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干燥技术复习资料 整理版

合集下载

谷物干燥技术

谷物干燥技术

高达5%左右。而其中因霉变造成的粮食产后损失高达21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4.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亿到240亿元,足以养活好几个几百万人口的中小
国家。
40%
35%
30%
由此决定了我国烘干
20%
机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
10%
18% 6%
其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0%
水稻
玉米
小麦
2016年三大粮食作物烘干率示意图
烘干机市场集中度示意图
≧300台 12%
>300台 79%
300~500台 5%
≧800台 4%
16
一、收获干燥作业方式的变迁与烘干机市场发展现状
4.国内烘干机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我国烘干机用户 主要集中于粮食运营商、合 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 粮食加工企业之中,其中, 粮食运营商是主流客户,占 比高达57%。近年,随着合作 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 农村群体组织的崛起,其占 比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
批式循环混流式干燥机烘干层
22
二、谷物干燥机的种类与运行原理
3.几种常见的谷物干燥机
批式循环干燥机
移动式干燥机
23
二、谷物干燥机的种类与运行原理
3.几种常见的谷物干燥机
连续式干燥机
24
二、谷物干燥机的种类与运行原理
4.烘干中心
25
二、谷物干燥机的种类与运行原理
5.主要零部件介绍
供热系统------向干燥层提供纯净的热风,
从消费者关注度分析, 近年,质量意识觉醒,呈逐年 提高之势,与之相反,价格的 敏感度在降低。
烘干机市场终端用户构成
粮食运营商 57%
合作社 21%

农产品干燥技术 主要知识点 2

农产品干燥技术 主要知识点 2

1、干燥通常是指将热量加于湿物料并排除挥发性湿分(大多数情况下是水),而获得一定湿含量固体产品的过程。

第一章,传热学基础1、热量的传递方式可分为传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基本类型。

2、传导传热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和物体的内部。

物体或物体间的热量转移都是由温差引起.3、物质不同,导热的机理是不同的:◆在金属中,主要靠自由电子的运动;◆在液体和非导电固体中,主要靠分子、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在气体中,主要靠分子不规则运动时所发生的弹性碰撞。

4、导热系数是衡量物质导热能力的重要参数。

其定义是:在1s时间内温度升高1K(=1ºC)通过物体1m长度的热量,符号λ,单位为W/m·K(即J/m·s·K)。

5、导热系数的应用有两个明显的倾向:◆选用大导热系数材料~作导热体◆选用小导热系数材料~作保温体6、对流传热靠传热介质质点的位移和相互混合而进行热量传递的。

7、流体运动是产生对流传热的基本条件,而流体的运动方式则直接关系到传热效果。

8、引起流体运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流体内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称为“自然对流”,在自然对流情况下产生的对流传热称“自然对流传热”;自然对流传热效果与流体跟固体壁的相互位置有关。

◆二是在风机、水泵或搅拌器等作用下产生的对流称为“强制对流”,强制对流所进行的传热称为“强制对流传热”;强制对流传热与固体壁的位置无关。

9、流体流动有两种方式:层流和湍流10、物体每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辐射的总能量叫做该物体的辐射能力,亦称辐射强度。

第二章燃料及燃烧计算1、燃料是物料干燥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

根据物态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2、煤的品质与特性取决于成煤年龄和它的化学组成。

3、按煤的变质程度(即矿物化程度或者说成煤年龄)来分:无烟煤、烟煤、褐煤与泥煤;4、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有机物)有C、H、O、N和S,此外还有一部分矿物杂质-灰分。

谷物干燥

谷物干燥

名解:1.内部控制状态:指谷粒内部扩散速度小于表面蒸发速度的状态2.外部控制状态:指谷粒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低于谷粒内部的水分扩散速度的状态3.相对湿度:某状态参数下的湿空气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的饱和绝对湿度之比4.缓苏:谷物保温堆放状态,使谷粒内、外层的热量和水分相互传递。

逐渐达到表、里温,湿平衡。

缓苏后谷物表面温度有所下降,水分也少许降低,干燥速度变化很小。

5.焓值:(热含量)湿空气的热含量称为焓,一公斤干空气和它拥有的水蒸气共有的热量。

6.焓湿图:又称湿度计算图,是用来表示湿空气状态参数并进行工程计算的工具,图中示出七种状态参数。

7.表现速度:是热风在谷层断面的平均流速8.平缓水分:是指谷物的水蒸气分压与周围水蒸气分压相等时谷物含水量与周围空气达到平衡不再发生变化这时的水分称为平衡水分。

9.露点温度:大气随温度降低时,其相对湿度不断增大;当其相对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则空气中出现有露珠,这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简答:1简述顺、横流式干燥机特点?顺流:该机的谷物受热条件较一致,其干燥性较好。

此外,由于热介质首先与冷粮接触,在谷物迅速升温的同时介质温度又迅速下降,因而谷物经受高温处理阶段较短,对保证粮食品质不发生热变性是有利的。

可适当特高介质温度(达200℃左右)以提高生产效率。

横流:谷物流经谷物通道的手特程度不一致,即靠近热风室一侧的谷物因始终与高温介质接触其受热程度较大,降水幅度较大;而靠近及其外侧的谷物因始终与经过吸湿降温的介质接触,其受热程度比较小,降水幅度也较小,因而该机的谷物干燥均匀性较差2薄层干燥理论?浅层干燥:未来加速干燥,可将谷物按一定的厚度进行干燥,这时可采用较高的热风温度(40℃以下),使该谷物的平均水分能较迅速地达到安全水分(14%左右)。

由于谷层较浅,上下层的水分极差较小,经充分混合后储存,谷物水分会自然达到一致。

薄层干燥时间的预热时间很短一般看成为零。

3干燥过程包括哪两个阶段?如何解决内控问题?1预热阶段:谷物受热而升温,水分变化很小2等温干燥阶段:此阶段谷物干燥已达到了介质的湿球温度3减速干燥阶段:此阶段水分已较等速干燥阶段有显著地减少,其内部扩散速度较表面蒸发速度低,因而干燥速度逐渐减小,谷物温度逐渐上升,谷物水分按曲线下降。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粮食烘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降低粮食的水分含量B. 提高粮食的营养价值C. 增加粮食的体积D. 改变粮食的颜色答案:A2. 以下哪种烘干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粮食烘干?A. 热风烘干B. 微波烘干C. 太阳能烘干D. 真空烘干答案:D3. 粮食烘干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粮食品质影响最大?A. 烘干速度B. 烘干温度C. 烘干时间D. 粮食的品种答案:B4. 粮食烘干后,通常需要进行哪些后续处理?A. 包装B. 储存C. 再次清洗D. 以上都是答案:D5. 粮食烘干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以下哪种情况?A. 粮食品质下降B. 粮食水分含量过高C. 粮食体积增大D. 粮食颜色变深答案:A二、填空题6. 粮食烘干过程中,应保持烘干温度在____℃至____℃之间,以保证粮食品质。

答案:50-70℃7. 热风烘干是利用____来降低粮食中的水分含量。

答案:热空气8. 微波烘干是一种利用____加热粮食,使其水分蒸发的方法。

答案:微波能量9. 粮食烘干后,应储存在____、____的环境中,以延长其保质期。

答案:干燥、通风10. 粮食烘干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过高的温度,以免造成粮食的____。

答案:热损伤三、简答题11. 简述粮食烘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粮食烘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控制好烘干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其次,要保证烘干均匀,避免局部过湿或过干;再次,烘干后应及时进行冷却和包装,防止粮食回潮;最后,要定期检查烘干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12. 粮食烘干后为什么要进行冷却处理?答案:粮食烘干后进行冷却处理的原因是,烘干后的粮食温度较高,如果直接包装储存,可能会导致粮食内部水分重新分布,影响粮食品质。

通过冷却处理,可以使粮食温度降至适宜储存的温度,减少水分迁移,延长粮食的保质期。

四、论述题13. 论述粮食烘干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谷物干燥技术复习资料 整理版

谷物干燥技术复习资料   整理版

《谷物干燥技术》河南工业大学张来林(zhanglailin5@)第一章绪论一、课程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粮食干燥是粮油储藏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传热学基础知识,掌握湿空气性质和粮食干燥的基础理论、方法,以及重要的粮食干燥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等,从而具有合理使用、研究改进干燥设备以及干燥工艺设计的能力。

二、干燥的定义、目的与意义狭义:指含水分较少固形物料的去水过程;广义:还包括溶液、悬浮液及浆状等物料的干燥。

不论物料含水多少,凡使其所含水分由物料向气相转移,从而变物料为固体制品的单元操作(或过程)统称为干燥。

干燥与浓缩的区别:干燥与浓缩为相近单元操作,相同点:同为去水过程;不同点:干燥的最终产物为固体制品,浓缩的最终产物仍为流体。

干燥目的: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除去某些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中的水分或溶剂,使之成为适于加工、利用,便于储藏、运输的形态。

干燥意义:(干燥是各种储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1.通过干燥,降低8物料水分,可以提高物料储藏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期限。

保管高水分物料的方法:干控、温控、气控和化控四种;但干燥方法是从物料水分含量着手,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储存的问题;所以干燥技术是各种储藏技术中的一项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术。

2.通过干燥,物料使用方便,便于包装和运输,还可减轻运输压力。

3.通过干燥,便于加工。

4.合理组织干燥条件,简化工艺,提高质量。

5.对粮食生产者来说,具备干燥设备,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粮食损失。

⑴减轻气侯条件的影响。

⑵有利于机械作业。

⑶提前收获,可减少田间损失,同时还能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安排下季农作物生产。

⑷农民获利。

6.化废为宝三、、被干燥物料的特性1.物料的状态:⑴溶液及浆状物料,⑵冻结的物料,⑶膏糊状物料,⑷粉末、散粒状物料⑸块(片、条)状物料⑹连续薄片状物料⑺设备涂层。

2.物料的理化性质⑴化学性质:组成,热敏性(软化点、熔点或分解点),物料的毒性,可燃性,氧化性和酸碱性(度),磨擦带电性,吸水性等。

谷物干燥方法与设备考核试卷

谷物干燥方法与设备考核试卷
1.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谷物干燥效率?()
A.谷物含水率
B.干燥温度
C.空气湿度
D.谷物品种
2.下列哪些属于谷物干燥的节能措施?()
A.提高热风温度
B.减少热损失
C.优化干燥工艺
D.使用高效热源
3.下列哪些燥设备
C.太阳能干燥装置
D.粮仓
4.谷物干燥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谷物裂纹?()
A.谷物含水率变化
B.环境湿度变化
C.设备性能变化
D.谷物品种更换
20.谷物干燥后的储存管理应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控制储存环境的温湿度
B.避免谷物受潮
C.定期检查谷物品质
D.防止害虫和霉菌滋生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谷物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谷物的______,防止霉变和保持品质。
D. 2.0-2.5
8.下列哪种谷物干燥方法对谷物品质影响最小()
A.高温快速干燥
B.低温慢速干燥
C.风干
D.日晒
9.谷物干燥过程中,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
A.一次性干燥至目标含水率
B.先高温后低温干燥
C.不断调整热风温度和风速
D.干燥过程中不进行翻晒
10.谷物干燥设备的热效率通常是指()
A.热风温度
16.下列哪种谷物干燥设备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A.热风炉
B.谷物烘干塔
C.翻转晾晒机
D.移动式干燥机
17.谷物干燥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是正常的()
A.谷物表面出现水珠
B.谷物内部水分迁移
C.谷物表面出现裂纹
D.谷物颜色变深
18.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谷物干燥效果()

谷物干燥原理与技术讲解

谷物干燥原理与技术讲解

谷物干燥原理与技术谷物干燥技术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稻米产量全球第一,小麦及玉米产量全球第二。

谷物收获后,为了储存和加工,必须经过干燥处理。

干燥谷物的方法有日晒干燥和机械化干燥。

日晒干燥是我国几千年来采用的老方法。

机械化干燥是通过专业干燥机对谷物进行机械自动化干燥。

现代人在马路上晒谷不但危害交通,也污染谷物;用晒谷场晒谷,又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人工晒谷耗费大量人力,成本高,稻谷质量无法掌控。

遇到梅雨天就无法晒谷,无法将收成掌握在自己手中,很不科学。

我国粮食产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稻麦收获期常常出现阴雨梅雨天气。

农民最担心谷物收获期遇上阴雨霉雨天气,因为这种天候收获的谷物含水率都是非常高,造成湿谷来不及晒干或无法达到安全水份,因而产生霉变发芽。

湿谷没有抢鲜干燥,除了经济上的损失,谷物会产生黄曲霉,黄曲霉的毒性非常强,可引起肝的癌变,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

所有谷物只要含水率过高,都有可能会产生黄曲霉。

如果可以马上进行干燥,就能抢救谷物免于霉变发芽,杜绝黄曲霉产生,所以抢鲜将谷物干燥到安全的含水率是储粮安全的首要条件。

由于人工晒谷的局限性,无法解决及时干燥谷物和保证谷物高质量的问题,难以面对国内对谷物质量的需求及国外市场的竞争。

据估计我国农户收割后及储粮损失率在8%~10%,每年损失粮食超过150亿公斤,损失高达300-600亿元。

相对于人工晒谷,机械化干燥不但不怕阴雨天,整个干燥过程的质量都是科学化自动监控的。

全面推广干燥机械化,配合低温均匀干燥的技术,生产出的优质米就可高价外销世界各地,创收外汇。

不但不用担心进口大米的竞争,还可享受出口优质大米带来的收益。

现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全面采用干燥机械化,谷物质量都很高,所以谷物干燥机械化是必走之路。

机械化的干燥方式:谷物干燥设备有很多种,他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各不相同,用途也有所差异。

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两种应用不同方式进行谷物干燥的干燥机。

一、箱式通风干燥机箱式通风干燥机,属于静置式干燥机。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高中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高中

粮食烘干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粮食烘干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粮食重量B. 降低粮食水分C. 改善粮食口感D. 提高粮食价格答案:B2. 粮食烘干过程中,水分的去除主要依靠:A. 机械挤压B. 热风干燥C. 化学处理D. 自然晾干答案:B3. 粮食烘干机的工作原理是:A. 利用太阳能B. 利用热能C. 利用电磁能D. 利用水能答案:B4. 粮食烘干后,其储存期会:A. 显著缩短B. 基本不变C. 显著延长D. 无法确定答案:C5. 粮食烘干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导致粮食品质下降?A. 温度过低B. 温度适中C. 温度过高D. 湿度过高答案:C6. 粮食烘干机在工作时,下列哪种能源最常用?A. 煤炭B. 电力C. 天然气D. 太阳能答案:B7. 粮食烘干过程中,如何判断粮食是否烘干完成?A. 观察颜色B. 测量重量C. 测定水分含量D. 闻气味答案:C8. 粮食烘干机的效率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粮食的种类B. 粮食的初始水分含量C. 烘干机的型号D. 粮食的包装方式答案:D9. 粮食烘干后,下列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矿物质答案:C10. 粮食烘干过程中,下列哪种操作是错误的?A. 定期检查烘干机的运行状态B. 保持烘干机通风良好C. 随意调整烘干机的温度D. 及时清理烘干机的灰尘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粮食烘干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粮食的水分含量降低到____%以下,以保证粮食的储存安全。

答案:142. 粮食烘干机的热效率是指______与______的比值。

答案:输入的热量,有效利用的热量3. 粮食烘干机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热风式、微波式、真空式4. 粮食烘干后,其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重量法、电容法、近红外光谱法5. 粮食烘干过程中,为了提高烘干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物干燥技术》河南工业大学张来林(zhanglailin5@)第一章绪论一、课程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粮食干燥是粮油储藏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传热学基础知识,掌握湿空气性质和粮食干燥的基础理论、方法,以及重要的粮食干燥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等,从而具有合理使用、研究改进干燥设备以及干燥工艺设计的能力。

二、干燥的定义、目的与意义狭义:指含水分较少固形物料的去水过程;广义:还包括溶液、悬浮液及浆状等物料的干燥。

不论物料含水多少,凡使其所含水分由物料向气相转移,从而变物料为固体制品的单元操作(或过程)统称为干燥。

干燥与浓缩的区别:干燥与浓缩为相近单元操作,相同点:同为去水过程;不同点:干燥的最终产物为固体制品,浓缩的最终产物仍为流体。

干燥目的: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除去某些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中的水分或溶剂,使之成为适于加工、利用,便于储藏、运输的形态。

干燥意义:(干燥是各种储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1.通过干燥,降低8物料水分,可以提高物料储藏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期限。

保管高水分物料的方法:干控、温控、气控和化控四种;但干燥方法是从物料水分含量着手,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储存的问题;所以干燥技术是各种储藏技术中的一项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术。

2.通过干燥,物料使用方便,便于包装和运输,还可减轻运输压力。

3.通过干燥,便于加工。

4.合理组织干燥条件,简化工艺,提高质量。

5.对粮食生产者来说,具备干燥设备,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粮食损失。

⑴减轻气侯条件的影响。

⑵有利于机械作业。

⑶提前收获,可减少田间损失,同时还能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安排下季农作物生产。

⑷农民获利。

6.化废为宝三、、被干燥物料的特性1.物料的状态:⑴溶液及浆状物料,⑵冻结的物料,⑶膏糊状物料,⑷粉末、散粒状物料⑸块(片、条)状物料⑹连续薄片状物料⑺设备涂层。

2.物料的理化性质⑴化学性质:组成,热敏性(软化点、熔点或分解点),物料的毒性,可燃性,氧化性和酸碱性(度),磨擦带电性,吸水性等。

⑵(热)物理性质:含水率,真(假)比重,比热,导热系数,粒度和粒度分布等。

对于原料液还应当了解原液的浓度、粘度及表面张力等。

⑶其它性质:如膏糊状物料的粘附性、触变性(•即膏糊状物料在振动场中或在搅动条件下,物料可从塑性状态,过渡到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性质)。

3.物料与水分的结合形式物体与水分的结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也可以是多孔性物料孔隙中滞留的水分,也可以是物料所带的结晶水分,以及渗透到物料细胞内的渗透水分等。

物料与水分结合方式不同,去除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四、干燥方法:1.物理干燥法:⑴压榨,⑵离心,⑶过滤。

2.化学干燥法:利用吸湿剂除去气体、固体中的少(微)量水分,生石灰,二氯化钙等。

3.热力干燥法:借助热能来加热物料,气化物料中的水分,可达到生产工艺的要求。

五、选择设备的原则(选择烘干机需考虑的因素,对烘干机的要求)⑴干燥器对被干燥物料的适应能力。

如能否达到生产要求的产量、干燥程度、干燥后产品的均匀程度、所需燃料。

⑵对产品质量无损害。

因为有些产品要求保持酶的活性、发芽率或不能变形或龟裂,保持结晶形状,色泽等。

⑶干燥器的热效率的高低。

这是干燥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般而言,干燥器的热能利用好,则热效率高,相反,则热效率就低。

⑷设备的初投资、操作费用的多少。

⑸干燥器的附属设备的多少。

气流干燥、冷冻干燥的附属设备太多。

⑹还要求干燥设备操作控制方便,劳动条件好。

六、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1.干燥设备研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干燥设备的大型化、系列化和自动化。

3.改进设备,强化干燥过程。

4.采用新的干燥方法及组合干燥方法。

5.降低干燥过程中的能耗:⑴对现有干燥加强管理,减少热损失;⑵改善设备的保温;⑶防止产品的过度干燥;⑷减少被干燥物料的初水分含量;⑸回收废气带走的热量。

6.消除干燥操作造成的公害问题。

第二章粮食的干燥特性一、粮粒的结构与化学成分⒈常见的粮食籽粒有两种结构:⑴由颖壳、皮层、胚和胚乳构成,如稻谷、大麦、燕麦等;⑵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如小麦、玉米等。

⒉结构不同,其储藏、干燥特性不同。

(不同粮粒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从储藏角度看:种皮是保护组织,可以抵御不利环境因素影响,原粮要比成品粮好保管,玉米胚大难保管。

绿豆种皮(结构致密,并覆盖有蜡层)、稻谷的壳、玉米坚硬的种皮,对储藏、输送是有利的,但对干燥是不利的。

从干燥角度看:致密结构、坚硬的种皮都对水分的吸收或蒸发起着阻碍作用,而结构松散、表皮的多孔性则有利于水分蒸发。

稻谷有壳、玉米表皮坚硬不容易干燥降水,小麦、荞麦结构松散易干燥。

⒊化学成分不同,表现的耐温性不同。

谷物、薯干类:淀粉60~70%,蛋白质10%;豆类:蛋白为20~40%,还含有大量油脂;油料:以脂肪含量为主35~50%。

谷类可以高温快速干燥,含脂肪、蛋白高的油料作物与豆类度夏时不耐高温,只能低温干燥,要比禾谷类难干燥。

油料作物不能采用缓苏工艺。

二、粮食水分表示法干基水分用于科研,湿基水分用于业务。

三、粮堆的流散特性1.谷粒的大小:最大尺寸为长,最小尺寸为厚,第三个尺寸为宽;考虑物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用于确定筛板孔径;2.散落性、静止角、自流角、侧压力:⑴散落性:指粮食在自然撒落时,向四面流动形成一个圆锥形粮堆的性质,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其好坏用静止角来衡量。

⑵静止角:指粮食由高点自然下落到平面上所形成的圆锥体的斜面线与底面水平线所构成的夹角。

散落性好的粮食其静止角就小;散落性差的其静止角就大。

⑶自流角:是指粮粒在不同材料斜面上,开始移动的角度。

⑷侧压力:指堆放的散粒体物料对仓壁所形成的一种推力。

散落性与储粮的关系:⑴确定设备角度的依据;⑵储粮稳定状况的反映;⑶计算侧压力,考虑仓墙强度,确定不同粮食的堆粮线或堆垛形式。

四、粮堆的热物理性质1.比热(C):使1 kg的粮食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

2.粮食的导热性:指物体传递热量能力,用导热系数衡量。

粮堆保温性与储粮关系:⑴对储藏有利:利用粮堆保温性好,既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特点进行储藏。

⑵对储藏不利:积热难散,滋生虫霉,危害粮食品质。

⑶采取加快湿热气体散发,缩小粮堆各层(点)温差的措施,以利粮食安全保管。

⑷由于λ粒>λ堆,减薄粮层有利加热、干燥,提高降水效果。

3.粮食的允许受热温度:指粮食在干燥过程中,在品质不变质的前提下,能承受最高受热温度。

种子粮:≤40~45℃;商品粮:≤50~60℃;饲用粮:≤60~70℃;大颗粒豆类:35~45℃。

注意:热风温度可以高于粮食允许受热温度;五、粮食的空气动力学特性⑴谷物的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谷物具有的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

⑵孔隙度:孔隙所占的体积与谷堆的比值,约为35~50%左右。

⑶谷物的悬浮速度:指物料在气流中处于悬浮状态时的气流速度。

⑷粮层阻力:指气流穿过粮层所遇到的阻力,一般用气流的静压降表示。

第四章湿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一、干燥介质的定义与种类在干燥过程中起着载湿载热作用的介质,称为干燥介质。

湿空气、烟道气、炉气和加热的湿空气都可以作为干燥介质,都是干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即为湿气体。

二、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 湿空气的压力:如果几种理想气体在一个容器内混合,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成混合气体的各个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2. 湿空气的湿度⑴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含量。

⑵相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含量,与同温、同压力下,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汽含量的比值。

Psb=f(t),当t=定值时,Psb=定值;当Ps=定值时,t上升,则Psb上升,而φ则下降。

在干燥技术中,就是根据湿气体相对湿度的大小来讨论干燥介质的利用程度。

湿气体加热,湿度下降,干燥能力加强。

这就是干燥中在提高干燥温度的原因之一。

⑶湿空气的湿含量:湿气体中单位重量干气体所含水蒸汽的量。

3.湿空气的比容υ0:指的干气体重量为一公斤的湿气体的容积。

4.湿空气的焓:指的干气体重量为一公斤的湿气体所具有的热含量。

5.干球温度:干球温度指用温度计测得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力学的湿球温度:湿气体与液体的封闭系统中,即在绝热条件下,假定气体由始态到末态完成的等压绝热过程有以下特点:⑴液体不断气化使气体的湿含量增加,直至饱和;⑵液体气化所需热量只来自于气体;⑶在整个过程中,要求液体的温度始终不变,所以湿气体饱和时的温度就等于液体的温度;湿气体与液体在上述等压绝热条件下,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湿度计的湿球温度:当气流传递给湿纱布的热量恰好等于液体气化所需要的潜热量时,湿纱布的温度就不再下降,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温度。

露点温度:在总压和湿含量不变的条件下,湿气体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第五章湿空气的焓湿图目前表示湿空气状态参数的关系图有两大类,焓湿(I-d)图与温湿(t-x)图。

焓湿图还分为夹角135°和150°两种,前者为俄国、德国和中国等国使用,后者为法国使用;温湿图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使用。

第一节I—d 图的结构与绘制一、采用夹角为135°的斜坐标系为使t、d、φ、Ps、I等状态参数能在图上清淅表示出来,取焓为纵坐标,湿含量为斜坐标,两者夹角为135°。

二、等焓线与等湿含量线的绘制绘制焓湿图时,按一定的比例尺标,画出许多相等的间隔、分别垂直于纵坐标轴和斜坐标轴的直线为等焓线和等湿量含线。

三、等温线的绘制各等温线看似平行,实际是不平行的,但相互间差别甚少。

四、等相对湿度线的绘制⑴φ=100%线将整个图面分成两部分,上半部为湿空气的不饱和区,下半部为饱和区,水蒸气有部分冷凝出来;空气状态变化最低线是沿100%线进行,不会进入下半部,故下半部无实际意义。

⑵等相对湿度线达到该压力下水的沸点温度时,发生一个剧烈转折,变成一条几乎垂直向上的直线,再想通过提高温度,增加湿空气的吸湿能力是不可能了。

⑶等焓线与φ=100%线交点处的温度,为湿球温度;等湿含量线与φ=100%线交点处的温度,为露点温度。

五、水蒸气分压线的绘制第二节 I—d 图的应用一、大气压与I—d 图的关系二、湿空气状态参数的确定三、湿空气变化过程的确定:⑴等湿(间接)加热过程:⑵冷却与冷凝过程:⑶理论(实际)干燥过程:⑷干燥介质在干燥系统内的状态变化》单位气耗量l指去除1kg水所需要的干空气量,用于确定干燥所需的风量;单位热耗量q指去除1kg水所需要的热量,用于确定干燥所需的热量。

四、两种气体混合后状态参数的确定在生产中,为节省能源,常进行烘干废气利用。

第六章粮食干燥基本原理一、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形式1.化学结合水:按一定的严格比例,参与到物体结构内部,与物体结合极其牢固;在粮食干燥过程中,不考虑去除这种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