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新版高中音乐课标中对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撰写一份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优秀教案简短

高中音乐鉴赏优秀教案简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音乐基本元素的认识,音乐风格、流派的鉴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如《卡农》。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2.音乐基本元素的认识讲解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基本元素。
以《卡农》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特点。
3.音乐风格、流派的鉴赏介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风格、流派的特点。
分别播放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
4.案例分析分析《卡农》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5.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选择一段喜欢的音乐,分析其音乐元素和风格。
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1.观看一部音乐纪录片,了解音乐发展史。
2.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一篇音乐鉴赏短文。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解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3.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卡农》的同时,教师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如何鉴赏音乐,特别是像《卡农》这样的经典作品。
”2.音乐基本元素的认识教师边讲解边举例:“比如《卡农》,它的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很有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尝试描述一下《卡农》的节奏感吗?”学生尝试描述,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
3.音乐风格、流派的鉴赏教师介绍:“古典音乐通常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和谐的旋律,而流行音乐则更加注重节奏和流行元素。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了解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音乐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音乐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
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鉴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和表现能力,从而构建起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1.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教学,如听音乐、观影、阅读书籍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注重音乐作品的实际演奏和表演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实际演奏和表演。
通过实际演奏和表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和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曲式、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结语在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的鉴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如何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鉴赏教学的核心内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音乐作品的欣赏、音乐风格的了解、音乐历史的学习等方面。
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聆听、分析,了解作品的特点、风格、表达方式等。
在音乐风格的了解中,可以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在音乐历史的学习中,可以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二、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声音、图像、文字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作曲家的生平、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同时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
2. 互动式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学方法。
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了解音乐作品。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作品、讨论音乐风格、分享自己的感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性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实践性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奏、创作、编曲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更好地体会和理解音乐。
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方法也非常重要。
在评价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时,可以结合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
可以设置听力测试,让学生在听音乐作品时进行分析和答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形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等。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共同完成音乐项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通过听歌和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音乐表演:通过研究乐器演奏或合唱,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能和音乐表现力。
- 音乐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歌曲或编曲,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作品和演示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演奏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 实践探究:通过实际参与音乐活动,如学校音乐会或社区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和社会意义。
四、教学评价- 研究笔记和反思:要求学生记录研究过程和收获,并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提高之处。
- 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音乐表演或创作作品评估他们的表现水平和创造力。
-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他们的合作和研究。
五、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和资料: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的音乐教材和资料,包括经典曲目和乐器演奏教程等。
- 多媒体设备: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多媒体音乐素材。
- 乐器和演出场地:提供各类乐器供学生研究和演奏使用,安排演出场地供学生展示成果。
以上是一份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为将来的音乐发展做出贡献。
聚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聚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新增了音乐学科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如何以学校的音乐课作为重要的美育阵地、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如何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为导向达到音乐学科育人的目的?是值得每一位音乐老师深思和探究的要义。
一、注重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习惯高中音乐教学要求重在教会学生鉴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1.注重音乐起始课音乐的起始课中从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三国诸葛亮空城计;从伯牙钟子期到列宁对音乐的挚爱,层层递进向学生阐明音乐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和高中音乐课的要求,更要让学生明了鉴赏音乐的步骤和层次,这样学生听赏音乐才会有的放矢。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体现大脑存储音乐的数量和质量。
我常常告诉学生:耳听百遍不如口唱一遍。
通过唱旋律、唱音乐主题,可以对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最快、最直接的感知,不仅让学生参与了课堂、也对音乐有了记忆。
从起始课开始,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都要设置歌唱环节,而且要注重鼓励学生歌唱的行为,养成学生的歌唱习惯,让歌唱成为高中音乐课堂的常态。
2.注重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要学会鉴赏,对于音乐语言的感知和把握就要准确。
每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展现和使用,都会给音乐带来不同的变化和意义,对于音乐要素的教学一定要透彻、清晰,更要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文字去准确的描述一段音乐的特点,比如对于节奏,学生可以描述为规整的、自由的、密集的、舒缓的;对于旋律可以描述为悠长的、跳跃的;情绪可以描述为激动的、平静的等等,听到一段音乐,要能够分析得到为什么这段音乐会带给您忧伤或快乐的情感体验。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能够对音乐要素进行抽丝剥茧般分析、感受的能力,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1.学会设定音乐情境音乐没有固相,但学生如果能够进行音乐的想象、能够在音乐情境中赏析、听到音乐能够在脑海中进行画面构成,这对听赏音乐、理解音乐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音乐鉴赏《上篇: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第十节合唱曲》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1 音乐鉴赏《上篇:第五单元诗乐相彰——歌曲艺术第十节合唱曲》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和赏析不同风格的合唱曲,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感受其和声美、节奏美及情感表达的丰富性。
2.艺术表现:了解合唱曲的基本构成、声部配合及音乐表现手段,能够识别并描述合唱曲中的音乐元素与演唱技巧。
3.文化理解:探究合唱曲背后的文化背景、艺术特色及社会功能,增进学生对合唱艺术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尊重。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分析合唱曲中的创新元素,思考如何在合唱表演中融入个性与创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合唱曲的基本构成与声部配合。
•不同风格合唱曲的音乐表现手段及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合唱曲中和声的运用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分析合唱曲的艺术特色,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合唱曲作品及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PPT:包含合唱曲介绍、作品赏析、声部配合等内容。
•合唱曲音频或视频资料,涵盖不同风格与时期。
•合唱团演出视频或现场表演片段,展示合唱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通过聆听合唱曲作品,感受其和声美、节奏美及情感表达。
•讲解示范法:结合PPT和视频资料,讲解合唱曲的基本知识、声部配合及音乐表现手段。
•对比分析法:选取不同风格的合唱曲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和声运用、声部处理及情感表达的异同。
•实践参与法:鼓励学生尝试合唱练习,体验声部间的协调与配合。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听导入:播放一段震撼人心的合唱曲片段,如《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磅礴气势与和声魅力。
•问题引导:提问“这段音乐是由多少人共同完成的?你听到了哪些不同的声音?它们是如何和谐共存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引出本课主题——《合唱曲》。
新课教学1.合唱曲概述:简要介绍合唱艺术的历史发展、基本构成及声部划分。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而新的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音乐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音乐核心素养是指音乐学科中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素养,包括音乐听力、音乐鉴赏和音乐表述三个方面。
其中,音乐听力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和理解能力,音乐鉴赏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音乐表述则是指学生对音乐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1、音乐听力训练音乐听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音乐鉴赏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音乐听力训练:(1)熟悉基本的音乐元素和语言。
例如,对于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乐器、演奏技巧等进行解析和展示。
(2)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例如,在听完乐曲后,让学生自己想象和重现这首曲子的内容和情感。
(3)定期举行音乐会和比赛。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演出、聆听别人的演出、与音乐家互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鉴赏是音乐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我们可以选取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分析它们的音乐元素、音乐结构、表现手法等,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来体现自己的个性观点。
(2)比较和评述音乐作品。
让学生听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比较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并从中寻找到音乐作品的美与真谛。
(3)参加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
让学生在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过程中体会音乐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实现,更是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结合。
同时,在表演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和其他音乐人互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实践和表达能力。
小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音乐素养和美育情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感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可以借助音乐作品来感受并沉淀自己的情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悲伤、振奋等情感。
通过深入地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情感体验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情绪,培养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培养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三、激发美育情怀,提升审美能力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美育情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领略音乐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可以增强对美的敏感性和感受力,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四、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自由畅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根据新版高中音乐课标中对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撰写一份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
答: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时的热烈场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与体验,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与乐曲的内涵,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了解“螺蛳结顶”与“对答呼应”民族音乐表现手法的特点与作用,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金蛇狂舞》的音乐情绪,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难点: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活动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音乐能表达不同的内容,表现不同的场景。
接下播放视频,思考:音乐中表现了什么场景?
播放《春节序曲》,请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春节序曲》表现了春节热闹非凡的氛围,描述了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带领学生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欣赏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师生总结:热烈、欢腾的情绪,描绘了节日氛围,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场面。
2.介绍聂耳
(1)名字的来历:因为聂耳的耳朵非常灵敏,所以大家都喜欢这样写他的名字,称他为“耳朵先生”,所以他特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聂耳”。
提问:大家对聂耳有什么了解?请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聂耳,原名守信。
祖籍玉溪,生于昆明。
20岁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组织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
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等。
(2)通过一段影像资料了解聂耳的生平: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著名民乐合奏作品《金蛇狂舞》就是聂耳1934年时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所改编的。
聂耳的生平: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
祖籍玉溪,生于昆明。
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
1932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组织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
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
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 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享年23岁。
3.再次欣赏
聆听乐曲并思考: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
师生总结:全曲由三个乐段反复交替组成。
主要由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4.分段聆听
(1)分析第一段
①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
师生总结: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①聆听第二段,思考: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呢?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
师生总结: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①聆听第三段,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各指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归纳总结: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三)巩固提高
1.展示乐曲的第三段的乐谱,请学生观察乐谱查找规律。
师生总结:使用了一种旋律写作手法——“螺丝结顶”,将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最后达到全曲高潮。
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
2.思考:为什么运用这种创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师生总结: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3.带领学生们哼唱旋律,感受赛龙舟的场面。
5.完整聆听
完整播放乐曲,并播放赛龙舟的视频让学生观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把《金蛇狂舞》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演奏,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这个全世界人民节日的欢腾气氛,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