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生物遗传题解题思路及方法遗传题在初中阶段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与高中内容衔接,且可以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学习和灵活运用情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所以就成为考试考查的热点和重点。
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会遇到有关基因组成推断、遗传方式的判定和机率计算的题目现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作了归纳和整理如下:一、学握基本原理要解答任何遗传题,首先要学握最基本的遇传原理,无论命题有多复杂,问题的情景多么新颖,它们总是建立在基本的知识和原理之上的,只要学握基本原理,任何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1.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以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为例)①DD×DD→DD高茎②DD×Dd→DD: Dd高茎③DD×dd→Dd高茎④Dd×Dd→DD: 2Dd: dd=3高茎: 1矮茎⑤Dd×dd→Dd: dd=1高茎: 1矮茎⑥dd×dd- +dd矮基2.显隐性的确定①无中生有有为隐。
即:亲代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后代的性状就是隐性。
如:已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
则白化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有中生无有为显。
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一个性状,这个性状为显性。
如一只棕毛老鼠(雄)与黑毛老鼠(雌)相交后,生的下一代全为黑毛老鼠。
则黑色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3.基因组成的确定(有关基因用A、a表示)①性状表现为显性,有两种基本组成,即Aa或AA。
性状表现为隐性,基因组成只有一种,即aa。
②双亲均为显性:如果杂交后代全为显性,亲本之一一定是显性纯合体AA,另一方是AA或Aa。
如果杂交后代有隐性,双亲一定是Aa×Aa。
二、学握解题方法.(一)有关推断基因组成常用的几种方法①正推法正推法,即已知双亲的基因组成或性状表现,推后代的基因组成或性状表现及比例。
此类型比较简单。
如: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一株高茎豌豆与一株矮茎豌豆杂交,求: 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基因遗传题的解题技巧

基因遗传题的解题技巧搞清楚基础知识很重要。
什么是显性、隐性基因?这就好比是两个小孩,一个特别爱抢玩具,一个总是愿意分享。
显性基因就像那个抢玩具的,出现了就能让隐性基因默默退居二线。
每当遇到这些问题,首先要清楚家族背景。
家里谁遗传了什么,像是在拼图,一块块的拼起来,真是让人兴奋。
别忘了图示。
看到家谱图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脑袋疼。
画个简单的图,标明每个人的基因特点,瞬间就变得简单多了。
一个小圈圈一个小方块,记得标记显性和隐性,搞得清清楚楚,仿佛在玩大富翁,轻松愉快。
尤其是当你发现那条隐性基因,仿佛找到了藏宝图,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然后,有些题目会提到比例。
就像是吃瓜子一样,吃多了还得算算,多少个是黑的,多少个是白的。
这时,你就要记得使用分数。
三比一、九比三,像是数学题,但其实就是看谁的“基因”好。
关键是别急,慢慢分析,找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关系,最后用比例填上答案,真是太简单了。
题目会涉及到基因突变,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基因的小调皮。
它们偶尔会跑偏,像小孩犯错误,搞得你哭笑不得。
这个时候,记得多看看相关的例子,比如植物、动物,甚至是人类。
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能让你在解题时如鱼得水,轻松驾驭。
记得了解几种常见的遗传病。
你知道的,很多病都是跟基因有关系。
比如说,白化病、血友病,这些听起来可吓人的病,其实只要找对了遗传方式,搞清楚基因是怎么传递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想象一下,当你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题目中,感觉自己就像个基因侦探,真是太过瘾了!在解题的过程中,记得放松心态。
很多时候,紧张反而会让你想不起来。
像是在踢足球,一紧张球就踢飞了。
要不时提醒自己,心态决定一切,基因遗传题也没那么可怕。
可以试着在纸上多练习,先写下已知条件,再推导,慢慢就能找到答案。
别忘了复习和交流。
和同学聊聊,讨论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别人的一句话就能打开你的思路,瞬间解决难题。
就像是聚会,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突然某个话题一触即发,灵感大爆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初中生物遗传基础(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遗传基础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遗传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生物遗传基础的相关内容。
一、遗传与基因遗传是指生物体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体的基因中,基因是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结构,它们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基因传递给子代,从而使子代继承了父母的遗传特征。
二、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指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则和模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1.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奥地利的植物学家,他通过对豌豆植物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分离规律指出,每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分离,只有一个基因传递给后代。
自由组合规律指出,不同基因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2.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遗传信息通过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变化来传递的规律。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会进行配对和交换遗传信息,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进而传递给后代。
染色体遗传规律包括性染色体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
性染色体遗传是指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遗传方式,如人类的XY染色体决定男性的性别。
常染色体遗传是指除性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三、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改变和多样性。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突变和重组两种方式产生。
1.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
突变可以是基因突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单个核苷酸发生改变,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变化。
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如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2.重组: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双方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遗传组合。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_图文

二、变异的意义 1、结果:对个体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 2、意义:对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加速进化速度 三、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1、杂交育种---基因的重新组合 2、诱变育种---基因的结构变化 3、无籽西瓜---染色体数目变化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一、人类遗传病 1、致病原因:基因、染色体等遗传物质改变 2、特点:可由亲代传给子代,因此具家族性 3、类型:染色体水平—染色体结构或者数目发生变化,如先天性愚型 致病基因---有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如唇裂和血友病 二、优生优育 1、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优育
1
2
3
4
相似
差异
形态结构特征
同一
细胞核
DNA
显性
显性
隐性
隐性
生物
母方
父方
精子
卵细胞
受精
受精卵
发育
子代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DNA蛋白质
( )
Bb
相对
25%
不能
课堂小结 明确考点、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总结规律、通过练习、强化知识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染色体 1、易着色:细胞核中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特点:不同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不同;同种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一般相同 3、物质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三、DNA是遗传物质 1、赫尔稀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生物界中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所以DNA的是主要遗传物质 5、概念间的关系: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初中生物解析攻克生物遗传题的技巧分享

初中生物解析攻克生物遗传题的技巧分享生物遗传是初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部分。
在解析生物遗传题时,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中生物解析生物遗传题的技巧。
一、理解基本概念在解析生物遗传题之前,学生们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
例如,了解基因、染色体、等位基因、显性与隐性等概念,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遗传规律并正确解答相关题目。
此外,还应熟悉遗传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工具,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核型分析等。
二、熟悉遗传规律解析生物遗传题时,学生们需要熟悉并理解遗传规律。
例如,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和血型遗传规律,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准确地解答相关题目。
了解常见的遗传模式,比如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等位基因等,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遗传关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掌握解读遗传图谱的技巧生物遗传题中常常涉及到遗传图谱的解读,学生们需要掌握解读遗传图谱的技巧。
首先,学生们应该对遗传图谱中的符号和表示方法有清晰的认识,比如交叉、圆圈、正方形等。
其次,学生们需要仔细观察图谱中的信息,理解各个代际之间的遗传关系。
借助遗传图谱来解析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和解题思路。
四、善于分析题目条件和隐含信息生物遗传题中常常含有一些条件和隐含信息,学生们需要善于分析这些信息,并结合遗传规律来解题。
在解析题目时,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将问题进行分解,组织思路,逐步推导。
有时,条件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制约或者依赖的关系,学生们需要理清这些关系,以便于解答问题。
五、多做练习题,总结归纳知识点解析生物遗传题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学生们需要多做练习题,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六、请教老师和同学,互相交流在解析生物遗传题时,学生们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老师和同学可以给予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角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供解题的新思路。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

遗传题型及解法归纳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在遗传传递中的规律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在遗传学中,存在着多种题型和解法。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遗传题型及其解法进行归纳。
1. 基因型推断题型:在这类问题中,给定一组已知基因型的个体,需要推断其后代的基因型。
解题思路是根据遗传规律进行基因型的组合和分离。
常见的基因型推断题型包括单基因遗传和双基因遗传。
2. 染色体数目题型:这类问题考察染色体数目变化对遗传结果的影响。
例如,某种物种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改变,需要推断其后代的染色体数目。
解题思路是根据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规律进行推理。
3. 表型比较题型:这类问题考察不同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
通常给定一组基因型的个体和其表型,需要推断某个表型的遗传方式。
解题思路是根据表型的表达规律和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推理。
4. 基因重组题型:这类问题考察基因重组的频率和位置对遗传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基因重组题型包括连锁性和基因距离的计算。
解题思路是根据遗传交换的频率和可能的重组位置进行计算。
5. 基因突变题型:这类问题考察基因突变对遗传结果的影响。
通常
给定一组基因型的个体和其表型,需要推断某个表型的突变概率。
解题思路是根据突变的频率和可能的突变类型进行推理。
总的来说,解决遗传题型需要熟悉基本的遗传规律,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推断。
通过多做题目和实践,可以提高遗传问题的解题能力。
遗传系谱的解题思路

遗传系谱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如下:首先,判断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
1、判断显隐性显性遗传:代与代之间有连续性,子代中有患者,则双亲都有患者,且后代发病率较高(至少为1/2)。
(注意若是独生子女,则看不出发病率;若都是患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
)隐性遗传: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由此,可总结为“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其中“有中”的“有”指双亲都患病;“无中”的“无”指双亲都正常。
)2、基因定位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即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与性别有关。
Y染色体遗传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最容易判断。
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隔代遗传。
母亲是患者,则儿子全部是患者;女儿是患者,则其父一定是患者。
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交叉遗传。
父亲是患者,则女儿全部是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一定是患者。
常染色体遗传:没有交叉遗传和发病率不均衡的特点。
这里,可以总结为若已确定为显性遗传病,则找男患者,看他的母亲和女儿,若都患病,则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只要其中一个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已确定为隐性遗传,则找女患者,看她的父亲和儿子,若都是患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只要其中有一个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次,确定有关个体基因型。
能确定的先确定下来,如表现型是隐性性状,则基因型肯定是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如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则基因型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再根据前后代隐性个体的基因型来推断。
一、伴Y遗传传男不传女。
二、伴X遗传1、伴X的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性别交叉);母病儿心病;女病父必病;2、伴X的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儿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看遗传图表:如出现以下情况一定是伴性遗传1.女性患病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是伴X隐性遗传2.男性患病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是伴X显性遗传3.家族男性均为患者,则是伴Y遗传病判断遗传病类型的步骤中可简单表示如下:第一步:确认或排除伴Y 染色体遗传。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

5种方法解答生物遗传学计算题1.蛋白质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关于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根据蛋白质形成时的特殊性,可以总结得出以下规律:①形成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所含氨基酸数-肽链条数;②至少存在的氨基数=至少存在的羧基数=肽链的条数;③蛋白质分子量= nM-(n-m)×18(M为氨基酸平均分子量,n为氨基酸数目,m为肽链条数);④某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对应mRNA碱基数目:对应DNA碱基数目=1:3:6 。
2. DNA中的碱基DNA分子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根据A—T,C—G之间的互补关系,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就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题:(1)在整个DNA分子中:A=T,G =C,(A+G)=(T+C)=(A+C)=(T+G)=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的50%。
(2)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在两互补链中互为倒数。
即:(A+G)/(T+C)=1,若(A1+G1)/(T1+C1)=a,则(A2+G2)/(T2+C2)=1/a。
(3)(A+T)或(G+C)占DNA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任何一条链中(A+T)或(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3. DNA复制的有关数量关系式DNA复制的特点是一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
据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关系式:(1)若以32P标记某DNA分子,再将其转移到不含32P的环境中,该DNA分子经连续n代复制后:含32P的DNA分子数=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DNA分子数为(2n-2)个,占复制产生的DNA分子总数的1-1/(2n-1);复制后产生的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为(2n+1-2),占脱氧核苷酸链总条数的比例为1-1/2n。
(2)某个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X个,若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则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 [(2n-1)]X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遗传题通常涉及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型、表型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熟悉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型和表型等概念。
2. 注意分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包括基因型、表型、自交或杂交等。
3. 注意区分显性和隐性基因,以及纯合和杂合等概念。
4. 熟练掌握遗传图谱和遗传分析方法,例如用Punnett方格图预测后代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
5. 注意遗传变异和突变的影响,例如突变对基因型和表型的影响。
6. 熟练掌握遗传交叉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方法,例如用遗传图谱表示基因重组的情况。
7. 注意细节和常识,例如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差异,染色体数目和性状的遗传方式等。
通过掌握以上技巧,可以更好地解决初中生物遗传题。
同时,还可以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