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2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学习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掌握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达式学习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了解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2.2 化学反应机理学习化学反应机理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简单反应机理的计算了解复杂反应机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三章:化学反应的热力学3.1 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解能量、热量和焓的概念学习热量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3.2 化学反应的焓变掌握焓变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习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物的能量关系第四章: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4.1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意义学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表达式4.2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的关系掌握平衡常数与反应热的关系学习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第五章:化学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5.1 速率控制步骤的概念和意义理解速率控制步骤的定义和作用学习速率控制步骤的判断方法5.2 速率控制步骤的计算掌握速率控制步骤的计算方法学习速率控制步骤的调控方法第六章:化学反应的催化剂6.1 催化剂的基本概念了解催化剂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掌握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6.2 催化剂的机理学习催化剂的吸附作用和催化机理了解催化剂的再生和活化第七章:化学反应的电子转移7.1 电子转移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学习电子转移的类型和机制7.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学习标准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的计算第八章:化学反应的化学键变化8.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键的定义、类型和特点学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8.2 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类型掌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学习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第九章: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9.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手性碳原子、立体异构体的概念学习立体化学的表示方法和规则9.2 立体化学与反应类型掌握立体化学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学习立体化学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第十章:化学反应的应用10.1 化学反应在合成材料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反应在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中的应用学习化学反应在材料合成中的重要性10.2 化学反应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掌握化学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学习化学反应在药物制备中的关键步骤10.3 化学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在废水处理和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学习化学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方法第十一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速率控制11.1 动力学参数与反应速率学习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掌握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11.2 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实际应用探讨工业反应过程中速率控制步骤的选择和优化分析实际反应体系中速率控制步骤对反应效率的影响第十二章:化学平衡与反应热力学12.1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条件学习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探讨温度、压力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2.2 反应热力学参数的计算与分析掌握吉布斯自由能、熵和焓变的计算方法分析反应热力学参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十三章:化学反应与能源转换13.1 化学反应与燃烧反应学习燃烧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探讨燃烧反应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13.2 化学反应与电化学反应掌握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分析电化学反应在能源转换和化学电源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化学反应与材料科学14.1 化学反应与金属冶炼了解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14.2 化学反应与材料合成学习材料合成中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分析化学反应在新型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前景第十五章:化学反应与生物化学15.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了解生物体内重要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探讨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15.2 化学反应与生物催化学习生物催化剂的性质和应用分析化学反应在生物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的电子转移、化学反应的化学键变化、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化学反应的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反应速率控制、化学平衡与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与能源转换、化学反应与材料科学、化学反应与生物化学。
人教版化学中考二轮复习《化学反应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3.学生在解决与化学反应相关的生活现象时,可能缺乏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应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化学反应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开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燃烧、生锈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提问互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对化学反应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反应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针对性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对化学反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 学会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3.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意义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热量2. 热化学方程式与热效应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第五章: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1.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 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3. 化学反应与环境污染及防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化学反应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2. 辅助教材:《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用于讲解复杂概念和示例分析。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学术文章和实际应用案例。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2. 实验试剂:配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3.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化学反应原理的结构和过程。
4.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现象和微观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反应物、物的概念1.2 化学平衡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掌握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2 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和实例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动力学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掌握第三章: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3.1 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基本原理理解化学计量学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3.2 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计算理解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例和反应限制因素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练习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计量学的计算方法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计量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计量学计算方法的掌握第四章:酸碱反应与溶液的pH值4.1 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酸碱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酸碱的分类和酸碱反应的类型4.2 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理解溶液的pH值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反应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的关系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酸碱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溶液的pH值与酸碱度的掌握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氧化还原数的定义5.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计算和电极电位的应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方法的掌握第六章:有机化学反应原理6.1 有机化学反应概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6.2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步骤和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和机理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掌握第七章:有机合成反应7.1 有机合成反应概述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目标和策略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7.2 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技术和条件掌握有机合成的实验操作和技巧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有机合成反应的目标和策略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有机合成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合成反应技术的掌握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8.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和分析技术8.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实验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操作和技巧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结果和解释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应用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实验的掌握第九章:化学反应的应用9.1 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9.2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化学反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应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应用的掌握第十章:化学反应的安全与环保10.1 化学反应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掌握化学反应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10.2 化学反应环保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环保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掌握化学反应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基本概念的理解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安全和环保的掌握重点和难点解析补充说明: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如何影响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速率的概念•学会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3.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解读4.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5.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三、教学过程安排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定义•解释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的变化和化学键的重组•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 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20分钟)•介绍化学反应的分类:分解反应、合成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分别解释不同类型反应的特点和例子•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反应类型的特征和规律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解读(30分钟)•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原则•解读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系数•给出化学方程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求解、平衡和解读4. 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5分钟)•解释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机理(30分钟)•讲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图•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反应的能量变化特点•介绍不同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和解释四、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化学反应原理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实验观察: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并体会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和现象•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五、教学评价方法•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情况•口头回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六、教学资源及工具•教学课件: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点和示例•实验材料: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小组讨论工具:小黑板、白板、彩色笔等七、教学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或网络搜索,了解化学反应的应用领域并撰写报告•组织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实验室等,实地了解和体验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以上是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反应物、物的概念1.2 化学平衡理解平衡态的概念和平衡状态的判断学习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了解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学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掌握反应速率常数及其表达式2.2 化学动力学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掌握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了解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3.1 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学习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定反应物和过量反应物3.2 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学习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理解勒沙特列原理在平衡计算中的应用第四章: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4.1 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酸碱的定义和特征学习酸碱的分类和酸碱离子化方程4.2 酸碱平衡理解酸碱平衡的概念和平衡状态的判断学习酸碱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在酸碱平衡中的应用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和氧化还原数的变化5.2 氧化还原平衡理解氧化还原平衡的概念和平衡状态的判断学习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在氧化还原平衡中的应用第六章:沉淀反应与溶解度平衡了解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学习沉淀反应的分类和溶解度积的概念6.2 溶解度平衡理解溶解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状态的判断学习溶解度积常数及其表达式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在溶解度平衡中的应用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反应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学习配位化合物的分类和配位数的概念7.2 配位反应理解配位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学习配位反应的分类和配位键的形成第八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8.1 有机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机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学习有机反应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物、物的概念8.2 有机合成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和目的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策略第九章:电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了解电化学的定义和特征学习电化学的分类和电极反应的概念9.2 电化学反应理解电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学习电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电化学电池的构造第十章: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10.1 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在合成材料、能源等方面的应用10.2 化学反应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在处理废水、废气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反应物、物的概念及其关系化学反应的特征:变化、能量变化、物质变化难点一: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反应物、物的判断化学反应的分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物、物的判断:反应物与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转化关系重点二: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态的概念和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Kc、Kp等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难点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反应物浓度或分压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应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物的浓度等重点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等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速率方程、速率常数等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难点三: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和应用速率方程的建立:实验数据、反应机理等速率常数的确定方法:实验测定、理论计算等阿伦尼乌斯方程的应用:判断反应速率与温度、活化能的关系重点四: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与物的物质的量比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摩尔质量、密度等限定反应物和过量反应物的判断难点四: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法平衡常数在平衡计算中的应用:浓度商、平衡浓度等勒沙特列原理在平衡计算中的应用重点五: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酸碱的定义和特征酸碱的分类及其离子化方程酸碱平衡常数及其表达式难点五:酸碱平衡的计算和应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离子浓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酸碱平衡的应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计算酸碱滴定等本教案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学、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教案:逐个学习知识点,全面掌握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教案:逐个学习知识点,全面掌握反应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酸碱反应的原理,能够解释反应现象。
3.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学会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并解释对平衡的影响。
4.掌握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等概念,能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原理。
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一种变化,一般是指两种或更多物质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放出电子,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中。
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在电化学或金属冶炼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3.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互相中和的过程,产生盐和水。
酸和碱的性质可以通过PH值来描述。
在生产和生活中,酸碱反应被广泛应用,如工业废水处理、洗涤剂、药品和肥料等。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一个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保持稳定,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反应平衡的常数是指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指数积,也叫平衡常数(K)。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向反应越不可能发生,在平衡点附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差别也越小。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来计算。
5.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描述反应速率的科学。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质转化为生成物质的速度。
速率常数是描述比例系数的数字,该数字取决于反应的特定化学物质,温度和反应体系的条件。
反应级数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活化能也会降低。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第章章节复习及练习讲评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章节复习及练习讲评知识与才能:1.建立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观点,理解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并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学会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电解池、原电池等电解原理实际应用的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响式判断和书写;3.解决好电子转移的关系来完成电解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点的简单回忆,以及考点的归纳分析,进一步在练习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讲评中强化一些概念和多增加一些注意点,以协助和补充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通过抓主干去枝叶来拓展思维,在头脑这高层领域里对知识点的有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循序渐进的思维历程,在研究和讨论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课型:练习研讨课教学重难点:旨在让学生理解考点以及对练习的把握,如何可以将知识融会贯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动脑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考点归纳】本章书以“能量转化〞为主线,首先学习了通过实验测定方法和理论方法来定量描绘化学反响的热效应,然后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化的两种详细形式:一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起阅读P26--27〕【考点一】化学反响的热效应1.建立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观点,理解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考点二】电解原理极其应用1.电解池判断2.电极反响3.电解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考点三】原电池工作原理极其应用1.原电池判断2.电极反响3.化学电源【题1】以下各项与反响热的大小无关的是〔D〕A.反响物的状态B.生成物的状态C.反响物的多少D.表示反响热的单位【解析】反响热指化学反响在一定的温度下进展时,反响所释放或者者吸收的热。
反响热与反响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与物质状态有关,与表示反响热的单位无关。
【题3】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那么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A.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kJ•mol-1B.C2H2(g)+5/2O2(g)==2CO2(g)+H2O(l)ΔH=-2bkJ•mol-1C.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kJ•mol-1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kJ•mol-1【解析】放热反响中ΔH<0,所以B、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复习知识点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反应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③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④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知识要点二 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减少_或生成物浓度的_增加__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_Δc Δt _,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_不同_,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 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__化学计量数__之比。
※ 注意:1.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而非是瞬时速率。
2.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例 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 5L 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为( ) A .v (O 2)= 0.0l mol ·L -1·s -1B .v (NO)=0.002 mol ·L -1·min -1C .v (H 2O)=0.003 mol ·L -1·s -1D .v (NH 3)=0.001 mol ·L -1·s -1知识要点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_____。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例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 .通入大量O 2B .增大容器容积C .移去部分SO 3D .降低体系温度※平衡判断推论: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 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例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N2(g)+3H2(g) 2NH3(g) 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知识要点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a.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_(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b、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c、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2.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无法完全抵消)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平衡转化率:某一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种原料量占该种原料起始量的百分数。
4.化学平衡原理在合成氨中的运用:N2(g)+3H2(g) 2NH3(g) (高温,高压,催化剂)ΔH<0(1)压强:20MPa~50MPa. 解析-增大压强,反应正向进行,但压强越大,需要成本越高,(2)温度:500°C,解析-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会很小,并且在500°C时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最大,故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选用500°C。
(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3)浓度:增加N2 的浓度(来源广泛),或者分离出NH3,使得平衡正向移动,(4)催化剂:采用铁触媒(以铁为主,混合的催化剂),铁触媒在500°C时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选在500°C的一个原因。
例1反应X(g)+Y(g)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例2 以氢气、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供化学合成的一种原料气体叫合成气。
工业上通过“天然气蒸气转化”反应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为:CH4+H2O(g)CO+3H2;△H>0。
工业上通过采用合适的温度和压强、适宜的催化剂以及合适的CH4与H2O配比来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率。
对于该转化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合成气B.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合成气的生产C.工业生产中采用加入过量水蒸气来提高甲烷的利用率D.工业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在于提高甲烷的利用率知识要点三. 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 K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 qD(g)C p(C)·C q(D)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有 K= C m(A)·C n(B)(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Q:浓度积)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 qD(g)C p(C)·C q(D)当在一定温度下任意时刻时,有 Q= C m(A)·C n(B)(1)Q〈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2)Q=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Q〉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例1:炼铁高炉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CO(g) Fe(s)+CO2(g); △H < 0(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2)已知1100℃时,K=0.263.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 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_v逆(填>、<或=).例2: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 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L.(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和I2蒸汽各 0.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解(1)根据题意得: H2 + I2≒ 2HI起始浓度mol/L: 0.01 0.01 0变化浓度mol/L: 0.0020 0.0020 0.0040平衡浓度mol/L: 0.0080 0.0080 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