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鸭子摇头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鸭巴氏杆菌病流行、诊断及防治

鸭巴氏杆菌病流行、诊断及防治作者:李学辉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期李学辉(河南省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信阳 464000)摘要: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可以危害很多动物的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对禽类动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鸭巴氏杆菌病俗称摇头瘟,是一种发病急、过程短、死亡率高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发病后,患病鸭精神萎靡不振,不愿意下水游泳,即使可以下水,也行动缓慢,常落后于鸭群,或单独在一个地方呆立不动,闭目嗜睡。
发病后从患病鸭的口腔和鼻腔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难,常张嘴呼吸,不断摇头,因此被称为摇头瘟。
该文主要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了鸭巴氏杆菌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鸭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1.0510 引言鸭巴氏杆菌病是鸭养殖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会出现败血症经过。
该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常会导致鸭出现闪电式大批量死亡。
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常与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
由于该种致病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鸭的生活环境周围,鸭受到不良养殖环境影响,如饲养密度过大、养殖环境恶劣以及卫生条件较差,导致鸭子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就会为该种致病菌侵袭提供条件。
因此,就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做好鸭群饲养管理工作,控制该种疾病的流行传播。
1 发病经过河南省信阳市某乡镇一个养殖户共养殖3 500只44日龄左右的肉鸭,2017年8月13日,养殖户清晨在向鸭群投喂饲料时,发现鸭群中出现部分精神萎靡不振、腹泻、排出黄绿色粥样稀便的发病鸭,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病例。
患病鸭在鸭群中不断甩头,行走无力,个别患病鸭还出现跛行症状。
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并没有第一时间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疾病防控中心,而是在饲料中添加环丙沙星自行治疗,连续治疗4 d,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每天有30~40只肉鸭死亡。
鸭子摇头晃脑是感染了黄病毒吗 鸭黄病毒怎样预防

鸭子摇头晃脑是感染了黄病毒吗鸭黄病毒怎样预防
鸭黄病毒,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等表现症状,主要发病群体是蛋鸭,肉种鸭等,近几年发现有日龄减小的趋势,一些肉鸭中也有黄病毒的症状表现。
纳多利腺黄安快速防治鸭鹅安卡拉、心包积液、腺病毒、黄病毒。
感染鸭群首先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严重者在2~3天内降至原来的1/3~1/5,部分鸭停食,持续2周左右鸭群的采食逐渐恢复。
病鸭腹泻,粪便稀薄,呈水样青绿色或灰白色。
肉鸭感染以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和行走不稳,病鸭仍有食欲。
流行的早期,发病鸭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表现仰卧,腿软、腿瘫、腿瘸,走路不稳,不愿行走。
而在流行的后期则出现神经症状,俗称“翻下”或“坐地”,即摇头、头颈抽搐、共济失调,转圈等,恢复后有明显的换羽过程,生长迟缓。
种蛋鸭发病初期采食量突然下降,在短短数天内可下降到原来的1/2甚至更大幅度,一般是一栏或少数几栏首先出现采食和产蛋量下降,1~2天发展到整栋鸭舍,表现产蛋量急速下降,处于产蛋高峰的鸭群产蛋量在3~5天降至10%以下,直至完全停产,恢复后有明显的换羽过程。
鸭子摇头晃脑是什么情况引起鸭摇头晃脑的常见病

鸭子摇头晃脑是什么情况引起鸭摇头晃脑的常见病
近期病毒肆虐,反应鸭子病毒病混感浆膜炎发高烧,久治不愈伤亡高,鸭子走路摇头晃脑还好治,一般蹲在地上仰着头摇头晃脑这种都是带着病毒,比较难治愈。
浆膜炎主要侵害小鸭和青年鸭,10-30日龄的均易感染,成年鸭一般不易感染,各地应根据具体发病日龄在常发日龄之前投药预防,达龙浆清,治疗久治不愈浆膜炎。
整个饲养过程据情况一般做2-3次有效药物的预防。
特别是现在的肉鸭,在饲养后期易发浆膜炎和感冒的混感。
感染浆膜炎后,鸭子安静时,可采食饮水像健鸭,这样的慢性病例常能存活,但发育不良,体态消瘦,失去经济价值。
还有少数病例出现呼吸困难,常因发育不良、体态消瘦,衰竭而死。
也有出现跗关节肿胀,跛行、伏卧不起。
雏鸭鸭霍病、支原体病、泰泽球虫病的鉴别诊治与综合预防

雏鸭鸭霍病、支原体病、泰泽球虫病的鉴别诊治与综合预防鸭霍病:鸭霍乱(又称摇头瘟、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0日龄内雏鸭发病多,死亡率高。
流行特点霍乱病禽和巴氏杆菌携带鸭为主要传染源,易感鸭通过接触被鸭或携带鸭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等经消化道、呼吸道或创伤皮肤感染。
发病情况某饲养户舍饲400只28日龄雏鸭,28日龄时拉绿色稀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临床症状最急性病鸭无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死亡。
急性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羽毛松乱,体温高达43~44℃;咳嗽,气喘,张口呼吸,嗉囊肿胀,倒提时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腹泻,拉灰黄、灰白或黄绿色或带血稀便;慢性关节肿胀和跛行。
剖检病变最急性死亡病鸭结膜充血,发绀,浆膜有出血点,肝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急性的肝肿胀质脆呈土黄色,胆囊肿大,胃肠道粘膜和浆膜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呈出血性肠炎,泄殖腔粘膜明显出血,心包积浑浊液体,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出血,呼吸道粘膜充血和出血。
实验室检验采取病鸭肝组织,涂片、瑞士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短小杆菌;接种于血清琼脂培养基,pH7.3,37℃培养24h形成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
治疗在饲料中加入0.02%的恩诺沙星粉和霍乱灵散(浓度为0.5%),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C,连用3d。
支原体病鸭支原体病(又称鸭传染性窦炎),是由鸭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2~3周龄雏鸭易感,眶下窦发炎、肿大,充满浆液、粘液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为特征。
流行特点冬季和秋季发病率高,本病病鸭和带菌鸭为传染源,易感鸭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被病鸭或带菌鸭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舍饲800只蛋用雏鸭,25日龄个别鸭出现呼吸困难、频频摇头现象,鼻额部肿胀,时而用脚踢抓鼻额部。
临床症状病鸭喷嚏,呼吸困难,频频摇头,鼻孔流出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用脚踢抓鼻部,发病严重的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鼓泡,触摸有波动感,有的失明。
防治鸭摇头晃脑怎么治疗鸭子摇头晃脑的

防治鸭摇头晃脑怎么治疗鸭子摇头晃脑的
鸭是杂食性家禽,能及时摄食漂浮在鱼塘中的病死鱼和鱼体病灶的脱落物,从而减少病原扩散蔓延,鸭能吞食很多鱼类敌害,而养好鸭子就要防治鸭子的各种病症。
而鸭子病是比较复杂的,不仅仅是病毒病,如常见的圆环病毒,副黏病毒,黄病毒,腺病毒,比较高发的就是病毒浆膜炎混感,鸭子摇头晃脑,抽搐,翻个,尾巴摇摆。
达龙浆清,治疗久治不愈浆膜炎。
我们知道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粪便等污物就是最大的传染源,有的鸭粪虽然清理,但是都
是堆积在棚舍周围,消毒做不到位传播途径就无法切断,再碰到免疫力低的易感动物,不发病才怪。
因此,我们还是要及时清理粪便、空舍消毒、做好疫苗免疫。
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

第二章、鸭常见病的病因与防制方法一、鸭腹泻病(一)、原因及特征:1、鸭瘟——大头瘟●症状: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粪。
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一般体温达43-44°C,呈稽留热型。
病鸭表现精神萎顿,低头缩颈,食欲降低,渴欲增加,经常卧地,难于走动;强行驱赶,两翅扑地而走。
下痢,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污染肛周羽毛,沾附粪结块。
泄殖腔粘膜出血、水肿,重者粘膜外翻,粘膜面附有伪膜。
呼吸困难,有湿性罗音、鼻流粘性分泌物。
眼流泪,有的附有脓性分泌物,两眼粘合。
少数病鸭存活,但发育不良,角膜混浊,常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类。
蛋鸭产蛋减少,一般减产30%,继而60%以上,至停产。
剖检见全身粘膜,浆膜和内脏器官局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性斑点或坏死。
食道粘膜表面覆盖伪膜,腺胃粘膜和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斑点。
●病原为鸭瘟病毒,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
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30日龄雏鸭较少发病。
病鸭通过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散播病毒。
消化道感染为主要方式。
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季最易流行。
2、鸭坏死性肠炎——“烂肠瘟”- 8 -●症状:鸭体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
病鸭成为公鸭踏啄伤害的对象,头、背部和翅部羽毛脱落,排粪减少,蛋鸭产蛋急剧下降。
一般死亡率为1%左右,有的高达40%。
病变主要是肠炎与坏死性病变。
肠管肿胀,色泽消退,部分肠管呈暗红色,空回肠相连部位高度膨胀,苍白色,易破裂。
病程较长者,肠粘膜呈黄白色坏死性病变,坏死组织紧贴于肠壁,以回肠段最严重。
母鸭输卵管内常堆积干酪样物质。
●本病病原体尚未确定。
本病常发生于种鸭,很少见于雏鸭,家鹅也有发生。
鸭群的饲养管理不良,多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都可诱发本病。
3、鸭肝炎(病毒)——“背脖病”●症状: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表现为角弓反张,肝脏发炎。
鸭黄病毒的症状与治疗鸭得了黄病毒摇头走路不稳怎么治疗吃什么药

鸭黄病毒的症状与治疗鸭得了黄病毒摇头走路不稳怎么治疗吃什么药
一、病原:鸭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
鸭子得了黄病毒,摇头晃脑,肝脏有白点,用达龙腺黄安,强心醒脑,抗病毒,快速控制死亡。
2000只鸭今天又出现6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采食量骤减,精神沉郁,不爱下水或下水后浮在水面不动,迅速消瘦,站立不稳甚至软脚, 有腿瘫、个别有仰卧、摇头和转圈等神经症状, 个别有呼吸道症状,排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病鹅发病后1~5天出现死亡,整个鹅群的发病率达30%,病死率为8%。
解剖症状:被毛无光,眼睛凹陷,心冠脂肪和心内膜有出血点,心包积有黄色液体,脑膜充血和出血,肝脏、肺脏、脾脏和肾脏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胰腺充血、出血或有灰白色坏死点,小肠、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充血出血。
养殖技术-鸭传染性脑脊髓炎防制方法

养殖技术-鸭传染性脑脊髓炎防制方法
本病主要是侵害雏鸭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以运动失调和头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
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1-3周龄雏鸭,7-14日龄最易感。
发病率为50%-60%,死亡率为20%-30%。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种鸭感染后可经蛋垂直传播。
症状:常出现在1-3周龄的雏鸭,开始精神不振,随之发生运动失调,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侧,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行走动作不能控制,足向外弯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
头颈震颤,步态不稳,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
病初雏鸭有食欲,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亡。
剖检: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并有浅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
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病灶。
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
防制:在发病严重地区种鸭应接种疫苗,在种鸭产蛋前1个月接种禽脑脊髓炎油佐剂灭活疫苗。
当雏鸭发病时,立即淘汰重病雏鸭,并做好消毒、隔离与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原扩散。
对全群注射脑脊髓炎高免卵黄抗体,同时用病毒灵粉剂,每包50克,混水25公斤,配合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液及抗生素,连用3-5天可控制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鸭摆头的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方式:
鸭慢性乙型肝炎
该病关键产生于3~21日龄的鸭群,别的日龄段也是有病发,生长发育快速的肉鸭群患病率相对性较高。
一般状况下,该病病发周龄越快,病况也就越比较严重,对鸭群导致的损害也越大,因而,全国各地应详尽调研此病在本地的病发规律性,并提早搞好防止(一般挑选在3~五天防止)。
该病在疾病诊断上较为非常容易辨别,其病症具体表现为健身运动失衡,足下垂不稳,有神经症状(转圈圈、筋挛等),人体侧倒,两脚滑动,产生该病的肉鸭会不一样水平的危害其生长发育速率。
本重病在防止。
一般在3日龄内打疫苗鸭慢性乙型肝炎弱毒疫苗(该病多发区务必严苛搞好免疫力)。
一旦病发,越快医治越好,医治务必应用生物制品,高免血细胞或卵黄抗血液皮下注射(先注身心健康鸭再注病发鸭),另外融合应用抗病毒的药,水里加上VC用以护肝祛毒,推动身体修复。
鸭感染性浆膜炎
该病关键损害小鸭子和青年鸭,10~30日龄的均易感柒,成年人鸭一般不容易感柒,全国各地应依据实际病发周龄在常发日龄段以前药物投放防止,全部喂养全过程中据状况一般做2~3次合理药品的防止。
非常是如今的合同书肉鸭,在喂养中后期高发浆膜炎和发烧感冒的混感。
该病临床医学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犯困,缩径,吃料降低,流鼻液,内眼角湿冷。
手腿酸软,乏力,腿瘫,站起不稳,健身运动失衡。
有神经症状或是间断性神经症状,排翠绿色或淡黄色水样便。
此病防止最先是改进喂养自然环境,维持鹅棚干躁、舒服,切勿炎热湿冷,鸭群也不可以拥堵;坚持不懈按时消毒杀菌;优良的喂养自然环境对该病的修复起着关键功效;按饲养程序流程按时推广预防药物。
医治时药品使用量一定要足,治疗过程一定要够,切勿用,,盲目跟风改药。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