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知识
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归纳红树林地带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特殊湿地生态系统。
它们生长在沿海区域,由于其独特的适应能力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备受科研人员和环保人士的关注。
在地理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红树林的一系列知识点,包括其分布、结构、特征、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
本文旨在对高一地理红树林知识点进行归纳和介绍。
一、地理分布红树林地带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美洲等地。
在这些地区,红树林在海岸线上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带,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角色。
二、结构和特征红树林地带通常由红树植物组成,包括红树、白红树、黑红树等多种品种。
这些植物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能在盐碱土壤和海水侵蚀等恶劣环境下存活。
红树林地带还具有独特的土壤结构,其中盐沼和石膏漫滩等地形特征较为突出。
三、生态功能红树林地带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红树林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孕育地,不仅是许多鱼类、甲壳类动物和鸟类的栖息地,也是象鼻虫等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红树林还具有稳定海岸线、减少风浪冲击、防止沉积物淤积等重要生态功能。
四、人类活动与红树林尽管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红树林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沿海城市的规划、河流的污染、渔业活动的过度捕捞以及旅游活动的扰乱,都对红树林地带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护其生态功能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五、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了保护红树林,不仅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关注度。
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红树林生态状况、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措施都是保护红树林的有效手段。
此外,可持续的利用红树林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开展红树林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生态旅游等。
总结:红树林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了解红树林的地理分布、结构、特征、生态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介绍

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是位于中国广州市南沙区的一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珠江三角洲最大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这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和欣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的特点和魅力。
一、地理位置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珠江口东北侧,总面积约为2000多公顷。
它是一个由河流、沼泽和海岸带组成的复杂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距离广州市中心仅有约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1. 物种丰富: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是一个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其中包括红树、黑树、白树等多种红树林植物,以及候鸟、珍稀鱼类、软体动物等多样的动物群落。
2. 独特景观:红树林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观,其中含有大片红树林林带、河道和水面。
在潮汐的影响下,红树林时而现出绿意盎然,时而呈现出金黄色的壮丽景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3. 生态功能:红树林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们可以减缓洪水的流速,防止河道淤塞;吸收海水中的盐分,维持土壤的适宜度;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保护了众多的动植物物种。
三、主要景点1. 红树林步道: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设置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步道,供游客漫步其中欣赏美景。
沿途的红树林景观尽显自然之美,同时还设有观鸟平台,方便观察候鸟等野生动物。
2. 休闲区:公园内还设有休闲区,提供供游客休息和野餐的场所。
在这里,你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户外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妙。
3. 生态科普中心:为了增加游客对湿地生态的认识,公园内设有生态科普中心,展示了红树林的形成、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知识。
通过展览和互动体验,参观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红树林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游览建议1. 最佳季节: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最佳的游览季节是秋冬季节,此时红树林的颜色更加鲜艳,也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可以观察到更多种类的候鸟。
2. 注意事项:在游览红树林时,请注意保护环境,不要随意破坏植被或捕捉野生动物。
关于北海红树林保护知识

关于北海红树林保护知识
北海红树林是中国南海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也被称为“南国明珠”。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海陆交错、湿地与海洋相融合的独特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是许多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北海红树林保护的知识:
1. 不要随意砍伐红树林内的树木,保持红树林的自然生态环境。
2. 不要往河里和海里随意倒垃圾,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对红树林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3. 不要捕捞禁渔区内的海洋生物,保护红树林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4. 不要在红树林内随意搭建帐篷、野炊、露营等活动,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干扰。
5. 建议游客选择可持续的旅游方式,选择环保交通工具到达红树林,尽量减少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损害。
6. 注意保护和珍视红树林内的特有生物和植被,在观赏和拍摄时加强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涉。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北海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北海。
我国的红树林资源

2、红树林
红树林是高等木本植物组成的群落,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潮间带,通常 生长在港湾河口的淤泥滩涂上,形成奇 特的“海滩森林”景观。 我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 广西,台湾和福建等省(区)沿海,以及香 港和澳门地区。在浙江省有人工引种的 红树林.
3、红树林海岸
由耐盐的红树林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红树林分布 在低平的堆积海岸的潮间带泥滩上,特别在背风浪的 河口、海湾与沙坝后侧的泻湖内最发育。它常常沿河 口、潮水沟道向内陆深入数千米。 红树林海岸可以划分为一系列与岸平行的地带,按 其自海向陆的顺序是: 1)浅水泥滩带 2)不连续的沙滩带 3)红树林海滩带 4)淡水沼泽带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及海南岛沿海。
二、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1、巨大的食物链价值 红树林区主要的是碎屑食物链。红树 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枝条等败落到 泥沼之后,被迅速分解成有机碎屑,为浮游 生物和底栖生物提供大量的饵料, 从而再 成为鱼虾蟹螺鲍的饵料, 最后转化为禽鸟 等的食物。
2、红树林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 了生物的多样性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 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 丰富。在其中栖息着鹭鸶、雁、海鸥等 鸟类,其下有鱼、虾、蟹等,还有大量 的昆虫。
红树林
0703040102 秦英
一、红树林简介
• 1、红树 这种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单宁 酸”,被砍伐后氧化变成红色,故称 “红树”。 红树是湿地的特色植物,全球共有61 个品种:有蜡烛果、秋茄树、木榄、海 漆、榄李、海榄雌和银叶树等。
木 榄
蜡烛果
秋 茄 树
红树的生长习性
喜高温、湿润气候,常生于海盐滩或 海湾内沼泽地。 1)红树的海水淡化功能 2)红树具有高渗透压 3)红树的呼吸根 4)红树的繁殖方式(胎萌现象 )
高一地理有关红树林知识点

高一地理有关红树林知识点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在自然界中独一无二。
这片神奇的土地被各种生物所共享和依赖,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宝贵资源和服务。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有幸学习了关于红树林的知识点,深入了解了这个令人惊叹的生态系统。
红树林通常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区域,主要生长在盐碱土壤中。
它们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凭借着独特的适应能力,红树林能够在盐度高、水分稀缺以及压力大的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红树林的树木通常有呼吸根,这种特殊的根系可以从湿润的泥土中吸收氧气,从而能够在盐沼地的氧气缺乏环境中存活。
红树林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们能够抵御风暴和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
红树林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屏障,能够减缓风暴潮和海浪对陆地的冲击力。
它们的树根体系密集,并且纠缠在一起,形成了缠绕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稳固土壤,还能减缓水流,抑制泥沙的沉积和淤泥的堆积。
除了起到屏障的作用外,红树林还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
红树林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了一个隐蔽的栖息环境。
这里可以找到各种鸟类、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例如,许多候鸟借助红树林的遮风挡雨的环境,选择在这里进行迁徙和繁殖。
此外,红树林的水域也是许多鱼类和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这些生物对红树林的存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红树林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
红树林是重要的渔场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此外,红树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使得它们成为生物多样性高的自然实验室。
科学家们经常来到红树林进行研究,以了解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
红树林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并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
然而,红树林也面临许多威胁。
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如过度捕捞、土地开发和污染,都对红树林的生存构成威胁。
这些活动导致红树林的树木被砍伐或破坏,栖息地失去稳定,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重视可持续利用红树林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红树林的地方文化和传统知识

红树林的地方文化和传统知识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它生长在沿海地区,生态独特,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和传统知识。
这些文化和知识是当地人民长期与红树林共生共存所形成的,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的地方文化和传统知识,并深入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红树林的地方文化红树林的地方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比如艺术形式、节日庆典、口头传统等。
这些文化表达了人们对红树林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艺术形式是红树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居民通过绘画、雕刻、编织等形式,将红树林的美妙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他们从红树林的动植物、景色等方面汲取灵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传承和弘扬这一地方文化。
其次,节日庆典也是红树林地方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红树林沿岸的一些村庄,人们会举办一些特殊的节日庆典,以纪念红树林对他们生活的贡献。
比如,他们会在特定的日子里举行捞鱼节,庆祝红树林带给他们的丰富渔获。
这些节日庆典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人们对红树林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体现。
最后,口头传统是红树林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人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红树林的故事、传说和智慧记录下来,并代代相传。
这些口头传统包括对红树林植物药用价值的认识,捕鱼、养殖等技巧的传授,以及与红树林相关的神话故事等。
这些口头传统不仅传承了红树林的知识,也传递了人们对红树林的敬畏和保护之心。
二、红树林的传统知识红树林的传统知识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植物学、海洋学、生态学等。
这些知识是当地居民长期观察和实践的结果,对于红树林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红树林的传统知识在植物学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
当地居民对于红树林植物的认识十分深入,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种类的红树林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这种传统知识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相关研究和科学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红树林的传统知识在海洋学领域具有独特的贡献。
红树林地理知识

红树林地理知识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海滩上的植物群落。
因为红树科植物含有红褐色的单宁成分,才被人们叫作红树林。
生在海边,涨潮的时候就泡海水浴。
红树林不喜欢砂质海岸,喜欢淤泥,经常出现在河口一带。
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纬25度之间,世界上118个国家和地区。
北半球的最北点在中国福建的福鼎,南半球最南点到了新西兰东部。
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巴西和马来西亚。
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印度恒河三角洲一带的孙德尔本斯国
家公园。
巴西东北部城市累西腓被叫作红树林城,整个城市就穿梭在红树林中。
泰国人更直接,把红树林搞成水上市场。
中国的红树林分布于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以及台湾。
大学生红树林ppt课件

水文与地理
水文环境
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或河 口地区,受到潮汐和海水 的周期性影响,水位变化 大。
地理分布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 亚热带的海岸线附近,特 别是在河口和海湾地区, 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海岸保护
红树林具有防风固沙、稳 定海岸线的作用,能够抵 御海浪和风暴的侵蚀。
生物多样性
植被类型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 统,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包括 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和盐生植
紧密相关。
教育意义
生态教育
红树林作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为大学生提供了生动的生态教育素材。
环境科学
红树林的保护和研究,对于环境科学、生物学、 地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保护项目,大学生可以在红 树林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05
红树林的未来展望
恢复与重建技术
自然恢复
在停止破坏活动的情况下,一些红树林能够自然恢复。为了促进自然恢复,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物排放 、防止水土流失等。
人工恢复
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红树林,需要进行人工恢复。人工恢复的方法包括植树、土壤改良、水文调控等。在人工恢 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
红树林是地球上最富集的有机碳储存地之一 ,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它 们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海龟 、海鸟和鱼类等。此外,红树林还具有抵御 风暴、保护海岸线和维持渔业资源等生态功 能。由于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重要性,红树 林的保护和恢复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
议题。
02
红树林的生态环境
物等。
动物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海岸卫士”--红树林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此间专家提出,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提高防灾意识,除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波堤建设外,应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公认的“天然海岸卫士”,树木抵消波浪的作用非常大。
它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岸的70%分布有红树林。
种类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树皮富含单宁。
包括有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专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厥类植物卤厥;半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而呈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类植物;伴生植物: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三叶鱼藤);红树科植物:红树科植物是分类上归属于红树科的植物。
红树林的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如木榄、海莲、秋茄、红树、红海榄等。
但是还有许多红树科植物不是红树林的成员,如有些长在陆地上,有些长在高山上,这些即红树科非红树植物;非红树科红树植物:红树林不仅有红树科的植物,还有卤厥科、马鞭草科、茜草科、海桑科、大戟科等,这些即是非红树科红树植物。
事实上,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是我国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海啸也较多。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所梁国昭研究员梁国昭认为,为防御海啸,广东等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但遗憾的是,广东过去曾有50多万亩天然红树林,而现在仅存不到10万亩。
★认识红树林『生长於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间之乔木或灌木,称为红树林』,这是红树林狭义的定义,红树林是很有趣的植物,例如它有胎生、呼吸根、支撑根等特殊演化,红树林而且有它一定的作用,可以维持滨海湿地的丰富生态,还有防风、抗海潮侵蚀等功用。
至於红树林的中名是从何而来?答案是可以从其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所以称之为「红树」,遗憾的是叫「红树」的红茄苳和细蕊红树已经不存在了。
红树林琼山市东南部一带的海滩上,生长着一种密密匝匝的树木,宛如一位绿色的仙女飘逸潇洒,在浅绿色的海水中沐浴。
涨潮时,只看到她部分婀娜的树冠,饶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趣;退潮时,她那带有海泥芬芳的树干含羞姗姗地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树林,人们昵称她为“海底森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沙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它具有很多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生命力。
红树林属红树科常绿灌木,树皮呈红褐色,树叶墨绿,其根、枝像交错的蛛网,十分发达。
红树林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
全世界的红树林有24科82种,其中16种是胎生植物,也是植物世界仅有以胎生方式繁衍生息的植物。
由于胎生红树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几个国家都把红树林列为生态保护区,把红树林当做可贵的自然资源来保护。
国际上现已成立红树林学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促进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
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
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
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
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
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
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琼山市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对于红树林的价值,海南人民早有认识,早在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琼岛清朝地方政府已采取措施禁伐红树林,曾在今演丰镇上山村立碑铭文力戒。
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重新在今琼山市东寨港海域设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
东港寨红树林保护区绵延五十多公里,总面积六万多亩。
成千上万棵红树,根交错着根,枝攀援着枝,叶覆盖着叶,摆出了扑朔迷离的阵式来。
我国红树共有16科29种,东港寨就分布着10科18种,占全国红树种类的60%以上。
东港寨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东港寨红树林千姿百态,风光旖旎。
从海岸上举目远望,只见广袤无垠的绿海中,显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
这些红树林长得枝繁叶貌,高低有致,色彩层次分明。
若沿港汊迂回观赏,可以清楚地看见每棵树头的四周都长着数十条扭曲的气根,达一米方圆,交叉地插入淤泥之中,形似鸡笼,当地人叫它“鸡笼罩”。
红树的气根,其状令人惊叹!有的如龙头猴首,活灵活现;有的像神话中仙翁,老态龙钟,颇具诗情画意。
观看红树林景观最佳时间是大海涨潮以后,划上一只小船驶入红树林区。
四周全是一丛丛形态奇特而秀丽的绿树冠,中间是一长条迂回曲折的林间水道。
涌动的海潮推着船儿沿水道悠然荡漾,忽左忽右,游人只见蓝海水和绿树冠,感觉到神奇的魅力像红树丛中的雾一样团团涌过来,弥漫海面……东港寨红树林保护区不但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红树林如同一道绿色的海上长城,有效地防止海潮大风对农田和村舍的侵袭,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既可以保护泥土不被海潮冲走,又可以阻挡被雨水自陆地上冲刷下来的泥土。
它的落叶掉入海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就转化为养分丰富的食料,供鱼、虾、贝类和螃蟹食用。
风情万千的红树林海岸再没有比这个景象更能使你浮想翩翩了:你架一叶机动扁舟驶进南方的某一处海岸带,舟下是翠碧剔透的海水,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林,千百条同样翠碧剔透的水道,在绿林中交错纵横,随着你的扁舟驶过,白色的海鸥掠起一片。
你为此会惊叹大自然的美妙、大自然的神奇。
这便是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通称。
潮间带是指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
红树植物的种属繁多,但从世界范围来讲,它分为西方群系和东方群系两大类。
我国红树林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的种类同属于东方群系。
因受地理纬度的影响,热量和雨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红树林种属的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过渡到比较单纯,植枝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
红树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和东南的热带、亚热带沿岸。
我国海南岛红树植物最为丰富,种类最多,为37种;广西、广东、台湾次之;福建更次之;到了浙江则仅剩一种,还是人工引进种植的。
红树植物自然生长的北界在北纬27°20′左右,即在福建省鼎一带。
但似乎在北纬24°27′的福建厦门是一个界限,在此南,红树林海岸发育很好;在此北,红树林海岸稀少。
虽然台湾和福建地理纬度相同,但是台湾沿岸的红树植物种属比福建多得多,这是由于台湾受太平洋黑潮暖流影响的缘故。
红树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地理纬度、气温、雨量有极大关系。
海南岛东海岸的文昌一带红树植物郁郁葱葱,树高12米—13米;在纬度高一些的北纬21°37′的广西山口附近,红树植物树高3米—5米;在福建泉州湾中红树最高只有2.2米;在北纬27°20′的福建省福鼎沙埕港内,红树的高度只有0.8米—1.0米,呈灌木丛出现。
红树林的变迁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总人口449万人,海岸线长达298公里。
目前,这里正在进行沿海滩涂的红树林绿化工程。
红树林是一个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植物群落,在亚热带的沿海滩涂,它能够落地生根并极容易成活。
因为这个群落主要以红树科植物为主,所以生物学家给它们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红树林,当地人俗称它为“茭定"。
对于生活在南方沿海地区的居民来说,它可绝对不是一类简单的植物。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钟晓青告诉记者,对于一般植物来说,由于海水和海滩上土壤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大于植物体内的浓度,因此它们不但不能够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反而会被土壤溶液把体内的水分返生出来,从而导致植物被烧死。
而红树林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它具有一种很奇特的功能--逆浓度梯度吸收。
这种独特的功能,使红树林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赤潮的发生,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同时,成熟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还能够形成一道防风消浪、保护海堤的天然屏障。
然而,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红树林在汕头沿海地区的分布却越来越少。
由于人工围海造田造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天然的次生红树林从以前的五万多亩,到现在只剩下了160亩了。
而且,这仅有的160亩还蜷缩在汕头市达壕区的一个偏僻的港湾里。
记者在汕头市的南滨路,发现对面山脚下有一片红树林的影子,那么这片仅有的天然红树林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呢?据汕头市林业局林政科科长李徐益介绍,由于这里有一个涵洞,大海涨潮的时候,海水可以从这里进去,退潮的时候又排出来。
涵洞为这片红树林输送了海水,使得它得以生存下来。
钟晓青教授告诉记者,红树林繁衍生息的能力是很强的,现在它的面积之所以逐渐地萎缩,是因为人的破坏能力远远大于红树林的生长能力。
1998年,南方沿海发生了特大规模的赤潮,近海的藻类繁殖异常增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给汕头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赤潮的发生虽然与近海的污染有直接关系,但在发生赤潮的地区,却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现象。
赤潮发生以后,湛江那边有红树林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于是,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红树林,引起了汕头市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注意,1998年,汕头市林业系统开始在所属的澄海市沿海滩涂,人工种植红树林。
虽然试种只有三年时间,但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系统已经逐步开始形成,在澄海市最大的红树林种植区义丰溪,记者看到了几百只螃蟹一起晒太阳的情景。
澄海市林业局副局长林锐民介绍说,这种螃蟹俗成招潮蟹,原来这里的淤泥地都是臭的,招潮蟹根本无法生活,而自从种完红树林以后,淤泥地就不臭了,招潮蟹也就开始来到这里栖息了。
同时,还有很多鸟类、鱼虾也经常来这里栖息,海洋生物逐渐多样化了。
在义丰溪的河堤上,记者碰到了养鹅的专业户张明贵,他在堤岸旁养了大大小小1200只肉鹅。
像张明贵这样的养殖户在义丰溪岸上有几十户,他们的养殖方法已经实现了立体循环---在池塘里养鱼,水面养鹅鸭,基上种香蕉。
因为鸭鹅只吃水草和水面上的浮游生物,不但不影响水下鱼的生长,而且,鸭鹅的粪便还能成为鱼的饲料;同时,岸上以及池塘里清理出来的粪便又可做为香蕉等经济作物的有机肥。
等到对面的红树林长大以后,这些鸭鹅就可以到红树林里去嬉戏觅食,参与更大规模的食物链循环了。
这种立体循环的养殖方法,不但使养殖户更加节省了成本,而且,由于红树林生态系统里聚集的贝类等海生物,含钙质较多,鸭子下出来的蛋就会又大又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