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发热 (1)

合集下载

病理学答疑题库1 (2)

病理学答疑题库1 (2)

一、判断题1、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浓缩,核分裂和核溶解。

( 错)2、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肺。

( 错)3、结核性肉芽组织一般是由结核结节与肉芽组织构成。

( 错)4、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 错)5、白色血栓是由于红细胞少,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错)6、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对)7、表面化脓是指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对)8、纤维素性粘连就是结缔组织引起的粘连。

(错)9、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于原位癌。

(对)10、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 对)11、肝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肝癌。

( 对)12、肿瘤细胞异型性越高,分化就越好,恶性度就越小。

(错)13、癌前病变是一种良性肿瘤。

( 错)14、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形成典型的假膜性炎。

(对)15、良性肿瘤通常分化程度低,细胞异型性小。

(错)16、大叶性肺炎时,铁锈色痰出现于灰色肝样变期。

(错)17、器官、组织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错)18、伤寒的基本病变属于增生性炎。

(对)19、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肺静脉。

(错)20、粟粒性肺结核是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

(错)21、大叶性肺炎患者缺氧症状在灰色肝样变期比红色肝样变期减轻。

(对)22、绒癌的特点是滋养层细胞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

(错)23、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小管的纤维素性炎。

(错)二、单选题1、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为:(B)A胞浆的改变 B胞核的改变 C胞膜的改变 D细胞器的改变2、急性肺栓塞的栓子最有可能来自于:(D )A主动脉 B上腔静脉 C门静脉 D股静脉3、结核性肉芽肿中的坏死属于:(A)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坏疽4、乳腺癌最常发生于乳腺的:(C)A内上象限 B内下象限 C外上象限 D外下象限5、恶性葡萄胎与良性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D )A有远隔脏器转移 B明显的出血坏死 C侵入子宫肌层 D可见胎盘绒毛组织6、关于早期胃癌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是指癌组织浸润到肌层者 B是指直径在2以内者 C 是指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 D无淋巴结转移7、肝癌的组织类型中最多见的是:(B )A胆管上皮癌 B肝细胞肝癌 C混合性肝癌 D脉管瘤8、最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D )A脑 B肺 C子宫 D四肢9、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B )A心肌细胞 B表皮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横纹肌细胞10、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主要依据为:(D )A肿瘤的生长方式 B肿瘤发生的部位 C肿瘤的大小 D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11、下列哪种不是感染性肉芽肿? (D )A风湿小结 B 伤寒结节 C 结核结节 D 淋巴小结12、心力衰竭细胞主要来源于:(B )A中性白细胞 B 单核细胞 C 淋巴细胞 D 浆细胞13、出血性梗死最常发生于:(B )A脑 B 肺 C 脾 D 肾14、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B )A白细胞和纤维素 B 纤维素和血小板 C 白细胞和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15、下列哪种是变质性炎? (B )A化脓性脑膜炎 B 肝炎 C 急性肾炎 D 小叶性肺炎16、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C )A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链球菌 C 草绿色链球菌 D 肠球菌17、.二尖瓣狭窄时, 由于血液动力学改变,首先引起:(D)A左心室肥大 B 左心房肥大 C 左心室扩张 D 左心房扩张18、.风湿小结常见于:(B)A皮肤 B 心肌 C 心瓣膜 D 心外膜19、引起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A)A左前降枝 B 右前降枝 C 左冠脉 D 右冠脉20、大叶性肺炎属于:(D )A化脓性炎 B 浆液性炎 C 变质性炎 D 纤维素性炎21、胃溃疡常发生于:(B )A胃底 B 胃小弯 C 胃大弯 D胃前壁22、早期肝癌是指:(B )A直径在2CM以内,少于2个结节. B 直径在3CM以内,少于2个结节. C 癌局限于小叶内 D 癌未累及包膜.23、胃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是:(A)A出血 B 穿孔 C 梗阻 D 癌变24、桥接坏死常见于:(C )A急性重型肝炎 B 慢性轻度肝炎 C 慢性重度肝炎 D 急性普通型肝炎25、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变最常见的原因是:(B)A慢性酒精中毒 B 病毒性肝炎 C 药物中毒 D 营养不良26、容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A)A四肢 B 肺 C 心肌 D 子宫27、肿瘤的实质是指:(B)A神经组织 B 肿瘤细胞 C 结缔组织 D 淋巴组织28、乙脑无哪一项:(D )A血管套形成 B 胶质小结 C 软化灶 D 中性白细胞浸润29、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的特征是:(C)A脑出血 B 左心室扩张 C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D 右心室肥大30、下列风湿性病变中哪一向对机体危害最大:(D )A关节炎 B 皮下结节 C环形红斑 D 心内膜炎31、关于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C )A键索断裂 B 瓣膜穿孔 C 瓣膜增厚,缩短 D 键索变细32、宫颈早期浸润癌是:(B )A超过基底膜下5MM B小于基底膜下5MM C 超过基底膜下1MM D小于基底膜下1MM33、早期胃癌是指:(D )A直径在2CM以内 B 无淋巴结转移 C 癌局限于粘膜内 D 未累及肌层34、急性肾盂肾炎属于:(C)A变质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化脓性炎 D 浆液性炎35、恶性葡萄胎与绒癌的主要区别是:(C)A阴道有转移结节 B 出血坏死 C 有绒毛结构 D 细胞有异型性36、原位癌的诊断标准:(B )A几乎全层癌变,基底膜完整。

发热病理知识点总结

发热病理知识点总结

发热病理知识点总结一、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6~37.5°C)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体体温由脑下中枢调节,受周围温度、代谢率和泌品量的影响,通常成年人口腔体温在36.8~37.3℃之间。

一般情况下,体温超过37.5℃即为发热。

发热可是机体对外界环境改变或者病理因素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也可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发热是一种非特异性体征,常伴随着其他临床症状一起出现。

二、发热的生理机制发热是机体对外界环境改变或者病理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

发热的生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热中枢的调控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下丘,主要由腹外侧脑室下丘核和脑干网状结构调节。

当机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或病理刺激时,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会释放促发热物质,使机体体温升高。

2. 发热反应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或者病理因素的作用后,会出现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其表现为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代谢率增加等。

3. 代谢率增加发热时,机体的代谢率会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帮助机体维持体温的稳定。

4. 血液循环改变发热时,机体的血液循环会发生改变,血管扩张,促进热量的散发,帮助机体降低体温。

以上是发热的主要生理机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机制,才能更好地理解发热的病理生理过程。

三、发热的分类发热可以根据其病因、持续时间、体温变化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 根据发热的病因分类(1)感染性发热:由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例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2)非感染性发热:由于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发热,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2. 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分类(1)急性发热:持续时间短,通常在1~2周内。

(2)亚急性发热:持续时间稍长,通常在2周~1个月内。

(3)慢性发热: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1个月以上。

3. 根据体温变化分类(1)弛张热:体温呈波动性升高,白天可高于38℃,夜间可回到正常范围。

(2)不规则性热:体温持续升高,但不呈周期性,也不具有规律性。

病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大全04

病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大全04
A.碱中毒 B.左心衰竭 C.肾衰竭 D.合并肺炎 E.合并呼吸衰竭 25.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 A.肺实质受损害 B.小气道受损害 C.呼气阻力增加 D.肺组织实变 E.肺功能不全 26.发生肺肉质变是由于 ( ) A.慢性肺淤血、纤维增生 B.肺内肉瘤细胞弥漫浸润 C.肺内癌细胞实变 D.肺内渗出物机化 E.硅肺致肺弥漫纤维化 27.易导致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的肺部疾病不包括 ( ) A.硅肺 B.石棉肺 C.肺结核 D.间质性肺炎 E.支气管扩张症 28.慢性胃炎是 ( ) A.病菌引起的胃黏膜的一种特异性炎症 B.病毒引起的胃黏膜的一种特异性炎症 C.支原体引起的胃黏膜的一种特异性炎症 D.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黏膜的一种特异性炎症 E.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 膜的一种特异性炎症
.
.
16.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细胞最多见 ( )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7.下列哪种病变不易发生机化 ( ) A.脑软化灶 B.脑血栓形成 C.脑陈旧性血肿 D.肾梗死灶 E.肾脓肿 18.结核球的形成是干酪样坏死物被 ( ) 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排出 E.吸收 19.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 ) A.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 B.肝细胞 C.心肌细胞 D.唾液腺 E.神经细胞 20.诊断肿瘤的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CT 检查 B.X 线透视 C.超声波检查 D.脱落细胞学检查 E.活组织检查 21.高血压致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是 ( ) A.脑桥 B.延髓 C.丘脑 D.基底节、内囊 E.小脑 22.关于风湿病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风湿病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B.以心脏病变对患者的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D.风湿性关节炎可致关节畸形 E.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断风湿病有帮助 23.下述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哪一项不引起肺淤血 ( )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以上都不是 24.某患者,患阻塞性肺气肿多年,因感冒出现咳嗽、气急、心悸加重住院,查体发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该患者 最可能诊断 ( )

病理学答疑题库1 (2)_0

病理学答疑题库1 (2)_0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学答疑题库1 (2)病理学答疑题库 1 (2) 一、判断题 1、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浓缩,核分裂和核溶解。

( 错) 2、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肺。

( 错) 3、结核性肉芽组织一般是由结核结节与肉芽组织构成。

( 错) 4、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 错) 5、白色血栓是由于红细胞少,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错 ) 6、微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对) 7、表面化脓是指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对 ) 8、纤维素性粘连就是结缔组织引起的粘连。

(错 ) 9、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属于原位癌。

(对 ) 10、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 对 ) 11、肝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肝癌。

( 对 ) 12、肿瘤细胞异型性越高,分化就越好,恶性度就越小。

(错 ) 13、癌前病变是一种良性肿瘤。

( 错) 14、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形成典型的假膜性炎。

(对) 15、良性肿瘤通常分化程度低,细胞异型性小。

(错) 16、大叶性肺炎时,铁锈色痰出现于灰色肝样变期。

1 / 17(错) 17、器官、组织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错) 18、伤寒的基本病变属于增生性炎。

(对) 19、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肺静脉。

(错) 20、粟粒性肺结核是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

(错) 21、大叶性肺炎患者缺氧症状在灰色肝样变期比红色肝样变期减轻。

(对) 22、绒癌的特点是滋养层细胞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

(错) 23、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小管的纤维素性炎。

(错)二、单选题 1、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为:( B) A 胞浆的改变 B 胞核的改变 C 胞膜的改变 D 细胞器的改变 2、急性肺栓塞的栓子最有可能来自于:(D ) A 主动脉 B 上腔静脉 C 门静脉 D 股静脉 3、结核性肉芽肿中的坏死属于:( A)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C 纤维素样坏死 D 坏疽 4、乳腺癌最常发生于乳腺的:(C) A 内上象限 B 内下象限C 外上象限 D 外下象限 5、恶性葡萄胎与良性---------------------------------------------------------------最新资料推荐------------------------------------------------------ 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D ) A 有远隔脏器转移 B明显的出血坏死C侵入子宫肌层 D 可见胎盘绒毛组织 6、关于早期胃癌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是指癌组织浸润到肌层者 B是指直径在2以内者 C 是指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 D 无淋巴结转移 7、肝癌的组织类型中最多见的是:(B ) A 胆管上皮癌 B 肝细胞肝癌C 混合性肝癌 D 脉管瘤 8、最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D ) A 脑 B 肺 C 子宫D 四肢 9、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B ) A 心肌细胞 B 表皮细胞C 平滑肌细胞 D 横纹肌细胞 10、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主要依据为:(D ) A 肿瘤的生长方式 B 肿瘤发生的部位C 肿瘤的大小 D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11、下列哪种不是感染性肉芽肿? (D ) A 风湿小结 B 伤寒结节 C 结核结节 D 淋巴小结 12、心力衰竭细胞主要来源于:(B ) A 中性白细胞 B 单核细胞 C3 / 17淋巴细胞 D 浆细胞 13、出血性梗死最常发生于:(B ) A 脑 B 肺 C 脾D 肾 14、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B ) A 白细胞和纤维素 B 纤维素和血小板C 白细胞和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15、下列哪种是变质性炎? (B ) A 化脓性脑膜炎 B 肝炎C 急性肾炎 D 小叶性肺炎 16、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C ) A 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链球菌C 草绿色链球菌 D 肠球菌 17、.二尖瓣狭窄时, 由于血液动力学改变,首先引起:(D) A 左心室肥大 B 左心房肥大C 左心室扩张 D 左心房扩张 18、.风湿小结常见于:(B) A 皮肤 B 心肌 C 心瓣膜D 心外膜 19、引起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A) A 左前降枝 B 右前降枝C 左冠脉 D 右冠脉 20、大叶性肺炎属于:(D ) A 化脓性炎 B 浆液性炎 C 变质性炎 D 纤维素性炎 21、胃溃疡常发生于:(B ) A 胃底 B 胃小弯 C 胃大弯D 胃前壁 22、早期肝癌是指:---------------------------------------------------------------最新资料推荐------------------------------------------------------ (B ) A 直径在 2CM 以内,少于 2 个结节. B 直径在 3CM 以内,少于 2个结节. C 癌局限于小叶内D 癌未累及包膜. 23、胃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是:(A ) A 出血 B 穿孔 C 梗阻D 癌变 24、桥接坏死常见于:(C ) A 急性重型肝炎 B 慢性轻度肝炎C 慢性重度肝炎 D 急性普通型肝炎 25、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变最常见的原因是:( B) A 慢性酒精中毒 B 病毒性肝炎C 药物中毒 D 营养不良 26、容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A ) A 四肢 B 肺 C 心肌D 子宫 27、肿瘤的实质是指:(B) A 神经组织 B 肿瘤细胞C 结缔组织 D 淋巴组织 28、乙脑无哪一项:(D ) A 血管套形成 B 胶质小结 C 软化灶 D 中性白细胞浸润 29、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的特征是:( C) A 脑出血 B 左心室扩张 C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D 右心室肥大 30、下列风湿性病变中哪一向对机体危害最大:5 / 17(D ) A 关节炎 B 皮下结节C 环形红斑D 心内膜炎 31、关于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C ) A 键索断裂 B 瓣膜穿孔 C 瓣膜增厚,缩短 D 键索变细 32、宫颈早期浸润癌是:(B ) A 超过基底膜下 5MM B 小于基底膜下 5MM C 超过基底膜下 1MM D 小于基底膜下 1MM 33、早期胃癌是指:(D ) A 直径在 2CM 以内 B 无淋巴结转移C 癌局限于粘膜内D 未累及肌层 34、急性肾盂肾炎属于:( C) A 变质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化脓性炎 D 浆液性炎 35、恶性葡萄胎与绒癌的主要区别是:(C) A 阴道有转移结节 B 出血坏死C 有绒毛结构D 细胞有异型性 36、原位癌的诊断标准:(B ) A 几乎全层癌变,基底膜完整。

动物病理学 缺氧、发热、应激(9.2.1)--发热

动物病理学 缺氧、发热、应激(9.2.1)--发热

A pathologic elev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is fever?
散热障碍—— Heatstroke
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甲状腺机能
亢进
体温调节障碍——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非调节性体温升高——过 热
( 一 ) 发热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 枢调定点上
Blood warmer than set point
Imbalance
Homeostasis (36℃ ~ 37℃ ) Imbalance
Cold stimulus
Blood cooler than set point
Body temperature
increases
Skin blood vessels constrict
移 调节性体温 升 高 (>0.5 C)
37℃ 37℃ 37℃
Fever
normal
Set point BT
Pyrogen affected body
Fever happened
过热
发热 调定点上移
调定点
正常体温曲线
生理性体温升高
( 二 ) 过热
过度产热 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
障碍
被动性体温 升 高 (>0.5 C)
发热
有利方面 :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 抗感染、清除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
有害方面:对机体有不良效应,包括脱水, 心肺负荷增加,负营养平衡等。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 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EP ), EP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在中枢介质的作用下,使体温调 定点上移,引起机体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病理学中发热的概念及分类

病理学中发热的概念及分类

病理学中发热的概念及分类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病理学中,发热常常是机体对于感染、炎症、免疫反应等病理状态的一种反应。

下面将对发热的概念及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热的概念发热是机体对于病理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当人体遭受感染、炎症、肿瘤、免疫反应等刺激时,细胞和组织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这些细胞因子和介质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和末梢神经系统的调控,导致体温上升,出现发热反应。

二、发热的分类根据发热的机制及特点,发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周期性发热和全身性发热。

1. 感染性发热: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

感染性发热常常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

常见的感染性发热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感染性发热的特点是体温波动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体温常常逐渐下降。

2. 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是指除感染外,其他病理状态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较多,包括肿瘤、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非感染性发热的特点是体温较高且持续时间长,常常伴随有相关病理特征,如肿块、红肿、关节痛等。

3. 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发热是指发热间歇性出现,并呈周期性变化的发热。

常见的周期性发热疾病包括间日疟、黑热病、土伤寒等。

周期性发热的特点是体温在一段时间内升高,然后又恢复正常,之后再次升高,如此往复。

4. 全身性发热:全身性发热是指全身多个系统受损引起的发热,例如全身性感染、严重的外伤、烧伤等。

全身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持续时间长,伴有全身性症状,如寒战、心率加快、循环功能不稳定等。

总结:发热是机体对病理刺激的一种反应,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周期性发热和全身性发热。

发热的分类有助于医生在临床上对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对于合理的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病理学 缺氧、发热、应激(9.1.1)--缺氧

动物病理学 缺氧、发热、应激(9.1.1)--缺氧
贫血: 毛细血管中氧分压降低较快,氧向组织弥散 速度减慢,导致组织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 差减小
Hb 与 O2 亲和力增强的血液性缺氧, O2 不易释出!
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CO2max CaO2 SaO2 低张性
CO2 (a-v)
血液性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皮肤颜色
贫血 —— 苍白 Hb-CO —— 樱桃红 HbFe+3-OH —— 咖啡色
��� 缺氧初期: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 - 垂 体 - 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糖、脂肪、蛋白质分解 代谢加强,导致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增加。 ��� 缺氧后期:中间代谢产物乳酸和酮体堆积,发 生代谢性酸中毒
(二)功能改变
2. 循环系统
皮肤,黏膜,腹腔脏器血管收缩— — 外周阻力增加, 维持血压,保证器官的灌注压
氧疗
吸入氧分压较高的空气或高浓度氧对各种 类型的缺氧均有一定的疗效,这种方法称为氧疗 。
低张性缺氧效果最好。 其它类型的缺氧,氧疗可增加血浆内溶解的氧 。
缺氧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1 、消除引起缺氧的原因; 2 、吸氧。
1 、大气性缺氧、呼吸性缺氧:吸氧能提高肺泡气氧分 压,促进氧在肺中的弥散与交换,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 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疗效甚好。 2 、由右向左分流所致缺氧及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和组织性缺氧:高压氧疗可使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量增 加,缓解缺氧。 3 、吸入纯氧特别是高压氧可使血液氧分压增高,氧与 CO 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促使碳氧血红蛋白解离, 因而对 CO 中毒性缺氧的治疗效果较好。
循环性缺氧
特征 组织血流↓
1. 原因与机制
(1) 全身性血循环障碍 : 休克、心力衰竭等。

《病理学》发热ppt课件

《病理学》发热ppt课件
性质:由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 NK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具有抗 病毒、抗肿瘤的蛋白质。
亚型:多种,与发热有关的是IFN-,
IFN- 。 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
(三) 体温升高的机制
发热激活物 产致热原细胞 产生和
释放内生致热原(EP)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 中枢介质释放 体温调定点 机体
多见于 ②散热障碍
③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3、发热
— 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
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37.5 ℃)时,称为 发热。
表1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过 热 病因 发病机制 无致热原 调定点无变化, 散热障碍 物理降温
发 热 有致热原 调定点上 移 针对致热 原

脑室(ICV)内注射PGE2 发热。


EPs引起发热的同时,CSF中PGE2 。
下丘脑组织与EPs体外培养, 有PGE2合成 . 阻断PGE合成的药物,可解EPs性发热。 微注射法将PGE2注入POAH区发热,而 偏离POAH区,则不引起发热。
(2)负调节介质
① 精氨酸加压素(AVP)
(3) 病毒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
柯萨奇病毒等。
人类的致病病毒多数 为包膜病毒。
包膜脂蛋白
致热物质 血凝素
(4)其它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胞壁 中脂多糖 体内相应的抗原表达或细胞自身
抗原的变异 启动免疫反应 致热。
2、体内产物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 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 上,持续数天后又骤 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2. 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摄氏度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3. 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急性肺炎
C.环境高温
D.妇女月经前期
E.先天性汗腺缺乏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4. 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5. 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
A.IL-1
B.IFN
C.TNF
D.MIP-1
E.抗原抗体复合物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6. 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血细胞凝集素
D.螺旋体
E.疟色素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
A.尿酸结晶
B.流感病毒
C.螺旋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白细胞致热原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8. 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
A.变态反应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恶性肿瘤
E.无菌性炎症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9.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10. 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11. 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心肌细胞
D.淋巴细胞
E.星状细胞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12. 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
A. PGA2
B.PGD2
C.PGE2
D.PGI2
E.PGF2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13. 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
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E.心率加快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14.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
A.3%
B.5%
C.10%
D.13%
E.15%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15. 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
A.无变化
B.明显下降
C.轻度下降
D.明显上升
E.轻度上升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16. 发热患者最常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17. 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18. 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19. 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等于散热
C.散热大于产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20.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平均约增加
A.5次
B.18次
C.15次
D.20次
E.25次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21. 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A.淋巴因子
B.内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内生致热原
E.本胆烷醇酮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22. 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A.淋巴因子
B.内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内生致热原
E.本胆烷醇酮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23. 内毒素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
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
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得分:
0.0
二、简答题(答题说明:根据提问,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共有2题,合计8.0分。

)
24. 发热时机体蛋白质、糖、脂肪三大代谢有何改变?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蛋白质分解加强,呈负氮平衡;糖的分解代谢加强,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乳酸产生增加;脂肪分解代谢加强和氧化不全,酮体产生增加。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25. 发热病人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吗?为什么?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不需要都用抗生素。

因为发热的病因有两大类:1.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等; 2.非病原微生物:包括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炎物、某些代谢产物等。

只有因细菌引起的发热,用抗菌素才有用,否则均无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