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 择合适的效应指标,如相 对危险度(RR)、比值比 (OR)等。
效应大小的估计
根据相关文献或预实验结 果,估计暴露因素与结局 指标之间的效应大小。
04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与技巧
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01
问卷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对目标人群进行调 查,收集所需数据。
观察法
通过观察目标人群的行为、环境等 ,收集相关数据。
01
探索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可以用来探索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确定
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02
揭示长期暴露的影响
队列研究可以追踪研究对象的长期暴露情况,揭示长期暴露对疾病发生
发展的影响。
03
相对较高的研究效率
与实验性研究相比,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相对较
数据汇总
将分类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统计 表或图表。
数据质量的评估与控制
1 2
数据完整性
评估数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缺失或异常值。
数据准确性
评估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差数据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 况。
数据质量的评估与控制
数据可靠性:评估数据是否可靠,是否存在主观偏见或误差 。
推论性统计
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如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等。
关联性分析
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如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解释的内容与步骤
解释研究背景
解释研究目的
阐述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分析 提供依据。
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为后续分析提 供方向。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旨在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分析原理,以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队列研究的设计队列研究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选择分为两类: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也称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追踪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发生疾病,研究者根据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后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情况。

而后向队列研究,也称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或历史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生疾病,研究者通过回顾相关数据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确定因果关系,能够观察到疾病发生前的暴露因素情况,能够计算相对危险度,并且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

但是,队列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周期长、费用高、可能存在记忆偏倚等。

二、队列研究的分析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操作。

下面将介绍队列研究中常见的一些分析方法。

1. 累积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累积发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种疾病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的发生率。

研究者可以计算出两组的累积发生率,并比较差异。

2. 风险比(relative risk)风险比是队列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相对危险度指标,用来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在患病风险上的差异。

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相对风险比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

3.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生存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队列研究的时间性质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通过时间来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

生存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估计一段时间内某种事件(如疾病发生)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4.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是队列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

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其重要性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流行。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追踪一群人的健康状况,以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分析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和意义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传播和影响因素的科学,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疾病数据,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

二、队列研究的定义和类型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通过追踪一群人的健康状况,以观察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潜在影响。

根据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数据收集方式,队列研究可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后瞻性队列研究。

1. 前瞻性队列研究:也称为追踪队列研究,研究者在开始研究时选择一个无疾病的群体,根据暴露因素的不同将其分为受暴露组和非受暴露组。

随后,研究者对这些人进行长期观察,记录其暴露和疾病发生情况,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后瞻性队列研究:也称为历史队列研究,研究者在开始研究时选择已经有暴露史的群体,然后追踪他们的健康状况,记录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三、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应用案例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下将以一些典型疾病为例,说明二者的应用。

1. 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通过调查肺癌患者的吸烟史和其他相关信息,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肺癌的关系。

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在无病的人群中选择吸烟者和非吸烟者,通过长期追踪观察,揭示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2. 流感的队列研究: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

队列研究中,研究者追踪一群人的接触史、症状和流感病毒感染情况等,并分析这些因素与流感发生率和传播途径的关系。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在流行病学的领域中,队列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为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队列研究,简单来说,就是选定一群人,按照他们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或者具有某种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组,然后随访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这些组中疾病的发生情况。

为什么要进行队列研究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疾病的病因。

通过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疾病发生率,我们能够判断某种因素是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其次,队列研究可以用于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对一部分人群采取了特定的预防措施,那么通过观察这部分人群与未采取措施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就能知道该预防措施是否有效。

此外,队列研究还能为疾病的预后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队列研究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它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先确定暴露因素,再观察疾病的发生,这种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使得因果关系的推断更有说服力。

而且,队列研究可以同时研究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或者多种暴露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这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在进行队列研究时,有几个关键的步骤。

首先是确定研究队列,这包括选择合适的人群,并明确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比如,我们要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那么可以选择一群吸烟者作为暴露组,选择一群不吸烟者作为非暴露组。

接下来是确定研究的结局,也就是我们要观察的疾病或者健康状况。

然后是随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或询问,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变化。

在随访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队列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

比如,研究周期通常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而且,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有研究对象失访,这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如果暴露因素的发生率很低,可能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为了保证队列研究的质量,我们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在研究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可能的混杂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实习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实习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来源
描述研究对象的来源,如 医院、社区、企业等。
样本量的确定
依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所需样本量,以获得足够的统计效能。
考虑潜在的混杂因素和交互作用,确保样本量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研究期限的设定
队列研究的期限应足够长,以观察足够数量的结局事件发生。
考虑研究对象的失访率,适当延长研究期限以减少偏倚。
05
队列研究的案例分析
研究背景介绍
要点一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逐渐上升。CVD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开展队列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 CVD至关重要。
要点二
研究目的
本案例分析旨在通过队列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CVD提供科学依据。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周期长
患者失访率高
成本较高
队列研究需要长时间的跟踪和观 察,因此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可 能影响研究的效率和结果。
由于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 队列,导致失访率较高,可能对 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队列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支持,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可靠性问题
队列研究中的数据主要依赖于患者的回忆 和医生的记录,因此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选取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方案,选取适合的研究对 象,确定研究样本量和样本代表性

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研究方 案,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 究方法等。
收集数据
采取适当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 、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收集 研究所需的数据。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求其反自然对数即RR的95%可信限。
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又称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率差。 (1)计算公式
AR = Ie - I0
(6. 8)
(2)意义 反映暴露因素使疾病发生率所增加的绝对数值,即
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RR与AR同为反映联系强度的指标,但意义所
1952.11.01
观察人数
1953.11.01 1954.11.01
1955.11.01
1956.11.01
人年数
35~ 8836 9149 9287 9414 9710 9796 41211
45~ 7117 7257 7381 7351 7215 7191 32156
55~64 4094 4212 4375 4601 5057 5243 19909
举例:例如一个人群观察若干年后,观察期内80人死于冠心病。选用
该地全人口的冠心病死亡率作为标准死亡率,计算得到预期死亡人数为71 人,求其SMR。
本例SMR=80/71=1.13 表明该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超过相应全人群的0.13倍。
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 proportional mortality ratio, SPMR)
即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的过程。 1、随访期
即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E与D的联系强度 E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越长。 2、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事件(如发病或死亡),至 此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 但是出现非预期事件如发生其它疾病者仍应继续随访。
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
暴露
疾病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产生原因
➢最初选定参加研究的对象中有人拒绝参加;
➢研究对象由志愿者组成;
➢研究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导致失访;
➢历史性队列研究中部分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
控制方法
➢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适当增加样本量,减少失访等
信息偏移
产生原因
➢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
➢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练、询问技巧不佳等
概念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研究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观察并比较两组成员在特定时间内与暴露因素相关结局(如疾病)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本原理
主要特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前瞻性
由因到果
用途
检验病因假设
评价预防效果(自然实验)
研究疾病自然史
预后因素研究和新药上市后监测
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设计与实施
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因素(暴露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可多个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稳定、能随访)
4.确定样本量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暴露、结局的随访,时间、间隔)
暴露人群的选择:
*特殊暴露人群(如职业暴露)
*一般人群(社区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
对照人群(非暴露人群)的选择: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估计样本
①随访期内对照组(或一般人群)的估计;结局发生率(p0)
②暴露组的估计结局发生率(p1)
③统计学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第四章队列研究
1、人口相对稳定,便于随访; 2、医疗卫生等记录较完整,容易查询; 3、无明显的环境污染; 4、被研究的疾病发病率高。
Examples
• Framingham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Individuals 30 – 62 years old in community at risk for disease – Framingham, MA, 1948 to present – To identify the common factors or characteristics that contribute to CVD
四、研究类型
过去
现在
将来
E 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 E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E E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前瞻性(prospective)队列研究
优点
☺ 偏倚比较小,结果可信
缺点
☺ 花费大、时间长,影响其可行性
重点考虑
一、基本概念
队列 Cohort
Roman legion one of 10 divisions of a Roman legion Group of individuals
–具有共同的经历/暴露 –随访一定的时间 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两种类型的队列
•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 )
– A group of individuals recruited and enrolled at a uniform point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 disease or by some defining ev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1
I 0 c n0
14
归因危险度 AR
即暴露组发病率(危险度)与对照组发病率(危险度)相差 的绝对值
AR I e
-I 0
a n
c -n

1
0
AR RR × I - I I (RR - 1 )
0险度百分比 AR%
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 死亡的百分比。
实习4 队列研究
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对照组的选择
熟悉:队列研究的种类; 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RR、AR、AR%、
PAR、PAR%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
概念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 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 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 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 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1
课题六
22
课题五 暴露人年的计算:
23
谢谢!
3
暴露(exposure): 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
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 或行为(如吸烟)。
观察终点(end-point): 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
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4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由“因”及“果”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适用条件
研究对象数目少 结局事件发生率比较低
11
效应的估计
相对危险度 RR 归因危险度 AR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 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12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
a
b
a+b=n1
a/n1
非暴露
c
d
c+d=n0
c/n0
合计 a+c=m1
AR%
Ie -
I 0
I
× 100%

e
AR % RR - 1 ×100% RR
16
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PAR= It-I0
It:总人群率 Io:非暴露组率
17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
PAR% It - I0 100 % It
PAR %
Pe (RR Pe (RR -
5
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6
研究人群的确定
暴露人群选择
对照人群的选择
职业人群 特殊暴露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内对照 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
7
率的计算常用指标
累积发病率 发病密度 标化比
8
累积发病率
CI=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适用条件 样本大 人口稳定 整齐的资料
9
发病密度
ID =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人时
适用条件
观察时间长 人口不稳定 存在失访 资料不很整齐
10
标化比
标化发病/死亡比=
研究人群实际发病/死亡人数 预期发病/死亡人数
SMR、SPMR
意义:被研究人群发生(死于)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 多少倍。
b+d=m0
a+b+c+d=t
暴露组发病率Ie=a/n1=a/(a+b) 非暴露组发病率I0=c/n0=c/(c+d)
13
相对危险度 RR
通常包括了危险度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即暴露 组的危险度(累积发病率)或发病密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或 发病密度之比。
RR
Ie
- 1) 1)
1
100
%
18
作业: 课题一 课题二 课题四 课题六 课题五
19
实验报告书写
研究目的: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熟悉队列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
研究内容: 课题一 问题1. 问题2.
20
课题四
例:194~组: 11 198 2 207
RR=11/209÷2/209 AR= 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