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及其诗歌赏析EllenPoe
夜半歌声_浅析爱伦_坡_乌鸦_之美

1 时空的安排 《 乌鸦》 的成功源于爱伦·坡的深刻、严密的文 学批评理论和他不断的创作实践, 源于他丰富的 科学知识,更源于他杰出的诗人天才。 时间与空间 是诗中叙述很值得关注的两个层面。 诗的第一节 第一行就明白指出: 这是一个阴郁沉闷的子夜;之 后第二节第一行述者补充道: 这是一个萧索的十 二月里的一个萧索的子夜。 这一时间非常重要,效 果明显:严冬的一个深夜,又黑又冷,形单影只,难以 入眠,神思恍惚。 这是述者凄苦难耐心理的真实写 照,与整首诗的主题是一致的,有助于营造极其伤 感的氛围,悲自从中来。 深夜意味着恐怖,神秘莫 测,往往也是各种幽灵及邪恶之物出现的时刻。 可 见, 一开始确定 的 这 个 时 间为 后 来 乌 鸦— ——不 祥 之物的出场及烘托整首诗的氛围作了很好的铺 垫。
产生各种不同的裂缝。 即使砌体产生微小的裂缝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并降低其使用寿命。 现就影响墙体质量的因素及墙体裂缝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砖混结构;质量;裂缝
简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之美

简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之美王琦【摘要】摘要: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一位诗艺超群却争议颇多的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他的诗歌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举世推崇。
他的诗歌是恣意哀怨的花朵,是诗人坎坷人生体验对已经逝去的、极易消逝的、憧憬过却不曾拥有的万物的沉痛追悼,所以它们都笼罩着浓浓的悼亡色彩,然而它们又是一致公认的表现美与意蕴美浑然融合的名品佳作,诗歌中幽婉阴暗的意象、弦泉幽咽的意境与诗人对死亡的哲理思索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它们是爱伦·坡诗歌理论的实践体。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9)001【总页数】4【关键词】爱伦·坡;悼亡诗歌;表现美;意蕴美埃德加·爱伦·坡(以下简称坡)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魁奇之士,“为艺术而艺术”的第一人,象征主义的鼻祖,唯美主义的开启人,19世纪早期的典型浪漫主义者。
他的诗歌作品奇异怪诞,字里行间充满了丑陋与笨拙、尸体与墓穴,笼罩着悲怆悼亡之情,还蕴藏着深厚、悠远的意义。
坡曾说道:“文字的诗可以简单地界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
它的唯一裁判者是趣味,对于智力和良心它只具有间接的关系……一首诗就是一首诗,此外再没有别的了,一首诗完全是为诗而写的。
”①坡的诗歌理念虽然侧重于审美趣味,但诗作却远远超越了他的理念层次。
那些悲怆动人的悼亡诗歌不仅有着哀婉动人的祭奠之情,而且,表现美与意蕴美浑然天成,内容和形式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文章结合坡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理论分析其诗歌作品,简论其诗歌中表现美与意蕴美完美结合所形成的诗美,凸显坡悼亡诗歌与众不同的诗美。
一所谓的悼亡诗歌即生者祭奠死者,表达哀伤、怀念之情的作品。
多数悼亡诗歌都沉浸着深深的悲伤,赞叹所逝去的人永恒的美,陷于深深的怀念之中,如弥尔顿的《梦亡妻》和托马斯·哈代的“艾玛组诗”中《逝》、《西威塞克斯少女》等,读来悲伤感人,通过诗歌使消亡的人得到了一种永恒的纪念。
人生四步曲--爱德加·爱伦·坡诗歌《钟》赏析

第二节描绘的是婚礼上的金钟之声。
beUs_一 Hear the mellow wedding
Golden bells!
What a wodd of happiness their harmony
foretells!
悠扬的钟声伴随着幸福的新人走向婚姻的 殿堂,开始新的生活。金钟声声,一片欢天喜 地。余音中新娘凝视着明月,大胆而热情地幻想 着日后的甜蜜。此节用金钟之声(gush,sweHs, swinging and ringing;rhyming and chiming营造 了一种幸福、美满和甜蜜(happiness,harmony, delight and euphony)的意境。爱情甜蜜、婚姻美 满的青年时光。
第四节听到的是犹如丧钟的铁钟之声。 Hear the tolling of the beUs——
Iron bells!
What a word of solemn thought their monody
compels!
铁钟犹如丧钟。哐当的钟声单调而沉闷,似 乎在向垂暮之年的人们暗示人生的终结,倾诉世 事的沧桑。铁钟之声(tolling/groan/muffled/rolling/ throbbing/sobbing/knellshnoaning/groaning)塑造了 一种悲伤、肃杀、哀悼(melancholy,monody, solemn)的意境。令人哀伤充满绝望的暮年。
爱伦坡的梦中之梦解读

爱伦坡的梦中之梦解读摘要:1.爱伦坡简介2.《梦中之梦》的创作背景3.《梦中之梦》的故事情节4.《梦中之梦》的主题解析5.《梦中之梦》的艺术特色6.总结正文:【1.爱伦坡简介】艾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著名文学家、诗人、文艺评论家,被认为是美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神秘、恐怖、惊悚为主题,独树一帜,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梦中之梦》的创作背景】《梦中之梦》(The Sandman)是爱伦坡创作于1848 年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因沉溺于梦幻而逐渐走向崩溃的男子,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等哲学命题的思考。
【3.《梦中之梦》的故事情节】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奥古斯特·杜潘的男子,他痴迷于梦境,深信梦中的世界比现实更加真实。
在一场大病之后,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
在昏迷中,他梦见了一个手持沙漏的神秘沙曼人,沙曼人告诉他,他将永远陷入梦境,不再醒来。
然而,在梦境中,奥古斯特却因无法忍受恐怖的梦魇而祈求醒来,最终在现实与梦境的交织中痛苦死去。
【4.《梦中之梦》的主题解析】《梦中之梦》探讨了现实与梦境、生与死之间的界限。
爱伦坡通过描绘主人公对梦境的沉溺,以及他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无奈和悲观。
在作品中,梦境成为了一个象征,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无法逃离的宿命。
【5.《梦中之梦》的艺术特色】爱伦坡在《梦中之梦》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例如沙漏、沙曼人等,增强了作品的意象和氛围。
此外,爱伦坡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挣扎的心理状态。
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令人回味无穷。
【6.总结】《梦中之梦》作为爱伦坡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以神秘、恐怖的氛围展现了现实与梦境、生与死之间的纠葛。
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细腻描绘,作品传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悲观看法。
爱伦坡To Helen 赏析

古希腊的荣光,
To Helen
look
Lo ! in yon brilliant window-niche
yonder
窗户
How statue-like I see thee stand,
看!那边明亮的窗户, 我看见你雕像般伫立,
To Helen
The agate lamp within thy hand!
Edgar Allan Poe
Edgar Allan Poe was an American author, poet, editor and literary critic, considered part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Movement. Best known for his tales of mystery and the macabre, Po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American practitioners of the short story an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inventor of the detective fiction genre. He is further credited with contributing to the emerging genre of science fiction.
在中学时代,爱伦.坡曾经热切地眷恋过一位同学的母 亲,一个温柔娴静、知书达理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在 三十一岁死于脑瘤,无疑给爱伦· 坡幼小的心灵刻上了 终生难愈的创伤。
To Helen
Helen, thy beauty is to me
海伦,你的美在我眼里
Like those Nicean barks of yore, long ago 犹如尼西亚远古的帆船,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象似性赏析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象似性赏析埃德加?爱伦?坡诗歌的象似性赏析一、引言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界文坛享有盛名。
作为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诗人,他在其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为世人留下了八十多首诗歌。
然而,相关研究对其诗歌中语言现象的认知解释还不够。
象似性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指“语言形式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客观世界、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所表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对应的现象”。
[1]296根据C. S. Peirce的分类包括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三大类。
而在诗歌语言中,Hiraga[2]18更是指出象似性是制约诗歌篇章结构的原则之一。
本文拟从爱伦?坡诗歌语篇中的各种象似性原则出发,阐释其诗歌效果产生的认识基础。
二、映象象似映象象似主要包括听觉上的直接模拟重现自然界声音的拟声词,和不能直接模仿声音却和某些意义有着模糊关系的语音象征,以及视觉上形体的象似。
无论是视觉上形体象似,还是听觉上拟声词和语音象征的使用,都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有益于诗人情感的表达。
在爱伦?坡的诗歌中,诗人的诗歌主题多是与死亡有关,因而他在语音层面的象似性选择多是为了其悲伤、哀怨情感的表达。
在爱伦?坡诗歌For Annie的第四诗节中,作者连用了7个拟声词moan、groan、sigh、sob、throb、ah和重复两次使用的throb。
生动地再现了,面对亲人即将离世时,众人的呜咽声、叹息声、呻吟声不绝于耳,悲痛欲绝的凄苦场景。
并且所有的拟声词都以现在分词“-ing”的形式出现,表现了一切都正在发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是众人中的一员,惋惜哀伤。
语音象征是由于长期的使用习惯,特别是诗人的使用,使得某些因素与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读者在欣赏诗歌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
Raven 中,长元音/i:/、/:/的使用,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爱人的深切思念与呼唤。
爱伦●坡的(乌鸦)体现的超凡之美

爱伦●坡的(乌鸦)体现的超凡之美爱伦●坡的(乌鸦)体现的超凡之美埃德加爱伦坡被以为是唯美主义的先驱,他与惠特曼、狄更森一起被称为19世纪美国最有创造力的三位诗人。
爱伦坡的为诗而诗的观点决定了他诗歌作品的唯美主义倾向,他的诗歌作品形式精巧,音韵优美。
爱伦坡在(诗歌原理)中写道:我以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长诗,长诗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词。
诗之所以为诗,是由于它能够冲动人心,使灵魂升华。
而人们冲动的短暂乃是心理的必然。
因而要创作出能给读者留下深入印象的富于美感的诗,根据他的讲法,长度在一百行上下的诗歌最为理想。
爱伦坡在他的著作(创作哲学)中,非常具体地阐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主张,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女之死这一主题。
他在文中指出: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同时忧郁是所有诗的情调中最正宗的,而死亡则是所有忧郁的题材中最为忧郁的,因而当死亡与美严密联络在一起的时候最具诗意。
爱伦坡由此得出结论美妇人之死无疑地是最富有诗意的主题而这主题如由悼念亡者的恋人口中讲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乌鸦)就是以这一主题为基调的。
(乌鸦)是爱伦坡的代表诗作,坡关于诗歌主张的主题之美、形式之美、音乐之美在这首诗里得以充分体现。
坡在(创作哲学)一文中分析了该诗的创作经过,他有意识地选择了乌鸦这个不详之鸟来寄托。
最大限度的悲哀与绝望,这首诗要表现的就是坡最热衷的主题即由死亡所带来的忧郁美,即主题之美。
(乌鸦)一诗的形式别具一格。
爱伦坡为使诗歌到达整体的艺术效果,创作之前,诗人对该诗的长度进行了认真的考虑,以为一首诗不宜太长,太长则读者容易倦怠,或易受干扰,难以卒读;一首诗也不宜太短,太短则有点像格言警句,不能到达一定的效果。
爱伦坡在(创作哲学)中讲道:一部作品只要一口气读完,否则其美的统一感便会消失,由于尘世间的杂事会干扰。
所谓长诗,如弥尔顿的(失乐园),实际上是由众多短诗构成的,即其整体效果是众多短暂效果所构成的坡在确定了诗的范围和长度后,运用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设计了一次能读完的最佳长度即(乌鸦)的108行;(乌鸦)全诗由18节构成,每节都有6行,前5行字数相近,音节相当(都是15至16个音节),最后一行字数及音节仅为前5行的一半。
爱伦·坡和他那只神秘的乌鸦——爱伦·坡的《乌鸦》作品赏析

收j鸸日期:201 3-5-31;修改j禹:2013-7-1 Teachers
84)。对死亡美的追求,正是人们对渴望不可及 的美的追求,是对永恒美的渴望。这种追求是痛 苦的、无止境的,但其过程却是美的,是一种精 神的享受和境界的陶冶。
埃票篡磊蔗曩二
1.内容简介
《乌鸦》一诗讲述了一个青年学生,由于失
思非但没有平复,反倒倍加沉重。
2.爱伦・坡的诗歌美学
爱伦-坡认为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表现 美,即在读者中引起美的情感,美的享受。而美 的目的就是要在读者心中产生“令人升华了的心
灵震颧”。无论什么样的美,只要能打动人的心 灵,能让人情动泪下就能使人的心灵净化。因
风格。他在代表作《乌鸦》一诗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只令人印象深刻的乌鸦。本文从内容简 介、爱伦・坡的诗歌美学、创作灵感的由来、特点分析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
者对联乌鸦》一诗的理解。
关键词:爱伦・坡;
【中图分类号】106
《乌鸦));赏析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204—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5
2004(4). 张艳.论Ⅸ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反映与心理诉求[J].山花:作品研究,2011(3).
万方数据
爱伦·坡和他那只神秘的乌鸦——爱伦·坡的《乌鸦》作品赏 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高金和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疯狂英语(教师版) Crazy English Teachers 201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纽约的郊外,有一处四周都种了苹果树的房子。在 这所房子里,住着爱伦坡和他年轻的太太,他们以每月3 美元的租金租借此房。可是,他大半时候穷得没有饭钱, 更别提房租了。维琴妮亚病倒在床,可他竟没有分文替 她买些食物和药物。有时候,他们整天饿着肚子,当院 里车前草开花时,他们便煮它充饥。除了肉体的折磨, 还有来自旁人的冷嘲热讽。但爱伦坡几尽疯狂地写诗, 强烈的成功的欲望使他忘记了一切苦痛,在他的脑海中, 只有两个字:奋斗!
维琴妮亚用温柔与爱启示爱伦坡写成了很多最优美 的诗句,其中就有那篇不朽的名诗《乌鸦》。这首 诗爱伦坡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花费了十年的 时间,可是仅卖了十块钱。这件事立刻在当地传为 最大的笑话,爱伦坡成为了公认的弱智与无能之辈。 许多人都为自己能够识别出一个白痴而骄傲,感觉 自己与相中良马的伯乐一样出色(但是他们犯了最大 的错误,今天这首诗的原稿已售价数万美元)。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生于1809年,他27岁 时与自己14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他们 婚后的生活穷困潦倒。1847年,爱伦·坡的妻子被 病魔夺去了生命。两年后,他也死于饮酒过度。他 的悲伤就如诗中失去至爱的主人公。他的灵魂,如 诗中那团在地板上漂浮的阴暗被擢升,且永不复还! 与译作比,我更喜欢英文版的诗。诗中的 “Nevermore”是无法翻译的忧伤和绝望。
3. He stresses rhythm, opposed to “the heresy of the didactic” and called for “Pure poetry”, defined true poetry as “the rhythmical creation of beauty” . The artistry of poetry lies not in what is being said but in the way it is said.
In the poem, three beauties in ancient Greek mythology—Helen, Naiad and Psyche---are mentioned just to show that beauty is something that ted; it is very holy but it is hard to reach.
4. The creation of work of art requires the utmost concentration and unity, as well as the most scrupulous use of words.
Main Literary Works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839) The Raven (1845) To Helen (1848) Annabel Lee (1849)
Questions on "To Helen"
1. Although the poem is about a real person, is lines written in passionate boyhood to the first purely and ideal woman in his soul, Poe addressed it to Helen, why might he have done this?
疑惑中似乎梦见从前没人敢梦见的梦 幻;
唯此而已,别无他般。”
很快我的心变得坚强;不再犹疑,不再彷 徨,
“先生,”我说,“或夫人,我求你多多 包涵;
刚才我正睡意昏昏,而你来敲门又那么 轻,
你来敲门又那么轻,轻轻叩击我的房 门, 我差点以为没听见你”——说着我拉开门 扇;—— 唯有黑夜,别无他般。
凝视着夜色幽幽,我站在门边惊惧良 久,
Beauty---to truth---to soul
3. Note that all three stanzas end with a reference to a place--native shore, Greece and Rome, and Holy land. How are these related to each other? To the meaning of the poem as a whole?
每一团奄奄一息的余烬都形成阴影伏在地 板。
我当时真盼望翌日;——因为我已经枉费 心机
想用书来消除悲哀——消除因失去丽诺尔 的悲叹—— 因那被天使叫作丽诺尔的少女,她美丽娇 艳—— 在这儿却默默无闻,直至永远。
那柔软、暗淡、飒飒飘动的每一块紫色窗 布 使我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恐怖——我毛骨悚 然; 为平息我心儿停跳.我站起身反复叨念 “这是有人想进屋,在叩我的房门——。 更深夜半有人想进屋,在叩我的房门;——
To Helen
Stanza 1 The poet first mentioned Helen, the most famous
beauty in Great mythology. Then Poe compared himself to Odysseus, who wandered for ten years over the sea to get home. As Odysseus, Edgar Allan Poe was persistent in his chasing after fine arts with the sincere belief that art, or beauty and truth, is the ultimate aim, the home, for the wandering poet; while Helen, the embodiment of ancient beauty, is the guider to that dreamland.
在他26岁时,他与年仅13岁的表妹维琴妮 亚不顾一切地热恋并结婚了,那是爱伦坡 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也给他们夫妇带 来了莫大的痛苦。许多人认为他疯了,劝 他尽早结束这幕悲剧;更有许多人奉劝维 琴妮亚离开这个穷光蛋,在他们眼里,爱 伦坡根本不配拥有爱情和一切美好的东西 。可是,世俗终归是世俗,市井小人永远 不会领悟到伟大的爱情是如何产生的。爱 伦坡夫妇用世间最牢固的爱情击垮了一切 流言,他俩的婚姻是最美满幸福的.
Edgar Allan Poe (1809 - 1849)
Poe’s Theories on Poetry
His poetry express the same deep hopelessness and rejection of the world as his prose, but in a different way. Expressed in his works
2.In the final stanza, Helen is addressed as Psyche the Greek word for “ breath” or “soul”. How do you reconcile this with the earlier references to Helen of Troy, whose legendary beauty led to the Trojan War?
The Raven
The Raven
从前一个阴郁的子夜,我独自沉思,慵懒疲竭, 沉思许多古怪而离奇、早已被人遗忘的传闻—— 当我开始打盹,几乎入睡,突然传来一阵轻擂, 仿佛有人在轻轻叩击,轻轻叩击我的房门。 “有人来了,”我轻声嘟喃,“正在叩击我的房 门—— 唯此而已,别无他般。”
哦,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萧瑟的十二 月;
To Helen 致海伦
海伦,你的美在我的眼里, 有如往日尼西亚的三桅船
船行在飘香的海上,悠悠 地 把已倦于漂泊的困乏船员 送回他故乡的海岸。
早已习惯于在怒海上飘荡, 你典雅的脸庞,你的鬈发,
你水神般的风姿带我返航, 返回那往时的希腊和罗马, 返回那往时的壮丽和辉煌。
看哪!壁龛似的明亮窗户里, 我看见你站着,多像尊雕像, 一盏玛瑙的灯你拿在手上! 塞姬女神哪,神圣的土地, 才是你家乡!
Stanza 3
The speaker sees Helen standing in the bright niche and holding in her hand an agate lamp. She is quite similar to goddess Psyche from Greek Myth. Through his description of his passion to Helen, Poe expressed his pursuit and sincere devotion to beauty.
Beauty is truth and leads to spiritual oneness and artistic integrity
The Raven
爱伦·坡的长诗《乌鸦》发表于1845年。诗作发表 之后引起轰动,有出版商请著名的插画家Gustave Doré为这首长诗创作了25幅插画。
体弱的维琴妮亚终究敌不过饥寒交迫,在一个寒冷 的冬夜,带着令人感动的爱去了。失去了爱妻,爱伦坡 几乎崩溃了,惟一支撑他的只有成功的信念了。在爱妻 的坟墓旁,他强忍着泪水和思念,拿着笔,一刻也不放 下,他用尽一切气力,投身于创作。从白天到夜晚,从 夜晚到梦中,从梦中又到白天……终于,使他写出了感 人肺腑的《爱的称颂》。爱伦坡终于迎来了成功。
2. The function of poetry is not to summarize and interpret earthly experience, but to create a mood in which the soul soars toward supernal beauty. The basic tone is melanch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