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 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库

简答题1、如何进行营养健康教育?营养教育是以改善人民营养状况为目标,通过营养科学信息交流,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食物和营养科学的信息交流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食物营养知识,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的教育获得过程,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营养教育项目包括以下6个步骤,a,了解教育对象b,制定营养教育计划c,确定营养教育的途径和资料,d营养教育前期准备,e实施营养教育计划,f教育效果评价。
2、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蔬菜: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为1%~2%,必须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蔬菜中脂肪含量较低,大多不超过1%,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在4%左右,包括单糖,双糖,淀粉和不能被人体吸收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含量丰富,如:钙,镁,磷钾铁钠等,其中以钾含量最多,新鲜蔬菜时维c,胡萝卜素,核黄素,叶酸的重要来源,另外蔬菜中含有一些酶类,杀菌物质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成分。
水果:碳水化合物一般在6%~28%之间,主要是果,葡萄糖,蔗糖以及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矿物质,钙,铁,镁,钾含量较多,维c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多,维生素b2,b1含量不高,有些水果含有各种芳香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等,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质。
3、标准体重意义以及其在糖尿病膳食治疗的意义答:标准体重是一个根据身高计算出的固定数值。
80%的糖尿病患者有肥胖的病史,我国调查资料显示,超重者糖尿病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5倍。
超重和肥胖者均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的发生与膳食选择行为存在密切联系,而体重主要由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两种因素维持,即维持着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是体重稳定的基本条件。
标准体重即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的结果,对于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4、中老年人膳食指南a、饮食多样化b、主食多粗粮c、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d、食用大豆或其制品e、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f、多吃蔬菜和水果g、饮食清淡、少盐。
5、考前脑疲劳的原因a、学习任务繁重,用脑过度,导致大脑缺氧b、考前压力大,睡眠不足c、户外运动减少d、酸性食品摄入过多。
简答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及论述题】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
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
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
(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
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
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
(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
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6.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
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
简答·论述题

21、心理健康的“未来新人类”标准是什么?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在《一种存在方式》一书中提出了他对未来世界和未来人的看法。他认为未来的新青年是身心两方面健康的“未来新人类”。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对经验开放; (2)拒绝伪善和欺诈;
15、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答:(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于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6、什么是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7、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1)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 (2)团结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
(3)活泼正常的班级活动; (4)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觉的纪律性;
(5)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结合各门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过程;
(5)学生的意向是学习的直接推动力。
6、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表现哪六大走向?
答:(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9、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简答题 论述题题目

简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义。
论述题: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该观点是不全面的。
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
不能否认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领域有一定的成就。
理论来自于时间,又反过来影响实践。
现代教育学汇集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学的思想荟萃,对象现代教育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知道,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中外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
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在当代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孔子的教育和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
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也不同,教育目的,目标不同,因此,只因孔子没学过教育学而否定教育学的意义价值是说不通的。
简答题: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答: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教育也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论述题:如何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案例分析:学生发散思维,具有创造性的回答三番四次被老师批评,就这个案例,老师的教学行为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依据现代教育理论评价这种教学行为。
简答论述题练习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3、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 .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B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9、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1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A .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B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C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四、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任选2题作答,如多做,则按前2 题计分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党课考试简答论述题

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制度是指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用党规党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要求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组织规程。
党的组织机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架构设置和权力划分的具体化,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分为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纲领:指的是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
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指明党的前进方向。
党的纲领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现阶段以及最终奋斗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主集中制:党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大学毛概考试简答 论述题重点汇总

简答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答: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2、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A、性质相同。
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B、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C、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为什么必须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
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简答题和论述题

第一章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从预期目标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五章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生产力方面,包含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关系方面,包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提高效率,通过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来体现社会公平,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充分体现。
(2)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还要注意理解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关系。
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它们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与方式。
只有坚持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才能使生产力更快发展,才能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占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一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p45-46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正确的对待儒学;盲目崇拜拜上帝会;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p72-74第一,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甚至幻想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第二,在反封建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深刻的科学的认识,对封建主义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
第三,在依靠对象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广大民众,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没有发动,人民的革命力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第四,在组织领导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从同盟会到中华革命党,其领导集团始终处于思想混乱、四分五裂的状态。
4、1953年—1956年,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是什么?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和意义四、论述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二三、简答题1、近代中国进行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2、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6、简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和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三三、简答题1、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2、戊戍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五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p104-105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三种建国方案《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与广大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主张实行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使中国继续走半殖半封的社会道路《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两国中国之命运继续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或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弃,其反动统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可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3)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出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