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叉尾斗鱼的饲养与繁殖
斗鱼繁殖的注意事项

斗鱼繁殖的注意事项
xx斗鱼
斗鱼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观赏鱼,有很顽强的生命力,斗鱼繁殖时需要斗鱼互相配合才能成功交配,如果其中一方不悦,那便会发生严重的後果,轻则不能成功交配,严重的可能会令两败俱伤,或死亡。
一、体型上的差异
所以应要挑选一些体型相近的鱼种,而雄鱼的体型不应太大亦不应太小,最合适应是比母鱼细少许,这样在交配期间便不会因母鱼受到雄鱼的猛列攻击至死,母鱼则以腹陪胀大索线成熟为佳。
二、四个月可交配
在年龄方面以四个月大至两岁惟适合,繁殖期间亲鱼体被婚姻色,出现平时没有的色彩,尢以雄鱼为明显。
三、卵生体外受精
绝大多数卵生,体外受精,雄鱼有吐泡营巢和护幼的特性,受精卵和苗很小,开口饵料需要活饵料。
四、三天后能游动
等到鱼能独立生活後,可以把雄斗鱼从繁殖箱中捞出喂养,一对亲鱼每次产卵200受精卵在36小时左右孵化,仔鱼在孵化後三天后能自由游动。
五、雄鱼应该单独
每条斗鱼的雄鱼应该单独饲养在一口小缸里。
雌鱼可水质要求不严,在21℃-30℃的水温下生长良好。
实际饲养中可把一雌一雄与相同的鱼混养。
1/ 1。
叉尾斗鱼的饲养及繁殖简介

叉尾斗鱼的饲养及繁殖简介
叉尾斗鱼
家庭饲养叉尾斗鱼,要注水质及每次投饵量,一般每天只需投饵1—2次,繁殖期应该把水调为中性或弱酸性水质,可放置一些漂浮性水草。
一、叉尾斗鱼繁殖
1、属卵生,体外受精,繁殖很容易。
非繁殖期雌雄不易监别,但雄鱼的个体大,鱼鳍均较长,体色也较艳丽,雌鱼则与之相反,
2、繁殖期应该把水调为中性或弱酸性水质,放置一些漂浮性水草,雄鱼在水草处不断的吐出气泡,附着与水草上,聚集成巢,雌雄鱼在巢下产卵、受精,两天后即可孵化出仔鱼。
二、叉尾斗鱼饲养兑水及换水
1、兑水:
兑水是指部分换水这是白兔鱼(详情介绍)饲养中经常采用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兑水前,先将水族箱内的加热器、充气泵、循环过滤泵等电器的电源关掉,然後用纱布擦净水族箱四壁玻璃或景物上附生的青苔,待水静置15分钟後,水中悬浮物全部沉入缸底,用橡皮管轻轻地吸出底部污物。
—般吸出的水量约占总水量的~。
然後将备好的同温度的新水,沿着缸壁缓缓地注入。
2、换水
换水是指全部更换饲水,它是改变水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换水的工作量较大,尤其是水族箱小有景物时,工序复杂繁琐。
换水前,将水族箱小所有电器的电源切断,将鱼和景物全部取出,放去水。
水族箱冲洗乾净後,将景物全部放好,放入新水备用。
三、xx尾斗鱼小贴士
1、水族箱要大,鱼要少:白兔鱼也就是养鱼的密度要相对小一些,每公升水养1cm的鱼,这个的养殖密度是很多前辈总结出的经验。
2、坚持每三到七天换一部分水:白兔鱼老水固然是养好鱼的关键,新水对鱼及水草的新陈代谢的刺激作用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养殖技术-美轮美奂的星星尾中国圆尾斗鱼

养殖技术-美轮美奂的星星尾中国圆尾斗鱼提到斗鱼,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色彩艳丽的泰国斗鱼/暹罗斗鱼。
其实最早做为观赏鱼类来开发的却是我国的中国斗鱼(Paradise fish)。
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就曾这样评价过中国斗鱼,称其为”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
”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甚至被冠以“天堂鱼”(Paradise fish)之名。
不过通常情况下,西方著作中所指的斗鱼都是中国南方的叉尾斗鱼,而非分布于长江以北的中国圆尾斗鱼。
由于中国圆尾斗鱼的观赏性较前者稍稍逊色,所以一直被原生鱼友所忽视。
不过近年来,随着鱼友对斗鱼品种的不断改良,圆尾斗鱼也重新焕发了光彩,甚至已经可以与叉尾斗鱼相媲美了,并成为原生观赏鱼界的新宠。
圆尾斗鱼(Roudtail Paradifis),属鲈形目,攀鲈亚目,斗鱼科。
广布于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东三省、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内蒙古都可以见到其美丽的身影。
在各个地区圆尾斗鱼也有着不同的俗名,如在辽宁,被称为“太平鱼”,在河北叫“布鱼” “布老鱼”,北京则叫“斗鱼” ”火烧蝙“,江苏称其为“狮公鱼”“火烧螃皱”“草鞋鱼”,俗名较多。
而在四川,圆尾斗鱼则被称为”中国斗鱼”,上海叫做”红眼螃皱”,湖北叫做“蓑衣鱼”,也被称为“中华蝶鱼”和“小草鱼”。
尽管产地众多,但由于人们不太重视,因此除了少数原生鱼爱好者会认真饲养和繁殖之外,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原生鱼的美丽之处。
在菜市场,喂养大型热带鱼的饲料鱼中,能频繁看到它们的身影,着实让人感觉可惜,它们的价值不应该仅体现在这些方面。
另外,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电鱼、毒鱼等非法活动的猖獗,以圆尾斗鱼为代表的一批美丽的原生鱼类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亟待保护。
虽然圆尾斗鱼在全国有这么多产地,但总体来说各地区所产的圆尾斗鱼差别不大,都为小型鱼,体长很难超过1 3厘米,体型侧扁,呈长椭圆形,背腹凸出,略呈浅弧形。
叉尾斗鱼繁殖行为的观察

叉尾斗鱼繁殖行为的观察谢增兰胡锦矗郭延蜀杨小琼曾声容(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充637002)(本文转载自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Zoology 2006,41(5):7~1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摘要:采用室内研究法对叉尾斗鱼(Maeropodus opercularis)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叉尾斗鱼分批产卵。
雌雄鱼交配于21:35—2l:55时开始,00:44~1:56时结束,整个过程持续约3~4 h,交配20~37次(Mean=28.83,n=6),时间跨度从8.9一l8.6 s(11.31 4-2.61,n=141);只交配但雌鱼未产卵的伪交配4~6次(Mean=5.17,n=6),时间跨度从6.2~15.5 s(10.27 4-2.51 s,n=27);只完成交配第一步的伪交配36~117次(Mean=76.83,n=6),时间跨度1.4~15.0 s(5.69 4-2.31 s,n=44O)。
生殖期产卵8~9批,每批卵62~1316粒(Mean=793.36,n=11);孵卵、护幼由雄性担当。
卵从产出到孵化成鱼苗离开泡巢历时约4 d。
野生叉尾斗鱼6~9月繁殖,产卵期水温22.4~33.5℃,溶解氧量1.1~4.2 mg/L,pH值6.0~7.0。
关键词:叉尾斗鱼;繁殖行为;求偶;交配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263(20o6)05.07—06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的小型鱼类。
它原产于我国,1868年由Carbonier氏当作观赏鱼移入法国,此后即传人西欧、南北美与日本。
叉尾斗鱼对消除病媒蚊虫、杜绝蚊虫滋生有重大作用。
在我国台湾叉尾斗鱼由几十年前的全省分布到目前仅有零星分布,濒临绝种的危机,同时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这一现象也出现在四川盆地。
斗鱼好养吗?该怎么养斗鱼呢?

斗鱼好养吗?该怎么养斗鱼呢?斗鱼斗鱼属于淡水鱼,是热带鱼类的其中之一,斗鱼之所以名为斗鱼,是因为斗鱼种类中有很多生性好斗的品种,大多数斗鱼只是雄性之间会有争斗,所以养殖者大可放心,斗鱼是出了名的好养活,但是想要斗鱼更长久的存活,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养殖斗鱼的方法的。
一、斗鱼怎么养1、水质和水温:斗鱼对温度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20~30℃之内都能成活,水温处于24~27℃时最适宜其生长;水的酸碱度以中性水为宜,pH值为6.5~7.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
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控制水质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并做及时的调整,为斗鱼提供适宜的水质环境。
2、光照环境:充足的光照,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小型玻璃缸中最好能配置一盏小型光线柔和的灯具。
3、饲养设备:饲养斗鱼的容器,大至混养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并无特殊限制,但因其好斗的本质,为了避免它们大打出手,一般采取单独饲养。
4、饲养管理:如果大规模养殖斗鱼的话斗鱼的饲养管理确实是一个麻烦,应为斗鱼好斗。
有很强的领地意识,所以一般斗鱼都是单独的养的。
不过有些人就喜欢看斗鱼搏斗所以就一起养。
5、斗鱼食物:斗鱼食物的话一般为蚯蚓、水蚤、丰年虫等尽量不要让其食物太单一。
二、中国斗鱼中国斗鱼:生性好斗,色彩斑斓;其夸张的外型表现和旺盛的狂野斗性是其魅力所在。
中国斗鱼因为具有迷鳃器官(又称褶鳃),可以在低氧水中正常生存。
饲养应使用弱酸性至中性的软水,饲养温度最好在25—28摄氏度,但中国斗鱼体质强健,能耐3度低温,冬天不加温也可以,容易饲养。
繁殖也比较容易。
繁殖水温28摄氏度,弱酸性清洁软水,必须有漂浮性水草。
斗鱼中国斗鱼雄鱼具有斗性,但仍然可以群养,不过如果想要培养表现力良好的个体,则最好选优秀的年轻公鱼进行单养。
单养要注意给足够的水量,水妖精过滤并定时换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洁,浸泡过晒干的枇杷叶(榄仁叶)的老水对斗鱼饲养有一定帮助。
最好有暗色底砂并适量种植莫丝和漂浮性水草,光照不宜过强。
中国斗鱼的繁殖

中国斗鱼的繁殖相对而言较为容易.中国斗鱼属攀鲈亚目,是很典型的泡巢繁殖鱼类.此类斗鱼在野外的繁殖情况及过程我本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并不十分的清楚。
但通过对家庭饲养三斑斗鱼多年的观察,我统计总结了此鱼在人工条件下的繁殖状况,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三斑斗鱼自身的繁殖积极性是挺高的。
In the other way--在人工饲养下健康的三斑斗鱼,进入繁殖季节雄鱼易于发情筑泡沫巢,而雌鱼易于孕卵同时也渴望交配。
三斑的繁殖过程充满了趣味,是很值得观察的.在五花八门的鱼类繁殖形式中, 最拟人化的我想应该是三斑吧.通过泡巢方式来繁殖的斗鱼, 因为在交配时包含了”雄鱼拥抱雌鱼”的动作( 这是一般体外授精的鱼类所没有的),的确是具有很强的拟人性.换句话说,假如我们站在斗鱼的立场上,为了捍卫爱情,为了完成使命,互相拥抱是情不自禁的事. 在较大的繁殖缸中,当雌鱼有意愿想配对时, 雌鱼会对雄鱼所做的泡巢露出兴味的模样, 在雄鱼忙碌的浮上水面吸气做泡巢的同时, 雌鱼也会进出泡巢的下方, 像是评查雄鱼泡巢的工作进度, 也像是在满心期待它们爱的小窝的完成, 而雄鱼在雌鱼游近时也会显出最鲜艳的颜色和展开全身美丽的鳍向雌鱼夸耀, 雌鱼离去它又开始继续忙碌的工作.当然,想要成功地繁殖三斑斗鱼,必须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软硬件条件。
这些条件除了要有发情的雄鱼和孕卵的雌鱼外,还需一个繁育容器。
具体配备将在下面说明。
一:繁殖时期和亲鱼的挑选:在南方,比如闽南吧,如漳州和厦门,三斑的繁殖行为始见于三月末和四月初,但真正的繁殖高峰期要到五月以后才开始。
到了五月,进入夏季后,高温天气趋于稳定,气温不会有较大的波动。
此时的水温大抵都在25摄氏度以上,很适合三斑斗鱼筑巢繁殖。
这时的雄鱼,不管是一龄还是二龄的,其体色都变得鲜艳无比,光彩夺目;背鳍,臀鳍加长变大,腹鳍变得橙红,尾鳍变大且已呈现出美丽的月牙叉(当然,尾鳍的具体形状因鱼而异);鱼的性情变得暴躁,领地意识进一步增强,将要或者已经吹泡筑巢。
成功繁殖斗鱼并不难,无论是哪国斗鱼,关键在于鱼苗的喂养

成功繁殖斗鱼并不难,无论是哪国斗鱼,关键在于鱼苗的喂养只要一提到斗鱼,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泰国斗鱼,一种是中国斗鱼,我们也不用管它是马尾、半月、将军还是叉尾、圆尾的,在饲养手法和繁殖方法上都大致相同。
很多鱼友一直认为泰国斗鱼就是不可以混养,其实只是因为我们的鱼缸不够大,造景或者障碍物不够多罢了,很多鱼友都以为中国斗鱼可以低温饲养,事实是如果我们想把它们养出状态,水温至少也要在20度以上,否则它们的发色和状态肯定不会太好。
而无论是泰国斗鱼还是中国斗鱼,单缸单养都是最好的饲养方法。
会繁殖蓝曼龙的鱼友,都会繁殖斗鱼的斗鱼科的观赏鱼品种虽然不多,但是近似于斗鱼的繁殖方式的观赏鱼却有很多,最普通、比较常见的就是蓝曼龙,大部分鱼友都可以很轻松的让它们繁殖,其他的品种有珍珠马甲、丽丽等。
它们的繁殖方法都一样,都是雄鱼构筑泡巢繁殖,由雄鱼看护鱼卵,雌鱼产浮性卵,产卵数量很多,小鱼苗的孵化率也很高,但是个体很小很小。
斗鱼繁殖需要的水温和水质斗鱼大部分都是半年以上就可以达到性成熟了,对于水质的要求并没有什么特殊,中性上下的水质都可以,当然了,弱酸性的软水稍微能好一些,养鱼老道以前繁殖斗鱼或者蓝曼龙的时候,使用到的都是普通的自来水,从来也没有测试过水质,都可以成功繁殖,水温一般的都在26度上下。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把斗鱼饲养到半年以上,能够分辨出个雌雄来,都是可以正常繁殖的。
而斗鱼的雌雄分辨,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雄鱼的各鳍稍长、颜色艳丽、腹部扁平,而雌鱼的鱼鳍较短、到了繁殖期以后,腹部就会明显的鼓胀,看起来和待产的孔雀鱼雌鱼一样大的腹部,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我们要选择比较雄壮的、或者经常在鱼缸里吐泡泡的雄鱼和一个鱼缸里腹部最大的雌鱼来进行繁殖即可。
斗鱼的雌雄鱼是否可以长期混养?很多鱼友近期问到了斗鱼的雌雄鱼是否可以长期混养的问题,它们在幼鱼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一旦体长超过了两三厘米以上,它们的斗性就会展现出来,泰国斗鱼打斗会更加的凶猛,中国斗鱼性格稍微温顺,但是若论战斗力,由于中国斗鱼体型的问题,泰国斗鱼就不是它们的对手了。
斗鱼及其养殖

! 饲养
从野外浅水水草丛中捕获的完好的或购得的健 康斗鱼均可人工饲喂。斗鱼 适 应 性 强,容 易 饲 养。 在准备好的玻 璃 鱼 缸 内 注 入 清 洁 河 水、池 水 或 放 置 一天以上的自来水,将斗鱼放入缸中即可(缸中盛水 不可过满,否 则,斗 鱼 会 跳 出 )。 可 在 缸 内 放 入 钟 乳 石、鹅卵石,以给斗鱼营造隐蔽的环境。一缸可饲喂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斗鱼,以便观赏。斗鱼食性广,面 包屑、馒头屑、肉屑、红虫、蚯蚓(剪碎)、浮游动、植物 均是其喜食的饵料。每天每条成鱼饲喂 # - * % # - $., 分 ! % * 次饲喂。" % )# 天换 ) 次水,但生殖期间换 水每次只能换 掉 原 来 水 量 的 一 半,用 虹 吸 管 小 心 吸 去缸底污物,以免破坏斗鱼营造的浮巢或吸走幼鱼。 幼鱼孵化后成 群 浮 于 水 面,此 时 应 用 网 捞 出 放 于 小 型玻璃缸中专养。幼鱼宜用熟蛋黄研细加水调制成 糊状,撒于水面饲喂。每天每缸加 ) / & 个蛋黄即可, 过多则会因饵 料 过 剩 造 成 水 质 变 坏;同 时 应 向 缸 中
# 疾病防治
斗鱼的发病 是 鱼 体、病 原 体 和 水 环 境 之 间 相 互 作用的复杂表现。因此,预防发病要从以上 * 个方 面入手。精心饲养,定时、定量、定质喂食,食物要清 洗干净,活饵可 用 低 浓 度 的 高 锰 酸 钾 溶 液 消 毒 后 再 喂,以免腐败污物或各种病原体污染养殖缸,使斗鱼 被感染发生细菌性烂鳃、烂皮、肠炎等传染病。在整 个养鱼过程的 疾 病 和 死 亡 中,传 染 病 和 寄 生 虫 病 占 绝大多数。发 现 病 鱼、死 鱼 时,要 及 时 捞 出,妥 善 处 理,病鱼要隔离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将药物溶解 于水中,药浴病鱼。要将养殖缸中的老水废弃,消毒 后再换新水。同时对病鱼接触过的同群鱼和工具消 毒。对工具消毒可用开水洗烫、高温干烤,也可用药 物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1 的硫酸铜,!#1 的高 锰酸钾。鱼病的 治 疗 可 根 据 鱼 体 鳃 部、体 表 的 病 变 确定患有哪种疾病后对症下药。最好对缸内的鱼定 期进行药浴,及时消除鱼体上的病原体,并且注意细 心操作,避免鱼体受创伤,减少鱼体受病原体侵染的 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叉尾斗鱼的饲养与繁殖
1名称与原产地
中国叉尾斗鱼又称天堂鱼,俗称花手巾,隶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斗鱼科斗鱼属。
中国叉尾斗鱼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湖沼、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个体小,色彩大方朴实。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其好斗的特性,雄鱼之间为了抢占地盘,争夺配偶,经常“大打出手”,甚至“血洒滩头”。
由于中国叉尾斗鱼好斗,人们就利用它们的这种特性让其进行搏斗以寻求乐趣,这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人们从野外捕捉,并通过饲养和繁殖逐步改变中国叉尾斗鱼的品行,提高其战斗力,使之呈现缤纷多彩的体色以及完美的尾型,透出独特的魅力,从而获得众多原生玩家和国外朋友的青睐,成为独领风骚的观赏鱼。
2形态特征
中国叉尾斗成鱼体长8-10厘米,呈长圆形,稍侧扁,眼眶为金黄色,体色呈咖啡色夹杂部份红色条纹,呈红蓝绿三色,体侧有11条蓝色横向条纹相间,额头部分有黑色条纹,两侧鳃盖后方边缘各有一块蓝绿色斑块。
背鳍和臀鳍都有亮蓝色镶边,鳍上有深蓝色斑点,背鳍、臀鳍均呈尖形,尾鳍基本呈红色深叉形。
中国叉尾斗鱼生性好斗,还主动攻击和撕咬其它品种的热带鱼,所以叉尾斗鱼只能单独饲养。
3观赏价值
3.1外观习性观赏价值
中国叉尾斗鱼是常见的中国原生观赏鱼之一,形色俱佳,英姿飒爽、晓勇善斗。
此鱼环境适应性强,能很容易地与饲主建立良好的感情。
训练有素的中国叉尾斗鱼甚至能跃出水面抢夺主人手中的小虫。
在繁殖期鱼鳍变长,鱼体颜色加深,雄鱼为吸引雌鱼,体色变得鲜艳无比;同时,性情也变得极度凶猛,对待别的鱼毫不留情。
当两条雄鱼相遇时,有如仇人狭路相逢,非斗到头破血流才肯罢休。
在展开决斗之前,双方全力张开鳃盖和胸、腹、背、臀、尾鳍,并发出有规律的颤动;在充分展示自己威武的体态后,来回摆动身体,伺机撕咬对方。
其中一尾首先发动攻击扑向对方,另一尾奋起反抗。
它们时而左右追逐,时而上下翻滚,直斗得水花四溅,宛如游龙戏凤,水中芭蕾,令人眼花缭乱。
经过几个回合,当两尾鱼感到疲劳,各自把头伸出水面吸氧。
稍歇片刻,再继续激斗,直到一条鱼败北,被追得到处乱跑,甚至跳出水面。
3.2中国叉尾斗鱼文化及现状
在中国,侍养斗鱼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学者胡曦《兴宁竹枝杂咏》有道:锦鳞五色喜盆居,笑托萍蒲癞(斗鱼俗称萍蒲癞)自如。
水暖掀翻葵扇尾,坚牢铁嘴斗双鱼。
”客家学大师罗香林教授在《先考幼山府君年谱》提到:“同治十年辛未…..在侠坡乡。
喜畜彭菩萨鱼(斗鱼)。
……其状形小口巨,长者可二寸,鳞富彩色,腹作条纹。
尾形张之作葵扇状者曰:…葵扇尾‟。
雄者悍捷好斗。
粤东畜彭菩萨者,春夏之交趋陇亩沟涧,视其沫舀取之,置之瓦盆,饲之蚊、蝇、沙虫、浮萍之属,待其壮,使与他童所畜相搏,视其驰逐水际、奋勇冲啮以为乐。
” 这些说明中国斗鱼文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对中国叉尾斗鱼的评价是:“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
”在西方国家,中国叉尾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
但现状是中国虽然是这些斗鱼的故乡,但它们的在国内的地位与在国外相比却有天壤之别。
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对中国叉尾斗鱼不屑一顾,甚至很多野生斗鱼被作为饲料鱼出售,同时野生斗鱼的生存环境也越来
越恶劣,水质的不断恶化,池塘水田沼泽地的大量减少使野生种群也在不断的减少。
种种原因造成中国叉尾斗鱼正在从中国的观赏鱼市场上消失。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饲养
中国叉尾斗鱼比较容易饲养,其呼吸器官除了鳃以外,在鳃盖内部还有褶鳃(辅助呼吸器官),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而可在含氧量少,甚至在溶氧量不足的水体中生存。
野外中国叉尾斗鱼喜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草丰富,水温温暖的水域。
饲养中国叉尾斗鱼的水族箱,水深最好保持在10-15cm。
此鱼原栖息水域的底质为粘土,水质为软性水,pH值不低于6.8。
虽然它对水质并不苛求,但是不太合适的水质常会影响其繁殖力。
中国叉尾斗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主要摄食鱼虫、水蚤、昆虫幼体,短期内可食用配合饲料。
饲养中国叉尾斗鱼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应避免于水流湍急处饲养,否则无法繁衍,最好是在静止的水域。
2.避免置于阳光直射的地方。
3.切勿以水直接冲击其鳃盖,以免伤及其呼吸用褶鳃。
4.水族箱或池塘内应养殖自然水草,如水蕴草、水芙蓉等,以便其繁殖与躲藏。
5.繁殖期间应另外准备数个容器,同样内置水草养生,以便必要时移居小鱼与隔离其它斗鱼用。
6.注意养殖的水面是否布满浮萍等水生植物,一定要让斗鱼有探出水面换气的空间。
7.用较小容器饲养时,要注意斗鱼探出水面换气的动作是否会有跳出容器的危险。
5繁殖
5.1雌雄鉴别
雄鱼鱼体较长,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均长而宽大,体色鲜艳绚丽;雌鱼体短,各鳍也相对短一些,色彩逊于雄鱼,发情期腹部会明显膨胀。
5.2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5.2.1亲鱼的选择中国叉尾斗鱼约8月龄即达性成熟,选择体长5cm以上者作为亲鱼,雄鱼的规格要稍大于雌鱼,至少应与雌鱼相等。
雄鱼达到,性成熟时常以筑巢的行为来向雌鱼“求爱”;雌鱼是否达性成熟可根据其腹部的膨胀程度来判断。
此时,应每天喂给亲鱼充足的水蚤等优质活饵。
交配繁殖时,选择的雌鱼一定要性成熟,否则如果雄鱼发情而雌鱼不发情,雄鱼就会追咬它,甚至会将其咬伤至死。
5.2.2繁殖条件取一个60cmx30cmx30cm的水族箱,洗净后在箱底栽植一些能形成草丛的水草,水面上还可敷设一些浮性水草,使雌鱼可藏身其中,又可使雄鱼筑巢容易些。
发情期雄鱼会将嘴伸出水面吸气,在水草下方吐沫筑巢,直到泡泡巢形成。
产卵箱内不可敷设砂砾,便于雄鱼用嘴衔起掉落在箱底的鱼卵,并将其送进浮巢粘着孵化。
交配前,用一块玻璃隔板将水族箱隔成两部分。
产卵箱内的光线不应过强,但应该是明亮的。
根据科学家的报告,当水温在2
6.6℃时,雄鱼的筑巢行为发生得最多。
此时雌鱼的卵巢亦快成熟,因此繁殖水族箱的水要保持该温度,pH值6.8-
7.0,水的硬度9-11O,繁殖前将选好的一对亲鱼分别置于水族箱玻璃隔板的两侧,让其互相认识数日,避免雌鱼被雄鱼啄伤。
在产卵和幼鱼生长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水质稳定。
5.3 繁殖
5.3.1交配与产卵筑巢后,雄鱼会改变自己的模样:各鳍充分展开,色彩异常鲜艳、闪烁耀眼鱼体也变得五彩缤纷,从头到尾遍体金光焕发,并时近时远地围绕雌鱼来回游动,以各种姿态招引雌鱼游近浮巢。
一般来说,在雄鱼的全力追求下雌鱼都会乐意
地跟随雄鱼游至浮巢附近,双双贴近并旋转游动,雄鱼频频从下方将身体弯曲成"C”形,“搂”住雌鱼的腹部挤压卵子。
经几次激烈的“拥抱”翻滚之后,雌鱼在兴奋中将卵产在浮巢里,雄鱼则随即射精,使卵受精。
受精卵呈圆形,直径约1mm左右,比重稍大于水。
产卵过程中必然有部分卵子沉向箱底,雄鱼立即会用嘴衔起并将其送进浮巢里。
这一切做完后,雄鱼又开始向雌鱼发情,重复上述交配过程。
每次产卵大约可持续2
小时,并有15-60次的“搂抱”现象,每次“搂抱”交配大约可产卵1-10粒。
根据亲鱼个体大小及鱼龄不同,一对亲鱼可产卵50-500粒。
5.3.2护卵当产卵接近尾声时,雄鱼将雌鱼赶离浮巢,雌鱼便藏身于水草丛中。
此时应将雌鱼捞出另养,否则它会吞食鱼卵;同时要往产卵箱中添加青霉素,以预防卵子*变质。
尽管雄斗鱼在相斗时非常凶猛,然而它对自己的后代却关爱备至,承担起守护浮巢和卵子孵化的责任。
此时雄鱼不断在浮巢旁用胸鳍轻微扇动水流,为受精卵发育孵化增加溶解氧。
当个别鱼卵从浮巢里掉下来时,它会立即用嘴将其衔起送回浮巢,而且还不断择食未受精的卵子,以免死卵霉变殃及受精卵。
如果发现浮巢有破损时,它还会立即用唾沫修补好。
5.3.3育苗一般孵化48小时后仔鱼破膜而出,初孵仔鱼软弱无力,不能从外界摄食。
再经2天后,仔鱼变得结实,并开始游离鱼巢,在外界寻觅食物。
此时应将雄鱼移出,否则它会因急于收集大批离巢、开始独立觅食营生的仔鱼而慌慌张张地将它们吞到口中,使仔鱼被挤死。
将雄鱼移出之后,应对刚开食的仔鱼精心喂养。
饵料可通过添加绿水而供给,因绿水中含有很多的纤毛虫类。
第一周供给纤毛虫类,第二周供给刚孵出的丰年虾或水蚤,并注意投饵时量少次多;同时要注意饵料大小适合仔鱼的口径大小。
在一窝仔、稚鱼中,个体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故仔、稚鱼的饵料应从小型往大型过渡,搭配一些小饵料,这样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
稚鱼在两周后,其鳃上的附属呼吸器官才开始发育,约需5天的时间才能发育完全,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可根据需要用充气机向产卵箱通气,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要注意水面上的温度一定要与水温一致,否则稚鱼会因其褶鳃受寒以致感染细菌而发病死亡。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大约经过3个月,中国叉尾斗鱼的体色就可呈现出来,再经过5-6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