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干燥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1. 引言《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是当前农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技术规范。

作为农业生产中关键的一环,水稻种子的干燥技术对种子的质量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机械干燥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出发,探讨《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并就该规程的实施与应用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机械干燥技术的重要性水稻种子的干燥技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序。

传统的自然风干虽然能满足一定程度上的干燥需求,但不稳定的天气条件和长时间的自然风干过程容易导致种子吸湿、发霉等问题,从而影响种子的质量。

相比之下,机械干燥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将水稻种子干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的内容和要求该规程主要包括了水稻种子干燥设备的选用、操作方法、干燥参数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其中,规程对干燥设备的选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备一定的干燥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

规程还详细规定了操作人员应具备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机械干燥过程中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操作。

规程还对干燥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调节要求,以确保种子在干燥过程中不受损坏,保持最佳的质量状态。

4. 机械干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机械干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自然风干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机械干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种子的干燥程度,确保种子的质量。

机械干燥过程中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对种子的影响,避免了自然风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然而,机械干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设备成本高、能耗大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机械干燥技术对水稻种子的质量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干燥技术规程》的出台和实施,为机械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保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技术,保证规程的有效实施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化干燥技术规程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化干燥技术规程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化干燥技术规程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种子。

杂交水稻的生产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点,因此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种子含水量过高,容易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机械化干燥处理。

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化干燥技术规程是指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干燥过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

下面将从干燥设备的选择与调整、干燥工艺的确定以及干燥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杂交水稻种子机械化干燥技术规程。

在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机械化干燥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常用的干燥设备包括流化床干燥机、热风干燥机和微波干燥机等。

在选择干燥设备时,应根据种子的含水量、产量和干燥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在调整干燥设备时,应根据种子的特性和干燥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如控制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以确保干燥效果的稳定和可靠性。

确定杂交水稻种子的干燥工艺是保证干燥效果的重要环节。

干燥工艺主要包括预干燥、主干燥和后干燥等阶段。

预干燥阶段是在种子收获后,将含水量较高的种子进行初步的脱水处理,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

主干燥阶段是对预干燥后的种子进行较高温度的干燥,以进一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至适宜的水分范围。

后干燥阶段是在主干燥后,对种子进行低温、低湿的干燥处理,以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

在确定干燥工艺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和种子的品种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采用较高的干燥温度和湿度,以加快干燥速度和提高干燥效果。

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干燥效果进行评价是衡量干燥质量的重要指标。

干燥效果主要通过测定种子的含水量、品质和发芽率等指标来评价。

其中,种子的含水量是评价干燥效果的关键指标,通常要求将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12%以下,以确保种子的储存稳定性和发芽率。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的良种选用、育秧及本田整地、移栽、施肥、灌水等管理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稻区的手插秧和机插秧栽培。

亩产量指标650公斤以上。

生产的稻谷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要求。

2 良种选用2.1 品种选择选用丰产、优质、抗病、抗冷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

要根据当地的育秧条件选用生产育适宜的14—16片叶的品种,保证在8月8日以前齐穗,9月25日前成熟。

2.2 生产用种常规粳稻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率不高于14.5%的良种。

杂交粳稻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含水率不高于13%的一级种。

3 育秧3.1 壮秧标准手工插秧壮秧标准:株高10—12厘米;叶龄3.5片左右;第一片真叶叶鞘高度3厘米以下;叶片直立、展开、不交叉;茎基部断面扁平、分蘖开始;不完全叶保持绿色;地上部百株干重2.5克以上。

3.2 做秧床和秧床施肥3.2.1 选秧田秧田选择在离村庄附近,盐碱轻,杂草少,土壤肥沃,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菜园地、常年旱地或庭园。

3.2.2 秧田培肥针对我区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秧田,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肥方法。

3.2.2.1 固定秧田秧田选定后必须固定下来,连年进行培肥。

培肥方法是在5月中旬铲秧后,每平米秧田施用大牲畜粪或猪粪20—25公斤,深耕二遍,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种植蔬菜或其它作物。

3.2.2.2 场地秧田必须秋施肥、秋翻地、冬灌,早春打磨保墒;培肥方法是上年秋季或春季每平米秧田施腐熟的农家肥10—15公斤。

3.2.2.3 本田临时秧田春季每平米秧田施腐熟的农家肥10公斤,可直接施入秧池。

3.2.3 秧床做法秧田冬春反复耙耱保墒后,于3月中下旬做秧床。

一般每插一亩本田,准备秧田7—10平方米,苗龄过大或较小,应适当增加或减少秧田面积。

秧床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上床”,另一种是“下床”。

水稻种子生产基本技术—种子收获与干燥技术

水稻种子生产基本技术—种子收获与干燥技术

立式干燥机 卧式干燥机
水稻种子干燥一般工艺流程:预热→干燥→缓苏→冷却 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进行预热:热风温度15℃~20℃,时间20min~30min。 横流干燥机及未设缓苏段的混流干燥机,干燥水分大于18%的水稻种子,应采取分段干燥工艺,在机外缓苏。
连续式种子干燥机干燥水稻种子一次降水幅度
批式循环种子干燥机及连续式种子干燥机 推荐使用热风温度
三、装袋 种子冷却后即可装袋,种子袋 内放入内外标签,每个标签上 注明品种名称,制种农户姓名 及种子袋数等相关信息。
用绳索捆紧袋口。然后将种子运到临时仓库作短时存放或直接运到精选加工车间进行精选加工。
水稻种子收获方法
收获时期
1、收获时期 常规水稻种子适宜收获时期为粳稻95%、籼稻85%以上谷粒黄熟时。
水稻种子干燥方法
杂交水稻种子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否则会因种子 干燥不及时而造成发芽率下降甚至发生霉变或沤坏。 一般采取自然干燥或机械干燥。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 含水量标准不超过13.0%,为便于种子储藏,一般种 子干燥时将含水量控制不超过12.0%。
一、自然干燥 种子选择晴天收割脱粒后,及时运到晒坪,种子量大用耘耙将其均匀摊开,种子量少时可在尼龙袋内干 燥。
每隔2小时左右翻动一次,直到种子达到干燥标准为止。
一般需要2天才能完成, 第一天晒种厚度2-3厘 米,第二天晒种厚度1-2 厘米,防止高温暴晒降不满足 时,使用种子低温干燥机械。 干燥前应进行除芒、初清,除 芒率应大于或等于85%,含 杂率不大于2%,不得有长茎 杆、麻袋绳、聚乙烯膜等异 物。干燥时将种子倒入进谷 口。含水量高的种子用卧式干 燥机、含水量较低的种子用立 式干燥机。
收割前准备
2、收割前准备
收获前由生产组织单位的检验员进行田间检验,由植保植检部门进行田间检疫,完成最后一次田间除杂。

水稻干燥技术与水稻干燥机

水稻干燥技术与水稻干燥机

水稻干燥技术与水稻干燥机大米在我国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影响大米品质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品种、产地、地向条件、栽培方式、干燥、贮存、碾米加工等。

虽然大米的品种是影响其品质的根本因素,但是干燥方法同样是重要条件,良好的干燥方法不仅能够保障大米贮藏质量,更是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水稻干燥技术分析1.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顾名思义就是不采用过多的人为干预因素干燥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自然风,将稻谷均匀摊铺在通风较好的晒场上晾干。

为了能够保障晾晒均匀性,不能将谷层铺设的过厚,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翻动。

该种干燥方法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如果遇到阴雨天或阳光不足的季节,会严重影响水稻的自然干燥。

并且由于自然晾晒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混入沙石、灰尘。

通常情况下,如果稻谷的水分较高,则需要在保障正常光照条件下晾晒3天以上,并进行对此堆摊,同时还容易受到污染、鼠害的影响,降低稻谷的品质。

2.机械干燥机。

机械干燥是将水稻装入到水稻干燥机中,之后通过加热空气,让热空气穿透潮湿的水稻当中,带走其内部多余的水分。

相比自然干燥方法,采用水稻干燥机不仅不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霉变的可能,保障稻谷具备较高的品质。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表明,机械干燥方法要比自然干燥更具优势,水稻的品质也更高。

水稻在性能较好的水稻干燥机中出现混种的概率非常低,同时也不会混入到灰尘、沙石等。

此外,水稻在干燥机中交叉混流、相互摩擦,能够有效去除芒、枝梗等杂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清洁度。

由此可见,通过应用水稻干燥机,不仅更具备操作性、生产效率高、干燥时间短,同时也非常适合大规模水稻干燥工作,对于大米生产企业、农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水稻干燥机发展现状与种类分析水稻干燥机械化最早起源于西方,欧美等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水稻干燥机械化生产。

对于亚洲国家来说,日本首先提出了厢形水稻干燥机,之后逐渐研发循环式水稻干燥机。

水稻烘干要求

水稻烘干要求

水稻烘干要求一、水稻烘干的必要性和原因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较高。

然而,在水稻的收割过程中,由于天气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水稻含水量偏高,这就需要进行水稻烘干,以保证水稻质量和保存期限。

二、水稻烘干的方法和工具水稻烘干一般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将水分从农作物中蒸发出去的设备。

烘干机主要由热风系统、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热风系统通过燃烧或电加热产生高温热风,输送系统用于将水稻送入和取出烘干机,控制系统则实现对烘干机温度、湿度等参数的控制。

三、水稻烘干的时间和温度水稻烘干的时间和温度是影响烘干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水稻烘干的时间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水稻的品质。

同时,烘干温度也需要适当控制,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水稻烘干不均匀或烘干过度,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延长烘干时间。

四、水稻烘干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水稻烘干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水稻烘干机,不同型号和规格的烘干机适用于不同的水稻烘干需求。

其次,要定期对烘干机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此外,还要注意水稻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和霉变。

五、水稻烘干的优势和劣势水稻烘干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将水分从水稻中蒸发出去,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同时,水稻烘干还可以减少水稻的腐败和发芽率,提高水稻的市场价值。

然而,水稻烘干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烘干设备价格较高,运行成本也较大。

六、水稻烘干的市场需求和前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水稻烘干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烘干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烘干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

七、结语水稻烘干是确保水稻质量和保存期限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水稻种植和收割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水稻烘干的作用和要求,合理使用烘干设备,提高水稻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稻谷干燥技术规范

GB/T 21015—2007稻谷干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干燥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干燥技术要求、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干燥成品质量及检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连续式粮食干燥机、批式循环粮食干燥机(以下二者均简称干燥机)干燥加工大米用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350 稻谷GB/T 17891 优质稻谷GB/T 6970 粮食干燥机实验方法SB/T 10148 粮油加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基本技术要求JB/T 10268 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GB/T 16714 连续式粮食干燥机3 基本要求3.1 原粮稻谷3.1.1 稻谷水分16%~25%,要求不同水分稻谷分别放置,分批进行干燥,同一批干燥的稻谷不均匀度不大于2%。

3.1.2 干燥前需进行除芒(长芒稻谷)、淸选,带芒率不大于15%,含杂率不大于2%,不得有茎干、麻袋绳、聚乙烯膜的异物。

3.1.3 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GB/T 1350、GB/T 17891规定。

3.2 干燥机3.2.1 应选择适合干燥稻谷的专用或通用干燥机。

干燥机制造安装应符合GB/T 16714、JB/T 10268及SB/T 10148规定。

3.2.2 干燥机及配套设备提升机、输送机、湿贮仓、缓苏仓、干贮仓等经试运行,能正常作业。

3.3 人员3.3.1 干燥作业现场、控制室、热风炉房、化验室等岗位应配备固定人员。

3.3.2 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都应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稻谷干燥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4 干燥技术要术4.1 干燥条件稻谷允许加热温度,一次降水幅度及降水速率见表1。

4.2 干燥工艺4.2.1 稻谷干燥一般工艺流程:预热→干燥→缓苏→冷却。

如何处理水稻种子,水稻种子处理的技术标准.doc

如何处理水稻种子,水稻种子处理的技术标准.doc

如何处理水稻种子,水稻种子处理的技术标准水稻种子处理是水稻育秧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利于提高水稻以后更健康的生长,也是提升咱们农民朋友们经济收入的一个有效措施。

虽然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前提是我们水稻种子的处理一定要符合技术标准,那么如何处理水稻种子呢?下面火爆农资网给大家详细介绍水稻种子处理的技术标准。

水稻种子处理的技术标准1、晒种标准在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然后,进行风筛选种。

2、盐水选种标准盐水选种比重为1.13,即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12.5公斤,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浸种、洗种时严防混杂。

3、清水洗种标准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二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要做到每洗3~4次种子更换一次清水,以防止清水中盐份浓度过高,种子表面残留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质量,要彻底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

4、种衣剂拌种标准种子盐水选种洗种后淋去表层多余的水分,堆放在大棚或室内10~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

使用方法,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每一瓶(0.5公斤)种衣剂兑水0.6-0.8公斤拌一袋种子(25公斤),混拌均匀后灌袋或堆放在室内或大棚内36~48小时,待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100公斤包衣种子加水100-120公斤,浸种时要求袋装浸种,以防种衣剂脱落。

种衣剂拌种要确保均匀一致,用量准确。

5、保温浸种标准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增温棚内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厘米以上,温度11~12℃,浸种积温85~100℃,浸种时间7~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2~3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严防温度过高浸种过度,种子内含物外渗,影响浸种质量。

以作业站为单位集中浸种时,要注意浸种箱内上下层、内外层种子温度保持一致,如果温度差较大时,每天要及时倒种2次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T×××××—200×
水稻种子干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种子干燥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干燥技术要求、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干燥质量及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连续式种子干燥机、批式循环种子干燥机干燥常规水稻种子和杂交水稻种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
于本部分。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 4404.1 粮食农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 12994 种子加工机械术语
GB/T 14095 农产品干燥技术术语
GB/T 16714 连续式粮食干燥机
JB/T 10268 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994、GB/T 1409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热损粒
水稻种子受热后,稻壳呈褐色或深褐色的籽粒。

3.2
一次降水幅度
经一个干燥缓苏流程的降水幅度;采用分段干燥工艺时,每段的降水幅度,均称一次降水幅度。

4 基本要求
4.1 水稻种子
4.1.1 水分16%~22%,不同水分水稻种子要分别放置,分别进行干燥,同一批干燥的水稻种子水分不均匀度不大于3%。

4.1.2 干燥前需进行清理,含杂率不大于2%,不得有长茎杆、麻袋绳、聚乙烯膜等异物。

4.1.3 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GB/T 4404.1规定。

DB/T×××××—200×
4.2 干燥机
4.2.1 应选择适合干燥水稻种子的专用或通用干燥机。

干燥机制造安装应符合GB/T 16714、JB/T 10268规定。

4.2.2 干燥机及配套设备提升机、输送机、烘前仓、缓苏仓、烘后仓等经试运行,能正常作业。

4.3 人员
4.3.1 干燥作业现场、控制室、热风炉房、化验室等岗位应配备固定人员。

4.3.2 所有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都应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水稻种子干燥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5 干燥技术要术
5.1 干燥条件
水稻种子允许受热温度,一次降水幅度及降水速率见表1。

5.2 干燥工艺
5.2.1 水稻种子干燥一般工艺流程:预热→干燥→缓苏→冷却。

5.2.2 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进行预热:热风温度15℃~20℃,时间20min~30min。

5.2.3 横流干燥机及未设缓苏段的混流干燥机,干燥水分大于18%的水稻种子,应采取分段干燥工艺,在机外缓苏。

5.3 操作工艺参数
5.3.1 批式循环种子干燥机及连续式种子干燥机的主要机型,推荐使用热风温度见表2。

5.3.2 冷却风温及出机种温见表3。

DB/T×××××—200×6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6.1 干燥机运行时,操作人员应远离或减少介入安全标志所警示的危险区和危险部位;严禁拆装安全保护装置及安全装置,严禁打开干燥机检修门;烘前仓、缓苏仓、烘后仓及干燥机贮粮段不得进人。

6.2 高空处理故障应配备安全带。

6.3 电气控制室应设专职人员操作管理,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6.4 干燥机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停机,排空全部水稻种子,清理机内及流管内粉尘、长茎杆等全部残存物。

6.5 热风炉提高输出热风温度不得超过额定功率时输出热风温度的15%,运行时间不得超过2h。

6.6 发现热风管道内有火花,应立即关闭热风机,检查并消除火花来源。

6.7 发现干燥机排气中有烟或冷却段有烧焦的气味,应立刻采取如下措施。

a)干燥机实施紧急停机,关闭所有风机及进风闸门。

b)打开紧急排粮机构,排出机内水稻种子及燃烧物。

c)清理机内燃烧物残余,分析着火原因,消除隐患后方可开机。

7 干燥质量及检验
7.1 干燥后水稻种子质量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

7.2 干燥前应检验水稻种子净度、发芽率及水分,干燥后应检验水分、发芽率、热损粒及破碎率增值。

检验方法GB/T 3543.3、GB/T 3543.4、及3543.6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