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着一系列困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困境1、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影响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化肥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引发贸易伙伴的担忧和限制。
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2、贸易壁垒的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设置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
例如,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措施和绿色壁垒,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同时,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大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
这种经营模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
同时,农产品供应链不够完善,物流成本高,保鲜技术落后,影响了农产品的及时供应和品质保持,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品牌附加值低。
很多农产品只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口,缺乏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难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5、市场信息不对称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价格波动和竞争对手的动态等信息,导致决策失误,错失市场机会。
此外,国内农业生产者与出口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安排。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对策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饱和和国际间的贸易关系日趋密切,农产品出口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以农产品出口情况为主线,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涉及的各个方面。
一、农产品出口的概况农产品出口是指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通过贸易渠道销售到国外市场的行为。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二、农产品出口的优势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质的农业技术。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最后,中国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支持,以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发展。
三、农产品出口的挑战农产品出口虽然有优势,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符合性。
其次,由于气候、地理和文化差异等原因,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着差异性,出口企业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
最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实施限制。
四、如何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要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种类和规格。
同时,加强贸易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
此外,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提供更多的金融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扩大国际市场。
五、农产品出口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产品出口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农产品出口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乡村的综合经济实力。
最后,农产品出口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外汇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市场竞争力不足、质量标准不符合国际要求、农业生产成本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
为了提高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改进包装和运输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手段,使中国农产品在质量、价格和服务方面更具有竞争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符合国际贸易标准也是出口的必要条件。
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推行有机农业等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使其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给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推广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加工等措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加强农产品营销策划。
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参加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开展市场调研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出口量。
第五,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农产品出口水平。
可以加强与国际农产品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展会的合作,开展农产品贸易洽谈和合作项目,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
为了解决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营销策划和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等对策。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出口规模和质量。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农业出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稳定。
我国一些农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存在着品种单一、规格不一致、质量偏低等问题,导致有些商品无法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影响了出口。
二是缺乏品牌优势。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竞争力提升。
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新西兰的Anchor牛奶、澳大利亚的Kangaroo肉等,更是凭借自身品牌优势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
三是技术落后。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相对欠缺,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导致在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升级方面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具体策略如下:一是加强质量监管。
政府需要推行严格的公共监管措施,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同时,也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培育品牌优势。
政府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制定、推广和保护的支持,扶持鼓励优质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企业可以加强营销,在世界知名的展会上进行展示和推广,开展多形式的品牌推广活动,让外国消费者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优秀品牌。
三是推进技术升级。
政府需要推出一系列技术创新引领政策,支持和鼓励农产品技术升级,引导企业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综上所述,要想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关键在于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政府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和引导,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观察和分析,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质量问题我国部分农产品在外销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不稳定、质量不符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市场占有率。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质量监管和管理,完善质量检测制度。
二、价格问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低和竞争激烈造成的。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必须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贸易保护主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时,我国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如加强政策沟通、扩大市场多元化、加强贸易协调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四、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政策手段或技术标准等手段,以限制或防止低质量或低环保的产品进口。
加强环保措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环保标准和认证,并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解决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质量检测制度,强化对农产品生产、收储、销售和运输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以优势产业为主,培育新的产业优势,通过推进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附加值,同时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市场的占有率,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拓展出口市场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参加国际性的农产品展览和交流活动,开拓新的合作渠道,推广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形象,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推广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使农产品生产更加具有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和新西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劣如何

中国和新西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优劣如何首先,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是中国农业资源丰富。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供应。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这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加工能力较强。
中国拥有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最后,中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是一个长期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市场信息和贸易资源,有能力开拓和巩固海外市场。
然而,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是质量和安全问题。
由于中国农产品的供应量巨大,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中国农产品可能会受到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的影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中国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是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
由于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需求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对其他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导致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低。
最后是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足。
相比于其他一些农产品出口大国,中国的农产品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新西兰的农产品出口也具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是品质和安全。
新西兰农产品以其出色的品质和安全可靠性而闻名于世。
新西兰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农业资源,农产品在生态和环境条件下得以良好栽培,追求绿色环保和高品质的农业生产,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
其次是食品多样性和独特性。
新西兰农产品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品种,如新西兰牛肉、乳制品、海产品等,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此外,新西兰还拥有独特的畜牧业和农业管理经验,能够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是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了解。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分析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农产品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乎国内农业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还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平衡产生着深远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规模都相当可观。
从出口方面来看,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比如,我国的苹果、柑橘等水果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出口量逐年递增。
蔬菜凭借其丰富的品种和良好的品质,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
水产品方面,养殖和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的水产品出口持续增长。
然而,在进口方面,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肉类产品的进口量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内生产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所致。
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点1、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过去,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而如今,加工农产品的出口比例逐渐上升。
这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市场多元化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而是逐渐拓展到全球范围。
与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的国家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3、贸易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一般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网络平台,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走向国际市场。
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1、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国家在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美国、巴西等农业大国,它们在技术、规模和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压力。
2、贸易壁垒增多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绿色壁垒、反倾销措施等。
这增加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和成本。
3、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影响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某一产品的出口,还可能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4、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出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

中国出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一、中国农业具备出口优势吗?中国农业不仅关系到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8亿多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基本来源。
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43%,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如此严酷的资源条件,将始终约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国粮、棉、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如从资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国每生产1公斤小麦亏损0.15元,到2001年,进一步亏损0.39元,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而与此相反,大米、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进一步显示,90年代以来农产品生产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上升,是导致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
与此相反,由于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程国强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中密集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
显然,从理论上观察,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程国强、彭廷军,2000年。
资料来源:程国强、陈俊红,2003年。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源泉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实绩印证了这一理论判断。
表3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3)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 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 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 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 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 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 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1)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 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 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 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 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 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 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 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 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 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 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 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 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 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 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
述三个有利条件: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 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 22.7%(1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 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 居世界前十五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 主要出口市场。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 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 口,有利于充分发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3)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 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 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 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 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 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 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劳动费用、固定 资产折旧、直接费用和税收等),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 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改革开放 以来,国内主要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以每年10%的速度递 增。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 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 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劣势分析
国贸1001班 梁苗 2012.5.12
提纲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个有利条 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的三个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 第二,农产品贸易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改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2)
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 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 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 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 多倍。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 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 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 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 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 个有利条件:
第三,大国效应与后发优势。中国作 为世贸组织成员,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 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 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竞争环境。随着经济 的高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体 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将逐步缩小 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差距,有利于 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4)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 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 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 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 70%。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 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就稻米来说,国外消费者喜食 长粒米,而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为6.8毫米,比国际名牌 大米短0.4毫米;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国 外名牌大米平均为20.1%,我国8个优质米平均为17.5%。 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 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 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 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 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 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善,贸易顺差扩大。 第三,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
洲地区。 第四,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品种上看,粮食、
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增较快长,大豆、 油脂和棉花进口较多。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1)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 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 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 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 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 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2)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 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 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 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 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 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 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 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 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 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 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2000年1-8月份, 亚洲占出口份额的73.4%,山东省2000年农产品出口日、 韩就占80%左右。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 依赖。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4)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 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 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 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 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 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 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 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 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