。
通过测量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为工程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调整。
三、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方法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传统的地面测量方法、现代的卫星定位技术和无人机测量技术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1. 传统地面测量方法。
传统地面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仪器在地面上进行测量,包括使用测距仪、水平仪、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传统地面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和小范围的测量工作。
2. 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和测量的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导航系统等。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项目概述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测量获得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数据,为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二、测量目标1.界址点测量:确定道路工程的边界和界址点,保证工程施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高程测量:测量和记录道路工程地表的高程数据,为后续的道路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3.水平测量:确定道路工程的线性和曲线的位置,包括中心线,边线和边坡线位置等。
4.施工监测: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道路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三、测量方法和步骤1.前期准备在进行测量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获取测量设备和工具,制定测量方案,选取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范围等。
2.界址点测量界址点测量是保证工程施工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步骤。
首先,需要查看相关地籍图纸和规划设计文件,确定道路工程的边界和界址点的位置。
然后,使用GNSS技术或传统测量方法测量界址点的经纬度坐标,并进行记录和标志。
3.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环节,需要确定道路的地表高程数据。
可以采用GPS测高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高程测量。
首先,需要在道路的起点和终点设置高程控制点,并测量其高程。
然后,根据测量范围的大小以及地形的起伏情况,选择适当的间距布设测量控制点。
最后,使用测量设备沿道路线进行高程测量,并记录数据。
4.水平测量水平测量是确定道路工程线性和曲线位置的重要步骤。
采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水平测量。
首先,需要在道路的起点和终点设置控制点,并进行测量。
然后,根据道路的曲线,选择适当的间距布设测量点,在曲线的起始点、拐点和终点进行测量。
最后,使用全站仪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5.施工监测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监测,包括道路的沉降、变形和地面垂直度等指标。
可以采用全站仪、测距仪等测量设备进行监测。
首先,需要确定施工监测的位置和方法。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案例二:山区道路施工测量
总结词
地形崎岖、技术难度大
详细描述
山区道路施工测量面临地形崎岖、测 量条件差等挑战。测量人员需具备丰 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采用合适的测 量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山区道路施 工的顺利进行。
案例三: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测量
总结词
老旧道路、既有设施影响
详细描述
城市道路改造施工测量需考虑老旧道路的特点和既有设施的影响,如地下管线、周边建 筑等。测量人员需细致分析现场情况,采取合适的测量方案,确保改造后的城市道路满
精度控制
精度控制是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对观测者的 技能评估以及对测量过程的监控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成果整理
数据处理
在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需要对大量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筛选、数据转换以及数据计算等 。数据处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成果整理
成果整理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便于后续的施工和使用。同时,整理好的成果资料应妥善保存,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新。
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质量检测
在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质量检测是必 不可少的一环。通过质量检测,可以及 时发现和纠正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 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质量检测的方 法包括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测等。
减少尘土污染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06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高
详细描述
公路工程施工程序测量版

公路工程施工程序测量版一、施工前的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地形的测量。
首先需要做的是地形测量,包括地形特征、地势高低和地表情况的测量,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地质、水文、气象和生态等因素,以便于确定合理的地形设计,并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
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公路工程测量的基础,它是指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和地表情况进行测量,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
地形测量的方法主要有:(1)地面测量:地面测量是指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在地面上逐点测量出地面特征的高程和坐标,以及地形的起伏情况。
(2)遥感测量:遥感测量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影像、航空摄影等)来获取地面的特征,通过图像处理和解译来获取地势高低和地表情况的信息。
(3)三维激光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是利用激光雷达仪器对地面进行扫描,获取地面的高程和坐标信息,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地面的数字模型。
地形测量的结果应该精确、全面并能准确反映地面的特征和地势情况,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
2.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公路工程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为了研究地质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预测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倾向和倾角、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溶洞和地下空间、地表沉降和地震烈度等。
3.水文勘察水文勘察是为了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条件,预测水文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文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水系、径流量、地表水、地下水、沿线水土保持条件、河岸侵蚀和滑坡等。
4.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为了研究工程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气候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等。
二、施工中的测量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1.路基和路面的测量在进行路基和路面的施工前,需要进行路基和路面的测量。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某城市X街道改造工程,改造范围为X街道从A路到B路,总长约3公里,宽度约30米。
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平整、排水系统改善、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等一系列工程。
为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改造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以确定施工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二、测量范围1. 道路平整区域:主要包括道路车辆行驶道路和停车道道路,测量范围为改造区域内整个道路宽度的范围。
2. 排水系统改善区域:包括改造区域内的雨水排水设施、污水排水设施,测量范围为排水系统的布置位置和管道走向。
3. 人行道铺设区域:包括改造区域内的人行道布置位置和尺寸。
4. 路灯安装区域:包括改造区域内路灯的布置位置和高度。
三、测量目的1. 确定施工范围:通过测量确定改造工程的具体范围,以便后续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2. 确定施工位置:通过测量确定各项施工工序的具体位置,包括道路平整、排水系统改善、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等。
3. 确定装置尺寸:通过测量确定各项施工的尺寸和位置,以便后续工程的施工。
四、测量方法本工程测量将采用以下方法:1. 道路平整区域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道路平整的位置和高程,以完成道路改造施工。
2. 排水系统改善区域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排水系统的位置和高程,以便排水系统的改善施工。
3. 人行道铺设区域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确定人行道的尺寸和位置,以便人行道铺设施工。
4. 路灯安装区域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确定路灯的位置和高度,以便路灯的安装施工。
五、测量步骤1. 道路平整区域测量步骤:(1)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编制测量图纸。
(2)安装全站仪,进行道路平整区域的水平和垂直测量。
(3)记录测量结果,制作道路平整区域的测量报告。
2. 排水系统改善区域测量步骤:(1)确定排水系统改善范围,编制测量图纸。
(2)安装全站仪,进行排水系统改善区域的水平和垂直测量。
(3)记录测量结果,制作排水系统改善区域的测量报告。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测量、放样和监控的过程。
测量工作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意义、内容、方法、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意义1. 确保工程质量: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测量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工程质量问题。
2. 提高施工效率:准确的测量数据为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调整。
3. 保障施工安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作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优化工程设计:施工测量数据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反馈,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质量。
二、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内容1.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施工测量的基础,主要包括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施工放样和监控提供基准。
2. 施工放样:施工放样是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标出道路中线、边线、高程等关键位置,为施工提供直观的指导。
3. 施工监控:施工监控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测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4. 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是对已完成施工的公路工程进行最终测量,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三、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包括光学测量、电子测量等,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2. 现代测量方法:包括卫星定位测量(GPS)、激光扫描测量等。
3. 数字测量: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进行测量,如数字水准仪、数字经纬仪等。
四、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要点1. 严谨的操作:测量工作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测量精度。
2. 充分的准备: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纸等。
3. 合理的布局:测量布设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确保测量的顺利进行。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城市主干道路工程,全长约5公里,起止桩号分别为K0+000和K5+000。
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
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
二、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2. 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3.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调查;4. 测量仪器检定证书及测量人员资质证书;5. 测量放样报验单。
三、控制测量1. 平面控制测量(1)采用国家二等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基准点;(2)沿道路红线布设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不得低于±1mm/km;(3)在道路沿线设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与二等水准点的高差闭合差不得大于±2mm;(4)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水准点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准确性。
2. 高程控制测量(1)采用二等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基准点;(2)沿道路红线布设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不得低于±1mm/km;(3)在道路沿线设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与二等水准点的高差闭合差不得大于±2mm;(4)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水准点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准确性。
四、施工测量1. 总则(1)施工测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进行;(2)施工测量应遵循“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3)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做好数据整理和保存;(4)施工测量成果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
2. 施工放样的步骤和方法(1)根据设计文件及图纸,编制施工放样预算,明确放样所需仪器、材料及人员;(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样基准点;(3)进行施工放样,包括道路中线、边线、高程等;(4)对放样成果进行复核,确保其准确性;(5)根据放样成果,指导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五、变形监测1. 路基本体沉降监测(1)沿道路中线布设沉降观测点,间距不得大于100米;(2)采用二等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基准点;(3)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周期不得大于1个月;(4)根据观测数据,分析路基本体沉降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前准备在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 1. 制定测量任务书:明确测量范围、标高要求、控制点等细节; 2. 确定测站位置:根据测量范围和要求确定测站位置;3. 确定控制点:选取适当的控制点进行控制;4. 确定测量仪器及设备:选择符合测量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及设备,如全站仪、经纬仪等; 5. 编制测量记录表:记录各项测量数据和结果。
二、测量原理在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中,需要掌握以下测量原理: 1. 坐标测量原理; 2.角度测量原理; 3. 高程测量原理; 4. 大地坐标系转换原理。
三、测量方法在道路市政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以下测量方法: 1. 控制点测量:通过地面控制点与天线反射器配合测量,确定测站坐标; 2. 波前测量:根据波前反射原理进行测量; 3. 条形测量法:根据条形测量仪进行测量; 4. 高程测量:通过全站仪或水准仪等设备进行高程测量。
四、测量管理在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中,需要建立科学的测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 测站设置:合理设置测站,确保所选位置能够充分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2. 测量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测量数据管理系统,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精度控制:做好测量前的控制工作和测量过程中的精度监控,确保测量精度; 4. 测量质量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误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建立测量档案:妥善保存测量记录和数据,建立测量档案,方便今后参考。
五、测量应用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前准备工作,能够有效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还可应用于以下方面: 1. 工程设计:测量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预算估算:测量数据可作为工程预算估算的依据; 3. 工程验收:测量结果可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4. 工程改建:测量结果可为工程改建提供基础数据。
六、总结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备注
一、咨询
【参考资料】
技术设计书编写原则规范、相似道路施工测量设计书实例等。
【工程资料分析】
某高速公路第四施工合同段,起于K19+800,终于K26 +600,全长2.8km。
路基宽度整体式33.5m,设计速度100km/h,设计载荷:公路-I级。
该高速公路在沿线附近首先每隔4.5km布设了一对相距800m的D级GPS 点,并在此基础上按照I级导线标准布设导线,导线点平均边长为500m。
以此同时,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标准对I级导线点进行了高程测量。
本次任务包括: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放样、路基边桩放样、路基边坡放样、路面放样。
图3-1 线路平面图
【任务内容及要求】
(1)道路施工测量的基本内容。
(2)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的放样、路基边坡的放样、路面放样的基本方法。
【相关知识】
道路施工测量概述
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恢复中线测量,施工控制桩、边桩和坚曲线的放样。
在恢复中线测量后,就要进行路基的放样工作,在放样前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情况。
通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掌握道路中线与边坡脚和边坡顶的关系,并从中找出施测数据,方能进行路基放线。
常见的路基有:一般路堤、一般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陡坡路基、沿河路基及挖渠填筑路基等几种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2 典型路基横断面图
在施工测量中应认真研究典型路基、路面,从中找出放样规律,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不同等级的公路,其路面形式、结构是不同的。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是汽车专用公路,通常用中央隔离带分为对向行驶的车道(车道路数可根据交通量按双数增加)。
二、三级公路一般在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同时,允许自行车、拖拉机和行人通行,车道为对向行驶的双车道。
四级公路一般情况采用3.5m的单车道路面和6.5m的路基。
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m的双车道和7.0m的路基。
一、恢复中线测量
从道路勘测完成到开始施工这一段时间内,有部分中线桩可能被碰动或丢失,因此施工前应进行复核,按照定测资料配合仪器先在现场寻找,若直线段上转点丢失或移位,可在交点桩上用经纬仪按原偏角值进行补桩或校正;若交点柱丢失或移位,可根据相邻直线校正的
两个以上转点放线,重新交出交点位置,并将碰动和丢失的交点桩和中线桩校正和恢复好。
在恢复中线时,应将道路附属物,如涵洞、检查井和挡土墙等的位置一并定出。
对于部分改线地段,应重新定线,并测绘相应的纵横断面图。
二、施工控制桩的放样
由于中线桩在路基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堆埋,为了在施工中能控制中线位置,应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放样施工控制校。
放样方法主要有平行线法和延长线法两种,可根据实际情况互相配合使用。
1.平行线法
如图3-2所示,平行线法是在设计的路基宽度以外,放样两排平行于中线的施工控制桩。
为了施工方便,控制桩的间距—般取10m~20 m。
该法多用于地势平坦、直线段较长的道路。
图3-2 平行线法
2.延长线法
如图3-3所示,延长线法是在道路转折处的中线延长线上,以及曲线中点至交点的延长线上放样施工控制桩。
每条延长线上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控制桩,量出其间距及与交点的距离,做好记录,据此恢复中线交点。
延长线法多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直线段较短的道路。
图3-3 延长线法
三、路基边桩的放样
路基边桩放样就是根据设计断面图和各中桩的填挖高度,把路基两旁的边坡与原地面的交点在地面上钉设木桩(称为边桩),作为路基的施工依据。
每个断面上在中桩的左、右两边各放样一个边桩,边桩距中桩的水平距离取决于设计路基宽度、边坡坡度、填土高度或挖土深度以及横断面的地形情况。
边桩的放样方法如下;
1.图解法
图解法是将地面横断面图和路基设计断面图绘在同一张毫米方格纸上,设计断面高出地面部分采用填方路基,其填土边坡线按设计坡度绘出,与地面相交处即为坡脚;设计断面低于地面部分采用挖方路基,其开挖边坡线按设计坡度绘出,与地面相交处即为坡顶。
得到
坡脚或坡顶后,用比例尺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坡脚点或坡项点的水平距离,然后到实地,以中桩为起点,用皮尺沿着横断面方向往两边放样相应的水平距离,即可定出边桩。
2.解析法
解析法是通过计算求出路基中桩至边桩的距离,从路基断面图中可以看出,路基断面大体分平坦地面和倾斜地面两种情况。
1)平坦地面
如图3-4所示,平坦地面的路堤与路堑的路基放线数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3-4 平坦地面的路基边桩的放样
路堤
mh b
D D +==2
右左
(3-1) 路堑
mh s b
D D ++==2
右左
(3-2) 式中 左D 、右D ——道路中桩至左、右边桩的距离; b ——路基的宽度; m ——路基边坡坡度; h ——填土高度或挖土深度; s ——路堑边沟顶宽。
2)倾斜地面
图3-5为倾斜地面路基的横断面图,设地面为左边低、右边高,则由图可知:
图3-5 倾斜地面路基边桩放样
路堤
此值与估计值相符,故2点即为左侧边桩位置。
四、路基边坡的放祥
路基边柱放出后,为指导施工,使填、挖的边坡符合设计要求,还应把边坡放样出来。
1.用麻绳竹竿放样边坡
(1)当路堤不高时,采用一次挂绳法,如图3-6所示。
(2)当路堤较高时,可选用分层挂线法,如图3-7所示。
每层挂线前应标定公路中线位置,并将每层的面用水准仪抄乎,方可挂线。
图3-6 麻绳竹竿放样边坡
图3-7 分层挂线放样边坡
2.用固定边坡架放样边坡
如图3-8所示,开挖路堑时,在坡顶外侧即开口校处立固定边坡架。
图3-8 固定架放样边坡
五、路面放样
1.路面放样
在铺设公路路面时,应先把路槽放样出来,具体放样方法如下:
从最近的水准点出发,用水准仪测出各桩的路基设计标高,然后在路基的中线上按施工要求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立高程桩,用放样已知高程点的方法,使各桩桩顶高程等于将来要铺设的路面标高。
如图3-9所示,用皮尺由高程桩(M桩)沿横断面方向左、右各量路糟宽度的一半,钉出路槽边桩A、B,使其桩顶标高等于铺设路面的设计标高。
在A、B、M桩旁钉一木桩,使木桩顶面的标高符合路槽底的设计标高,即可开挖路糟。
图3-9 路槽放样示意图
2.路拱放样
路拱就是在保证行车平稳的情况下,为有利于路面排水,便路中间按一定的曲线形式(抛物线、圆曲线)进行加高,并向两侧倾斜而形成的拱状。
其放样方法与竖曲线相同。
二、决策
1.教师详细讲述道初测,注重讲述线路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给各组分发一份相关技术设计书范本。
2.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进行探讨、通过查阅相关测量规范、分析并利用测区已有资料,结合课本相关知识,掌握技术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设计书编写。
3. 引导学生结合范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规范完成测区1:2000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三、
计划1.全班分为若干个工作小组,各组成员配合讨论完成技术设计书编写;
2.在教师指导下,对小组技术设计书进行评定。
一寸光阴不可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