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模拟专题力学计算题(三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模拟专题力学计算题(三十)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三十)含答案与解析评卷人得分一.计算题(共40小题)1.观光旅游、科学考察经常利用热气球,保证热气球的安全就十分重要。

科研人员进行科学考察时,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为M=1000kg,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由于某种故障,气球受到的空气浮力减小,当科研人员发现气球在竖直下降时,气球速度为v0=2m/s,此时开始,经t0=4s气球继续匀加速下降h1=16m,科研人员立即抛掉一些压舱物,使气球匀速下降。

不考虑气球由于运动而受到的空气阻力。

求:(1)气球加速下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抛掉压舱物的质量m:(3)气球从静止开始经过t=12s的时间内下落的总高度h总。

2.如图甲所示为一景区游乐滑道,游客坐在坐垫上沿着花岗岩滑道下滑,他可依靠手脚与侧壁间的摩擦来控制下滑速度。

滑道简化图如图乙所示,滑道由AB、BC、CD三段组成,各段之间平滑连接。

AB段和CD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1,竖直距离均为h0,BC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2,竖直距离为h0.一质量为m的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D 点时的安全速度不得大于,若使用坐垫,坐垫与滑道底面间摩擦不计,若未使用坐垫,游客与各段滑道底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恒为重力的0.1倍,运动过程中游客始终不离开滑道,空气阻力不计。

已知sinθ1=,sinθ1=,求(1)若游客使用坐垫且与侧壁间无摩擦自由下滑,则游客在BC段增加的动能△E k;(2)若游客未使用坐垫且与侧壁间无摩擦自由下滑,则游客到达D点时是否安全;(3)若游客使用坐垫下滑,且游客安全到达D点,则全过程克服侧壁摩擦力做功的最小值。

3.如图所示,枭龙战机为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多用途战斗机。

在一次试飞任务中,质量m=60kg的驾驶员驾驶战斗机径直向上运动,从某一时刻起以恒定加速度a加速上升,10s后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20m/s,接下来10s内竖直爬升了300m,之后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20s到达最高点,求:(1)枭龙战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2)前20s内座位对驾驶员的支持力大小;(3)这40s内枭龙战斗机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高考力学题解析

高考力学题解析

高考力学题解析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题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几个高考力学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第一个题目是关于平抛运动的问题。

题目如下:某物体从离地面2m的地方水平抛出,初速度大小为10m/s,轨迹端点离地面的水平距离为20m。

求该物体的飞行时间。

解析:首先,我们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

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x=10m/s。

垂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初始速度为0,加速度为g=9.8m/s²。

可以根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公式求解。

水平方向的运动距离为Sx=Vx*t,垂直方向的运动距离为Sy=0.5*g*t²。

由题目可知,物体的水平运动时间与垂直运动时间相同。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列出以下方程:Sx = Vx * t = 20mSy = 0.5 * g * t² = 2m解第一个方程得到:t = Sx / Vx = 20m / 10m/s = 2s将t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0.5 * g * (2s)² = 2mg * 4s² = 4ms² = 1ms = 1m由题意可得,物体的最大高度为2m,最大高度对应的时间为2s。

所以,物体的飞行时间为2s。

第二个题目是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题目如下: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斜面与地面成30°角。

斜面的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力F1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力F2。

F1的大小为mg*sin30°,F2的大小为mg*cos30°。

斜面上的摩擦力可以表示为Ff=μ*N,其中N为物体在斜面上的法向力。

由几何关系可得,N的大小为mg*cos30°。

高考物理计算题常见考点分析

高考物理计算题常见考点分析

高考物理计算题常见考点分析1.力学综合型。

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

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

2.带电粒子运动型。

带电粒子运动型计算题大致有两类,一是粒子依次进入不同的有界场区,二是粒子进入复合场区。

近年来高考重点就是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分析求解,周期、半径、轨迹、速度、临界值等,再结合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进行综合考查。

3.电磁感应型。

电磁感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命题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定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力学、能量等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及感应电流的图象问题。

从计算题型看,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与直流电路、磁场、力学、能量转化相联系的综合问题,主要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考查。

4.力电综合型。

力学中的静力学、动力学、功和能等部分,与电学中的场和路有机结合,出现了涉及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问题,主要表现为:带电体在场中的运动或静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或静止;交、直流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电场中带电体的运动或静止;电磁感应提供电动势的闭合电路等问题。

这四类又可结合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从历届高考中,力电综合型有如下特点:(1)力、电综合命题多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动态分析、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等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解、推理、综合分析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力、电综合问题思路隐蔽,过程复杂,情景多变,在能力立意下,惯于推陈出新、情景重组,设问巧妙变换,具有重复考查的特点。

5.信息处理型。

信息处理型试题是指试题提供一些有关信息,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运用已经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新问题。

高考物理力学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力学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力学题型归纳高中物理中的力学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掌握常见的力学题型对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力学题型的归纳总结。

一、牛顿运动定律相关题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这类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摩擦力、拉力等,要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运动学量。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例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 F 的作用,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的加速度。

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重力 G = mg、支持力 N =mg、拉力 F 和摩擦力 f =μN =μmg。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 = ma,可得 a =(F μmg) / m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此类题型会给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要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反推物体所受的力。

解题时,先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受力。

比如: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 t 速度减为零,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v v₀) / t ,可得合力 F = ma 。

二、共点力平衡相关题型1、静态平衡问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要求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解题时,通常采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将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例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绳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 G = mg、绳的拉力 T 和支持力 N 。

将拉力 T 分解为水平方向 T₁和竖直方向 T₂,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₂= mg ,T₁= N ,T₁=T sinθ ,T₂=T cosθ ,从而求出 T 和 N 。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五)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五)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五)组卷老师:莫老师一.计算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3=2kg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AB部分是半径为R=0.15m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心O在B点正上方,其他部分水平,在滑道右侧固定一轻弹簧,滑道除CD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为m2=3kg 的物体2(可视为质点)放在滑道上的B点,现让质量为m1=1kg的物体1(可视为质点)自A点上方R处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在滑道上的C点相碰后粘在一起(g=10m/s2),求:(1)物体1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2)B点和C点之间的距离;(3)若CD=0.06m,两物体与滑道CD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5,则两物体最后一次压缩弹簧时,求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的大小.2.如图所示,质量m=1.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右端,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传送带的长度L=5m,当传送带以v=5m/s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g=l0m/s2,sin37°=0.6,cos37°=0.8.求:(1)传送带稳定运动时绳子的拉力T;(2)某时刻剪断绳子,求物体运动至传送带最左端所用时间.3.如图,粗糙直轨道AB长s=1.6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曲线轨道BC光滑且足够长,它们在B处光滑连接.一质量m=0.2kg的小环静止在A点,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经过t=0.8s运动到B点,然后撤去拉力F.小环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拉力F的大小;(2)小环沿BC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h.4.如图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上、下两端相距L=5m,倾角α=37°,将一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下端,让其由静止从传送带底端向上运动,物块运动到上端需要的时间为t=5s,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为2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将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不变,再将另一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让其由静止从传送带上端向下运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该物块从传送带上端运动到下端所用的时间为多少?5.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体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碰撞,碰撞后B、C的速度相同,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连,A滑上C 后恰好能到达C板的右端.已知A、B质量相等,C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2倍,木板C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1)A物体与木板C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A刚到C的右端时,BC相距多远?6.如图所示,木块m2静止在高h=0.8m的水平桌面的最右端,木块m1静止在距m2左侧s0=5m处,现木块m1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桌面向右移动,与m2碰前瞬间碰撞撤去F,m1、m2发生弹性正碰,碰后m2落在水平地面上,落点距桌面右端水平距离s=1.6m.已知m1=0.2kg,m2=0.3kg,m1与桌面的动摩擦因素μ=0.4.(两木块都可以视为质点,g=10m/s2)求:(1)碰后瞬间m2的速度是多少?(2)m1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水平拉力F的大小?7.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质量M=4kg的长木板左侧,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策略物理计算题历来是高考拉分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数学运算要求高.在考场上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认真分析计算,再加上考场的氛围和时间使得很多考生根本做不到冷静清晰地去分析,更谈不上快速准确的得到答案.要想成功破解大题难题首先要明晰它的本质:其实,所有的大题难题,看似繁杂凌乱,很难理出头绪,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知识的叠加而已.一、力学综合型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应试策略】⑴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⑵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⑶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⑷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⑸对于数学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数学方法。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二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二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二十二)含答案与解析评卷人得分一.计算题(共40小题)1.最近,台风“山竹”的出现引起多地暴雨,致使高速公路上的司机难以看清前方道路,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m/s,v2=25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x0=22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x=160m才能停下来。

两车可视为质点。

(1)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仍以速度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为a2=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2.如图所示,足够宽的水平传送带以v0=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运行,质量m=0.4kg 的小滑块被光滑固定挡板拦住静止在传送带上的A点。

t=0时,在小滑块上施加沿挡板方向的拉力F,使之沿挡板做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小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t=0时,拉力F的大小及t=2s时小滑块所受摩擦力的功率;(2)请分析推导出拉力F与t满足的关系式。

3.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分别为2m和m。

Q与轻质弹簧相连(弹簧处于原长)。

设开始时P和Q分别以2v和v初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小滑块P追上小滑块Q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在以后运动过程中,求:(1)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2)小滑块Q的最大速度?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B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上固定一根轻质细杆,轻杆上端的小钉(质量不计)O上系一长度为L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C,现将C球的细线拉至水平,由静止释放,求:(1)两木块刚分离时,A、B、C速度各为多大?(2)两木块分离后,悬挂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多少?5.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了5s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减速下降至地面,若运动员落地速度为5m/s,取g=10m/s2,求运动员匀减速下降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十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计算题(十二)组卷老师:莫老师一.计算题(共50小题)1.如图甲所示为一景区游乐滑道,游客坐在座垫上沿着花岗岩滑道下滑,他可依靠手、脚与侧壁间的摩擦来控制下滑速度.滑道简化图如图乙所示,滑道由AB、BC、CD三段组成,各段之间平滑连接.AB段和CD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1,竖直距离均为h0,BC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2,竖直距离为h0.一质量为m的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D点时的安全速度不得大于2gh0,已知sinθ1=、sinθ2=,座垫与滑道底面间摩擦及空气阻力均不计,若未使用座垫,游客与滑道底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恒为重力的0.1倍,运动过程中游客始终不离开滑道,问:(1)游客使用座垫自由下落(即与侧壁间无摩擦),则游客在BC段增加的动能△E k多大?(2)若游客未使用座垫且与侧壁间无摩擦下滑,则游客到达D点时是否安全?(3)若游客使用座垫下滑,则克服侧壁摩擦力做功的最小值.2.如图所示,质量为m2=1.95kg的长木板B,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1.00kg的物块 C (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1=0.05kg的子弹A以速度v0=360m/s向着长木板运动.子弹打入长木板并留在其中(子弹打入长木板的时间极短),整个过程物块C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0,物块C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0,物块C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1)子弹打入长木板后瞬间长木板B的速度;(2)长木板B的最小长度.3.一个静止的铀核(U)要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核(Th),已知α粒子动能为E k1,且在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两个粒子的动能.(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①钍核的动能②该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4.如图所示,在高h=0.8m的水平平台上放置有质量均为m=1kg的A、B两木块(可视为质点),B在平台右端边缘,A从与B相距L=2m处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运动到处时速度v1=m/s.运动到平台边缘时与B相撞并粘在一起,从平台边缘滑出落在距平台右侧水平距离S=0.4m的地面上,g取10m/s2,求:(1)AB一起滑出时的速度v,及碰前瞬间物体A的速度v2;(2)物体A的初速度v0;(3)物体在平台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题型常见特点
(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的阶段性运动。

(2)力大小可确定,一般仅涉及力、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计算,通常不涉及功、能量、动量计算问题。

2.考查的主要内容
(1)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分析与受力分析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
(3)选择最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位移、速度和时间。

(4)特殊的阶段性运动或二物体运动时间长短的比较常引入速度图象帮助解答。

3.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画运动情境草,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

(2)加速度a计算后,应根据物体加减速运动确定运动学公式如何表示(即正负号如何添加)
(3)不同阶段的物理量要加角标予以区分。

二、力学二大定理与二大定律的应用题型常见特点
1.题型常见特点
二大定理应用:
(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运动:若出现二个物体时隔离受力分析,分别列式判定。

(2)题目出现“功”、“动能”、“动能增加(减少)”等字眼,常涉及到功、力、初末速度、时间和长度量计算。

二大定律应用:
(1)一般涉及二个物体运动
(2)题目常出现“光滑水平面”(或含“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提示)、“碰撞”、“动量”、“动量变化量”、“速度”等字眼,给定二物体质量,并涉及共同速度、最大伸长(压缩量)最大高度、临界量、相对移动距离、作用次数等问题。

2.考查的主要内容
二大定理的主要内容:
(1)功、冲量的正负判定及其表达式写法。

(2)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表达式的建立。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速度公式与单一动量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位移公式与单一动能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二个物体动能表达式与系统能量守恒式往往也是等价的。

应用时要避免重复列式。

(4)曲线运动一般考虑到动能定理应用,圆周运动一般还要引入向心力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往往考查到二个定理的应用。

二大定律的主要内容:
(1)系统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2)涉及长度量、能量、相对距离计算时常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含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3)等质量二物体的弹性碰撞,二物体会交换速度。

(4)最值问题中常涉及二物体的共同速度问。

3.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大定理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未特别说明时,动能中速度均是相对地而言的,动能不能用分量表示。

(2)功中的位移应是对地位移;功的正负要依据力与位移方向间夹角判定,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正负有时也可根据特征直接判定。

(3)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答往往比较繁琐。

(4)运用动量定理时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并依据规定的正方向来确定某力冲量,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

二大定律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选择某一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2)系统合外力为零时,能量守恒式要力争抓住原来总能量与后来总能量相等的特点列式;当合外力不为零时,常根据做多少功转化多少能特征列式计算。

(3)多次作用问题逐次分析、列式找规律的意识。

椭圆时,曲率半径不一定等于长半轴或短半轴。

(4)地面处重力或万有引力远大于向心力,而空中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般出在选择题中)题型常见特点
1.题型常见特点
(1)涉及天体运动问题,题目常出现“卫星”、“行星”、“地球”、“表面”等字眼。

(2)涉及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加速度、质量、离地高度等计算
(3)星体表面环绕速度也称第一宇宙速度。

2.考查的主要内容
(1)物体行星表面处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地面处重力往往远大于向心力(2)空中环绕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纬度和高度有关,涉及火箭竖直上升(下降)时要注意在范围运动对重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而小范围的竖直上抛运动则不用考虑这种影响。

(4)当涉及转动圈数、二颗卫星最近(最远距离)、覆盖面大小问题时,要注意几何上角度联系、卫星到行星中心距离与行星半径的关系。

3.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两天体间距离r距与向心力公式中物体环绕半径r的区别与联系。

(2)双子星之间距离与转动半径往往不等,列式计算时要特别小心。

(3)向心力公式中的物体环绕半径r是所在处的轨迹曲率半径,当轨迹为椭圆时,曲率半径不一定等于长半轴或短半轴。

(4)地面处重力或万有引力远大于向心力,而空中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