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

运动生理学专业课第六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是非判断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糖元的含量()2、肝糖元和肌糖元是以葡萄糖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3、肌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这个分解过程是不可逆的()4、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而血糖不可以合成肝糖元()5、进入肌肉中的葡萄糖又合成肌糖元()6、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7、ATP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能释放高能量()8、ATP——CP系统是在无氧情况下提供人体直接能源的系统()9、人体运动时,每分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持续时间呈正比()10、人体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由糖提供的()11、肌糖元只能由血糖生成,而不能分解成血糖()12、脑组织所需能量的来源全靠糖的有氧氧化分解供能()13、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肌肉活动所消耗()14、血浆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枢纽()15、食物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食物的热价()16、基础代谢率随年增长逐渐降低,20岁以后保持恒定,老年阶段又降低()17、A TP是直接能源而糖、脂肪,蛋白质等则是间接能源()二、名词解释题:1、新陈代谢2、基础代谢3、呼吸商4、食物的热价5、氧热价6、血糖7、有氧代谢8、无氧代谢9、ATP—CP系统10、乳酸能系统11、有氧供能系统三、选择填空题:1、新陈代谢包括()。

A、能量代谢B、物质代谢C、气体代谢2、肌糖元的生理功能是肌肉活动的()A、修补材料B、直接能源C、能量来源3、肝糖元和肌糖元都属于()A、多糖B、双糖C、单糖4、补充糖的时间应在赛前()或()为宜A、2小时B、1小时C、30分钟D、15分钟5、对蛋白质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甲状腺B、胰岛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垂体前叶F、垂体后叶6、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甲状腺B、胰岛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重体前叶F、垂体后叶7、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A、高B、低C、恒定8、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合成()9、与血液相比较,汗液的特点是()A、NaCl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B、葡萄糖的浓度几乎为0C、乳酸浓度高于血浆D、蛋白质浓度为0E、脂类浓度相等10、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A、0.93、0.73和0.81B、1、0.7和0.8C、1、0.76和0.8511、机体代谢率反映()的全部过程A、合成代谢B、分解代谢C、A和B12、一切生物机体与它们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与()交换A、O2C、能量D、水13、在肌肉细胞中,ATP最大浓度约为()mmol,这足以维持骨骼肌进行最大收缩达()A、0.05B、5C、1014、()与体表面积有着比例关系,而这些因素与机体的能量代谢也有密切关系A、呼吸频率B、肺活量C、心输出量D、血流速度E、吸氧量15、氧热价以()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最高A、糖B、脂肪C、蛋白质16、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呈正比关系A、持续时间B、强度C、时间与强度17、人体摄入()食物后,在体内额外增加30%的热量,从而起特殊动力作用A、脂肪B、糖C、蛋白质18、短跑和中跑运动后血糖();长跑和马拉松跑后血糖()A、升高19、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A、通气量B、V o2maxC、无氧阀D、最大心输出量20、衡量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A、血乳酸B、V o2maxC、无氧阀D、ATP—CP含量21、肌糖元贮备高量的人表明他们()能力较强A、有氧供能B、无氧酵解C、ATP—CP供能22、代谢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引起的A、增多B、降低C、兴奋D、抑制23、通常将()称为呼吸商A、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B、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四、简答题:1、简述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生理意义2、简述ATP分解供能的主要机制3、简述乳酸的去向4、简要说明评定有氧供能能力及无氧供能能力的指标5、简述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6、何谓能量节省化7、简要说明音求产热量的原理,测定能力代谢的基本方法五、问答题:1、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恒定的?2、糖在体内有何主要作用?3、试分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4、试述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 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1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 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很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
1.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 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 放出能量为9千卡,比同重量的糖 和蛋白质产热量大,另外脂肪含水 量极少,而糖元和蛋白质含水量多 多脂肪所占体积远较糖元和蛋白质 小,因此脂肪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 式.
2.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要 的结构成分
3.合成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 胃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盐和维 生素D的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食物中 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可 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一起在肠道 被吸收阶段.
(二)脂肪的氧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大部分储存于皮下、肠系膜、 大网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这些称 (脂库)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 碍,必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造成 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 之结束.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A.是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情况
下人体所需能量大约70%来源于糖 的氧化) B.糖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组 织成分)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
能量平衡与慢性疾病预防
慢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 症等慢性疾病,与能量平衡密切
相关。
风险因素
长期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 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能量平 衡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预防措施
通过维持能量平衡,结合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等,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能量就越多。
意义
活动代谢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 组成部分,适量的活动可以促进 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
防肥胖。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定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摄食过程中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代谢转化过程而消耗的热量。
影响因素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与摄食量、食物种类和个体差异 有关。一般来说,摄食量越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越高,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脂肪
脂肪是运动中主要的慢速能源 ,能够提供大量的能量,帮助 运动员在长时间内维持运动。
脂肪的能量密度高,每克脂肪 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比碳水 化合物和蛋白质都高。
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 脂肪的供能比例较高,而在高 强度运动中,脂肪供能比例较 低。
蛋白质
蛋白质在运动中主要起修复和构 建肌肉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
在动物体内,呼吸作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 。
能量代谢的生理意义
能量代谢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通过能量代谢,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正常的生理功 能。
能量代谢与生长发育、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具有 重要意义。

《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糖

《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糖

ADP
收缩
ATP
肌肉
舒张
乳酸
乳酸
糖酵解与乳酸形成
能量转换 高能
Hale Waihona Puke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糖原
肌细胞
丙酮酸 膜传送
乳酸
无氧
肝 葡萄糖
有氧代谢
工作和非工作的
肌肉、其他组织


二氧化碳、水
乳酸的清除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
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 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 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 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 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
CONTENTS
01Part One 糖代谢
人体的糖储备及其供能形式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运动与补糖
食物
单糖
氧化分解
血糖 葡萄糖
肝糖原
肌糖原
单糖分子含有许多亲水基团,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 丙酮等有机溶剂 。 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含有5个碳原子的 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含6个碳原子的单糖。
糖的动态平衡示意图 双糖: 由两个连接成一起的单糖组成的糖类 。 麦芽糖、
物质与能量代谢
——三大供能系统
讲师:Lucy
01 Part One 糖
CONTENTS
02 Part Two 脂肪
03 Part Three 蛋白质
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人体主要供 能物质 ( 70% ) 、 最经济的能 源(耗氧少)
蛋白质
维持机体的 生长发育、 组织的更新
修复
脂肪
防止散热 保护脏器
补糖时间与补糖量
运动与补糖
低聚糖:人工合成糖渗透压低,分子量大于葡萄糖。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肌细胞即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

3.肌纤维直径60微米,长度数毫米——数十厘米。

4.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细胞的结构)肌原纤维(A、I带,H区,M线,Z线与粗、细肌丝的排列关系,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规则等)视图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肌细胞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运动生理学(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能量代谢)

技能大赛《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 [三磷酸腺苷]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二、ATP与ATP稳态1.ATP的分解供能及补充ATP → ADP+Pi+E每克分子ATP可释放29.26-50.16KJ(7-12Kcal)的能量。

ATP一旦被分解,便迅速补充。

这一直接补充过程由肌肉中的另一高能磷酸化合物CP(磷酸肌酸)完成。

CP释出能量用以将ADP再合成为ATP。

CP+ADP→C+ATPATP 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 ),并释放出能量。

A、三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B、二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C、三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D、二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ATP 分解释放的能量被用于()。

A、水的吸收B、肌肉做机械功C、兴奋的传导D、细胞膜上各种"泵"的工作2.ATP稳态的概念机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一方面,组织细胞存在高效能的ATP转换机制,即正常组织细胞中ATP浓度较低,但大多数条件下细胞内又能够满足各种生命活动较高浓度ATP的需求。

另一方面,ATP稳态被打破,机体会迅速出现疲劳状态。

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环节是()。

A、糖酵解B、糖类的有氧氧化C、糖异生D、ATP的合成与分解三、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一)糖代谢糖代谢---最主要经济快速能源70%人体内糖类主要是糖原及葡萄糖,通过食物获得。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每天从糖类获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消耗的( ) %。

A、50B、60C、70D、80糖的吸收主要是以( )为吸收单位。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

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三大能源系统及供能特点
磷酸原系统 (ATP-CP)
乳酸系统
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
有氧系统 有氧代谢
十分迅速
迅速

化学能源:CP
食物能源:糖原
食物能源:糖原、 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很少 肌肉存贮量少 高功率、短时间
ATP生成有限 乳酸致肌肉疲劳
用于1.~3分钟
ATP生成较多
无致疲劳副产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耐力运动
31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氮平衡:一天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的含氮量与当 天排泄物中的含氮量平衡
正氮平衡:儿童、孕妇、病后恢复、运动锻炼 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大于排泄量
负氮平衡:衰老、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时,蛋白质摄取量小于排泄量
.
23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
氨基酸 合成代谢
组成蛋白质
分解代谢
血浆蛋白
丙酮酸 + NH3
尿素
性的需要;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与吸收;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道粘膜。
.
10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各部位的消化
口腔:主要是咀嚼和少量唾液淀粉酶消化糖 类,分解成麦芽糖;
胃:机械和化学消化,胃液含盐酸,呈酸性, Ph值在0.9-1.5,胃蛋白酶。食物在胃中的 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溶液(35-40%),服用量为40-50克 长时间运动中饮用低浓度饮料,每次15-20克 一般补充人工合成的低聚糖(2-10个G)
.
19
(二)脂肪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作用 含能量最多,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构成细胞 贮存体内:能量储备,保护器官、减少摩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详见运动生物化学
第二节 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几个概念:
基础代谢:人体处于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 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 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单位为 KJ/m2·h,男子约为170,女子约为155
可以转变为蛋白质和脂肪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 糖酵解 ➢ 有氧代谢
糖酵解(glycolysis)
ADP + Pi + E
ATP
葡萄糖 酶
缺氧
乳酸 + 乳酸 + E
氧充足
丙酮酸
氧充足
CO2+H2O
肝糖原
肝脏
葡萄糖
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糖原、葡萄糖
ADP + Pi + E
O2
食物热价(thermal equivalent):1克食物完全 氧化所放出的热量,分为生物热价和物力热价,糖 和脂肪生物热价与物力热价相等,蛋白质热价生物 热价低于物理热价(尿素带出部分能量),糖热价 为17.17KJ,脂肪为38.94KJ,蛋白质为17.99KJ 和 23.43KJ。
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每消 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别为 21KJ、19.7KJ和 18.8KJ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液,主要是酶来完成,把 大分子的物质转化成小分子物质。
如:淀粉
葡萄糖,蛋白质 氨基酸
淀粉酶
蛋白酶
消化液的作用
消化腺每天分泌大量消化液,总量可达6-8升。 稀释食物,以利于吸收; 改变消化道内的Ph值,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
性的需要;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与吸收;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2、吸收
口腔和食道没有吸收功 能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 分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
类 小肠特点:吸收表面积 大,可达200平方米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运动导致血流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骨骼 肌,降低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丙酮酸 + E
O2
乙酰辅酶A + E
ATP
释放能量多 主要供能方式
三羧酸循环
CO2 + H2O + E
运动与补糖
运动前1.5~2小时 赛前1小时服糖,因胰岛素效应,血糖反下降 一般在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采用稍高浓度的
溶液(35-40%),服用量为40-50克 长时间运动中饮用低浓度饮料,每次15-20克 一般补充人工合成的低聚糖(2-10个G)
Hale Waihona Puke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氨基酸 合成代谢
组成蛋白质
分解代谢
血浆蛋白
丙酮酸 + NH3
尿素
乙酰辅酶A 肝脏
三羧酸循环
肾脏 CO2 + H2O
蛋白质补充
成人:0.8g/kg/d
儿童和青少年2.5-3g/kg/d
运动员:1.2-2 g/kg/d,不同项目中存在一定 差异,如:举重运动员1.3-1.6 g/kg/d,耐力 运动员1.5-1.8g/kg/d
(二)脂肪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作用 含能量最多,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构成细胞 贮存体内:能量储备,保护器官、减少摩擦、
保温
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甘油 + 脂肪酸
脂肪
人体组织 “存贮性脂肪”
其它特殊分泌物
乙酰辅酶A
肝糖原 三羧酸循环
CO2 + H2O
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运动与节食相结合是减肥最为理想的方式
糖代谢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水代谢(自学部分,重点学习运动员脱水及
复水) 无机盐代谢(自学部分,重点运动员补盐问
题) 维生素代谢(自学部分,重点维生素与运动
能力)
糖代谢
人体内糖的储备 储备形式: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元)和葡萄糖(血糖)
糖在体内的作用 细胞的重要组成 能量的来源
占总耗能的70% 能量首先由糖供应 最经济的供能物质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各种物 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氧 的容积比。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别为1、0.71 和0.80,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呼吸商为0.85。
代谢当量(MET):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 时耗氧量的比值,又称为梅脱。1MET相当 于安静时的耗氧量,即约相当于250ml/min 或3.5ml/kg/min
道粘膜。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各部位的消化
口腔:主要是咀嚼和少量唾液淀粉酶消化糖 类,分解成麦芽糖;
胃:机械和化学消化,胃液含盐酸,呈酸性, Ph值在0.9-1.5,胃蛋白酶。食物在胃中的 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小肠:主要消化部位,机械和化学消化。含 多种蛋白酶。
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储存粪 便。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运动 情绪影响 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环境温度
高温与低温均能加速能量代谢
二、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减肥运动量的设定 每周减0.45公斤较合适; 每周运动至少3-5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 采取有氧运动强度。
(三)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 氮平衡:
氮平衡:一天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的含氮量与当 天排泄物中的含氮量平衡
正氮平衡:儿童、孕妇、病后恢复、运动锻炼 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大于排泄量
负氮平衡:衰老、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时,蛋白质摄取量小于排泄量
本部分内容在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中有更 为详细地阐述。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两个概念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 解为小分子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absorption):经过消化的食物,透 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1、消化
消化系统
消化方式
物理消化:主要通过机械挤压、磨碎等方式, 如咀嚼、胃肠蠕动等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体温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主要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 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
一、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主要应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能 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