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第3课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4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本课话题——生命一、从课本中积累“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从生活中积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学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不学无术,留恋网吧,荒废学业;有的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最终锒铛入狱;有的人追逐打闹,不守规则,酿成惨祸;有的人经受不住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意志消沉,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甚至有些人不堪老师与家长的批评,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三、从名言中积累1.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
——爱默生2.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
——孟德斯鸠3.生命是美好的,一切物质是美好的,智慧是美好的,爱是美好的!——杜伽尔4.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5.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叔本华一、作者简介张云飞,时评作家。
《呼唤生命教育》选自《社会》(2003年第3期)。
二、背景回放凋谢的生命之花2004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 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呼唤生命教育》一文。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虐.待(n üè) (2)凸.显(t ū) (3)枯竭.(ji é) (4)泛滥.(l àn) (5)销蚀.(sh í) (6)皈.依(ɡu 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禁⎩⎪⎨⎪⎧ 不禁.j īn 禁.止j ìn(2)难⎩⎪⎨⎪⎧难.怪n án 劫难.n àn(3)据⎩⎪⎨⎪⎧依据.j ù拮据.j ū(4)创⎩⎪⎨⎪⎧创.伤chu ān ɡ创.造chu àn ɡ2.语境辨析法(5)他在商海里折.(zh ē)腾了大半年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了打折.(zh é)折.(sh é)本大甩卖,才算没有赔光。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关注社会 第3课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4

◆3 呼唤生命教育面对死亡,苏武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片赤子之心;在死亡的边缘,史铁生认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要活下去试试;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的霍金,拥有世界上最活跃、最富想象力的大脑之一,以最富活力与魅力的方式活着。
32岁的海归博士于娟借助博客让读者得到最好的教育:以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为每一个生命未雨绸缪,这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有之义。
论匍匐匍匐是跋涉与再跋涉间难免的休整。
匍匐是前乐段与后乐段间的间奏曲。
匍匐,不是沉沦,而是历经苦难后的小憩和继续与命运搏击前力量的蓄积。
在你匍匐的时候,许多人在揣摩你;那曾让你热血冲动、充满了希望的目标也正在远方闪烁,而它,永远也不会自动靠近你一步……当此际,除了跃然而起,你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匍匐是跃起的准备,跃起是匍匐的升华。
匍匐是相对静止,跃起是形神的奋发!把每块肌肉的力度凝聚起来,把束缚和痛苦强抛出去。
手肘坚毅地推开泥土,双脚猛力地蹬向土地,大地的回声、骨骼的生机同时响起。
身体在地平线上一寸寸上升,因匍匐而缩小的视野一轮轮放大。
也许动作太急切,你会伴着呻吟重新倒下,但只要执着尝试,终会有一次最坚实最壮观如日之出的跃起……没有匍匐的人生是太理想和太诗化的人生;安于匍匐怯于跃起又怎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人生风流!微感言: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孝经》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4.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颂的深长意义的;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4. 增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价值2.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3. 关爱他人,从尊重生命开始4. 生命的意义与目标5. 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价值、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与价值。
2. 讲解: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相关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教育的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生命教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生命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
4.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3. 视频资源:生命教育相关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生命教育相关文章、论文、资讯等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word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训练考察语文听力能力,及采集信息点的能力2、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3、探讨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设想:为了达到培养速读和快速收集信息能力的目的,采用事先不预习课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步骤:一、简要说明上本节课的相关规则(本课是一篇较简单易懂的时评文章,其中涉及相关知识和有关定义,通俗易懂,用来作为训练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的材料比较适合。
)相关规则:一、学生分为四大组,要求请准备好纸笔,作记录;二、听朗读相关文章及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提出问题,题目将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必答题答错不得分,抢答题大错倒扣同题分值,以此类推,完成全部题目后,计算分数,选出优胜组。
三、活动完成后,然后翻开课文,将刚才的问题有重点的写在课文相应处。
二、运用相关资料导入(要求学生认真听朗读材料并在材料中采集信息,完成相应的练习。
在此过程中适时完成相关必答题,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听中训练采集信息的的能力及基础知识的落实)三、听课文朗读第一部分,完成抢答题1、2。
四、学生速读第二部分(2自然段)完成抢答题3、4。
同样方法完成第二部分剩余内容。
五、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抢答题11、12。
六、师生共同小结归纳文章结构,明确议论文的“三段式”特点。
七、师生共同推导出时评文章的特点——强烈的争对性。
(以上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同时,运用抢答方式不但可以加快上课进度,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接收知识,事半功倍)八、研究探讨开放型训练。
(本训练的设置主要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知识情况,也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必修4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必修4教案一、课程背景粤教版必修4《生命的奥秘》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关于生命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进化、细胞功能与组织器官、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对生命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
这也说明,在生命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并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深入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3.了解细胞功能与组织器官、医学伦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等方面的内容;4.能够探究生命科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科技应用;5.具备对自己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多样性与适应性;2.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3.小组合作与分享。
四、教学过程1. 生物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列举生物的分类;2.描述种群的概念和性质;3.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海洋生物的适应性通过学习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和演变。
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研究海水中生物及其适应性;2.了解海洋中生物的复杂性。
3. 科学与伦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科学伦理和社会伦理结合起来,探究科学应用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探究科学、技术对人类造成的影响;2.研究遗传性疾病等医学伦理问题。
五、教学方法1.Project-Based Learning 项目学习法;2.形成性评价;3.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常规评估、学习日志、作业、小组讨论、考试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估和记录。
七、教学心得通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简单明了的议论文,所以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把握议论中心。
同时,这也是一篇跟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3、学习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2、培养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评法结合;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①整体感知课文,列出全文提纲。
②文章针对什么现象进行阐述?搜集你见到的热爱生命或践踏生命的例子。
③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生命。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
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经典曲子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前面一分钟)。
面对挫折,有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有人却选择结束生命,(播放不爱惜生命的画面)。
看了这些图片,我们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这种现象不只见于中国大陆,在国外也常见。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呼唤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一、检查字音:销蚀(shí)滋( zī)养凸( tū)显虐( nüè)待泛滥( làn ) 践( jiàn )踏皈( guī)依挫( cuò)折二、赏析课文探究一:从文体角度讲这是一篇议论文,那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呼唤生命教育。
加强生命教育。
探究二:根据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分论点有那些?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⑴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本课话题——生命一、从课本中积累“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从生活中积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学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不学无术,留恋网吧,荒废学业;有的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最终锒铛入狱;有的人追逐打闹,不守规则,酿成惨祸;有的人经受不住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意志消沉,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甚至有些人不堪老师与家长的批评,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三、从名言中积累1.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
——爱默生2.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
——孟德斯鸠3.生命是美好的,一切物质是美好的,智慧是美好的,爱是美好的!——杜伽尔4.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5.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叔本华一、作者简介张云飞,时评作家。
《呼唤生命教育》选自《社会》(2003年第3期)。
二、背景回放凋谢的生命之花2004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 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呼唤生命教育》一文。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虐.待(n üè) (2)凸.显(t ū) (3)枯竭.(ji é) (4)泛滥.(l àn) (5)销蚀.(sh í) (6)皈.依(ɡu 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禁⎩⎪⎨⎪⎧ 不禁.j īn 禁.止j ìn(2)难⎩⎪⎨⎪⎧难.怪n án 劫难.n àn(3)据⎩⎪⎨⎪⎧依据.j ù拮据.j ū(4)创⎩⎪⎨⎪⎧创.伤chu ān ɡ创.造chu àn ɡ2.语境辨析法(5)他在商海里折.(zh ē)腾了大半年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了打折.(zh é)折.(sh é)本大甩卖,才算没有赔光。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1.3《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4

1.3《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课文解读《呼唤生命教育》是一篇采用分析法进行论证的文章,它遵循着“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进行写作,论证较严密,逻辑性较强。
文章由“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问题“ 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接着阐述了“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深入地分析了21 世纪人们“ 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 ,青少年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由于这些原因,“ 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作者的观点水到渠成地推出。
最后文章还提出从保存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死亡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
整篇文章论点鲜明有针对性,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明确,是学生进行议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借鉴。
学习设想•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理解生命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是尊严的,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
人类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
二、青少年自杀现象调查分析及探讨(一)展示调查报告及案例1. 调查报告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 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 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 %的中小学生曾有“ 活着不如死了好” 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些孩子,稍稍受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2. 案例之一:2001 年11 月20 曰,新疆石河子122 团中学初三( 3 )班 4 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简单明了的议论文,所以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把握议论中心。
同时,这也是一篇跟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3、学习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2、培养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评法结合;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①整体感知课文,列出全文提纲。
②文章针对什么现象进行阐述?搜集你见到的热爱生命或践踏生命的例子。
③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生命。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
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经典曲子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前面一分钟)。
面对挫折,有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有人却选择结束生命,(播放不爱惜生命的画面)。
看了这些图片,我们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这种现象不只见于中国大陆,在国外也常见。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呼唤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一、检查字音:销蚀(shí)滋( zī)养
凸( tū)显虐( nüè)待
泛滥( làn ) 践( jiàn )踏
皈( guī)依挫( cuò)折
二、赏析课文
探究一:从文体角度讲这是一篇议论文,那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呼唤生命教育。
加强生命教育。
探究二:根据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分论点有那些?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⑴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引用论证)
⑵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⑶21世纪人的生命意识凸显(举例论证)
探究三:压力过大,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那怎么样才能让人们幸免于难呢?
从生命教育做起。
1、生存教育
2、生命价值教育
3、死亡教育
三、理清思路:
问题探讨到此,我们对文章的思路也就基本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议论文的常见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请遵循这一模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摆出现象,指出生命教育的不够。
(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2—7)倡导生命教育的依据和现实背景。
(为什么要呼唤生命
教育)(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8)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解决问题)
四、讨论交流
1、学生列举身边或古今中外,能执着地追求生命、珍惜生命的事例进行正面分析。
(教师先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①张海迪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②而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丈夫遭意外不幸逝世,并且自己的肺病也越加严重的同时,仍然坚持化学研究,最终又一次取得了成功,这种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本身也是非常珍惜生命的表现。
③全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了几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身体变
得十分虚弱。
但他还是用他仅存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巨著《进化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④司马迁为了自己儿时的志愿,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即使受了酷刑,他也毫不放弃,坚持写完了这部前无古人的《史记》,他的举动是多么令人震惊啊!
⑤左丘虽然瞎了眼,失去了光明,但仍越过重重障碍,写出了《左传》;越王勾践每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东山再起,复兴了自己的国家……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毅力,自己的信念,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⑥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1942年1月8日在英国伦敦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之所以轮椅上坐了40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由此可见,珍惜生命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精神。
2、回想自己的经历,哪些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你特别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或脆弱?
学生一般会列举正面例子如:亲人病危的情景,反面的则是某人因生意失败而服毒自杀,某同学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跳楼自杀等。
青少年时期遇到的挫折打击:
▪学业欠佳
▪病痛的折磨和绝望
▪经济拮据造成心理负担
▪自卑心理
▪家庭危机……
挫折打击——产生了心理问题——导致——轻生自杀
★教师补充例子: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是珍贵而又脆弱的。
但生命不单只是人的生命,而是包括所有的生物、所有的生灵。
黑龙江的大学生徐秀娟放弃优越的工作,来到射阳丹顶鹤保护区,与鹤同生活,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鹤。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寻找掉失的小丹顶鹤滑进沼泽,就再也没上来。
生命是脆弱的,但有价值的生命又是让人敬佩的。
五、拓展延伸
以“生命”为开头,根据例句仿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一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生命是什么,用它的什么东西来,能做什么)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空。
(顽强拼搏)生命是挺拔的青松,用它强劲的根系穿透坚硬的岩石。
(坚韧刚强)
生命是潺潺的流水,用它轻快的脚步趟过干枯的河床。
(乐观积极)
生命是滔滔的江河,用它滚滚的洪流冲刷平庸的人生。
(满怀激情)六、情感熏陶。
欣赏达人秀《用脚弹钢琴的人》,感受生命的奇迹。
引入: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文字感受了生命的深刻韵味。
其实,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只要我们珍惜它,呵护它,即使有再多的挫折,你依然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2010年中国达人秀上出现了一个用脚弹钢琴的人,用脚弹奏的琴声震撼人心。
这个人叫刘伟,是一个双臂残缺的男孩,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多媒体播放中国达人秀——刘伟)
教师稍作解说:刘伟在2010年中国达人秀节目评选中,获得冠军。
震撼人心的琴声是刘伟凭着一份毅力,一份坚强,用心血,用生命演奏出来的,处处展示出自己生命的亮丽。
七、小结。
无论残疾人还是健康人,心灵若是堆满垃圾,心胸容易狭隘;心灵若是一尘不染,心胸则无限宽广。
学习这篇文章,最主要是懂得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要感受生命的可爱,懂得用微笑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次失败,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八、布置作业。
阅读材料,发表你对生命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据《成都晚报》报道:日前川大华西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待了一位哭泣不止的妇女,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妇女的左手手臂有一处长约2厘米的刀伤伤口。
根据妇女自己说,她是被她17岁的亲生女儿砍伤的,而原因仅仅是“我不让她去上网”。
(多媒体插入一幅“十月怀胎”图,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稍作解释。
)
附: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是一节较成功的课。
由于授课的班级层次较低,教师能多引用身边的事例进行直观的引导,学生便能较好地理解和接受,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活动,课堂便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是融洽的,和谐的。
课堂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对生命的真谛解读后,再配以优美的震撼力极强的舞蹈的熏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便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