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_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法定假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祖先,扫墓,祈福等。
除了这些主要的传统习俗外,还有其他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习俗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十大传统习俗吧。
1. 扫墓: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进行祭拜和扫墓的仪式。
扫墓的目的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人们会清理坟墓周围的杂草,放上鲜花,上香,焚烧纸钱等,还会敬献食物和饮品,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幸福。
2. 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天,气候宜人,人们喜欢到郊外踏青游玩,放松身心。
他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公园、山林、湖泊等,进行远足、野餐、观赏花卉等活动。
踏青郊游,不仅畅快了身心,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 冥币焚烧: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其中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焚烧冥币。
冥币是一种纸币,人们把冥币投入火中,相信这样可以供给祖先在阴间的需要。
焚烧冥币是为了祈求祖先在阴间能够得到享受和福佑。
4. 插柳扫墓:插柳扫墓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在清明节期间非常盛行。
人们会在家门前或者坟墓旁边插柳枝,以示哀思和缅怀。
而扫墓则是传统的尊重祖先的一种方式,人们会认真地清理坟墓,并给予祖先适当的供奉。
5. 玩风筝:清明节是风筝的好时候,因为天气晴朗,风力适中。
在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办风筝比赛,人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风筝,也能够感受到风筝的飞翔带来的快乐。
玩风筝也被认为是一种祛除厄运,祈求平安的方式。
6. 赏花赏柳:清明节正值春天,各地的植物开始绽放,景色宜人。
人们会到公园、景点欣赏花卉和柳树,感受春天的气息。
尤其是赏柳,因为柳枝艳丽,柔软婆娑,给人一种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7. 龙舟竞渡:清明节也是龙舟竞渡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制作精美的龙舟,团结一心,进行划龙舟的比赛。
这项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寓意着驱散瘟疫,祈求平安的意义。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是不是固定的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是不是固定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标志着春天正式到来的重要节日。
每年的清明节被定为阳历4月4日或4月5日,也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并进行春游等活动。
清明节的时间虽然不固定,但根据农历确定,有其特定的规律。
清明节的来历与意义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尧舜时期。
据传,尧舜时期,人们在清明这天会祭祀祖先、扫墓、修葺坟墓,以示对祖先的愉快回忆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春季郊游的形式。
人们会出门踏青,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也传递了生生不息、阴阳交合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们认为,通过扫墓祭祖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也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后代子孙平安健康、事业顺遂。
此外,清明节也代表了春天的开始,人们希望趁着春光明媚的日子,出门放松心情、与家人朋友一同欢度时光。
清明节的时间安排与习俗清明节虽然不固定,但总体上遵循农历的节气排布。
具体来说,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这一节气在阳历4月4日或4月5日之间。
在中国,清明节通常是一个公休日,人们会利用这个假期来扫墓、祭拜祖先。
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根据传统习俗,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用手扒除墓地上的杂草,再把墓地打扫得干净整齐。
之后,人们会向祖先行香、献上花圈,还会放置供品,如水果、鲜花、食品等,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活动。
踏青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习俗,人们会选择一个美丽的地方,进行春游和欣赏春天的景色。
这也是人们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好时机。
同时,在清明节的时候,天气适宜,适合放风筝。
放风筝不仅是儿童们的喜闻乐见,也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风的轻柔和自由。
清明节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用来描述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并与自然界的现象相对应。
而清明正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

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和扫墓,同时也是春游和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不仅具有丰富的寓意,还有许多象征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了解清明节的寓意和象征是十分重要的。
寓意一:缅怀祖先、牢记历史清明节最主要的寓意之一就是缅怀祖先和牢记历史。
按照中国传统,人们在清明节会扫墓、烧纸和供奉祭品,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通过祭拜祖先,我们不仅能缅怀自己的亲人,还能铭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清明节提醒人们,记得故土,记得祖先,记得历史,不忘初心。
寓意二:珍惜时间、提醒生命的脆弱清明节的另一个寓意是珍惜时间和提醒生命的脆弱。
清明节正值春天,春天是大地复苏的季节,一切万物重回生机。
然而,清明节也提醒我们,生命如同春花般娇嫩而脆弱,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因此,我们要明白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的宝贵。
寓意三:追求和谐、感受大自然清明节的另一个寓意是追求和谐和感受大自然。
清明节正值春季,天气宜人,大自然万物复苏。
此时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美景,舒展身心。
清明节也是人们摆脱繁忙生活的机会,与家人一起出游,增加亲情和友情的黏合力,从而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清明节的象征意义1. 清明祭祀清明节的象征意义之一是祭祀。
扫墓、烧纸和供奉祭品等传统活动,都具有祭祀的意义。
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同时,清明节祭祀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敬畏,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
2. 清明踏青清明节的象征意义之二是踏青。
清明节正值春季,气候宜人,大自然万物复苏。
人们会结伴出游,往往选择郊外的自然景区。
通过踏青,人们可以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是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的好机会。
3. 江南片片柳枝清明节的象征意义之三是柳树。
清明时节,柳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柳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生机和希望。
清明节的日期固定吗为什么

清明节的日期固定吗为什么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
日至4月6日之间举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尊重
和缅怀祖先、表达对过去的思念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四月四日到六日就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但这
个日期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遵循着农历的规律来确定的。
清明节源自古代的寒食节,其日期的确定主要受到农历的影响。
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体系,与公历有很大的区别,农历
以月相的更替和太阳的运行轨迹为基础。
农历中的闰年和大小月的设置会对每年的节日日期产生影响,使得清明节的日期并不固定。
清明节通常是在春分后十五天左右,根据农历的计算规律
确定。
由于农历是依据月亮绕地球运行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来确定时间的,农历与公历并不完全吻合,所以导致了节日日期的不固定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人们
会祭拜祖先、扫墓悼念先人、踏青踏春,重温传统文化和历史。
清明节的日期不固定,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尊重和坚守。
由于农历的特殊性,使得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中并不固定,但这也增添了节日不同寻常的魅力。
清明节的日期固定与否,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和重视,而是更能体现出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愿我们在这个节日里,无论日期如何变化,都能珍惜传统习俗,传承中华文化。
清明节的重要意义

清明节的重要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举行。
它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的祭祀习俗,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代表着尊敬祖先、缅怀先人、纪念历史、感恩生活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缅怀先人清明节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缅怀先人。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扫墓祭祖的活动,传承了尊敬和纪念祖先的优良传统,也加深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联系。
在缅怀先人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向祖先表达敬意,还能够从祖先的智慧和品质中汲取力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和价值。
二、重视生命清明节也是一种反思生命的时刻。
人们在扫墓祭祖的同时,会深思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他们会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的过世,对生命的脆弱感到更加珍惜。
清明节是我们对逝去生命的默哀,也是对生命的警醒。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天,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
三、绿色环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还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人们会在这天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也以清明节为契机,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
在踏青郊游的过程中,人们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不乱丢垃圾、不破坏植被,从而保护了环境,让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
四、传承文化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烧纸钱、放风筝、踏青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弘扬,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社会和谐清明节也是拉近亲情,增进友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时刻。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缅怀先人,表达对生者的关心和祝福。
这不仅拉近了亲情,也增进了亲友之间的友情,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清明有关的节日介绍

清明有关的节日介绍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或四月五日之间,是祭祖、扫墓和祈福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将介绍和清明有关的节日。
1.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汉族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源于古代时期,最早称为寒食节,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这一天吃凉的东西可以清火消暑,因此也被称为吃冷食节。
到了唐宋时期,清明节逐渐向祭祀祖先的方向发展,在明清时期则更为正式。
清明前后,人们会去祭扫祖先的坟墓,扫墓之后还会烧香、烧纸钱、敬神等。
清明节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体现出了人们对祖先的敬重和历史传承的责任。
2. 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国宰相屈原因得罪了楚怀王,被流放到了青泥洲上,后来居民发现他是有才华的诗人,便纷纷前来慕名,举行酬酢节,送去物资,帮助屈原渡过难关。
最终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而亡,居民为了纪念他,于每年三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死亡那天,举行慰祭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也不做饭,只能吃凉菜,过一天“忍寒”之日,来纪念屈原。
3. 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习俗丰富的节日。
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会在河边或水边祭水,祈求水神保佑家人平安。
上巳节有多种习俗,如扬桃花,喝雄黄酒,吃上巳糕等,其中扬桃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
古人认为桃木有镇妖神的作用,可以驱邪祛病。
因此,扬桃花是上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对春天来临的庆祝。
4. 公祭黄帝公祭黄帝是每年农历四月二日的黄帝诞辰纪念日,也是国家的重要纪念活动之一。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
公祭黄帝活动旨在表达对黄帝的崇敬之情,也是国家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5.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到了青泥洲,为了让屈原安息,人们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赛龙舟,放蛾子、艾叶等香料,以驱赶鬼魂。
每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最新

每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最新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也就是公历4月4日或5日,清明节便到来了。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中国,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时期。
它起初是为了祭祀祖先,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踏青遊玩、插柳祈福、扫墓祭拜等多种活动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踏青寻欢,感受春天的气息。
同时,也是扫墓祭拜的重要时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的习俗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可谓丰富多样。
踏青是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人们穿着盛装,结伴而行,到郊外山水间遥游。
山水之间,繁花盛开,绿树成荫,道路两旁绽放着春季的花朵,给人带来一股清新宜人的气息。
踏青时,人们不仅会品味自然美景,还会组织一些游戏和娱乐活动,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插柳祈福是清明节又一重要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采集柳条,将柳条插在家门前,或是佩戴在帽子上。
这是因为柳树物华天宝,有驱邪避凶之意,同时也寓意着希望家人平安、幸福。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民间会进行一些祈福仪式,祈求辟邪祛疾,保佑家庭平安。
扫墓祭拜则是清明节最为庄重和感人的一部分。
在这一天,人们会一同前往坟墓,清理坟墓的周围环境,修缮坟墓,然后献上鲜花、香烛、纸钱等物,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
扫墓祭拜既是对亲人的告别,也是对生者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爱身边人。
除了以上提到的习俗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色的活动。
比如,江南地区的人们会制作纸鸢放飞,寓意祈求好运和平安;西南地区的苗族人民会进行泼水节,以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而台湾地区的人们则会举行游魂祭,祈祷迷魂者能早日超度。
清明节是一个传承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它既是寄托思念之情和缅怀先人的重要时间,也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美好的机会。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共同踏青、尽情游玩,同时也可以回归内心,默默祭拜故人,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清明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清明节的理解

清明节的理解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四大祭祀节日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悼念祖先、扫墓祭奠,并且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活动。
清明节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过去的敬意。
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扫墓祭奠。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墓地环境、烧纸、上香,并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
这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和感恩的方式,同时也是对生命和家族传承的思考和回顾。
除了扫墓祭奠,清明节还有一系列的其他习俗活动。
比如踏青,人们会选择在清明节这个时候出游,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这也是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外,清明节还有踩高跷、放风筝、荡秋千等传统游戏,这些活动都是人们在欢乐中庆祝节日,表达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快乐的追求。
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要爱护环境和珍惜生命。
清明节正值春天,植物开始生长,大自然开始复苏。
人们在扫墓的同时也会注意不破坏自然环境,保持墓地的整洁和环境的卫生。
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清明节也是人们反思生命的时刻,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要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好好照顾和关爱。
清明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传统价值的体现。
通过清明节的庆祝和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祖先的怀念,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和对环境的呵护的价值观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扫墓祭奠、踏青游玩等活动,人们不仅表达了对祖先的思念和对生命的尊重,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清明节既是对逝去亲人的纪念,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怀念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 月 4 日至6 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1 / 15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是一种民族风俗,是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更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
2008 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每年清明节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祭奠先烈的仪式。
从先烈到先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革命烈士诗抄》(选)诗一首李大钊丙辰春,再至江户。
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
辞间均见风雨楼三字,相约再造神州后,筑高楼以作纪念,应名为神州风雨楼,遂本此意,口占一绝,并送幼蘅云。
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阳人。
五四运动时,是衡阳学生联合会的领导者。
1928 年 2 月 8 日被捕,次日即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绝笔诗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最新资料推荐------------------------------------------------------ 1927 年 12 月广州起义时,曾任广州苏维埃劳动委员和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1928 年春,他和爱人陈铁军同志不幸被捕牺牲。
这首诗是文雍同志写在监狱的墙壁上的。
就义诗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共产党员。
1933 年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
1934 年 11 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义。
诗一首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阳人。
1931 年,在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
1935 年 8 月 6 日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3 / 15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共产党员。
1927 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6 年 4 月 8 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滨江抒怀赵一曼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6 年) 作者简介:赵一曼(1905-1936 年),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淑宁。
四川省宜宾县人。
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
1926 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 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
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有红马白枪女政委之美誉。
1935 年 11 月,在珠河作战时受伤被俘,受尽酷刑,1936 年 8 月2 日壮烈牺牲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 31 岁。
什么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最新资料推荐------------------------------------------------------ 民主、科学。
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归结起来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
如果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称5 / 15之为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知识分子,那么,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二代的现代知识分子。
这些由文化冲突而获得主体高度自觉,并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学习重担的现代知识分子,亦被称之为先进的中国人。
[1] 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或文人群体,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指的是那些以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身份和独立的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鲜明的公共关怀,体现一种公共良知、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文化人。
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鲁迅无疑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杰出代表。
他的思想、意识、观念、学说、主张和人格等,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特征,尤其是他的现代意识的构成和心路历程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特征,可以说,正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
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
五四精神反映着五四运动不同于前此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
表现为以下四个统一: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最新资料推荐------------------------------------------------------ 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
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
长征精神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
红军的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 1007 / 15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
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80 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0 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
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
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最新资料推荐------------------------------------------------------ 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