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1)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解析江畔独步寻花,近,眉间心事纵横。
不觉花前失笑,日暮江边一片红。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名篇,以其简约而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苦闷。
该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江畔独自行走,寻花过程中的心情起伏,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感受。
首句“江畔独步寻花”,揭示了诗人独身一人行走在江边,寻找美景中的孤寂和迷茫。
江水与花朵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反差,使读者对诗中的情景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第二句“近,眉间心事纵横”,诗人借助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郁闷。
眉间心事的描述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烦闷,丰富了文字的层次感。
接着诗人写道“不觉花前失笑”,表达了诗人在美景面前心情的反转。
面对美丽的花朵,诗人内心的忧愁烦忧被瞬间抛诸脑后,展现出了一丝轻松和释然。
这种情感的转换,使诗人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引发了读者对矛盾情感的思考。
最后的一句“日暮江边一片红”,通过对夕阳余晖的描绘,呈现出诗人回望时的景象。
红暖的色彩不仅跳动着自然界的生机,也给人以希望,给予了读者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痛苦感受。
通过对江边景色中的花朵和红暖余晖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传达出对生活的矛盾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使《江畔独步寻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对《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解析,从诗歌结构、文学特点以及蕴含的情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入的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6)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6)一、选择题1. 下列是三名同学对“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的理解,其中恰当的是哪一位?()A.最令人喜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B.最觉得无聊的是小儿子,他正无所事事的躺在溪头剥莲蓬。
C.最让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在溪水里游泳摘莲蓬。
二、填空题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两句诗属于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儿童________的情态。
(2)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宿新市徐公店》中作者描写儿童在花丛中捕捉蝴蝶的欢乐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孩子顽皮、淘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课外我还积累一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
(2)它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________。
它在花盆里________,抱着花枝________,所到之处,________。
你见了,绝不会________它,它是那样________,天真可爱!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填写序号)。
(1)描写城市的词语:________(2)描写乡村的词语:________三、连线题连一连。
在正确的读音的读音下面画“ ”。
(1)冲(chōng chòng)________锋号响起,战士们立刻冲(chōng chòng)________着敌人的阵地开火。
(2)现在进行的是开瓶塞(sāi sài)________比赛(sāi sài)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6)一、选择题1.【答案】A【考点】翻译句子【解析】考查了诗歌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励志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半缘修道半缘栽。
春色恰似今古,岂知此时此处!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深具励志意义的古诗,出自晚唐诗人王安石之手。
这首诗带有浓浓的哲理思想,从古至今也引来不少读者的推崇。
这首诗在描写当时江边寻花的场景,表现出了诗人浓郁的愁绪与忧伤之情,引发了读者对诗作内容的同情与共鸣。
全诗以江畔独步寻花开篇,以“半缘修道半缘栽”结尾,中间以“春色恰似今古”句意看似静静荡漾的碧波,实则蕴重的哲思,突显出古往今来的一种芥蒂,加强了诗中的苦闷情绪。
《江畔独步寻花》既抒发了诗人情感,又勾起读者回忆,能够让人深深体会到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轮回苍老,多少有着一种凄然的孤独。
它揭示了一种朴素和沧桑的人生观,令读者激起心中的豁达之志,无论风吹草动,要继续奋斗,努力完成自己的理想使命。
《江畔独步寻花》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沧桑感和淡淡的哲思,更激发着人们对于美好的希望与追求,令人鼓舞,引人共鸣,更让人重新审视自身,反思自己放弃和追求的精神,让生活变得充满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杜甫〔唐代〕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译文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诉说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注释彻:已,尽。
颠狂:放荡不羁。
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
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为一旬。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赏析本诗的第一句“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
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
“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
这是杜甫去寻邻居好友一起饮酒作伴。
“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
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
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
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第一首诗写作者因江边的春花而烦恼,无处诉说,只能癫狂地四处寻找酒伴。
他经旬不出门,独自饮酒,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首诗描绘了江边繁花乱蕊的景象,诗人脚步歪斜,担心春天的到来。
但他认为诗酒可以驱遣时光,不必为衰老担忧。
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首诗描写了江边深竹中住着两三户人家,红花与白花相互映衬。
诗人认为有春光的地方就应该有美酒相伴,以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四首诗展望了少城的繁花和高楼,想象着在那里与佳人共饮美酒,歌舞作乐。
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首诗描绘了黄师塔前的江水和桃花,诗人在春光懒困中倚风小息,欣赏着无主的桃花。
这里的桃花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六首诗描写了黄四娘家的繁花似锦,千朵万朵的花朵压弯了枝头。
留连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之情。
第七首诗总结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他说不是因为爱花才会死去,只是担心花谢时人也会老去。
繁花容易纷纷飘落,嫩叶需要商量着慢慢开放。
这里的描写既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又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江畔独步寻花》这组诗通过对江边春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这些情感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古诗词考级1-12级

古诗词考级一级江南静夜思风(汉)汉乐府(唐)李白(唐)李峤江南可采莲,床前明月光,解落三秋叶,莲叶何田田,疑是地上霜。
能开二月花。
鱼戏莲叶间。
举头望明月,过江千尺浪,鱼戏莲叶东,低头思故乡。
入竹万竿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所见鱼戏莲叶北。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咏鹅悯农(一)歌声振林樾。
(唐)骆宾王(唐)李绅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鹅鹅鹅,春种一粒粟,曲项向天歌。
秋收万颗子。
小池白毛浮绿水,四海无闲田,(宋)杨万里红掌拨清波。
农夫犹饿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春晓悯农(二)梅花(唐)孟浩然(唐)李绅(宋)王安石春眠不觉晓,锄禾日当午,墙角数枝梅,处处闻啼鸟。
汗滴禾下土。
凌寒独自开。
夜来风雨声,谁知盘中餐,遥知不是雪,花落知多少。
粒粒皆辛苦。
为有暗香来。
古诗词考级二级登鹳雀楼乐游原江雪(唐)王之涣(唐)李商隐(唐)柳宗元白日依山尽,向晚意不适,千山鸟飞绝,黄河入海流。
驱车登古原。
万径人踪灭。
欲穷千里目,夕阳无限好,孤舟蓑笠翁,更上一层楼。
只是近黄昏。
独钓寒江雪。
绝句(二)池上(唐)杜甫(唐)白居易忆江南迟日江山丽小娃撑小艇,(唐)白居易春风花草香偷采白莲回。
泥融飞燕子不解藏踪迹,江南好,沙暖睡鸳鸯浮萍一道开。
风景旧曾谙。
夏日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宋)李清照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寻隐者不遇绝句(二)秋浦歌(唐)贾岛(唐)杜甫(唐)李白松下问童子,江碧鸟逾白,白发三千丈,言师采药去。
山青花欲燃。
缘愁似个长。
只在此山中,今春看又过,不知明镜里,云深不知处。
何时是归年?何处得秋霜。
古诗词考级三级江上渔者敕勒歌古朗月行(宋)范仲淹(北朝)北朝民歌(唐)李白江上往来人,敕勒川,阴山下,小时不识月,但爱鲈鱼美。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呼作白玉盘。
君看一叶舟,天苍苍,野茫茫,又疑瑶台镜,出没风波里。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飞在青云端。
人教版小学语文《江畔独步寻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江畔独步寻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江边独自散步时看到的春日美景。
首先,“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两句,描绘了黄四娘家门前小路两旁花朵盛开的景象。
"花满蹊"形象地表现出花朵之多,几乎覆盖了小路;"千朵万朵压枝低"则通过数量的夸张和“压枝低”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花朵的繁茂和生机勃勃。
接下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句,诗人将视线从花朵转移到蝴蝶和黄莺身上。
"留连戏蝶时时舞"描绘了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的情景,"留连"二字表达了蝴蝶对花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美好景色的喜爱和流连忘返的心情。
"自在娇莺恰恰啼"则描绘了黄莺自由自在地歌唱,"恰恰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黄莺歌声的美妙和欢快。
整首诗通过对花朵、蝴蝶、黄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此外,诗中的“独步寻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得这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具有了深沉的人文内涵。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诗作,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其中一首的原文和译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先来说说原文里的意思哈。
“黄四娘家花满蹊”,这一句一上来就给咱们描绘了一个特别美的画面,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想象一下,那花多得都把小路给占满了,这得是多壮观的场景呀!“千朵万朵压枝低”,这花可不是一般的多,成千上万朵呀,把树枝都压得低低的。
那沉甸甸的花枝,仿佛在跟咱们诉说着花朵们的热闹和繁盛。
“留连戏蝶时时舞”,那些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不停地飞舞着。
我想起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群蝴蝶在花丛间穿梭,它们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五彩的光,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就跟诗里说的一样,真是美极了!“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黄莺欢快地啼叫着。
那清脆的啼叫声,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美妙乐章。
咱们再来说说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听。
这首诗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满蹊的鲜花、飞舞的蝴蝶和啼叫的黄莺。
我还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去郊外踏青。
那漫山遍野的花,就跟杜甫诗里写的似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粉的、黄的、紫的,一片连着一片。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我当时就被那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之中。
杜甫通过这首诗,把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绚丽多彩。
怎么样,通过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是不是也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 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 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 压弯了。
想想:这两句是从哪 个方面来描写花?
是对花的静态描写
积累“花”的诗句:
•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一边赏花。
诗是怎样以花传达出诗人欢愉的 心情?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从“满”字你体会到什么?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 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 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花满蹊” 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 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 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 民歌味。
千
朵
万
朵
压枝· 低
你从“压”字体会到什么?
• 积累动态描写的诗句: 1.清泉石上流。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5.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8.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9. 一点飞鸿影下。 10.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诗人描写诗的地点,描写的景物,体会动静结合 的写法,是如何借景抒发爱花、赏花时的愉悦之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日
南宋·朱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
无边光景一时新。•来自等闲识得东风面,• 积累静态描写的诗句:
1.夜静春山空。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3.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5.明月松间照。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7.青箬笠,绿蓑衣。 8.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留连戏蝶时时舞,
第三句描写昆虫“蝶”,你从“戏”、 “留连”、“时时舞”体会到什么?
• 花枝上彩蝶蹁跹pián xiān ,因恋花而“留 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 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 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 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 返。
自在娇莺恰恰啼。
对比阅读:第四句描写的鸟是 “莺”,“自在”与上句的“留连”; “娇”与上句的“戏”;“恰恰啼”与
•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渔歌子》
•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清明》
•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 酒·其五 》
• 5.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 崔护《题都城南庄》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的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
舍不得离开的蝴蝶时时起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的黄莺在诗人欣赏花时恰恰鸣叫。
对比阅读: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上句的“时时舞”的描写妙处?
•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 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 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 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 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 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 情景相生。诗人用“留连”对“自在”;用“戏” 对“娇”;用“时时舞”对“恰恰啼”,采用了 对偶、拟人的手法将欢快的“蝶”和“莺”的神 态、动作、心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你看,“留 连”两个字的声母是“l”,“自在”两个字的声 母“z”,这叫双声词,再加上叠词“时时”“恰 恰”,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韵味强,一种轻松 愉悦的心情就传达出来了。第三四句是动态描写。
•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 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 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 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 一组七首绝句。
我从课文注释知道: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
一边赏花。
江畔独步寻花
诗题的意思是:杜甫在 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
•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 样子。从“戏”体会到蝶在嬉戏,绕着姹紫 嫣红的花儿在翩翩起舞。从“时时舞”体会 到蝶在跳舞,而且是“时时的”,用了叠词 来形容蝶飞舞时的姿态,多么轻盈,多么妩 媚。诗人借蝶的怡然自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 那份怡然自得。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杜 甫
学习古诗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品词句,揣写法。 3、读古诗,悟诗情。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 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 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 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 的诗被称为“诗史”。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 甫生活于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 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 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 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 失望的境地。在颠 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 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 的豪气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