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通用6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篇1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XX)38号)制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行病学依据。

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

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内。

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细菌培养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

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经验性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

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科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8、严格掌握为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加强为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第二十八条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和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各临床科室: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药械科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由药械科、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感染办、检验科等职能部门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组(名单见附表)。

(1)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2)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3)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5)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6)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抗菌药物由药械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械科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2、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3、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 种;同一通用名称杭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 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 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8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张景美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36摘 要:目的…分析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以下称中心药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从中心药房his系统统计出从2019年1月到12月期间中心药房西药处方共99549张,抗菌药物处方共11639张,从11639张抗菌药物中随机抽取1200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在2019年度西药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的11.69%,在抽取的12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占95%,两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处方占5%,三种及三种以上联用为0%;其中口服给药处方占98%,静脉注射处方占2%;用药频率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阿奇霉素肠溶胶囊、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洛胶囊。

在1200张处方中,有24张处方是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24张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比例最高,有8张,主要是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的用法用量错误。

结论:2019年1月到12月期间,中心药房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小部分不合理情况。

关键词:中心药房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情况分析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1]。

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很多病原菌对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很多患者也出现了不良反应,这两个方面已经成为临床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细菌抗菌耐药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

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了中心药房2019年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利用中心药房His系统,统计出2019年1月至12月西药处方数及抗菌药物处方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每月随机抽取抗菌药物处方100张进行处方点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最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了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
公示报告制度
一、抗菌药物使用数据排名、内部公示及报告制度
药剂科用信息化手段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率、使用强度进行统计排名,并上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小组,内部公示以下项目:
1.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2.临床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3.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6.临床各科室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3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二、细菌耐药监测内部公示及报告制度
1.检验科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及时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上报院院感科,院感科每季度通报1次。

2.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对细菌耐药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定期向全院公示。

3.检验科按要求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上报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三、处方点评点评结果内部公示及报告制度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通过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四、按照要求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半年报告一次。

抗菌药物排名分析

抗菌药物排名分析

7月药物排名前十名分析依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38号文件)以及其它相关指南总结。

对7月抗菌药物使用前十名(数量和金额)评价。

一、抗菌药物类别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林可霉素类。

分析如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由于我院为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以内科、外科、重急症患者为主。

头孢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使用前未要求必须皮试,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广泛,临床疗效确切,成为临床医生在处理重急症患者时用药首选。

SFDA的报道,头孢哌酮舒巴坦自2003年-2008年在全国样本医院销售量为第一,有充分的经验用药循证支持,我院三级用药,不符合特殊使用药品80%药敏支持的规定。

近年来,二代头孢品种的开发使用,及临床疗效的不断验证,其使用量也呈上升趋势:头孢西丁为二代头霉素类抗菌药,对G-菌、G+菌及厌氧菌均有效。

易于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β内酰胺酶的一种,细菌产量极大导致抗菌药物无效)而耐药,应逐步控制其用量。

头孢硫脒为第一代头孢菌素,为我国首创用于临床。

抗菌谱与头孢噻吩相似,对金葡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的作用较强,对肠球菌有独特的抗菌活性。

用于敏感菌所引起呼吸系统、肝胆系统、五官、尿路感染及心内膜炎、败血症。

我院为三级用药,为治疗性和药敏支持下使用,全院7月使用51人次,未见药敏支持,应控制其适应症。

氟喹诺酮类由于成本低,消除半衰期长,抗菌谱广,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窦炎、中耳炎等疾病的常用药。

建议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有药敏结果支持);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经验用药;不建议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根据卫生部38号文,泌尿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其它手术均不推荐使用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也未推荐依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作为泌尿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大环内酯类常作为内科、儿科的首选,根据美国传染病协会和美国胸科协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患者可以用大环内酯类治疗。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与微生物室和药剂科协作,针对全院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每年至少完成两次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
(六)质量管理办公室职责
将全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指标,每月对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为制度的落实提供依据。
(七)信息科职责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的网络知识培训与考核。
(五)感控管理科职责
1.制定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各类医院感染的预防制度 ,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理念和医疗行为。
.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等综合 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
第十二条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未列入本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 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说明申请购入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 由,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一次性购入使用。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 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应当进行调查, 决定是否同意继续临时采购或者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 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院所有科室。
第二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职责
第四条院长担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组长。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与分工:
(一)组长职责
第五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第十八条严格落实相应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项目:住院患 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统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急诊 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虬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机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不超过 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时机合理率、品种 选择合理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3096,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 标本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80%;统计抗菌药物“双十”情况,抗菌 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检查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每位接受点 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不少于50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

2、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3、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半年报告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