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合集下载

东晋给客制度

东晋给客制度

东晋给客制度1. 背景介绍东晋(317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司马睿建立,首都设在建康(今南京)。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政治动荡,社会秩序和经济状况都相对不稳定。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国家形象,东晋朝廷实行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其中包括给客制度。

给客制度是指在东晋时期,官方对待外来使者、贵宾以及重要来访者的一系列礼仪规定和待遇。

这些规定旨在彰显东晋朝廷的威严和文明程度,并通过慷慨接待来访者来促进外交关系和国家形象。

2. 给客制度的内容2.1 接待程序根据给客制度,当外来使者或贵宾到达东晋首都建康时,朝廷会派遣高级官员出城迎接,并组织盛大的欢迎仪式。

迎接队伍通常由武士、乐师、舞蹈演员等组成,以展示东晋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在抵达朝廷后,外来使者或贵宾会被引领进入皇宫,接受皇帝或高级官员的亲自接见。

这一过程中,给客制度要求所有人都要保持庄重肃穆的态度,并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

2.2 招待待遇根据给客制度,来访者一旦进入皇宫,会被安排在专门的客厅或寝室中休息。

这些场所通常装饰华丽,配有珍贵的家具和艺术品,并提供舒适的生活设施。

在东晋时期,朝廷对待来访者非常慷慨。

他们会提供丰盛的饮食、美酒,并安排音乐舞蹈表演等娱乐活动。

此外,来访者还可以享受到特殊的礼遇,如赐予珍贵的礼物、封赏高官等。

2.3 礼仪规范给客制度强调了对待来访者时应遵循一系列礼仪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必须向来访者行礼,并表示热烈欢迎;•对待来访者要尊重、礼貌,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怀;•不得对来访者进行任何侮辱或羞辱的言行;•在交流中要使用正式的语言和举止。

这些礼仪规范旨在展示东晋朝廷的文明程度和国家形象,以及对外交关系的重视。

3. 给客制度的意义给客制度在东晋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3.1 彰显国家威严通过盛大的接待仪式、华丽的场所和慷慨的待遇,给客制度彰显了东晋朝廷的威严和统治地位。

这种庄重肃穆、隆重而繁荣的氛围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了他们对东晋朝廷的敬畏之心。

东晋:南北朝的开端

东晋:南北朝的开端
手工业的品种
东晋手工业的高水平
手工业的技术水平
05.东晋的文化发展
东晋文化的基础与繁荣
东晋的文化发展
01 世说新语
集中体现了东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
03 南朝文学
代表作品有《庐山谣》等,文学成就较高。
02 琴棋书画
艺术成就显著,有着深远的影响。
东晋文化影响古代文艺
东晋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东晋时期的文化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繁荣打下基础。
刘裕
东晋的奠基者
刘义隆
东晋的重要统治者
其他统治者
对东晋的发展产生影响
03.东晋的政治制度
东晋政治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东晋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东晋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封建特征,较为宽松的九品中正制也是一个特点。
封建制度
统治阶层通过封建制度 加强控制力和地位稳固
九品中正制
宽松的官员选拔制度, 使得政治体系更加灵活
东晋:南北朝的开端
中国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朝代
Presenter name
目录
介绍
01
东晋的形成和统治者
02
东晋的政治制度
03
东晋的经济状况
04
东晋的文化发展
05
01.介绍
东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影响
中国历史的朝代变迁
中国历史长河上的重要流域
介绍中国历史中重要的朝代变迁,为后续的演讲内容打下基础。
文学繁荣
《世说新语》等代表作 品的产生
诗歌创作
东晋时期的诗人及其作 品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艺术发展
佛教艺术和石窟艺术的 兴起
Thank You
Presenter name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东晋的开国皇帝叫什么

东晋的开国皇帝叫什么

东晋的开国皇帝叫什么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

下面是有东晋的开国皇帝,欢迎参阅。

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

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

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都督扬州诸军事。

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

311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牛继马后”之说称司马睿是牛金之子。

东晋的开国皇帝生平简介晋元帝司马睿(276—322),中国东晋开国皇帝。

庙号中宗,谥号元皇帝。

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

字景文。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15岁嗣琅邪王位。

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其为平东、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

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

朝廷遂于永嘉元年(307年)命为安东、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南下。

他在王导王敦辅助下,优礼当地士族,压平叛乱,惨淡经营,始得在江南立足。

建兴四年(316年)汉刘曜陷长安,俘愍帝。

西晋亡。

次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改元建武。

司马睿于318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晋元帝对大权旁落不满,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企图排斥王氏权势。

王敦于永昌元年(322年)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即建康)。

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

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

东晋皇帝列表

东晋皇帝列表
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简文帝司马昱(321——372)
371年即位,在位1年
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孝武帝司马曜(352——396)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元帝司马睿(276——322)
317年称帝,在位6年
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
344年即位,在位17年
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
361年即位,在位5年
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废帝司马奕(342——386)
(365——371)年在位8)
396年即位,在位23年
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恭帝司马德文(386——421)
(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东晋和西晋分别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589年,长达160年之久。

南北朝时期实际上是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其中南朝是以东晋为代表,而北朝则是以北朝为代表。

东晋的出现是由原西晋政权西迁南京后形成的政权,与北方的南朝政权不同。

东晋的国土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也成为了以后南朝时期政权的主要基地。

而西晋则是在洛阳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总的来说,东晋和西晋的出现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国家分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是东晋和西晋时期的主要特点。

二、政治制度1. 东晋的政治制度东晋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东汉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两个层面。

中央机构主要有三公九卿等相活动,地方行政则以州县为主要单位。

东晋政治制度在地方行政方面比较注重地方官的任免和监督,可以说是对中央官员的一种限制。

2. 西晋的政治制度西晋政治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设立了各种官职和部门,构建了较为复杂的政治体系。

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治改革。

在行政管理方面,西晋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官员进行了编制,加强了地方行政的控制。

总的来说,东晋和西晋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但是也受到战乱、腐败等问题的困扰。

三、社会经济1. 东晋的社会经济东晋时期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粮食、棉花、茶叶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在手工业方面,织布、造纸、铁器等行业也比较发达。

2. 西晋的社会经济西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西晋时期已经出现了水利灌溉的一些成果,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西晋时期也有了不小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1. 东晋的文化艺术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发展。

尤其是在文学方面,有王导和刘义庆等人的出现,他们为东晋文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东晋

东晋

一.东晋建立的背景1.西晋灭亡,胡族贵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为了抵抗胡族贵族的奴役和压迫,汉族地主阶级和广大汉族人民需要建立与自己民族利益一致的封建阶级。

2.西晋永嘉年间,人们躲避战乱,迁徙到江南地区,史称“永嘉南渡”。

北方世家大族的南迁,壮大了南方地主阶级力量,从而为封建阶级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而永嘉南渡的首领是司马睿。

317年称晋王。

318年称帝,史称东晋。

二.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

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于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290年(太熙元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

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

313年(永嘉七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建兴五年)称晋王,建元建武,318年(太兴元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323年(永昌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三.“王与马,共天下”解释"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

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

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

两晋历史简介

两晋历史简介

两晋历史简介
两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和西晋两个朝代。

东晋存在于317年至420年,西晋则存在于265年至316年。

西晋是三国时期的政权之一,由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废除曹魏建立而来,首都设在长安。

西晋初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后期由于内部腐败和外部的侵袭,政权逐渐衰落。

西晋的主要事件有八王之乱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东晋是西晋灭亡后,由司马睿建立的政权。

东晋首都设在建康(今南京),统治地区以江南为主。

东晋的统治时间较长,但相对来说政权比较脆弱,经常受到北方族群的侵扰。

东晋的文化发展相对较为繁荣,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如嵇康、桓温和谢灵运等。

东晋最终在420年被刘宋所取代。

总的来说,两晋时期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承接了汉朝和三国时期的遗产,同时也为南北朝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动荡,但文化艺术方面却有较为辉煌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琅邪王氏诸兄弟 琅邪王司马睿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 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 共天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
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 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 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 · 宠礼第二十二》
论题材原理与更抽象
之原理有关,乃不得 不谈玄理…… 汤用彤
三、玄学与魏晋风度
魏晋玄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正始(魏齐王年号)时期,代表 魏晋之玄学 … 已不复拘拘于宇 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万 物之本体。 汉代偏重天地运行之物理,魏 晋贵谈有无之玄致。 … 前者常
人物何晏、王弼,理论重《周易》、
《老子》。 ②元康(晋武帝年号)时期,以魏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先是中书舍人(中书省内设中书通事舍人,简称舍人, 传宣诏令)纪僧真幸于“南齐”武帝,稍历军校,容 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 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所 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司徒左长 史”江斆(xiao)、“吏部尚书”谢瀹(yue),我不得 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斆,登榻坐定,斆 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 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共分为九等。但 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 二品实为最高品
资:又称阀阅,本来指个人的功劳和资历,后 来也包括父祖的功劳和资历,于是又有门资、 世资等。 如果资不够,即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 人品二品。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晋书》卷三六《卫瓘传》:九品之制开始“犹有乡 论余风(指根据德才评定)。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 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实行“二品系资”后必然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即只 有据有较高官位(五品以上)的人及子弟,可以获得 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铨选和升迁较高官位 的资格,而有了较高的官位,又可以继续获得人品二 品。逐步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之局面。
末嵇康、阮籍为先导,较激进,反
名教,思想多受《庄子》影响。 ③永嘉(晋怀帝年号)时期,以向
不免依物象数理之消息盈虚,
言天道,合人事;后者建言大 道之玄远无朕,而不执着于实
秀、郭象为先导,虽仍重《庄子》,
而思想重归温和,形成‚新庄学‛。 ④东晋时期,与佛学渐趋合流。
物。凡阴阳五行以及象数之谈,
遂均废置不用,因乃进于纯玄 学之讨论。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1)、门阀政 治
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阀”, 右边的称“阅”。
阀阅,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东汉 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 于是出仕者的阀阅便又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相当于门第 。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 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 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 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 归于皇权政治。……严格意 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 的东晋时期,……门阀士族 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 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 阀政治时期。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2)、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的特点是按照门户等级区别士庶在经济、 政治、文化上所处的不同地位。
——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
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 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 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 由前者逐渐派生的。
· 鄙视实务
3.士族风尚与寒门兴起
士族风尚· 鄙视实务
•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 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 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 江左,此道弥扇,……望白署空,是称清 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是使朝经废于 上,职事隳于下。小人道长,抑此之 由。——《梁书》卷三七《何敬容传》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 “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 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 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 《世说新语 · 简傲第二十四》
张季鹰(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 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 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南史》卷三六《江斆传》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
士族在官吏选拔与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权逐渐削弱,寒人 或庶人在官员中比重增加。结果士庶界线难以坚持,清 浊之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随后门品失去了意义。至隋, 九品中正制亦被废除。 《南史》卷七一《沈峻传》: “家世农夫,至„沈‟峻好学,……为兼国子助 教,……兼五经博士”。 陈霸先以寒人夺得帝位,更开了南朝从未有过的先例。
一、东晋 1、东晋的建立 317年 东晋建立 347年 东晋灭成汉 420年 东晋亡
2、永嘉南渡
3、侨置和土断
4、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王)敦来朝,导谓 之曰:“琅邪王雄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 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 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
——《颜氏家训》卷四《涉务》
3.士族风尚与寒门兴起
· 注重音容
三、玄学与魏晋风度
3.士族风尚与寒门兴起
· 注重音容
三、玄学与魏晋风度
魏初清谈,上接汉代 之清议。 … 谈论既久, 由具体人事以至抽象 玄理,乃学问演进之 必然趋势。汉代清议 非议朝政,月旦当时
人物;而魏初乃于论
实事时,且绎寻其原 理, … 同时因其所讨
特点:官品决定人品和门第高下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特点1:门品决定官品
魏晋时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门阀制度,东晋以后 逐渐转化成按血统高贵与否区别的门阀制度,出 现了“膏腴之族”、“华族”、“次门”、“役 门”等长期内一般不因官位有无、高低而发生变 动的社会等级。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自此之后,
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帝登尊位,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
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
成帝…幼冲,见导,每拜。又尝与导书,手诏则云“惶恐 言”,中书作诏则曰“敬问”,于是以为定制……
——《晋书· 王导传》
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
——马总《意林》卷五引
风气
制度
西晋惠帝元康(291-299)年间,尚书吏部郎 李重上奏:“如„癸酉‟诏书之旨,以二品系 资,或失廉退之士,故开寒素以明尚德之举。”
——《晋书》卷四六《李重传》
2.士族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二品系资” 品:中正品,人品。中正品分为九品,衡量标 准为德、才,二品以上是高品。“品”由中正根据
(3).士族风尚与寒门的兴起
士族风尚 • 标榜门户 • 鄙视实务 • 注重音容 • 饮酒服药
· 标榜门户
· 标榜门户(婚姻:门当户对)
士族风尚· 标榜门户
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先是中书舍人(中书省内设中书通事舍人,简称 舍人,传宣诏令)纪僧真幸于„南齐‟武帝,稍 历军校,容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 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 昭光女,即时无复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 帝曰:“由江斆、谢瀹,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 之。”僧真承旨诣斆,登榻坐定,斆便命左右曰: “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 “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南史· 江斆传》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 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 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 维持。 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体制,主流是皇权政 治而非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 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流。门阀政治的存在是暂时性的, 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 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皇权政治的各种制度经过百余年 的发展,终于与北朝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渊源。
特点2: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 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
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 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宗‟ 越为役门。……为扬武将军(官品四品),领台队。元 嘉二十四年(447),启太祖(宋文帝)求复次门,移户 属冠军县,许之。
——田余庆
东晋一代政治史,大部分时间是表现为几个执政 家族兴衰交替的历史。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邪王氏 陈郡谢氏 颍川庾氏 太原王氏 谯国桓氏
东 晋 陶 女 俑
王导: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王敦: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
江荆二州牧
„王敦‟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 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元‟帝畏而恶之。 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 有侍中二人侍帝。„元‟帝脱戎衣,著朝服,顾而言曰: “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
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 中,便足了一生。”
——《世说新语 · 任诞第二十三》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南朝的衰糜之气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 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 未尝目观起一坺(ba)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 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皆优闲之过也。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 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 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歕陆梁,莫不震 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