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标准和消防疏散通道
消防疏散通道安全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消防疏散通道是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消防车辆通行的重要通道,对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消防疏散通道的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二、消防疏散通道的定义消防疏散通道是指建筑物内用于人员疏散、消防车辆通行的专用通道,包括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等。
三、消防疏散通道的规定要求1. 宽度要求(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00米。
(2)人员疏散走道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经计算确定,但最小净宽度不小于 1.4米。
超过一万平米的通道不得小于2.4米,不小于3.5米。
(3)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0米。
2. 高度要求(1)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米。
(2)消防车道上空0.00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3. 设施要求(1)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2)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
4. 疏散指示要求(1)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疏散方向指示、安全出口指示等。
(2)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显眼位置,便于人员识别。
5. 门窗要求(1)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2)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米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四、消防疏散通道的管理责任1.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消防安全职责。
2.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进行统一管理。
3.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4.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城市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中各阶段强制性内容2002年8月29日建设部出台了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规定,里面明确规定了城市规划中各阶段的强制性内容。
“规定”里面强调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市建设用地。
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
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简介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在建筑物内,为了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撤离,设置的专门通道,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内部空旷区域。
疏散通道的设置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要求宽度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人员流量和疏散距离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人员流量越大,疏散距离越长,疏散通道的宽度就需要相应增加。
在疏散通道中,主要要求宽度为不小于1.5m。
坡度为了保证人员在疏散途中的安全性,疏散通道的坡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疏散通道的坡度一般要求不大于1:10,防止人员在下坡时跌倒受伤。
通畅疏散通道的畅通也是一个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保证通畅,对疏散通道内的装饰、布局要尽量简洁,保证基本的疏散功能。
在日常使用时,应当保持通道内的桶、箱等物品摆放不得堵塞通道。
照明疏散通道的照明应当满足不低于10 lx的要求。
在电力中断时,还需要设置备用的应急照明设备,保障人员在疏散途中的安全。
硬度为了保证疏散通道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施工时需要使用耐火材料进行建造。
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进行强度测试和耐火测试,以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
设施防火门防火门是疏散通道中的一种重要的设施,可以防止火势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其他区域。
防火门的要求和普通门不一样,需要能够承受一定温度和压力,以保证其不会失效。
防火门的安装位置要满足相关标准和规定,在大厅、过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位置都需要设置。
疏散标志疏散标志是疏散通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指引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疏散口和疏散通道。
疏散标志的设置应保证标志的清晰可见,不易受损。
消防器材消防器材是疏散通道中不可或缺的设施。
在日常使用时,需要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在选择消防器材时,还需要考虑其品质、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语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施是建筑物中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对它的要求和设施的设置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城市主要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

1、城市防洪、防涝⼯程设施
(1)防洪堤墙
(2)排洪沟与截洪沟
(3)防洪闸
(4)排涝设施
2、城市抗震设施
(1)疏散通道
(2)疏散场地
3、城市消防设施
(1)消防站分级
(2)消防站设置要求
(3)消防站布局要求
(4)消防栓设置要求
4、城市⼈防⼯程设施
分为六类:
(1)指挥通讯⼯事包括中⼼指挥所合和各专业队指挥所,要求有完善的通信联络系统和坚固的掩蔽⼯事。
(2)医疗救护⼯事包括急救医院和救护站,负责战时救护医疗⼯作。
(3)专业队⼯事为消防、抢修、防化、救灾等各专业队提供掩蔽场所和物资基地。
(4)后勤保障⼯事包括物资仓库、车库、电站、给⽔设施等,为战时⼈防设施提供后勤保障。
(5)⼈员掩埋⼯事由多个防护单元组成,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各种单建或附建的地下室、坑道、隧道等,为平民和战⽃⼈员提供掩蔽场所。
5、城市⽣命线系统的防灾措施
(1)设施的⾼标准设防
(2)设施的地下化
(3)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4)设施的备⽤率。
防汛疏散方案

防汛疏散方案1. 引言在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如洪水、暴雨等,疏散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应对突发的洪涝灾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汛疏散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防汛疏散方案进行详细讨论和说明,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关应对洪涝灾害的疏散策略。
2. 洪涝灾害特点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 范围广泛:洪涝灾害通常影响大面积地区,涉及人口众多。
- 突发性强:洪涝灾害往往突然发生,给人们没有过多的应对准备时间。
- 危害性大:洪水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预警机制针对洪涝灾害,建立预警机制是及时疏散的前提。
以下是建立预警机制的步骤:1. 监测系统:建立洪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
2. 预警信号发布:一旦监测到洪水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号,通知相关部门和民众做好准备。
3. 信息传递: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公众,提醒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 协助疏散: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疏散准备工作,调度车辆和人力资源,协助民众有序撤离。
4. 疏散策略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策略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疏散策略: 1. 分区疏散:将可能受灾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疏散区域,根据洪水的严重程度进行逐步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 交通疏导: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合理调度交通流量,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3. 集中安置:在疏散过程中,设立临时安置点,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
4. 心理疏导:加强对民众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减轻恐慌和紧张情绪。
5. 物资保障:提前储备足够的救灾物资,如食品、饮水、药品等,保障疏散人员的基本需求。
5. 疏散演练为了提高公众的疏散应对能力,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疏散演练的注意事项: - 定期演练: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模拟真实灾害情况,提高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
消防规定安全疏散通道(3篇)

第1篇一、引言消防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安全疏散通道作为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和消防人员救援的重要通道,其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火灾事故的救援效果和人员伤亡情况。
为了确保消防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从消防规定、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维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消防规定1. 疏散通道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疏散通道是指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实施救援和扑救火灾而设置的通道。
疏散通道包括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疏散门等。
2.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通道的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和疏散距离计算确定,但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
(2)疏散通道的长度:疏散通道的长度应根据疏散人数和疏散距离计算确定,但最长不应超过60米。
(3)疏散通道的出口:疏散通道的出口应设置在便于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救援的位置,且不应少于两个。
(4)疏散通道的标识: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标识应清晰、醒目。
二、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1. 建筑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合理设置疏散通道。
以下是一些设置要求:(1)根据建筑高度和功能,合理设置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
(2)确保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和出口符合消防规定。
(3)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疏散通道的设置符合消防规定。
以下是一些施工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疏散通道的尺寸、位置和标识符合规定。
(2)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改变疏散通道的设置。
(3)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疏散通道的设置符合消防规定。
三、安全疏散通道的维护与管理1. 定期检查(1)定期对疏散通道进行检查,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2)检查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二)城市消防的对策和措施
• 城市消防的对策:
1、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依靠法制和科学技术开展消防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4、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 城市消防的常规措施:
1、从保证城市消防安全出发,合理布局易燃易爆工业生产和 仓库位置 2、合理设置城市消防站、点 3、正确设计城市消防车通道 4、正确设计城市给水管网消防水压、水量;设置市政消防栓 5、保证火警报警和消防指挥系统畅通
3.按照统一协调、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类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健全 相应的灾情监视、预报、预警、信息、指挥和救援网络。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七)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阶段
1、灾前:
预防、监测、宣传、演练、建设、管理
2、临灾:
报警、疏散、加固、物资储备
3、灾时:
救灾、抢险、指挥、通讯、交通
三、消防规划 (一)我国城市火灾概况
据公安部消防局编写的《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火灾统计数据表 明,1950年至2000年51年间,我国共发生火灾约344.7万起,死亡约 16.8万人,伤约3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0.4亿元。
而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发生火灾就有88.8万起,造成死 亡24564人,受伤43422人,直接财产损失约116.6亿元。
后十年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几乎是前四十年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的两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教训是惨痛的。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统计数据
年度
1950-1959 1960-1969
起数
600259 729405
死人
28640 45000
伤人
64754 79348
损失 (万元)
61269.5
消防通道与疏散路线规划 确保有效疏散

消防通道与疏散路线规划确保有效疏散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规划是建筑物安全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规划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对于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迅速、有序地疏散至安全地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的规划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有效疏散。
1. 规划原则1.1 合法合规原则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的规划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筑设计规范,如《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规划时应确保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的宽度、高度、长度、数量等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1.2 人流原则规划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密度合理确定通道和路线的宽度和长度。
例如,在大型商场和公共场所,应增加通道和疏散路线的数量和宽度,以适应较大的人流量。
1.3 分区原则建筑物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疏散区域,在规划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时,应确保每个疏散区域都有几条可靠的路线,以防止道路堵塞或通道被封锁时能够迅速转移疏散人员。
2. 规划要点2.1 消防通道位置消防通道应设置在靠近建筑物外墙或其它安全位置,通道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通道的走向应避免穿越易燃、易爆等危险区域,以确保在火灾等重大事故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2.2 通道宽度和高度消防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密度确定。
一般情况下,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对于大型商业建筑,通道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合理增加。
通道的高度应满足消防车辆和消防器材的需要,一般不应低于4米。
2.3 疏散路线设置在规划疏散路线时,应考虑到人员密度、流动方向和建筑物的布局。
路线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和标牌,如安全出口标志和疏散示意图等,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确定方向。
2.4 疏散门和设施疏散门应设置在易于触达和开启的位置,门的数量和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
另外,还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火灾报警器、紧急广播器等设施,以提供疏散过程中的可视和听觉引导。
3. 注意事项3.1 安全出口保持畅通消防通道和疏散路线必须时刻保持畅通,不得被障碍物、存放杂物等堵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洪标准和消防疏散通道城市应当具备的防洪能力就叫做城市防洪标准,不同地区的城市应对洪水的能力不同,对于存在严重先天缺陷的城市来说,就需要工程建设和其他非工程措施提高城市应对洪水的能力。
城市防洪标准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建设、人口容量、自然条件等因素制定的,对于城市防洪标准,我国都采用的是统一的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标准,确定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标准。
我国城市的防洪标准采用“设计标准”一个级别,也就说,不论在哪个城市,城市的防洪设计标准级别都是一致的,每个城市的防洪能力都应当能够应对同一级别的洪水。
在实际的防洪运作中可以得知,这样的标准设定是正确的,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标准计算来确立这个城市的洪水频率和破坏力,而降低城市防洪标准的级别。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比如楼梯口、过道,那里都安有消防指示灯。
消防通道在各种险情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