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表面活性剂_烷基糖苷

合集下载

烷基糖苷APG系列产品的性能及应用

烷基糖苷APG系列产品的性能及应用

烷基糖苷APG系列产品的性能及应用烷基糖苷(APG)发展背景新型绿色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不使用石油衍生产品的新一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原材料均来自天然可再生资源,其中脂肪醇主要以天然棕榈油和椰子油为原料、葡萄糖是以玉米等农作物淀粉加工而来,同时烷基糖苷(APG)在生产过程中无三废产生,产品各项性能优良,无毒、无刺激、安全性好、能100%生物降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烷基糖苷(APG)引起业界关注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优良的功能性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更在于其突出的人体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不含“二恶烷”等致癌有害物质,是AES的优选替代品。

一﹑上海发凯化工APG主要技术指标(GB/T19464-2004)指标APG0810APG0814APG1214外观(室温)浅黄色液体浅黄色液体浅黄色液体或膏体固含量(%)≥505050pH(%水溶液)11.5-12.511.5-12.511.5-12.5残醇(%)≤(实测值)1(0.3)1(0.6)1(0.7)灰份(%)≤(实测值)4(2.1)4(2.4)4(2.6)注意事项:APG在储存过程中(温度较低),有结晶析出、分层、外观混浊,是因单苷和氧化镁及高pH值的影响,非质量事故,对产品性能无负面影响,随着pH值被调至7-9,混浊会消失,请在50℃左右搅拌均匀后使用。

二﹑上海发凯化工APG的物化性能2.1APG的表面张力(γ)cmc和HLB值指标APG0810APG0814APG1214γmN/m25~2625~2625~26CmC(㎎/L)700~75060~6515~20 HLB15~1713~1510~122.2APG的耐碱性(NaOH)2.3APG的耐酸性(向酸中加入1%-5%的APG,APG保持稳定所能忍耐的最大浓度)酸溶液浓度%酸溶液浓度%酸溶液浓度%盐酸5乙酸25羟基乙酸50硫酸2磷酸40氨基磺酸10酒石酸50柠檬酸40乳酸252.4相行为在20℃以上,APG0810直至非常高的浓度量各向同性相,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明显增大。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摘要】:烷基糖苷(APG)是由糖的半缩醛羟基同醇羟基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脱水而生成的化合物,是新一代温和、绿色、环保型表面活性剂。

APG 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洗涤剂、化妆品、生物化工、食品添加剂、农药增效剂等领域。

它性能优越,适应了“绿色”和“环保”的要求,应用日益广泛。

烷基糖苷(APG)是一类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以碳水化合物和天然脂肪醇为原料制成。

由淀粉制成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中含有葡萄糖单元,因此,除了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优异性能外,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1]。

所以,目前开发和利用廉价的淀粉基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字】:烷基糖苷、性质、合成、应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文】:一.烷基糖苷的性质烷基糖苷是糖类化合物和高级醇的缩合反应产物。

其较典型的结构式为:烷基糖芳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下列独特性质:①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及润湿性;②能够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③无毒,对眼睛、皮肤无刺激性;④无浊点;⑤易溶于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1.物理性质纯APG为白色固体。

实际产品由于其组成不同,分别呈奶油色、淡黄色、琥珀色。

工业上收到的APG为吸潮性固体。

烷基多苷一般溶解于水,但难溶解于一些常见的有机溶剂。

在相同聚合度的情况下,随着疏水基烷链的增长,APG 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2]。

2.生物降解性与安全性APG基本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降解快而完全;APG对眼粘膜刺激性及一次皮肤刺激性均极低,其刺激指数与月桂基硫酸钠(SLS)、月桂醚硫酸钠(SLES)及月桂醚磺基琥珀酸二钠(SB3)相比较低,对人体作用温和无毒。

3.皮肤刺激性APG 的极性基团为天然糖结构,这是低刺激性的主要原因。

APG 的皮肤刺激性与烷基碳链平均长度有关。

烷基碳链平均长度越短,对皮肤刺激性越小,聚糖度对皮肤刺激性则影响很小。

4.抗菌性C8~10- APG 具有比AEO 更强的广谱抗菌活性,且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抗菌性增强。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的研究现状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的研究现状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的研究现状烷基多聚糖苷(简称APG)是90年代以来致力开发的一种性能较全面优良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由于表面张力低,泡沫丰富细腻而稳定,去污优良,配伍性能极佳,而且在高浓度无机助剂存在下溶解仍然良好,无逆相浊点和胶凝现象,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以及工农业生产用功能性助剂等,其生物降解迅速彻底,无毒无刺激,被称为“绿色表面活性剂”。

一、烷基糖苷的合成研究现状烷基糖苷从研究到目前工业化,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早在1893年德国 E.Fisher首次报道了甲基糖苷的制备技术。

80年代后期由Rohur&Haas公司及Horizon化工公司首先实现了烷基糖苷工业化,Henkel公司也于1992年底投产一家2.5万t/a的烷基糖苷生产厂,并于1995年又建一座年产3万t的工厂。

近十年来,国内对烷基糖苷的研究日趋重视,许多高校和科研院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进展。

APG是以再生资源淀粉的衍生物葡萄糖和天然脂肪醇为原料,由半缩醛羟基与醇羟基,在酸等催化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的产物。

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叫:(1)基团保护法;(2)直接苷化法;(3)交换法(转糖苷法);(4)酶催化法;(5)原脂法;(6)糖的缩酮物的醇解。

目前主要采用并且已工业化的合成方法为直接苷化法和交换法。

烷基糖苷的合成工艺包括缩醛化反应、脱醇及漂白脱色三部分,对于其合成的开发研究在于各项工艺条件的优化、改进及原料优选的研究。

1、脱醇工艺研究在合成过程中由于使用过量的醇,因此合成中的脱醇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少量残留醇的存在,对烷基糖苷乳化性能影响不大,起泡性能降低,但泡沫的稳定性增加,表面张力降低,增溶和分散性能均有提高;随着残留醇含量的过量增加,所有性能均有下降的趋势。

高碳醇含量较多的APG水溶液中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递减较快,含醇量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相对较大。

脱醇工艺一般为减压精馏脱醇,但以减压蒸馏方式分离高碳醇需要相当高的真空度。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论文题目:新型表面火性剂——烷基糖苷学生姓名:葛影学号:1121416033专业: M11材料科学与工程所在学院: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日期:2012年5月18日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葛影1121416033摘要:烷基糖苷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比,它具有配伍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烷基糖苷。

不仅成本低,而且无污染,符合现代环境保护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能和用途。

关键字:烷基糖苷合成方法性能应用1 引言烷基糖苷(APG)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的一类基于淀粉的新型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表面活性高(表面张力低)、润湿能力强、去污能力强、泡沫丰富细腻且稳定,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合用时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效应,配伍性能极佳;②在浓度很高的酸、碱和盐溶液中仍有较高的溶解度,无浊点和胶凝现象;③毒性小,对皮肤刺激不大,且生物降解完全,符合环保理念;④属可再生资源,可以弥补天然油脂资源的不足和解决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各种弊端。

因此,它将是下一代新型表面活性剂最有希望的品种之一,是绿色表面活性剂领域中真正能称得上“世界级”的唯一品种。

2 烷基糖苷的结构与性能2.1烷基糖苷的结构烷基糖苷是糖类化台物和高级醇的缩合反应产物, 其结构式为:式中: R为C8-C10的烷基,n为平均聚合度。

当R< C8时,烷基糖苷的性能不佳,而R为= C8-C16时,其性能优良。

2.2 烷基糖苷的性能2.2.1物理性状纯的烷基多苷一般为白色粉末,它与玻璃体相似,没有明确的熔点,从软化点开始到流动点有一个较宽的熔程。

对于烷基单苷而言,软化点随烷链增长而提高。

实际工业生产所得的烷基多苷都为混合物,并根据精制情况不同可分为浅色、淡黄色乃至棕色吸湿性固体。

烷基多苷一般溶解于水,但难溶解于一些常见的有机溶剂。

洗发用的烷基糖苷

洗发用的烷基糖苷

洗发用的烷基糖苷
烷基糖苷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洗发产品中。

它具有良好的温和性、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

烷基糖苷的主要作用是清洁头皮和头发,同时保持头发的湿润度。

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相比,烷基糖苷的刺激性较低,对头皮和头发更加温和,适合各种发质和头皮类型。

使用烷基糖苷洗发可以产生丰富的泡沫,有效去除污垢和油脂,同时不会过度剥夺头发和头皮的天然油脂。

它还能够使头发更加柔软、顺滑,并提供一定的保湿效果。

此外,烷基糖苷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意味着它在环境中能够被自然分解,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因此,选择含有烷基糖苷的洗发产品可以是一种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头皮和头发状况不同,对洗发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如果你有特定的头皮问题或发质需求,建议咨询专业的美发师或皮肤科医生,以选择适合你的洗发产品。

总的来说,烷基糖苷作为一种温和且环保的表面活性剂,在洗发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选择含有适量烷基糖苷的洗发产品可以提供清洁和保湿的效果,同时对头皮和环境更加友好。

新一代表面活性剂_烷基糖苷

新一代表面活性剂_烷基糖苷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改变液体表面或两相界面性质的物质 它具有双亲媒性结构、 界面吸附、 界 面定向排列、 生成胶束等多功能特性 [ 1]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 广泛应用于洗涤、 化妆品、 纺织、 食品、 造 纸、 皮革、 石油开采、 金属加工等领域, 全世界表面活性剂产量 1990 年约 700 万吨, 2000 年超过 1 000 万 吨 表面活性剂的大量使用 , 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各国竞相建立标准和法规引导表面 活性剂工业的发展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已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 20 世纪 50 年代合成洗涤剂随四聚丙烯基苯磺酸盐以 及三聚磷酸钠的开发而崛起, 取代了部分肥皂的市场份额; 60 年代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又替代了不易生 物降解的四聚丙烯基苯磺酸盐 ; 80 年代脂肪醇醚迅速发展, 成为最重要的表面活性剂 [ 3] 目前 , 从国际上表面活性剂品种发展趋势来看 , 倾向于生产生态安全、 无环境污染、 生物降解完全、 功能性强、 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好、 成本低的产品 主要体现在 : 产品具有高表面活性的同时 , 具有低 毒和好的生物降解性 ; 高的温和性, 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小 ; 采用再生资源进行清洁生产 传统表面 活性剂在生产、 使用等多环节上都给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污染 , 因此开发由可再生资源衍生的与环境 相容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烷基糖 苷作为一种新型、 绿色、 环保的表面活性剂深受人们的关注 1 1. 1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生物降解性 [ 4- 7]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此外 ,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还受到微生物活性、 浓度、 温度、 光源、 氧化剂、 pH 值、 地表深度、 土壤 因此 , 传统表面活性 剂在广泛使用的同时 , 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 对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大的威胁 随着 科技的进步必将出现新的表面活性剂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 使得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发展, 也符合人类 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 绿色表面活性剂 绿色表面活性剂是由天然再生资源加工 , 对人体刺激小 , 易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 具体研究内容 包括 : 生产原料绿色化 , 即运用可再生天然资源生产表面活性剂, 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利用天然资源, 可以减少对石油原料的依赖, 且天然原料与环境的亲和性更好 , 更易于环境降解 生产过程绿色化, 即改进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 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 节能、 降耗、 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 实现生产过程的 高效、 安全和环境友好, 避免或降低表面活性剂中的有害成分 , 减少生产过程中 三废 的排放 , 实现 清 洁生产 表面活性剂产品的环境友好化 , 易生物降解 此外还包括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 毒性 ) 、 温和 性以及回收和再利用 目前 , 绿色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三种类型: 烷基糖苷 ( APG) 及葡萄糖酰胺( AGA) ; 醇醚羧酸盐 ( AEC) 及 酰胺醚羟酸盐( AAEC) ; 单烷基磷酸酯 ( MAP) 及单烷基醚磷酸酯 ( MAEP) 这三种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 快, 对人体温和 , 性能优良 ,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性好 其中以烷基糖苷为研究的最大热点 烷基糖苷是由天然可再生资源淀粉或其水解糖为原料与脂肪醇发生脱水缩合而制得的 APG 用做 29

绿色化学—新型表面活性剂

绿色化学—新型表面活性剂

第 11 页
方法,为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LOG O
第 12 页
四 参考文献
[1] Rybinski W. Alkyl Glucosides and
Polyglycosides[J]. Curr. Opin. Colliod Interface Sci.,1996,(1):587~597. [2] 王培义,徐宝才,王军. 表面活性剂—— 合成·性能·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 徐岩.全球表面活性剂劲刮“绿色风”,中
柯尼希斯克诺尔法
转糖苷 化法
转苷糖苷化法,也称为交换法 [1], 是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首先使糖 与低级醇(常用的是丁醇) 进行反 应,生成短链的烷基糖苷后,再与 高级脂肪醇进行醇交换反应,制得 所需的烷基葡萄糖苷, 这是我国早 期生产烷基糖苷的方法
LOG O
二烷基糖苷的合成
第9 页
直接糖苷化法是指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 糖与脂肪醇脱水缩合生成烷基糖苷的反 应
2
CONTENT S PAGE
目录页

烷基糖苷的优越性能及应用 烷基糖苷的合成
学 习 大 纲

三 四
烷基糖苷的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LOGO
一 烷基糖苷的优越性能及应用
烷基糖苷
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 简称 APG)是天然脂肪醇基结合 在糖基上的分子。它是一种绿色、 温和、无毒的新型非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以天然脂肪醇、葡萄糖 或淀粉为基本原料,通过催化反 应,脱水缩合而成。
国化工报,2010 年10月13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OG O
第 13 页

新型表面活性剂_烷基糖苷的合成_性能及应用

新型表面活性剂_烷基糖苷的合成_性能及应用

收稿日期:1998-1-18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熊伟 李缨 张季爽 蔡炳新(湖南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长沙410012)(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2)摘要 综述了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优良的性能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烷基糖苷1 前言烷基糖苷(Alky l poly gly cosids 简称APG )是一类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发泡能力,去污力强,配伍性能极佳,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在水中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即使在浓度很高的酸、碱、盐溶液中,其溶解度仍很高,无浊点和胶凝现象。

生物降解迅速彻底,无毒,无刺激性,可广泛用于洗涤乳化、增溶保湿等功能制品的主活性物,在洗涤、食品和化妆品等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烷基糖苷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及其水解物,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通过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与脂肪族醇反应脱水,即得烷基糖苷。

通常,烷基糖苷被描述成下列结构:其中,R 代表含有8到16个碳的烷基,n 代表糖的聚合度,一般情况下n 的数值都在1.3到8之间,因此,实际上烷基糖苷就是烷基多苷(APG)[1]。

2 烷基糖苷的合成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转糖苷法[2],直接苷化法[3],Koenig s-Knorr 反应法[4],酶催化法等[5]。

2.1 转糖苷法葡萄糖和丁醇在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丁苷,丁苷再与脂肪族醇进行转苷化生成烷基糖苷。

反应通式为:ROH +糖H +APG (Ⅰ)R ′OH H +APG(Ⅱ)+ROH 2.2 直接苷化法葡萄糖和脂肪族醇在酸催化下直接脱水生成烷基糖苷。

2.3 Koenig s -Kno rr 法葡萄糖经过乙酰化后,在HBr -HAc 存在下生成糖苷基溴化物,再用Ag 2O 催化与脂肪醇反应,生成烷基糖苷。

该法因使用价昂的催化剂,成本偏高。

2.4 酶催化法酶催化法具有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收率高的优点,但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尚有一定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在低碳醇中的溶解度较小, 反应时采取分批或缓慢连续加入的方式 , 既可避免糖的自聚又可保证 反应顺利进行 30 低碳醇糖苷化速率远远大于高碳醇糖苷化速率, 利用蒸出低碳醇的量可控制反应深度. 为使粗产物粘度不致太大以利精制 , 可残留少量的低碳醇苷于反应混合物中
两步法设备要求较低 , 反应条件温和, 生产过程易控制 , 反应时间较短 , 但产品质量不如一步法 , 需 在防爆环境下进行, 且增加了低碳醇的分离工序和相应设备 , 生产成本较高 一步法与两步法各有利弊 , 实际工业化生产两步法的报道居多 从原料的经济性和环保的角度 , 以 淀粉代替葡萄糖直接做原料合成烷基糖苷无疑是一条引人注目的途径, 但淀粉的醇解工艺, 淀粉中含有 的杂质对反应的影响及处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3. 2 APG 的工业化生产发展状况 APG 的研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93 年德国的 Emil Fisher 用乙醇和葡萄糖在盐酸的催化下合成 了乙基糖苷 . 20 世纪 60 年代对 APG 的优越性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促进了工业开发 1978 年 , 法国 Seppic 公司率先实现了 APG 的工业化生产 ( 1 kt/ a) , 其后 Huls、Rohm & Haas 、Union Carbide 等公司陆 续进行了 500~ 1 000 t/ a 的中小规模的商品化生产, 20 世纪 90 年代初形成开发热潮 德国 Henkel 公司 于 1988 年兼并了美国的 Horizon Chemicals 公司 , 收购了 4 000 t/ a 的 APG 中试装置 , 扩大到 25 000 t/ a 的 规模, 1992 年在辛辛那提建成并运行, 实现了 APG 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1995 年在杜塞尔多夫建成投 产了另一套 25 000 t/ a APG 生产装置 Kao 建成了 2 000 t/ a 生产厂 , Seppic 将生产装置扩建至 10 000 t/ a, BASF、 ICI 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其他表面活性剂生产商如 Akzo、 Albright & Wilson、 Stepan 等和一些发 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的一些企业或科研机构也积极进行研究和工业化开发[ 3, 21]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由中国日化所和大连理工大学率先开展长链( C8 以上 ) APG 的合成研究工 作, 中国日化所用葡萄糖和脂肪醇采用二步法制得了 APG 产品, 在广东和湖北建成 1 000 t / a APG 中试 装置各一套, 大连理工大学、 金陵石化研究院等单位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 目前 , 世界烷基糖苷的总生产能力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不足 10 000 t/ a, 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增至近 十万吨, 我国形成了 5 000 t / aAPG 的生产能力 3. 3 烷基糖苷的性能 烷基糖苷是一类温和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兼有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优点 , 其特 1) 表面活性高, 在相对低浓度时就能明显影响体系的表面性质, 如使表面张力显著降低 纯烷基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改变液体表面或两相界面性质的物质 它具有双亲媒性结构、 界面吸附、 界 面定向排列、 生成胶束等多功能特性 [ 1]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 广泛应用于洗涤、 化妆品、 纺织、 食品、 造 纸、 皮革、 石油开采、 金属加工等领域, 全世界表面活性剂产量 1990 年约 700 万吨, 2000 年超过 1 000 万 吨 表面活性剂的大量使用 , 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各国竞相建立标准和法规引导表面 活性剂工业的发展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已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 20 世纪 50 年代合成洗涤剂随四聚丙烯基苯磺酸盐以 及三聚磷酸钠的开发而崛起, 取代了部分肥皂的市场份额; 60 年代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又替代了不易生 物降解的四聚丙烯基苯磺酸盐 ; 80 年代脂肪醇醚迅速发展, 成为最重要的表面活性剂 [ 3] 目前 , 从国际上表面活性剂品种发展趋势来看 , 倾向于生产生态安全、 无环境污染、 生物降解完全、 功能性强、 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好、 成本低的产品 主要体现在 : 产品具有高表面活性的同时 , 具有低 毒和好的生物降解性 ; 高的温和性, 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小 ; 采用再生资源进行清洁生产 传统表面 活性剂在生产、 使用等多环节上都给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污染 , 因此开发由可再生资源衍生的与环境 相容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烷基糖 苷作为一种新型、 绿色、 环保的表面活性剂深受人们的关注 1 1. 1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生物降解性 [ 4- 7]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 收稿日期 ] 2005- 10- 24 [ 基金项目 ] 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 D2004- 026) [ 作者简介 ] 苏琼 ( 1968 ) , 女 , 重庆江津人 , 硕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壤和大气中 进入地面水后, 影响致病及腐生微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和水 体自净过程, 对鱼类造成影响并能在鱼体内积蓄 含 N 的表面活性剂引起江河水体富营养化 , 水中藻类 和浮游生物急剧生长与繁殖, 水体溶解氧下降 , 水质恶化, 从而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表面活性剂在 土壤中穿透能力很大 , 能长时间保存 , 由于可降低其他有毒物质和微生物在土层中的吸附作用, 提高解 吸作用, 因而可提高各种有毒物质和微生物的穿透力 表面活性剂会影响水中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分布 , 改变其理化特性和毒性 , 如使污染物从水中转移 到水面上 , 形成一层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含量极高的超微薄膜 水中化学污染物质在再分配条件下, 毒性 为原来的 2~ 7 倍 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提高了污水净化的难度 , 不仅使病毒、 细菌的灭活程度大大降 低, 还能降低悬浮物在沉淀池中的沉降速度, 妨碍污水的生物净化 此外, 表面活性剂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有害物质 , 如 SO2 、 SO3 , 造成环境污染、 土地退化和沙漠 化等危害 1. 2 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 表面活性剂使用后, 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 , 就会长久存在于自然环 境中 , 造成污染并影响生态环境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能力与自身的分子结构有关 表面活性剂中, 环境对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接受能力最强 常用的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如直链 烷基 苯磺酸 钠 ( LAS) 、 脂 肪醇醚 硫酸盐 ( AES) 、 仲 烷基 磺酸盐 ( SAS) 、 脂肪醇硫酸盐 ( AS) 中 , AS 最 易生物降解, 能被普通的 硫酸酯酶水解 , 并进一步 氧化成 CO2 和 H2 O LAS 的降解速度随苯磺酸基和烷基链末端间距离的增加而加快, 烷基在 C6 ~ C12 范围内链较长者易 降解 , 且支链结构的比直链结构的难降解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化的影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相似的规律 分子中存在酚基的比烷基的 难降解, 丙氧基 ( PO) 、 乙氧基 ( EO) 单元数越多越难降解, 且相同长度的 PO 链比 EO 链难降解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强杀菌性或抗菌性 , 降解能力较弱, 且一般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 有时还会抑 制其他化学物质的降解 难降解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 可提高其降解能 力, 如氯化三甲基十二烷基铵在 27 时不能降解 , 但若与 LAS 制成 1 1 型复配体系则很容易降解 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如直链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生物降解性良好 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低浓度、 常温、 pH 值近中性、 地表深度增加有利于降解 有
[ 2]
表面活性剂属于中等或低毒性化学物质, 对大白鼠口服中毒致死量为 1 000~ 15 000 mg/ kg 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强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次之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最低 表面活性剂对动物和人体的毒性虽很低 , 但在有效剂量下对酶系统具有钝化或刺激作用 , 阻碍机体 代谢过程并可能成为主动免疫抗原 , 导致机体内复杂免疫反应的发生 , 引起食欲不振、 浮肿、 胃出血性坏 死、 皮肤过敏、 皮炎、 皮癌等疾病
第 26 卷总第 60 期 2 0 05 年 12 月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ural
Vol. 26, No. 4
Science)
Dec, 2005
新一代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有三大优势: 一是性能优良, 其溶解性能和相行为与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比较, 更不易受 温度变化的影响 , 且性能温和 , 对皮肤、 毛发及身体的刺激性低; 二是以再生天然资源做原料; 三是本身 无毒, 生物降解迅速完全, 在生物、 药理和生态方面高度安全[ 8, 9] 因此 APG 是一种天然绿色表面活性 剂, 同时丰富的淀粉资源, 天然和合成高碳醇产量的逐年上升, 也为 APG 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随着 表面活性剂朝着温和、 天然、 绿色的方向发展, 烷基糖苷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3 烷基糖苷
[ 10- 20]
烷基糖苷是单苷和二苷、 三苷等多苷的混合物, 简称 APG, 用通式 RO( G) n 表示 , G 代表葡萄糖单 元, R 为 C 8~ C18 的饱和直链烷基, n 为每个烷基结合的平均糖单元数 烷基糖苷有 和 两种异构体, 脂肪醇和葡萄糖之间脱水可在不同位置进行 , 烷基糖苷的组成十分复杂, 又称烷基多苷 3. 1 烷基糖苷的合成 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有直接糖苷化法、 转糖苷化法、 Koenings - Knorr 反应合成法、 酶催化法、 原酯法、 糖的缩酮物醇解法 Koenings -Knorr 方法使用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 工艺成本高 , 操作复杂 , 产率不高 , 存 在环境污染, 其应用受到限制 , 没有被工业化生产 酶催化法选择性好 , 条件温和易行 , 收率高, 产品纯, 目前, 工业上采用的只有 但因酶的制取存在问题, 没有被广泛采用 , 但它仍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工艺 直接糖苷化法和转糖苷化法 3. 1. 1 直接糖苷法 萄糖反应 , 生成烷基糖苷 反应方程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