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叠合楼板专项
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及原因

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及原因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逐渐推广,叠合楼板在装配式建筑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叠合楼板施工问题也成为影响施工质量的通病,不仅影响观感质量,而且当后浇带接缝处漏浆和平整度超过规范时,在装饰施工前,需对漏浆部位进行打磨,从而造成浪费。
叠合楼板施工的主要原因是后浇接缝处模板与后浇带两侧叠合板拼贴不紧密,两种材料之间有缝隙,同时因部分叠合楼板单块板尺寸较大,很难保证叠合楼板和模板之间拼贴密实,从而进一步加大后浇带处模板与后浇带两侧叠合楼板处缝隙漏浆的可能性。
叠合楼板和模板之间存在缝隙,浇筑叠合楼板后浇带混凝土时,混凝土水泥浆液会渗透并填充缝隙处的空间。
当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时,叠合楼板后浇带两侧附带水泥浆液,不仅观感差,影响后续工序施工,而且极难凿除。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PC预制构件;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原因分析引言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楼板常采用多块叠合板拼接而成,其拼缝的传力性能是保证双向受力叠合板整体性的关键。
在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及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对密拼连接叠合板用于双向板的设计和构造一定的表述,但要求现浇的板厚较大,且拼接部位楼板的有效厚度有所折减,刚度有所下降。
国内外学者对密拼叠合楼板的受弯性能开展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配筋能够提高拼缝部位的承载力。
研究表明,拼缝处钢筋的布置可以控制叠合板表面裂缝的发展,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基于此,本文探究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及原因分析。
1PC预制构件叠合楼板优势和劣势PC预制构件的原材料以混凝土为主,是经过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半成品,相较于传统现浇混凝土而言,PC预制构件优势较为明显,制作工艺和流程简单,可以显著提升PC预制构件效率与质量。
有别于传混凝土,PC预制构件安全性更高,工厂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按照标准尺寸批量生产,加快施工速度。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分析

第3卷第3期2021年3月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Vol.3No.3Mar2021智能建筑与设计施工装配式建瞬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分析翟石峰(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直属保障队,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进步,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满足绿色、节能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较为常见的叠合板施工技术优势、要点和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支撑体系中图分类号:TU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903(2021)03-0025-030引言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施工技术重视程度的加深,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
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此类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通过合理使用该际能够为施工现场环境、建筑质量提供保障。
1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优势装配式建筑结构本就具有极强的环保意义,而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良好性能,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通过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式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施工成本。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叠合板基本在供应厂商处已经完成了规格等基础项目的施工,无需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处理,直接拼装使用即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而传统工序的省略能够有效避免在施工现场开展模板和支撑等工作,进而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成本支出,同时,工作量的减少使得所需工人数量一同降低,为此,人力成本也会得到有效缩减,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1]o 第二,技术整体较为简单,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提供保障。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混凝土浇筑以及钢筋绑扎等施工作业,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整体操作较为简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
提高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合格率的措施分析

提高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合格率的措施分析摘要:预制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
根据施工图的设计方案,将建筑物的所有构件转化为可大规模制造的预制构件,将部分现浇结构整合在一起,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和连接,完成安全、耐久、安全、可靠的施工目标,施工方便,绿色环保。
在施工过程中,每个预制构件的装配和加工工艺不同,质量控制的重点也不同。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制构件叠合楼板装配的施工质量控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优化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合格率;措施1叠合楼板结构特点组合楼板是由水泥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组成的装配线整体混凝土楼板。
组合楼板属于半预制构件。
结构力学规定预制构件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为5cm~6cm。
具体厚度取决于混凝土和箍筋的数量。
较厚的可达7cm。
组合楼板的跨度一般为4m~6m,最大跨度可达9m。
组合楼板在有条件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工厂中制造。
底板预应力筋梁的主筋为组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排架钢筋和钢筋结构。
现浇混凝土底模采用预制构件层板,现浇层无需拼装支撑点模板。
桁架结构施工的钢筋可以提高层合板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抗弯刚度,也可以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预制钢筋,作为支撑点现浇板中的上表面钢筋,此外可以提高层合板的抗弯强度。
预制楼板在施工现场拼装完成后,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形成整体实心组合楼板。
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总厚度控制在12cm至30cm之间,具体厚度取决于跨度和荷载。
延伸预制构件混凝土层的桁架结构建筑钢筋和不光滑的混凝土表面确保叠加楼板的一部分预制构件和一部分现浇构件可以合理地整合成一个整体。
2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运用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主要优势2.1缩短施工时间在早期阶段,大多数层合板已经在工业厂房内基本加工,因此只需在施工现场铺设大量建筑钢筋,无需再次加工层合板,这样可以使施工的整体步骤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减少施工时间。
此外,与传统方法相比,层合板的加工一般在工厂内完成,因此季节、气候等因素造成的危害较小。
装配式建筑之叠合板与预制楼梯生产工艺及施工工艺图文讲解

➢ 300mm以上洞口按设计加强。
注意:
➢ 所有钢筋必须保证20-25mm混凝土保护层 ,任何端头不能接触模具。
➢ 扎丝绑扎方向一致朝上,加强筋需进行满扎 ➢ 绑扎完清理台车,按图检查是否漏扎错扎
二、工厂化生产梳理
注意:
➢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 ➢ 混凝土浇筑并初凝后严禁触碰钢筋、埋件,禁止敲
打模具及在工装上行走。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应使用工装对叠合板桁架进
行定位,避免出现桁架上浮的现象。
二、工厂化生产梳理
抹面提浆
要点:
➢ 用抹子将构件表面混泥土抹平,使表面平整 、均匀。
➢ 检查表面是否有石子或马凳等凸起物件,否 则将其清理置走。
成本,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购买装配式商
模不同,允许不超过规划总面积的5%不计入
品住房的购房者,优先给予信贷政策支持。
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
2、发展支撑 条件支撑
国家标准
现行图集
地方标准
➢ 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
➢ GB/T 51129—2015《工业化建筑 评价标准》
➢ JGJ/T 258—2011《预制带肋底板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注意:
➢ 进窑时注意边摸夹具不能伸出台车端面,台 车上无杂物。
➢ 外挂板的连接钢筋不能翘起太高,不易高于 10cm为准。
➢ 养护应同时注意湿度和温度,原则是湿度要 充分,温度应适宜。
二、工厂化生产梳理
拆除模具
பைடு நூலகம்要点:
➢ 拆除构建上面及各个档边上的套筒固定螺栓 及剪力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叠合楼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叠合楼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是指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预制底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配置底部钢筋的预制底板作为楼板的一部分,在施工阶段作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模板承受荷载,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整体的叠合混凝土构件。
1.混凝土叠合楼板分类按具体受力状态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
预制底板按有无外伸钢筋可分为“有胡子筋”和“无胡子筋”。
拼缝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分离式接缝(即底板间不拉开的“密拼”)和整体式接缝(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
预制底板分类预制底板按照受力钢筋种类可以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底板采用非预应力钢筋时,为增强刚度目前多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设计原则跨度大于3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跨度大于6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楼板厚度大于180m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
保证叠合面上下两侧混凝土共同承载、协调受力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的关键,一般通过叠合面的粗糙度以及界面抗剪构造钢筋实现。
施工阶段是否设置可靠支撑决定了叠合板的设计计算方法。
设置可靠支撑的叠合板,预制构件在后浇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下,不至于发生影响内力的变形,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
无支撑的叠合板,二次成形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及施工荷载影响了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应按二阶段受力的叠合构件进行设计计算。
2.技术标准1.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相关要求;预制底板制作、施工及短暂设计状况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066的相关要求;施工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要求。
装配式叠合板专项施工方案

装配式叠合板专项施工方案2022年1月目录一、编制说明------------------------------------------------------------ 41.1编制目的------------------------------------------------------ 41.2编制依据------------------------------------------------------ 4二、工程概况------------------------------------------------------------ 52.1工程基本情况-------------------------------------------------- 5 2.2工程特点------------------------------------------------------ 5 2.3构件信息------------------------------------------------------ 62.4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条件---------------------------------------- 6三、 PC构件工厂制作方案------------------------------------------------- 93.1总生产工艺流程------------------------------------------------ 9 3.2PC构件制作设备 ---------------------------------------------- 10 3.3PC构件制作基本工作流程 -------------------------------------- 123.4PC模板工程 -------------------------------------------------- 14四、施工部署----------------------------------------------------------- 204.1现场道路、工业化构件堆场布置--------------------------------- 20 4.2塔吊布置及施工流程------------------------------------------- 224.3工业化区域预制构件分布及重量情况----------------------------- 22五、施工准备----------------------------------------------------------- 225.1技术及现场准备----------------------------------------------- 22 5.2人员准备(每个吊装班组)------------------------------------- 235.3仪器、材料准备(每个吊装班组)------------------------------- 23六、施工方法----------------------------------------------------------- 246.1工业化区域吊装工艺流程--------------------------------------- 24 6.2吊装工艺----------------------------------------------------- 25 6.3预制楼梯吊装------------------------------------------------- 276.4吊装注意事项------------------------------------------------- 28七、检查验收----------------------------------------------------------- 297.1测量验收----------------------------------------------------- 29 7.2预制构件质量验收--------------------------------------------- 30 7.3预制构件安装验收--------------------------------------------- 327.4支撑系统验收------------------------------------------------- 33八、安全保障措施------------------------------------------------------- 348.1组织保障----------------------------------------------------- 348.2技术保障措施------------------------------------------------- 39九、应急预案----------------------------------------------------------- 429.1目的--------------------------------------------------------- 42 9.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42 9.3应急反应预案------------------------------------------------- 42一、编制说明1.1 编制目的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特编制本方案用于指导项目装配式构件供货和安装施工。
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板带施工工法(2)

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板带施工工法一、前言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板带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通过预制叠合楼板板带的方式,实现了建筑施工的高效、节能和环保。
该工法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板带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快速:通过预制叠合楼板板带,可以大幅提高施工速度,减少工期,节省劳动力成本。
2. 节能环保:采用该工法可以减少传统建筑施工中的浪费和污染,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精度高:采用工厂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可以保证施工中楼板的精度和质量。
4. 耐久性好:预制叠合楼板板带的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5. 适应性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共建筑、住宅、商业建筑等。
三、适应范围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板带施工工法适用于多种建筑项目,尤其适用于大型和高层建筑。
其适应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 公共建筑项目: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2. 住宅项目:包括单体住宅、高层住宅等。
3. 商业建筑项目:如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
4. 工业建筑项目:包括工厂、仓库等。
四、工艺原理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板带施工工法的理论基础是将楼板分为多个预制构件,通过铺设和叠合来完成构件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1. 设计与制造: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制定楼板的生产方案,进行模板制作、预应力施工等。
2. 运输与装卸:将预制好的楼板板带运输到现场,进行装卸。
3. 组装与施工:按照楼层顺序进行组装与施工,采用半干法接头连接板材。
4. 搭接与叠合:通过搭接连接楼板板带,形成整体结构,利用预应力钢筋使其受力均衡。
5.精细加工与表面处理:对楼板板带进行精细加工和表面处理,保证楼板的精度和质量。
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施工方法

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施工方法1 施工工艺预制叠合板施工工艺如下:基层清理→弹线处理→支撑体系安装→预制叠合板底板吊装→预制叠合板底板调整→预制叠合板底板拼缝→机电管线敷设→叠合板钢筋绑扎及埋件安装→预留洞口支模→检查验收→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养护→拼缝模板及板底支撑拆除。
2 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叠合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根据施工图纸,弹出叠合板的水平及标高控制线,同时对控制线进行复核。
各栋号叠合板吊装顺序如下图所示。
12-1#/12-3#楼预制板吊装顺序布置图图5-7-2-1 12-1#、12-3#楼预制板吊装顺序布置图图5-7-2-2 12-2#、12-4#楼预制板吊装顺序布置图图5-7-2-3 12-5#楼预制板吊装顺序布置图3 弹线处理当支承墙体现浇时,为便于控制安装标高,将剪力墙墙体浇筑超过叠合板安装底标高20mm,在预制叠合板底板安装前,在墙体弹叠合板预制板底标高线,根据安装需要采用角磨机将顶部超高部位切割掉,切割形成安装基面。
当支承剪力墙为预制构件时,在叠合板安装前检查预制墙体标高是否符合要求。
图5-7-3-1 预制叠合板就位弹线示意图1 图5-7-3-2 预制叠合板就位弹线示意图24 顶板支撑体系叠合板支撑采用独立支撑模板体系和轮扣架支撑模板体系两种。
独立支撑模板体系(1) 独立支撑模板体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架料及木模板的使用量。
(2) 顶板独立支撑模板体系有独立钢支柱、三角稳定架、几字形钢框木梁等组成。
(3) 顶板独立支撑及托架调至相应标高,上方放置的龙骨(可周转使用的“托梁”)间距根据设计要求不得大于1800 mm,沿长边方向布置,每道两个支撑,每个支撑距离叠合板边不大于400 mm。
预制叠合板支撑体系距墙体间距为450 mm~500 mm 之间。
支撑拆除时保留支撑不得少于2层。
对12-1#、12-3#楼的35户型,每叠合板布置6根独立钢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层 数
5
勘察单位 5 建筑层 高m
住宅建筑 地上 地下车库
6
监理公司
7
质量监督
6
建筑高 度m 建筑防 火
±0.00标高 建筑总高度
8
施工方
7
03
01 材料与设备计划
材料与设备计划
• 3.1人员准备: • 根据本工程施工的特点,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组 成项目班子,以确保本工程的目标完成。 • 3.2材料及场地准备: • 本工程预制工厂和施工现场所需各类施工原材料品种较多,质量要求高,且工期紧,周转材料用量较 大,在施工前及时落实材料供应商,拟订材料的进场计划。 • 材料堆场设置原则满足靠近道路,靠近塔吊,叠合板堆场及备用堆场均为15 X 7米,预堆一层叠合板, 叠合板堆放不超过5层梯段不超过2层,采用200厚碎石垫层加200厚C25混凝土,四周设200X300排 水沟,与现场排水系统相连。
• 塔吊应有足够高度的施工高度,充分考虑到吊钩高度、吊索长度、吊物高度及安全高度余量,确保吊 装钢筋、模板、脚手架等物料进行水平运输期间,物料不同结构及脚手架等较高实体发生碰撞。
材料与设备计划
为了完成现场物料搬运和材料周转使用,本工程在各楼座布置共7台塔机。塔机型号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型号 腾发塔机QTZ80 腾达塔机QTZ125 数量 1台 1台 臂长 48m 48m 建筑高度 92.90m 92.90m 安装高度 106 115 使用楼号 1#楼 2#楼
02
0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序 号 项 目 内 容 序号 项目 内 容
1
1 工程名称 2 2 工程地址 3 3 建设单位 4 4 设计单位
建筑功 该项目为3栋30层高层、2栋22层高层、2栋25层高层、3#4#调压站及一标段地下车库。 能 建筑位 置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面 积㎡ 一标段总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 地下车库 地下室 93647㎡ 130402㎡ 22层、25层、30层 2层 4.3 65.3、74、88.5 5.3 3.9米 1#2#3#5#(88.5米)、11#(74米)6#10#(65.3米) 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01
0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 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 6、《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 • 7、《混凝土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8、《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
• 统计最重构件在塔吊覆盖范围内是否满足塔吊的起重标准,统计距塔吊最远的构件重量是否满足塔吊 的起重标准,因为最重构件加吊具的重量与距塔吊最远的构件重量加吊具的重量均为2.3t。
• 3.3机械设备准备: • 塔吊
• 根据各楼号塔吊和构件之间的距离,重量和塔吊自身参数之间的的关系绘制各楼号塔吊起重范围圈以 此确定塔吊型号关系图和塔吊起重特性表见附件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
叠合楼板专项
2018年4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材料与设备计划……………………………………………………………………2 4、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7 5、质量措施和要求 …………………………………………………………………12 6、成品保护及文明施工 ……………………………………………………………13 7、安全措施 …………………………………………………………………………14 8、吊装过程中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15 9、附件 ………………………………………………………………………………18
材料与设备计划
叠合板吊具:
材料与设备计划
叠合板临时支撑
• 3.4.1楼板支撑体系 • 根据图纸确定支架位置后进行支架组装。 • 水平支撑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方,放置方向同PC叠合楼板桁架筋垂直排布。
• 临时支撑材料采用普通钢管φ4.8×2.8可调顶撑,横肋木方采用5×10cm木方。底板就位前应在跨中及紧贴支座部位均设置由柱和 横撑等组成的临时支撑。当轴跨l≤4.0m时跨中设置一道支承;当轴跨4.0m<l≤6.0m时跨中设置两道支承。支撑顶面应严格抄平, 以保证底板板底面平整。多层建筑中各层支撑应设置在一条竖直线上,以免板受上层立柱的冲切。 临时支撑拆除应根据施工规范 规定,一般保持连续两层有支撑。施工均布荷载不应大于1.5kN/m2,荷载不均匀时单板范围内折算均布荷载不宜大于1kN/m2,否 则应采取加强措施。施工中应防止构件受到冲击作用(以上施工均布荷载不包括均匀分布的叠合层混凝土自重)。
3
4 5 6 7
腾发塔机QTZ80
腾发塔机QTZ80 腾达塔机QTZ250 腾达塔机QTZ200 腾发塔机QTZ125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48m
50m 60m 55m 54m
92.90m
78.4m 69.7m 69.7m 78.4m
106
97 86 82 95
3#楼
5#楼 6#楼 10#楼 11#楼
• 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1991)
• 1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规范》(JGJ 224-2010) • 1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276-2012) •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 • 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 14、《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 15、《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8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