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合集下载

一篇完整的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6篇

一篇完整的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6篇

一篇完整的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6篇论文范文是学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方向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以六篇必备的论文范文为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并按照论文的格式展示给读者。

1. 标题:文献综述——探索xxx的变革与发展格式:综述格式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总结研究进展和探讨不同观点。

本文通过对xxx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旨在探索xxx的变革与发展,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2. 标题:案例研究——解析xxx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格式:案例研究格式案例研究是通过深入剖析个案来揭示一定规律或原则。

本文以xxx公司为例,分析其市场营销策略,探讨成功的因素和问题所在,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3. 标题:实证研究——xxx对xxx的影响分析格式:实证研究格式实证研究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方法来验证假设。

本文以xxx为自变量,xxx为因变量,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其对xxx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 标题:理论研究——xxx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格式:理论研究格式理论研究是对某一理论进行分析、批评和拓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逻辑推理探讨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以xxx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情况,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应用提供思路。

5. 标题:实践报告——xxx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格式:实践报告格式实践报告是对某一实践项目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经验教训和行动建议。

本文以xxx项目为例,对其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阐述,并就项目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6. 标题:调查问卷——探究大学生xxx的现状与需求格式:调查问卷格式调查问卷是通过设计问卷并收集数据来获取调查对象的意见和信息,以揭示一定现象或问题。

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并对大学生xxx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和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向。

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4篇

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4篇

论文范文3000字通用4篇完整的论文篇一“下面,有请充满活力的运动健将们!”喝着欢快的音乐,脚底踩着鼓点,我们《绳采飞扬》的所有人走上了舞台。

由于我是个门外汉,一上场脑子里除了面就是水,一蹦一蹦的就成了浆糊。

老师平时让我们注意的地方,全都忘了。

其他大部分同学也都是这样。

SO,导致我们整个节目没有发挥出来。

唉,给1、3、5年级的表演失败了。

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啊!只能在给2、4、6年级表演的时候扳回一把了。

无奈!我们这个节目很贴近进小学生的心,他们都知道我们跳的好与不好。

那些舞蹈,他们根本无法品味。

所以,全校对我们这个节目都非常的有兴致。

下午这场表演,一登台,音乐响起。

连同校长,所有的观众全部都站了起来。

他们抻着脖子向前看。

手掌都拍红了,就大声喊一声:“喔——喔——喔”。

现场热闹极了。

不知怎的,同学们忘记紧张。

把这场表演当做平时的练习,全都跳得很好。

就连我,一共四个大绳节目,竟一个都没有断。

真是厉害了。

下场了,台下的观众都又站了起来。

看着下面乌压压一片的人群头脑在晃动着,我们跳绳队的所有队员都把自己内心最美的笑容展现了出来。

完整的论文篇二嘟嘟!一大早被朋友圈刷爆,无非是千篇一律的雪景再配上如出一辙的标题——听说杭州下雪了。

羡慕。

苦恼。

失望。

杭州下雪了?听说。

我只知道温州没下雪。

这个与温州相邻的城市飘起了雪,而温州依旧晴是晴,雨是雨,人们穿着风衣,带着围巾,呼呼哈气,期待着20xx年温州的第一场雪,等着,盼着。

看着每一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看着,看着,心中不由大雪纷飞。

这一切,对于每一个温州的孩子来说,都算得上是奢侈。

数数,我想用两只手掰着数,不够再用脚趾头替,可是数到第一个手指后,我便后悔了。

原来,我只在温州看过一次雪,那么少,少的我都不记得雪,究竟是什么样子。

雪,我听过的,我会写的,我知道它是如何如何形成,如何如何落下,如何如何消失。

我用尽所有科学名词形容它,用尽所有华丽的辞藻描绘它——白,很白。

什么叫做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论文是指对某个特定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篇学术性文稿。

它通常由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

论文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独立思考,并阐述作者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引言引言是论文的开端,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

在引言中,作者应该明确陈述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因,并简要介绍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

二、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用于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展示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在正文中,作者需要逐步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使用合理的实证数据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晰、段落过渡自然,以保证全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三、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用于对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回答研究问题。

在结论中,作者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结论要简明扼要,不出现新的观点或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整个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的清单,用于证明论点和提供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课题的资料。

参考文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如APA、MLA或Chicago等,以确保引用规范和学术诚信。

总结:论文是一种系统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通常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充分的实证数据,作者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同时,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列出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以确保学术诚信和规范性。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通用7篇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通用7篇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大学生小论文范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各种小论文篇一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地球的特点1、自身构成特点(1)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

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2、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普通性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论文(6篇)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优秀论文(共47篇)

优秀论文(共47篇)

仲 刚 、 王殿武 、 许海军 符太有 、 胡莲美 孙 丽萍 、 于德庆 李 晓涛 、 刘彦军 赵 杨 旭 旭
浅述“ 按雨量站控制面积划分单元” 是提高雅砻江流域锦屏 、 官地 等水电站洪 水预报 精度的一个重要方法 张平仓 、 任洪 玉、 张明波 谢 张 平 、陈广才 、 雷红富 蕾、 郑道贤 朱承山、 郑金 陵、 林镜榆 廖梓瑾 、 吴宏旭 王登瀛 、 刘予伟 朱志龙等 王振龙 、 章启兵 、 李 赵 赵 朱 斌、 王炎如 、 许 瑞 等 峥 晓
4 工程信息在水库洪水 调度 中的应用 2 4 不稳定流河段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探讨 3
4 赣江干流近 四十年来河床演变规律初探 4 4 遂川江流域暴雨山洪灾害及防御对策 5
鸣1 , , 张士晨 t 、 2 、 落全福3葛从兵i 、 2 、 、邹 2
昆1蔡云峰 梁晓红 1 、 、
邓英春
2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分区防治对策 6 2 论变化环境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 7 2 湖南衡阳年月降水量长期预测研究 8 2 灰色关联 分析在水质评价应用 中的改进 9 3 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规律浅析及 预测研究 0 3 试论水资源 的基础性与战略性 l 3 长湖非汛期可利用生态 水量分析研究 2 3 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3 3 城市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研究 4 3 淮河 干流蚌埠闸上水量分配研究 5 3 山东省城市饮用水 安全评价及供水措施研究 6 3 设计洪水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及规范的探讨 7 3 非恒定流计算在设计洪水 中的应用 8 3 地下水补给对河流水质浓度衰减过程的影 响 9
7 水动力模型在松花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8 丰满流域专业气象预报 在水库调度 中的应用
9 关 于丰满水库供水保证率 的探讨

论文范文(4篇)

论文范文(4篇)

论文范文(4篇)在学术领域写论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需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

对于许多人来说,写论文是一项挑战,因为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技能、写作能力和时间管理技能。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供四篇不同类型的论文范文,以便读者获得写好论文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灵感。

一. 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常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

以下是一份关于“水的沸点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引言本次实验的目标是确定水的沸点。

沸点指的是液体从液相向气相转化所需的温度,在大气压力下,水沸点约为100°C(212°F)。

确定水的沸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许多日常生活及工业过程中必需的参数。

因此,本实验将探讨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确定水的沸点。

方法为了测量水的沸点,我们利用了一台实验室专用的销售式口炉,该口炉可以提供均匀且高效的加热作用。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测量水的沸点:1. 把100毫升纯净水倒入烧杯中。

2. 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水的表面和温度计测量的是同一温度。

3. 放置水的烧杯和温度计在口炉上。

4. 打开口炉,并把口炉调到最高温度设置,等待水沸腾。

5. 当水开始沸腾并呈现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时,记录温度计示数,并记录时间。

6. 重复三次实验并计算平均沸点。

结果我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以下结果:第一次实验:100.2°C第二次实验:100.1°C第三次实验:99.9°C平均沸点为100.1°C。

我们还计算出了每次实验的偏差,结果偏差很小,可接受。

讨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纯净水的沸点,并得出了100.1°C 的平均值。

尽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降低实验误差,如三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均值,但我们无法排除实验偏差的可能性。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烧杯可能不够精确,或者在读取温度时存在误差。

这需要在未来的实验中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二. 综述论文范文综述论文旨在评估过去几十年来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并总结对该领域未来的影响。

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精选10篇)

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精选10篇)

毕业论文完整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精选10篇)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方式和途径多元化,毕业学生越来越多,毕业论文同时也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毕业论文完整篇1《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书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非常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贾宝玉的偏僻乖张、薛宝钗的圆滑冷漠、王熙凤的两面三刀、贾迎春的懦弱怕事等性格特点在广大读者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重点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对林黛玉的性格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的解读《红楼梦》的深刻内涵。

下面,将对林黛玉的善良纯真、尖酸刻薄、多愁善感、幽默聪慧等四个性格进行剖析:一、善良纯真的性格《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林黛玉善良纯真、胸无城府的性格,同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的圆滑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书中第二十七回写到,林黛玉因夜间失寐起来迟了,听说一众姐妹在花园中作饯花会,立即准备前往,走到院中忽然回头告诉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林黛玉身在贾府处处小心,在早上起迟了唯恐他人说自己痴懒的前提下,还关心大燕子的处境,可见她是多么善良。

书中第四十五回,薛宝钗以伪善的言辞对林黛玉进行关心和爱护,林黛玉立即引咎自责,认为自己心胸狭隘,觉得自己平日里对宝钗的种植乱珊偷幸舛际亲约旱墓恚梢钥闯鲼煊裥愿裰械拇空妗T俸罄矗艿“金玉良缘”说辞的影响,痛苦万分,但是当宝钗向她袒露自己内心的痛苦时,黛玉又为宝钗担心和感慨,于是写出“子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扰,况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向宝钗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

上述种种事迹,都展现了林黛玉的纯真善良、诚挚忠厚的性格。

二、尖酸刻薄的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纯真、善良、柔弱、多愁善感,但是她也具有尖酸刻薄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尖酸刻薄的性格和她的凄惨的身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林黛玉作为贾明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便具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尊心,母亲去世后她就被接到贾府开始了寄居生活,在贾府的地位非常尴尬,父亲去世后她更觉得自身无依无靠,是一个“不正经”的主子,当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她的尖酸刻薄就体现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complex),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自1893年Werner 提出配位化学理论以来,配位化学的发展已有115年的历史。

总的来说,现代配位化学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纯无机化学范围。

它不仅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相互关联,而且还涉及到催化机理、物质结构、化学键理论及生命现象中一系列与金属离子相关的重要问,形成了有机金属化学、配位催化、配位场理论以及生物高分子化学等新的充满活力的边缘学科。

到了21世纪,配位化学与所有二级化学学科以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一级学科都有联系,并处于现代化学的中心地位。

同时,在应用方面,配位化学已被应用到燃料和反应堆材料的生产,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提取,半导体激光材料的提纯,石油化工及有机高分子合成,高效高选择性配位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抗癌、杀菌、抗风湿等重要药物的研究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随着合成技术和检测手段的飞速发展,配位化合物中的“中心原子”和“配体”的概念大大扩充。

中心原子由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发展到主族金属;配体也已由单纯的有机分子或离子扩展到分子氢键结合的超分子化合物,即配位聚合物。

对于有机配体而言,它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多种作用力,而使其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一维、二维和三维网状结构的多功能配合物,常表现出双稳态、磁性、选择性、吸附性和催化等多种多样的性质。

从理论上讲,无机金属离子有可能赋予配位聚合物不同寻常的磁性、介电性、光学性质、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而有机分子(或离子)有可能形成配位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发光性和一定程度的极化。

因此,基于这种性质互补方式合成了大量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配位聚合物,这对于我们的工农业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上述理论出发,我们将用2-吡嗪羧酸与SmCl3.6H2O合成一种新型的2-吡嗪羧酸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表征。

文献综述
1.1配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配合物是出现在18世纪的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又称Berlin blue),它是一种无机颜料,其化学组成为Fe [Fe(CN)
6]
3
.nH
2
O 。

但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将1893年(维也纳1866.12.12-1911.11.15)发
表的一篇有关配位学说(配位化学理论)的论文作为配位化学的开始【4】。

1916年德国化学家Kossal 提出了价键理论。

1923年英国化学家Sidgwick 提出“有效原子序数”(EAM)法则,提示了中心原子的电子书与它的配位数之间的关系。

1929年H.Bethe 提出晶体场理论(crystal field theory .CFT),该理论为纯粹的静电理论。

另外,1935年J.H.Van Vleck把分子轨道(MO)理论应用到配位化合物。

20世纪50年代,CFT经过进一步改进发展成为人们所熟悉的配位场理论(ligand field theory.LFT)。

这些化学键理论的出现和确立,不仅使人们对配位化学的形成和配位键的本质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为人们说明和预测配合物的结构、光谱和磁学和技术的发展性质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同时,由于适合于配位化学研究的物理化学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使得配位化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其它的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也日趋明显。

其中P.L.Pauson 和S.A. Miller分别独立地合成了二茂铁,从而突破了传统配位化学的概念,并带动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迅猛发展。

【2.3】另外,Ziegler(1953)和Natta(1955)催化剂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烯烃聚合,特别是立体选择性聚合反应及其相关聚合物合成,性质研究,高效率、高选择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M.Eigen研究快速反应取得突破,提出了溶液中金属配合物生成反应机理。

M.Eigen 与R.G.M Norrish和 G.Porte 一起因研究快速化学反应反面的业绩而分享196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3】
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并逐步形成新的边缘学科——生物无机化学,是20世纪70年代配位化学发展的显著特点。

此外,福井谦一(K.FuKui)和R.Hoffmam由于在前沿分子轨道理论方面的研究获得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H.taube和R.A.Marcus分别因为在金属配合物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和溶液中电子传递理论和反应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4】
1.2. 我国的配位化学研究现状
我国的配位化学研究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1963年经国家批准,戴安邦教授在南京大学创建了络合化学研究室,开始了配位化学的研究、教学和人才方面的培养工作。

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成立了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配位化学研究基地。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在我国又相继成立了北京大学稀土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与配位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研究实体。

并于1987年,在我国成功召开了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rdination Chemistry),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国配位化学研究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从国内走向国际,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超分子化学的出现以及带来纳米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都给配位化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回望过去我国科学家们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骄人的业绩和良好的发展势头[5]。

2. 3.吡嗪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稀土元素简介
稀土元素包括镧系的15 个元素和钪副组的其他两个元素钪和钇。

镧系元素的电子价态有两种类型:[Xe]4f n6s2和[Xe]4f n-15d16s2;钪、钇的电子组态为:[Xe]3d14s2和[Xe]4d15s2。

主要价态有+2、+3、+4,其中+3价为特征价态[8]。

稀土离子具有较小的配体长稳定化能(一般只有4.18J·mol-1),因此,在形成配合物时,键的方向性不强,配位数在3-12范围内变动,其中以配位数为8
的配合物居多,占到30%以上,其后依次是9配位,10配位,6配位,7配位。

稀土化合物的配位数既与稀土离子有关,也与配体有关[9]。

配位数常随稀土离子的原子序数的增大、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减小,也随配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而不同的配位数的稀土离子在配合物中呈现出不同的配位几何结构:3配位的稀土离子比较少见,一般采用不规则的平面三角形构型;4配位的则采取四面体构型;5配位的采取四方坠河三角双锥构型;6配位采取八面体、三角愣住何止是用于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四面体结构;7配位的配合物略少于6配位,主要构型有:单帽三角棱柱、单帽八面体和五角双椎体;8配位的稀土离子则采用四方反棱柱体、三角十二面体,双帽三棱柱,双帽八面体等构型;而9配体的稀土配合物多采用三帽三角棱柱和单帽四方反棱柱构型;10-12配体的稀土离子的构型常常不能用常规的多面体来描述。

[10]
稀土元素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6】:在冶金领域用于炼钢、铸铁及各种金属的生产;在化工生产中用作收油裂解的催化剂、合成橡胶的催化剂、油漆催化剂、汽油尾气净化的催化剂等;在玻璃陶瓷工业中用于制造光学玻璃和玻璃的澄清剂、着色剂、抛光剂以及陶瓷颜料;在农业中用作稀土“微肥”;在高科技领域的激光材料、荧光材料、高磁材料、超导材料、核设备材料、特种玻璃、精密陶瓷,以及稀土合金储氢材料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可观的效益和美好的应用前景[7]。

(2)吡嗪羧酸类配体常见的配位模式
吡嗪羧酸类配体同时具有羧基和吡嗪的配位特征,既可以桥连配位,也可以螯合配位,还可以螯合-桥连配位,(见图1),所以吡嗪羧酸类配体自身也是一类非常好的有机配体。

迄今已有许多利用吡嗪羧酸配体来构筑功能超分子的化合物的报道。

Zur H.C与Leciejewicz J等人分别报道了一系列2-甲基-5-羧基吡嗪以及2-羧基吡嗪过渡金属超分子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图1 吡嗪羧酸类配体常见的配位模式
Figure 4–1 familiar coordination modes for pyrazinecarboxylic acid
(2)
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稀土离子属于硬酸,因而倾向于与氧、碳、氮等这些称之为硬碱的原子配位。

而有机羧酸参与配位的羧基氧原子为硬碱,易于与稀土离子形成化学键,因而含有Ln-O键的配合物在报道稀土配合物中占到了近半数
[11]。

因此,进行稀土羧酸配位聚合物研究的探索对稀土配位化学有很大贡献。

与大量的d区过渡金属羧酸配合物相比较,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研究略显逊色,但由于稀土离子具有的不同于d区过渡金属光电磁特性,仍有大量的羧酸稀土配合物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关注[12]。

氮杂环羧酸稀土配合物的研究稍晚于直链胺基羧酸稀土配合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1,4,7,10-四氮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4,8,11-四氮环十四烷-1,4,8,11-四乙酸为研究对象,通过配体分子的空腔大小与三价稀土离子的电荷匹配以及水溶性大小的选择设计得到了一些稀土配合物【13】,研究表明此类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动力学惰性和较强的键合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