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综合作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检测(含答案 改写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常识与内容要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 ()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 《村晚》是()代诗人()创作的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二、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也傍___________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3.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三、阅读赏析《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1)稚子:______________。
(2)钲:______________。
(3)磬(qìng):______________。
(4)玻璃: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四、阅读《村晚》,按要求作答。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作业练习附答案

五 古诗名句活学活用。 优美的诗句伴随我成长。春天, 去郊外江边踏青,
我会默念“竹外桃花三两枝, __春__江__水__暖__鸭__先__知_____”; 去公园赏花, 我会吟诵“迟日江山丽, ___春__风__花__草__香____”。夏天, 记录游湖登山一日游的经历, 我会引用“__梅__子__黄__时__日__日__晴____, 小溪泛尽却山行”。
9. 读了后两句诗,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_____示__例__:_山__路__上__苍__翠__的__树___木__投__下__的__树__荫__与__来__的__时__候__ _一__样__浓__密__, _只__是__多__了__几__声__不__时__传__来__的__黄__鹂__的__欢__鸣__声__。___
水的鸭子, 据此可知应填“春江水暖鸭先知”。图二中 画着很多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 据此可知应填 “蒌蒿满地芦芽短”。
6. 画中所见。 (1) 这首诗的前三句抓住了画面上的景物来描写, 我仿
佛 看 到 了 __绿__色____ 的 竹 林 、 ___粉__红___ 的 桃 花 、 ___清__澈___的江水、 ___嬉__戏___的鸭子、 __满__地____的 蒌蒿、 ___新__长__出__嫩__芽_____的芦苇。
【点拨】本题考查字形。书写时要注意: “融”的左 下部分只有一横; “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燕”的上 面是“廿”, 第四笔是短横。
二 先填空再选择。 “泛”用音序查字法, 应先查大写字母 ____F___,
再查音节___fa_n___; 用部首查字法, 应先查部首____氵___, 再查___四____画。“泛”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漂浮; ②浮现, 透出; ③广泛, 一般地; ④浮浅, 不深入; ⑤水 向四处漫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作业练习题设计和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作业练习题设计和参考答案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唐)代诗人(XXX)。
“稚子”的意思是(年幼的孩子)。
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冬季)。
诗中描写儿童取XXX的两句诗是(敲得XXX咚咚,谁见幽人独往来)。
全诗表现了稚子(天真活泼、热爱游戏)的特点。
3)《村晚》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XXX)。
诗歌通过描绘乡村傍晚的风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图,刻画了一个(孩童牧童)的牧童形象。
4、小练笔稚子弄冰》原诗描写了冬日里孩子们取冰当钲的情景。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孩子们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忘却了功课的烦恼,投入到了这个有趣的游戏中。
他们敲打着冰块,发出清脆的声响,谁也不愿意离开这个欢乐的场景。
孩子们的笑声在寂静的冬日里回荡,让人感到温暖。
这首诗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喜欢游戏)的特点,也让我们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童年时光。
XXX的《稚子弄冰》是一首描写冬季的诗歌,其中“稚子”指的是幼小的孩子。
诗中描写了孩子们拿着XXX的场景,用“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来形容他们的活泼可爱。
全诗表现了稚子们的天真烂漫,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童趣。
XXX的《村晚》则是一首描绘乡村傍晚景象的诗歌,其中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淳朴自然的牧童形象。
诗中描绘了牧童晚归的场景,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让人对自然和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
改写后的短文: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得很高了,该除草了。
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都到水稻田里去忙活,除草、浇水,忙碌而充实。
妇女们白天忙完家务活,晚上也不闲着,忙着搓麻线、织布,为家里的生活添砖加瓦。
年轻人们也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整个村子都充满了勤劳和生机,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字词理解与积累。
1.“使”有如下释义:①用;②派,差遣;③让,令,叫;④假若,假使;⑤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中“使”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
________这个词语中的“使”也是这个意思。
2.“秋夜将晓”的“晓”的意思是__________。
“秋夜将晓”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句子,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王昌龄的古诗,有万仞.(rén rèn)高的mó tiān()shān yuè(),大气磅礴;而王维的诗歌,描写渭.(wéi w èi)城的小雨,幽静的山涧,清新自然。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____”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而始终不绝望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 《从军行》描写了边塞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 《送元二使安西》写的是别离的瞬间,表达的是深挚的________之情。
四、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极写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
()(2)“楼兰”是西域古国名,在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3)“百战”是指一百次战争。
()(4)“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表现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壮志。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诗句写“三万里河”“五千仞岳”,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从“三万里”可以看出__________;从“五千仞”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在完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的课堂学习后,同学们收到了一份作业,需要根据所学内容完成。
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参考答案。
一、《黄鹂》白日依山尽,黄鹂深院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业要求:1. 请你给这首诗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解释你的理由。
2. 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3.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题目:《春日风情》解释:从诗中的描写来看,整首诗以春日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动物和人物来表达春天的美好氛围。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描写个人心情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春天的感受。
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时候,白天太阳逐渐落山,一片黄昏的景象油然而生。
黄鹂在深院里啼叫,声音婉转动人,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诗中还描绘了春蚕吐丝的过程,暗合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人们常说“活着就是为了死去”,蚕它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穿越一条条丝,最后以死亡告终。
诗人用“墨华点缀纤尽烛先焚”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
接着,诗人以女性的容颜作为转折点。
镜子映照出了女性美丽的脸庞,但也显露出了岁月的无情。
白天的映照改变了夜晚的吟咏,夜晚心情再好,也会因岁月而感到无奈和寒冷。
最后,诗人用自然景象来形容蓬山之后的未知路途,使人产生一种希望和期待的感觉。
在飞驰过的时光中,前方的未知使人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探索。
这首诗有几个特点。
首先,它使用了富有节奏感的对偶句,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人们的情感。
其次,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白日依山尽、蓬山此去无多路等,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心情。
再次,诗中运用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特别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的描写,使整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业要求:1. 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2.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3. 请你绘制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并用几句话进行解释。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逐渐融化了。
2.鸳鸯是中国著名的一种观赏鸟类。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二、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后退②推辞,拒绝③再,又④表示转折1.小溪泛尽却山行。
(再)2.朋友们再三要为我饯行,因盛情难却,我只好接受了。
(推辞,拒绝)3.我来了,他却走了。
(表示转折)4.在困难面前,我们决不退却。
(后退)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绝句》写的是春季的景色,从“春风花草香”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为画家___的《惠崇春江晓景》题写的诗,歌咏了___晚景的美好时光。
3.《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曾几在秋季游三衢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心情。
四、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燕子飞来,衔着湿软的泥土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五、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梅子黄时日日晴,花木成畦手自栽。
六、课内阅读。
绝句【唐】___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___睡鸳鸯。
1.___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2.解释下面的词语。
___:夕阳时分泥融:泥土融化注:原文中存在一些错别字和格式错误,已经进行了修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3.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参考答案:一、1.(zhòu) 2.(zhēng) 3.(bēi)二、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1.巧填同⾳字。
mù()⾊羡() tí()⽬()问yuán ()故()来 fēng ⼭()()利lú()⼭⾹()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
(1)瑟.(shè sè)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仿佛吟.(yín yǐng)唱着对秋的赞歌。
(2)敌⼈已经输.(shū sū)了,只能举⼿投降.(xiáng jiàng)。
3.字词理解。
(1)“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题⽬告诉我们,这⾸诗是写在上⾯的。
(2)“暮江吟”中“吟”是指。
题⽬告诉我们,写这⾸诗的时间是,地点是。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是指西沉的太阳,傍晚时分的太阳还叫作。
下列四字词语中不是描写太阳落⼭的⼀项的是()。
A.旭⽇东升B.⽇薄西⼭C.残阳如⾎D.落⽇余晖②理解诗句,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A.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乎是贴着地⾯照射过来的,所以“铺”字⽤得准确、形象B.“铺”字表现出了秋天⼣阳的柔和与江⾯的平静,给⼈以安闲、舒适之感C.诗⼈抓住了⼣阳下的江⾯呈现的两种颜⾊,表现出江⾯微波粼粼的绚烂景象D.天⽓晴朗⽆风,江⽔缓缓流动,江⾯皱起细⼩的波纹。
受残阳照射的江⽔呈现⼀⽚青绿⾊,未受残阳照射的江⽔呈现出红⾊(2)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①“识”的意思是,“缘”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个道理,可以⽤俗语概括为()。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听为虚,眼见为实③这两句诗给我们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就可以推断出其他⽅⾯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度观察,多⽅⾯调查,抓住主要的⽅⾯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观察、多⽅⾯调查,⼜要亲⾝去体验、去分析5.读古诗,完成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2日
1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ánɡlúyáxiǎo xīméi zi jiǎn shǎo ()()()()()rónɡhuàɡuǎnɡfàn chónɡɡāo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桃( ) 蒌( ) 芦( ) 惠()
逃( ) 楼( ) 户( ) 慧()
三、阅读与感悟。
(一)《惠崇春江晚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__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____________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 )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之情。
(二)《绝句》
1、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 )、( )、( )和( ),动态的景物有( )和( )。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
在做什么?
3、本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