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6:1.2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自然增减;(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人口迁移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思考以下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二《1.2_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②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老师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一、人口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1、到美国旅游、购物属不属于人口迁移?为什么?2、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图知识点二:国际及国内人口迁移概况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迁移路线迁出地迁入地特点原因19世纪以前二战以后(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主要是由于;(2)拉丁美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2、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P9和图1.9填表】时期迁移方向迁移特点迁移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知识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20世纪6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从北部迁往南部的原因?2、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的原因?3、影响图瓦卢举国搬迁到新西兰的因素?4、北漂一族形成、人口流向北上广的原因?5、三峡移民的影响因素?6、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7、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归纳小结】本节内容知识框【巩固练习】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拉丁美洲继续是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C.人口移出减轻了迁出国人口压力D.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有外来移民明显的作用2.下面可能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大规模流动方向的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4. 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1.结合教材,系统地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总结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确人口空间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得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空间变化为背景,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以及一些贫困地区,如甘肃、贵州等。这些地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自主学习】一、人口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图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2)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
此外, 、 、 、 、 、 ,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对迁出地:对迁入地: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巩固提高】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A.西欧B.拉丁美洲C.澳大利亚D.西亚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游牧民的迁移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地理 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2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号: 02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页 共4页第1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编号01【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文本及插图,①通读课文,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出下列知识;②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不明白的疑问;③记住最基本的概念、方法原理。
2、归纳法、讨论式学习法、师生互动学习法预 习 案Ⅰ、教材助读问题引领 知识导学1.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导致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二战之后人口迁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3.导致二战之后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4.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
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从迁出地来看:从迁入地来看: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________发生改变。
按照_______ 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
二、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的方向:由_____洲迁入____ _洲、____洲;____洲迁入____洲;____洲迁入_____洲。
2.二战之后世界人口迁移:由_____洲迁入_____洲;南 亚、东亚迁入________;北非迁入________。
三、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由于 、 以及 等影响, 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2.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国家______、______ 进行的。
【人教版-备课】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

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养成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知识链接】区域地理相关内容【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有哪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有什么意义?(A级)2.阅读课文,比较而言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B级)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①②①②①②③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非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②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②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③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打工3.什么是国内人口迁移?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A级)【活动探究】1.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B级)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①②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①②山区——平原③贫困地区——发达地区“民工流动”2.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说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B级)3.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
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B级)【合作探究】1.请看下面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1. 2人口的空间变化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二教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案辅助手段教案,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案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案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案设计】一.人口的迁移1.迁移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它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补充:人口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形式。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农的农工;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
b5E2RGbCAP人口迁移是指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p1EanqFDPw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移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
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
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
DXDiTa9E3d2.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及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明确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不相同。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重点: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导】(3分钟)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这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
影响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思】(11分钟)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①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而迁移。
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思考】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有何区别?提示:(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所决定。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3)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讨论】从全球角度看人口迁移是否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提示:人口迁移发生在地球上各国、各地区之间,因此其对全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气候、、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有时也会促使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和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① 增减人口②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③__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跨④_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⑤_____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⑨________的现象。
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⑭__________和自然环境的⑮____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⑯________、水、⑰________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⑱____________、交通、⑲________等。
3.社会因素⎩⎪⎨⎪⎧ 特殊因素:⑳ 、文化等重要因素:○
21 、○22 、战争 和宗教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23____________往往起主导作用。
我的疑惑
1.
2.
3.
4.
探究点一人口的迁移
『探究材料』
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两国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前将3.2万余人全部安全撤离回国。
『探究问题』
1.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埃及、利比亚等国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非洲的人口迁到美洲与材料中的人口迁到中东地区,二者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影响?
3.读教材P8内容和P9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规律总结』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
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探究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探究材料』
萧湘的爷爷5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去新疆工作,爸爸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
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3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08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叔叔留学后在英国定居。
『探究问题』
1.萧湘的爷爷迁移到新疆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萧湘的爸爸和叔叔分别在北京和英国工作?
2.萧湘的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和萧湘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分析影响她们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3.探究一材料中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埃及、利比亚回国,这是什么原因?
4.请你根据上述的分析方法,分析教材P10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规律总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上的变革)、文化(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
(3)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其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