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题加答案之运动训练学第一套(赵振杰整理)

合集下载

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
1、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3、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4、简述刺激通过前庭感受器引起人体反应
5、论述运动型疲劳的检测指标
6、论述力量训练的原则和力量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学》
1、简述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2、简述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内容
3、简述比赛的分类及特点
4、训练课的类型及特点
5、论述周期安排原则的释义、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6、结合实际活动,论述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教育学及运动训练学试题(150分)第一部分教育学(75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 义务教育2. 终身教育3. 最近发展区4. 谈话法5. 诊断性评价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纸上划“√”,错误的划“ⅹ”)1. 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社会化,因此社会价值应该高于个人价值。

()3. 学科等同于狭义的课程。

()4. 循序渐进的“序”,既指学科的逻辑系统,又指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5. 德育即道德教育。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8分,共16分)1.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方式。

2. 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四、辨析题(共1题,每题17分,共17分)(请对所给的命题先进行正误判断,并分析说明其理由)1. 活动课程论重视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相对于学科课程来说,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五、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2分,共22分)1. 比较分析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教育思想上的异同。

第二部分运动训练学(75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运动成绩2. 区别对待原则3. 持续训练法4. 快速力量5. 运动技术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2.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时,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1. 项群训练理论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作电位第 1 页共 2 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汇总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汇总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汇总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1998年简答: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尽管不同的运动项目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训练的特定要求,尽管不同时间跨度的运动训练过程各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内容,但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

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应该包括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确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计划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这样六个基本环节.(1)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2)训练指标的确定则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了一个目标状态,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目的,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发展状况作出检查评定的标准。

(3)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对实现状态转移的通路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4)通过训练计划的实施将这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付诸实践并对之进行检验.(5)通过特定指标的确定,对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查评定,并将评定的结果与训练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据此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使训练获得满意的效果,实现预定的指标。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论述:1、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1)定义: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2)划分周期的依据:A、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划分周期,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研究的主要问题。

通过训练实践发现运动员在全年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个人最高水平的成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个规律性主要是,运动成绩的最高水平在全年中不能长期持续地出现,有的项目的运动员能多次表现出优异运动成绩,但一般都是在赛季的重大比赛中才能表现出来,最佳成绩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状态,而且在出现最好成绩前都有一段时间的准备性训练,当在重大比赛中创造出优异运动成绩后,一般也都有一段时间的恢复与调整。

修订版-北体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

修订版-北体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业务课1——2003年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2. 红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全血标本中0.37~0.5、即37%~50%,女子低于男子。

3.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 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增大与病理性增大在功能上有极显著的区别。

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力储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这是一种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称之为运动性心脏肥大。

5.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6. 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力代谢。

其意义在于,这种能力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通常以KJ/ ㎡.h来表示。

7.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8. 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如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精神低落、实在不想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9. 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式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有那些?习题集P38-13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2004年简答题1、简述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训练水平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二者的异同:训练水平这一概念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时一个多义词;而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

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的表达所达到的程度。

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同2006年简答第2题)3、简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生物学基础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影响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论述题1、为什么许多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是他们仍可获得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

a)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反映着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b)每名运动员在参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时,应考虑个体特点,注意保持和发扬个人的优势能力。

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北体专硕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复试试卷运动训练学

北体专硕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复试试卷运动训练学

北体专硕硕⼠研究⽣招⽣⼊学考试复试试卷运动训练学2010年硕⼠研究⽣招⽣⼊学考试复试试卷运动训练学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在答题纸上书写答案,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1运动训练的最终⽬标是提⾼运动员体能。

2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

3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的素质。

4运动训练⽅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运动员的竞技⽔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法。

5竞技能⼒即指运动员的竞争能⼒。

6同项群内具有共性指导意义的训练⽅法称为项组训练⽅法。

7竞技战术指在⽐赛中为战胜对⼿使⽤的各种⽐赛⽅法⼼8评定运动技术的基本标准是:动作是否优美、准确。

」9⾝体形态是指⼈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证10 “克拉克”现象与「崩盘”现象都是典型的失常表现●⼆、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答题纸上。

1在⽐赛中为战胜对⼿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平⽽采取的计谋和⾏动称为()。

A、竞技事略B、竞技战略C、竞技战术D、竞技能⼒2训练决策系统( )整个运动队的训练⼯作。

A、影响着B、领导着C、激励着D、指导着3准备时期训练负荷的特点是( )。

A、负荷量⼤、强度⼩Bl、负荷量较⼤、强度较⼩O、负荷量⼤、强度较⼩D、负荷量较⼤、强度⼩4由⼀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构成了()体A、竞技体育理论B、运动竞赛理论.C、运动训练理论D、运动实践理论5动作要素包括()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等。

A、⾝体素质B、机能⽔平C、⼼理素质D、⾝体姿势6运动成绩与( )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A、机能⽔平B、素质⽔平C、竞技能⼒D、技术⽔平7⼤周期是构成()训练周期的基本单元。

A、多年B、年度C、阶段D、单位8运动员选材的对象为( )。

A、⼉童B、少年C、成年D、⼉童少年《项群训练理论》⼀书是()年正式出版的。

A.1983B、1987C、1990D、1998 .10 每次重复同⼀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法称为A、间歇B、持续C、重复D、变换三、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运动训练2运动训练原则3运动训练计划5分解训练法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有哪些具体任务。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2012运动训练一、选择题1、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A.缓慢上升B.快速上升C.逐步上升D.停滞不前2、下列属于评定负荷量指标的是()A.次数B.远度C.速度D.高度3、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的反应。

A.自我抑制B.自我保护C.自我调节D.自我恢复4、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包括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和()因素。

A.社会学B.历史学C.人文学D.运动学5.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培养运动员的()。

A.战术知识B.战术形式C.战术意识D.战术行为6.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A.体能B.机能C.战术D.一般运动能力7.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A.意念训练法B.诱导训练法C.模拟训练法D.表象训练法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指标、()指标、训练负荷指标、A.竞技能力B.运动能力C.比赛能力D.训练能力9.跑动跨跳练习属于()A.周期性单一练习B.混合性多元练习C.固定组合练习D.变异组合练习二、判断题1.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互不影响的。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全面的状态诊断是科学控制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获得的。

()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水平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能力。

()6.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7.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用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8.重复训练法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不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9.儿童少年的训练,不能过分强调专项能力,而要全面发展竞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题加答案之训练学(第一套)
本资料由赵振杰老师编制,属于基础阶段的测试题,建议十月份到十二月份之间使用,评测自己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训练学150分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竞技需要原则
2.竞技水平
3.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4.运动训练学
5.间歇训练法
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发展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3.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名词解释
1.竞技需要原则
专项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2.竞技水平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3.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4.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是指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它学科的基本原理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简答题
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将研究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反映各项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个项目间产生与发展的关联性。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主要反映各项群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对于取得专项运动成绩的倾向,及项群内部项目之间竞技能力的差异。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主要反映不同项群及同项群各项目之间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不同。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主要反映各个项群在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等方面的规定性。

4.试述发展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内部阻力) 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哑铃等训练器械。

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立作用发展力量素质。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

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

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

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

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

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

这类练习均由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

7、电刺激。

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点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是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

经刺激后,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3.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不同专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训练内容和手段时,就必须注意到不同项目专项竞技的不同需要,有计划的实施区别对待。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对训练的安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另外,同一名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的表现,不同训练环境条件也都对训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了明显不同的
要求。

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以及在不同状态下所表现出的特点包括决定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运动及变化,都要求教练员及时根据具体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有区别的组织训练。

论述题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其训练的目标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夺取比赛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专一性。

运动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而是要分析各种内容和手段对提高专项能力的作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无论哪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构成的。

各项目运动员的主体竞技能力和次要的竞技能力,各以适当的发展水平,相应的结构协调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

同时,各子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良好发展的优势子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滞后的劣势子能力产生补偿作用。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一个特定时刻的状态都是前一个运动状态的延续,又是后一个运动状态的先形。

训练过程这种延续进行和前后制约的特性,即称做连续性。

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训练过程又都必然的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负荷都有各自的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外加于人体的负荷,能引起人体功能的改变,使之更好的承受外加的负荷,这就是人体对训练的生物适应过程。

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但当负荷超过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便会产生劣变现象。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调控,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实施科学训练,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重要工作环节。

而在竞技比赛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训练和比赛过程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原先已经确定的训练计划和对训练和比赛的设计都需要给予相应的调节,实施必要的变更,以力求原定训练目标的实现。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

作为运动训练活动的直接任务,即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帮助与支持。

2.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其主要构成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

1.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制胜因素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

是人们在对专项比赛的各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来的。

每个项目中,制胜因素是一个因素群,在认识项目的制胜因素及其关系是,要特别注意各因素内涵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2.培养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3.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在运动训练中,应当把培养运动员在各种复杂而艰苦的条件下合理运用战术的能力这一任务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这也是在战术训练中贯彻练为战思想的具体要求。

战术运动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高度的时效性;高度的灵活性。

4.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个人战术行为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

是运动员个人战术的直接表现,亦是集体战术行为的基础。

集体战术以个人战术为基础并对此加以协调配合。

战术配合水平取决于:运动员在战术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的协调程度;集体战术的基本条件: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一致性;高度的协调性。

5.重视战术组合;
战术组合分为程式性组合与创造性组合。

程式性组合:指将各种战术行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按一定的顺序所构成的战术组合。

创造性组合:根据比赛临场变化情况,不按固定程式,创造性地将几套战术组合在一起。

程式性组合表现于训练和比赛之中;创造性组合表现于比赛之中。

程式性组合是创造性组合的基础。

6.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战术创新分为常用战术创新和特殊战术创新。

常用战术创新是一种基础创新,难度较大;特殊战术创新是一种实用性创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