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到底包含了多少个王国?
德国政治制度演变述论

威廉一世(Wilhelm I )
普鲁士国王(18611871)和德意志帝国 皇帝(1871-1888)。 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在俾斯麦的回忆录里, 俾斯麦认为威廉是一 个传统、谦恭、绝对 有礼的绅士,是名副 其实的普鲁士军官。
三、魏玛共和国宪法制度
1.魏玛共和国诞生的背景
◆宗教骑士团国家(13C末)
①骑士团团长(国家的最高首领以及领 土的最高所有者,由选举产生,终身任 职);
②五大“总管”(辅佐团长);
③国土划分为20个行政区(称“省”, 由各位“省长”负责管理)。
——骑士团国家承认神圣罗马帝国为宗主国。 14、15世纪,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联军和 波兰军队两次打败,骑士团国家被迫成为波兰 的附庸。1525年,骑士团国家宣布进行宗教 改革,改宗路德教并成为世俗化的公国,继续 承认波兰的宗主权。
◆法兰克福议会失败的原因:
(1)当时德国资产阶级仍然还没有能力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2)邦国独立的传统还有很强的势力, 各邦君主从内心深处仍然不愿放弃主权。
(3)普鲁士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克服奥地 利阻碍的程度。
3.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德国式的 君主立宪制(1871年帝国宪法)
(1)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皇帝”, 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 责。
2.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宪政尝试
◆1849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帝国由内政独立的各邦组成;
(2)帝国元首为“德意志人的皇帝;
(3)帝国立法机构为帝国议会,由二院组成;
(4)最高帝国法院,负责处理各邦以及帝国与邦之间 的法律纠纷。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制定的帝国宪法, 是德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最民主的 一部宪法,它是德国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政 治理想建立新的统一国家的尝试。
神圣罗马帝国简介

● 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 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
● 1254~1273年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空位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骑士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 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
● 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
● 13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北部脱离帝国,其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
● 这也重新引发了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冲突,尤其是在奥托一世的儿子奥托二世自称 为罗马人的皇帝之后。尽管如此,奥托二世仍然以迎娶拜占廷公主提奥法努(Theophanu)的方 式保持了与东罗马帝国的联姻关系。他们的儿子奥托三世把注意力放在了意大利和罗马教廷上, 并开展了广泛的外交,但是他却于1002年英年早逝。
● 国王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只好强迫自己于1077年进行了著名的卡诺莎之行,并以背负耻 辱的代价使自己恢复了教籍。与此同时,德意志的公国们已经选出了另一位国王:斯瓦比亚的鲁 道夫(Rudolf of Swabia)。亨利成功地击败了他,但最后又遭遇了更多的起义、重新被开除教 籍,甚至是他自己儿子发动的叛乱等。
● 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11~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 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继任权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 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 是始终紧密合作的。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与解体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与解体神圣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政治体系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查理曼帝国,而该帝国的分裂正是神圣罗马帝国形成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圣罗马帝国逐渐变得无法维持,最终走向了衰落和解体。
一、权力分散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神圣罗马帝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当时查理曼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
但是,查理曼帝国在他去世后很快就分裂了。
这种趋势在几个世纪内一直持续,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分散。
这些分裂的领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弱点愈发明显。
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没有向中央集中尽管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王朝制度,但它的国王和皇帝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获得势力的完全集中。
相反,权力通常集中在地方领袖之手,这意味着每个领土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治理方式。
因此,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无法控制促成帝国统一体的领土或机构。
除了权力分散,还有很多因素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相对薄弱。
例如,城市的崛起和贵族权力的削弱使得帝国国王更难以控制地方人群和法院。
因此,法院通常在挑战皇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争斗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权力分散和争斗已经持续了数百年。
例如,在15世纪,同盟国与教皇、威尼斯和法国发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斗争。
虽然最终同盟国赢得了胜利,但这一冲突使神圣罗马帝国的治理体系受到了严重影响。
除了内部的冲突和争斗,外部压力也使神圣罗马帝国更加脆弱。
例如,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长期试图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削弱神圣罗马帝国及其统治者的势力,为法国自己的扩张创造了机会。
这些战争消耗了神圣罗马帝国国王财力和军事力量的一部分。
同时,大量的军事行动破坏了帝国内部的稳定。
四、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解体在18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实权。
约瑟夫二世和腓特烈大帝的支配下,虽然神圣罗马帝国的实力稍微复苏了。
但是,随着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变化,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得到了削弱。
德国政治制度演变述论

2.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宪政尝试
◆1849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帝国由内政独立的各邦组成; (2)帝国元首为“德意志人的皇帝; (3)帝国立法机构为帝国议会,由二院组成; (4)最高帝国法院,负责处理各邦以及帝国与邦之间 的法律纠纷。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制定的帝国宪法, 是德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最民主的 一部宪法,它是德国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政 治理想建立新的统一国家的尝试。
威廉一世(Wilhelm I )
普鲁士国王(18611871)和德意志帝国 皇帝(1871-1888)。 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在俾斯麦的回忆录里, 俾斯麦认为威廉是一 个传统、谦恭、绝对 有礼的绅士,是名副 其实的普鲁士军官。
三、魏玛共和国宪法制度
1.魏玛共和国诞生的背景
◆选举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帝国议会——主要权力机构 ② 帝国官廷总务府——给皇帝提供建议 枢密院——直属皇帝的最高上诉机关 帝国执政府——协助皇帝处理国务 ③罗马教会
——由于德国的特殊发展,封建诸侯的独 立地位十分稳固。诸侯国都设有各自的 行政机构和邦议会(等级会议),有自 己的税收、军队,享有独立的司法权、 外交权,自行对外宣战和媾和。到17世 纪,这个所谓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 马帝国”包含314个邦国和1475个独立领 地。当时的德国地图,被人们形容成一 件“狂欢节穿的短上衣”。
◆宗教骑士团国家(13C末)
①骑士团团长(国家的最高首领以及领 土的最高所有者,由选举产生,终身任 职); ②五大“总管”(辅佐团长); ③国土划分为20个行政区(称“省”, 由各位“省长”负责管理)。
——骑士团国家承认神圣罗马帝国为宗主国。 14、15世纪,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联军和 波兰军队两次打败,骑士团国家被迫成为波兰 的附庸。1525年,骑士团国家宣布进行宗教 改革,改宗路德教并成为世俗化的公国,继续 承认波兰的宗主权。
神圣罗马帝国名词解释

神圣罗马帝国名词解释
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是一个历史上的欧洲国家联盟,自公元962年至1806年存在。
它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是由当时的德意志君主国和教皇领地共同组成的一个政治联盟。
神圣罗马帝国主要由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和皇帝领导,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教皇的加冕。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他于公元800年被加冕为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之一。
其他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包括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和马克西米连一世等人。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中,还发生了重要的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等。
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和行政结构复杂,由各个君主国家(诸侯国)组成。
这些君主国家包括德意志君主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等地。
每个君主国都有其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但是它们都受到皇帝的权威。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它渐渐成为欧洲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象征。
但是,在19世纪初,随着许多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加剧,神圣罗马帝国的存在变得越来越无意义。
最终,它在1806年被纳瓦龙·波拿巴废除,成为了现代德国的前身。
罗马帝国简介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在其持续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一直作为西亚、小亚细亚古文明以及希腊和意大利半岛悠久文明的继承者,从而深远地影响了欧洲和亚洲的文化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来自西方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骑士团攻克君士坦丁堡,大肆杀戮抢劫和焚烧。直到1261年十字军撤退后,这个城市方得复建。
公元前2世纪,罗马击败迦太基而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凯撒掌控了罗马政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国体制转变为罗马帝国体制。这个非白种人建立的强大古罗马帝国——是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所唯一知道的罗马帝国,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帝国并非白种雅利安人所建立的。
二、西罗马帝国
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地区。两宋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
拂菻,《魏书·高宗纪》、《显祖纪》记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
在当时的世界上,君士坦丁堡城市的规模只有汉朝的长安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东罗马帝国才是超稳定的帝国体系——帝统竟长达千年
有人说中国古代是千年不变的超稳定体系。殊不知,真正的超稳定帝国体系并非中国,中国秦汉以下的帝国时代,历史中任何一个帝统没有延续500年以上的。但是,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帝统称号延续12世,93位皇帝,传承达千年之久,尽管期间也叠历变迁,但其世袭超稳定程受来自欧洲内地的蛮族——包括凯尔特人、高卢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入侵。
法兰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神圣罗马、奥地利世系

法兰克王国(帝国)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希尔德贝尔特(656)(续)达戈贝尔特三世(711-715)→希尔佩里克二世(715-721)→提乌德里克四世(721-737)→(空缺,宫相摄政)→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克洛泰尔四世(717-718/719)加洛林王朝(751-987年)(包括法兰克帝国分裂后)卡洛曼一世(768-771)丕平三世(751-768)→查理一世(768-814)(800年加冕称“罗马人的皇帝”,从此进入“法兰克帝国”时期)→路易一世(814-840)注:1、486年之前法兰克尚属于部落时期,多个部落并存,486年克洛维一世击败罗马帝国在北部高卢的最后统治者斯雅戈里乌斯,从此进入法兰克王国时期,但墨洛温王朝习俗是国王死后,诸子平分王国领土,因此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情形。
2、墨洛温王朝后期,政权大多落入宫相手中,国王仅为傀儡。
3、840年路易一世去世,他的三个儿子洛泰尔一世、路易二世、查理二世随即爆发内战,三者在843年达成《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分别为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而罗马皇帝称号归洛泰尔一世,后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4、中法兰克王国在洛泰尔一世855年去世后根据法兰克人诸子平分领土传统分裂成洛林王国、勃艮第王国与意大利王国,后三个王国相继绝嗣,为其他王国所兼并。
5、法兰克帝国分裂后,皇帝称号在几个王国中转来转去,并不代表其可以统治整个帝国。
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王国)(843-1792 1814-1848)查理二世(843-877)→路易二世(877-879)→路易三世(879-882)→查理三世(884-887)(其为东法兰克国王并加冕为皇帝,短暂统治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 843-987)卡洛曼二世(879-884) 887年被废,888年当地的贵族选举厄德为他们的国王)厄德(888-898)→查理三世(898-923)(该查理三世不是之前的东法兰克国王和帝国皇帝)罗贝尔一世(922-923)→拉乌尔一世(923-936)→路易四世(936-954)→洛泰尔一世(954-986)→路易五世(986-987)雨果·(987-996)→罗贝尔二世(996-1031)→亨利一世(1031-1060)→腓力一世(1060-1108)→路易六世(1108-1137)→路易七世(1137-1180)(卡佩王朝 987-1328)腓力二世(1180-1223)→路易八世(1223-1226)→路易九世(1226-1270)→腓力三世(1270-1285)→腓力四世(1285-1314)→路易十世(1314-1316)(腓力二世第一个使用法兰西王国名称)约翰一世(1316)→腓力五世(1316-1322)→查理四世(1322-1328)→腓力六世(1328-1350)→约翰二世(1350-1364)→查理五世(1364-1380)(瓦卢瓦王朝 1328-1589)查理六世(1380-1422)→查理七世(1422-1461)→路易十一(1461-1483)→查理八世(1483-1498)→路易十二(1498-1515)→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亨利六世(1422-1451)(根据英法《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死后法国王位由英王亨利五世继承,后亨利五世先死,故由其子亨利六世继承,但查理六世之子查理七世立即宣布继位并统治着法国南部,亨利六世控制着法国北部)亨利二世(1547-1559)→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亨利三世(1574-1589)→亨利四世(1589-1610)→路易十三(1610-1643)(波旁王朝 1589-1795 1814-1830)(续)路易十三(1610-1643)→路易十四(1643-1715)→路易十五(1715-1774)→路易十六(1774-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帝国路易十八(181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路易十八(1815-1824)→查理十世(1824-1830)→路易·菲利普(1830-1848)注:1、腓力二世之前由于王权衰微,国王不得不通过提前给其继承人加冕来确保王位,腓力二世时期由于王权逐渐强大,故其是第一个生前没有给继承人加冕的国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供大家阅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 800年加冕,全法兰克国王路易一世 816年加冕,前者之子,全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 823年加冕,前者之子,全法兰克而后中法兰克国王路易二世 850年加冕,前者之子,意大利国王查理二世 875年加冕,路易一世之子,西法兰克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斯波莱托王朝居伊 891年加冕,斯波莱托公爵,意大利国王兰伯特 892年加冕,前者之子,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加洛林王朝阿努夫 896年加冕,路易一世孙卡罗曼之私生子,东法兰克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博索王朝路易三世 901年加冕,路易二世外孙,普罗旺斯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安罗奇王朝贝伦加尔一世 915年加冕,路易一世外孙,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萨克森王朝奥托一世 962年加冕,东法兰克/罗马人国王奥托二世 967年加冕,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奥托三世 996年加冕,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亨利二世 1014年加冕,奥托一世弟弟亨利的孙子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萨利安王朝康拉德二世 1027年加冕奥托一世女儿的孙子罗马人国王亨利三世 1046年加冕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亨利四世 1084年加冕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亨利五世 1111年加冕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苏普林堡王朝洛泰尔二世 1133年加冕萨克森公爵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霍亨施陶芬王朝腓特烈一世 1155年加冕亨利四世女儿的孙子罗马人国王亨利六世 1191年加冕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韦尔夫王朝奥托四世 1209年加冕,洛泰尔二世外孙之子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霍亨施陶芬王朝腓特烈二世 1220年加冕亨利六世之子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 1313年加冕卢森堡公爵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维特尔斯巴赫王朝路易四世 1328年加冕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卢森堡王朝查理四世 1355年加冕亨利七世之子罗马人国王西吉斯蒙德 1433年加冕查理四世之子 ;罗马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 1452年加冕罗马人国王马克西米连一世 1508年自称皇帝前者之子罗马人国王查理五世 1530年加冕前者之孙罗马人国王至此以后,皇帝都不需要加冕,自动加皇帝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圣罗马帝国到底包含了多少个王国?
我认为非要分出王国的话,只有四个,即德意志联邦,意大利,阿尔勒/勃艮第和波希米亚。
德意志联邦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王国。
德意志联邦不仅是帝国中版图最大,同时也是实力最强大的王国。
他们(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选举君主都是德意志的国王,这也是这个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意志王国在它的国王(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大帝的统治下赢来了顶峰。
意大利是第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二个王国。
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的皇帝也都是意大利的国王。
从理论上讲,意大利王国一直存在到了1801年,也就是帝国解体前的5年。
但其实神圣罗马的皇帝在15世纪就几乎失去了对意大利领土的所有政治权力,意大利王国实际上是独立的。
阿尔勒/勃艮第王国于1032年加入帝国,但它被赋予了特殊的特权,使阿尔勒国王不再承担帝国的一切义务,这意味着他获得了高度的自治权。
1378年,阿尔勒王国最终将被分割为勃艮第郡、萨沃伊郡和普罗旺斯公国。
从理论上讲,它也一直存在到了1806年,其他神圣罗马皇帝都会使用勃艮第国王的头衔,但实际王国(而不是头衔)在1378年就停止存在了。
关于第四王国,1198年,波希米亚公国被提升为一个王国,并被授予与阿尔勒王国相同的特权,一直以来,波希米亚的几个国王都想方设法的成为皇帝,但在16世纪初,王国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哈布斯堡王朝一直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直到1806年解体。
最后,我们不应该错误地将“普鲁士王国”计算在内,因为霍亨佐尔人的雄心壮志誓要与哈布斯堡人获得平等的主权。
他们确切的头衔将是“普鲁士国王”,以使王国在神圣罗马帝国以外的地方变得更加帝国化。
总而言之:
帝国鼎盛时期大概只能分出这4个确确实实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