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史怀泽读后感_1
敬畏生命读后感

敬畏生命读后感敬畏生命读后感(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花时背无辜烧死。
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就、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的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惨叫着冲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
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背烫伤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的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
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重,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
敬畏生命史怀哲读后感

敬畏生命史怀哲读后感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
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
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
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尊敬生命,在实际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我都保持真实。
根据同样的理由,尽我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是尽善尽美的。
在我内部,生命意识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识。
她渴望透过自身达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我只能坚持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意识透过我展示了她自己:成为与其他生命意识相互依存的一员。
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
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
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
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
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识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
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
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
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
在实践中,我们真的被迫选择。
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
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
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罪行。
我读《敬畏生命》的看法

读《敬畏生命》有感在读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个懂得善的人,并且能做到善的人。
但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认识的浅薄。
我曾经以为对待别人真诚、对悲惨的人和事有一颗怜悯的心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但我从未把善深化到敬畏所有生命的高度上,我看到某个人的死去会感慨和同情,但对于大多数的动物的死亡我应该算是史怀泽所说的盲目的人了。
现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人的生存与动物休戚相关,不仅如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人们也知道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些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还不足以表现在行为层次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是否真正有着善,或者说我们麻木不仁,又或者是史怀泽所认为的害怕由于敬畏生命和必然认识到共同体验的重要而失去自己。
读《敬畏生命》我所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就是将对于人类的小爱化为对整个生物的大爱。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思想的,都有生存的权力和尊严。
它们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第二个启示就是要将这种认识付诸于行动,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善是没有说服力的。
在一部电视剧里,我看到了一段十分震撼我的话:人都有同情心,当看到一个孤苦无助的人,人们都会说:“你好可怜。
”然后走开,但有一类人,他们有的是一颗怜悯的心,他们会伸手去救助那个不幸的人。
我们很多就是属于这种仅限于同情心的情况。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阻止我们敬畏生命的因素是如史怀泽所说的:“共同体验发生在你周围的不幸,对你来说是痛苦,你应这样认识:同甘与共苦的能力是同时出现的。
随着对其他生命痛苦的麻木不仁,你也失去了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
”这点我是深有感触。
我从来不爱看苦情戏就是因为怕体验那些不幸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是应该最深入的实践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思想的人。
做一个不麻木不仁、头脑清醒的、有着对生命崇高的敬意的人。
《敬畏生命》一文给了我对世界和生命很大的启示,但有一点我不敢苟同。
史怀泽认为自然在有意义的创造生命和无意义的毁坏生命,这一点是矛盾的。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
【篇一:敬畏生命_400字】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
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飘散入湖水里。
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
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
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
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
我几乎是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
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读书笔记

敬畏生命读书笔记【篇一:敬畏生命读书笔记】《敬畏生命》读书笔记天地之间最珍贵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生命。
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思考了这个问题,古语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以热爱生命为荣,戕害生命为耻。
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西方,同样出现了有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即“敬畏生命”的伦理学。
1915年,置身非洲丛林与河水间勃发的生命世界,追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蔑视生命的悲剧,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理念。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
为什么要敬畏一切生命?这就是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
人类应该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
于是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
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譬如弘一法师,法师涵容待人,恬淡处世,并有“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之语。
事实上,法师也做到了“以仁义养天下万物”,在弘一法师第二次大病之时,在自己所居住的草庵附近发现四匣养蜂因误食毒花,一匣竟有百数死去,弘一法师便与诸师行施食法,超度亡蜂。
甚至在弘一法师去时也不忘嘱咐弟子将四个小碗盛满水填至装遗体的龛的四脚,以免蚂蚁嗅味走上,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生命,内心的慈悲与外部的行动达到高度统一,这便是一代宗师,一个道德顶端的长者对生命的敬畏。
其实,我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是与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儒家的仁体现着一种博爱的胸襟、一种民胞物与的情怀,是一种克己复礼的伦理道德。
敬畏生命有着儒家“仁爱”的要求甚至将范围扩展到了对一切生命的关怀,达到以仁义养天下万物。
在道家的“道法自然”上,道家倡导顺应自然,顺应命运。
同样,由于敬畏生命的生命意志,人的内心才能深刻的顺从命运、肯定人生,领悟到精神自我肯定的奥秘。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

敬畏生命的读后感敬畏的(一)生命是什么?这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
难道它是每天健康地活着?难道它又是每天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的小事接触的生活?还是有更深的意义?读了《敬畏生命》这篇文章,我懂了什么是生命。
下面不如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相信你也会懂得什么是生命的。
本文讲述“我”在一个下午正在湖边看书,忽然发现树在不断传送纤维,随着风儿大团的纤维在空中飘散。
这是树儿生命的延续啊,“我”当即被这种不计成本投资的生命所打动。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震撼。
那些树所传送的所有纤维中,可能只会有极少一部分会落地生根,但它为了哪怕再渺茫的希望,也会尽全力去拼搏,只是为了完成它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使命、真正的意义。
我觉得人活着,尤其是在年轻时,就要付出努力、汗水,也要有不怕失败的决心,肯去奋力一搏,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了一个可能对于自己人生算不上什么的小时,却从此意志消沉。
再比如就像很多乞丐,他们在生活窘迫的时候,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去想办法谋生。
哪怕从最底层干起,只要肯、努力,只要怀着一份对生活的热忱,只要踏踏实实、肯等待,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就像周杰伦在《稻香》中唱的那样:“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就像我说的/.”那时候,即使你的得到没有预想那么完美,你也可以骄傲自己曾付出过,就像文中那棵树那样曾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我想,大家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生命就是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努力、拼搏支实现自己的,这就是生命!敬畏生命的读后感(二)今天,我在课外书上看到一篇《敬畏生命》的短文。
它主要讲的是通过对不断播撒种子这一生命壮举的描述,歌颂了生命的伟大力量,告诉人们怎样敬畏生命。
读了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了洪爷爷。
洪爷爷是一位老红军,他常常教育我们人要爱惜生命,不能拿生命来开玩笑。
有一天,洪爷爷和他的孙子一起到市场去买菜,洪爷爷抓到一个小偷。
洪爷爷见他还小,就问:“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要拿生命来开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说:“我拿生命来开玩笑关你什么事?”洪爷爷说:“你拿生命来开玩笑,是不关我的事,但是生命来之不易,既然我们来到世上,就要对社会有用,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这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听了后惭愧的底下了头。
2024年《敬畏生命》读后感

2024年《敬畏生命》读后感《敬畏生命》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
它不仅让我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也教会了我如何尊重和珍惜生命。
这本书是一个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哲学的旅程,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都是值得一读的、具有启发性的作品。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描写一系列的故事和人物,向我们传达了关于生命的一些重要观点。
他首先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而宝贵的。
作者通过描述不同的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美丽。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生命,还是人类世界中的生命,每一个个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不轻易伤害他人,也不把自己的生命看轻。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性和宝贵性。
他通过描写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和动物保护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
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我们不能对它掉以轻心。
我们应该珍惜并利用自己的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然后,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关心和保护生命。
作者通过描写环保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呼吁我们要关注和保护大自然和社会中的生命。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上,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而忽视了其他生命的需要和权益。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生命的行动中,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这本书还给了我们一些关于生命哲学的思考。
作者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思考问题,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他让我们思考人的存在和人生的价值,帮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思考和反思,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
在阅读《敬畏生命》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了生命。
我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呵护。
我也明白了生命是脆弱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给予生命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此外,我也明白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关心和保护其他生命。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生命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推荐】读后感敬畏生命word版本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读后感敬畏生命篇一:敬畏生命读后感《敬畏生命》读后感000 0000对生命的敬畏自古就有许多故事,而唯一把对生命的敬畏当做一生的事业去奋斗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阿尔贝特·史怀泽。
生命从来都是一个奇迹,人类存在于一个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生命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当人类去不断地宣传创造的所谓文明的时候,对其他生物来说或许是一场带着面具的杀戮,存在于人类之间的狭隘伦理,终不能解释自然法则。
史怀哲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海豚冲浪俱乐部,最大的特色是在那个海湾随时会有海豚和人一起冲浪,感受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灵性的碰撞。
东方文化在很早就已经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众生平等的思想,但从来都没有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在实际矛盾中对国家甚至全人类提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原则,其仅限于个人的修养层面。
而史怀哲则是把对其他物种的敬爱上升到人类伦理的角度,并提出生命无序列,当然这个很早儒家提出的“生命无贵贱”惊人的契合,敬畏一切生命是美好的理念,但人的存在是现实的,人不可能对一切生命都同等对待,为了人的生存,人常常要消灭一些生命。
是否应区分生命的价值序列呢?史怀泽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
”在生活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依据与人的关系确定不同生命的价值,这种区分尺度完全是主观的。
依据这一思路,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存在着没有价值的生命,压迫以至完全毁灭某些生命是被允许的。
史怀泽提出,依据这种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昆虫和一个原始部落可能都被看作是没有价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生命史怀泽读后感
选择生命科学,我一直认为自己选择了一项崇高的事业。
进入大学的第一课,老师告诉我们,生命科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更好地利用生物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推动医药学农学人类学的发展以及对自然和生物的保护,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
我在懵懂中自豪,我们的生命科学是多么的伟大!
后来,在解剖生理学实验课上,我第一次亲手做了活体实验——蟾蜍的搔扒反射和下肢屈反射。
在将解剖针插进蟾蜍脑的一瞬间,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可怜的蟾蜍用它的前肢紧紧地扒住我的手,像两三岁的孩子一样有力,让我难以挣脱。
继而用它哀怨渴求的眼神看着我,流下了最后一行血泪。
我清楚地看到,它的眼里有我,我想我的眼里亦有弱小的它,那双眸子,我再也忘不了了,它就像一个永远的伤,在我心底留下烙印。
我不敢再直视在解剖盘里极力挣扎着的蟾蜍,它还是被无情地掉在了铁架台上,接受硫酸的刺激,剥离出神经的摧残……不知过了多久,它终于完成了所谓的“使命”,彻底地被处死扔进了垃圾桶,毫无尊严。
我不敢想象自己做了什么,我原来是这么的残忍,这么的血腥。
当初的信念被完全的推翻了,我不再相信我在从事什么伟大的科学研究,我不再相信动物是没有意识的,我不再相信人性的所谓崇高。
我想,那天我和小小的蟾蜍都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生命苦旅。
回想起家鸽被憋死时撕心裂肺的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