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语言积累运用二(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常识)过关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句子(病句、句子衔接与排序(解析版)

专题03 句子(病句、句子衔接与排序)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答案】示例一: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示例二:把“只要”改为“只有”。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和“才”不是一对关联词,根据句中的“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和“真正学好语文”之间是属于条件关系,判断应该把“只要……才”改为“只有……才”。
2.(2024·新疆·中考真题)参观博物馆后,学校举办“博览天下·启智增慧”演讲比赛。
下面是小博演讲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任选一处作修改。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守护者和记录者,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地方,①还是传承和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②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③让我们经常时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我选处,改为:。
【答案】示例一:①将“传承”和“保护”互换位置,或者改为:“还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
示例二:②在“是”之后加“连接”或“沟通”,或者改为:“是连接/沟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示例三:③删去“经常”或“时时”,或者改为:“让我们经常/时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①句语序不当,将“传承”和“保护”互换位置,因此改句为:还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②句搭配不当,在“是”之后加“连接”或“沟通”,因此改句为:是连接/沟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③句语义重复,删去“经常”或“时时”,因此改句为:让我们经常/时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3.(2024·山东·中考真题)展馆出口处,小鲁在留言墙上写了一句感言:中国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结果。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02 病句、排序、文化文学常识(解析版)

专题02 文化文学常识、病句辨析、排序(解析版)【2019年河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 “晋太元中” 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 “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 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答案】D【详解】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故选D。
【2018年河北中考真题】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答案】 (1). “誓”改为“视”“检”改为“俭”(2)赏析传统文化(3)去掉“望”(或去掉“敬请”)【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第(1)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誓死如归”写作“视死如归”,“勤检节约”写作“勤俭节约”。
第(2)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
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第(3)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下)辨析并修改病句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 另外,带“的”的定语 放在不带“的”的定 语之前。
• • • • • • • •
正确的语序应是: 属+数+动+形+名+中心语 我是( )女生。 1.能歌善舞的 2.五华中学 3.高二(15)班 4.一个 5.可爱的 6.漂亮 我是五华中学高二(15)班一个能歌善舞的 可爱的漂亮女生.
语,放在中心语前。
• 4、(2011广东)D. 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 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 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 古墓的发掘现场。 “一个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 上盖”
• (2014年四川卷) • C.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 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 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 语序不当,“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应当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
7、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 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 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 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在场群众、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 急救中心医护人员
句子里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符 合汉语的结构规则,这种语病叫搭配 不当。
搭配不当
• • • • • • •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否定与肯定不搭配 关联词搭配不当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 • • • • •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短语; 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短语; ③.表语气、程度、范围的副词; ④.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语序不当”与“搭配不当”含解析新人教版

“语序不当”与“搭配不当”1.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_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需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实力和工作作风。
B[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其次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应把“彰显”改为“检验”。
]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以受拒其余风遗响。
A.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B.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C.对后人来说,对传统文化就有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D.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D[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前面;其次处语病是搭配不当,“确认其时代风貌”“明辨其历史地位”均出现搭配不当,可调整为“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病句修改、排序题与答案

语文专题复习测试三:病句修改、句子排序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方漆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产品。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难免没有失误。
C.在啦啦队一阵又一阵助威声中,给队员们增添了无穷动力。
D.为了当好班主任,王老师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资料,常常分析整理材料到深夜。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彻底治理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使小明取得优异的成绩。
C.历史已经远去,时光仍在流逝,不变的却是千年的拳拳报国之情。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保安,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刚走到门口,我就闻到了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D.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一位著名的文学奖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
八下语文期末复习:句子(病句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标点符号)【知识讲解】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十二讲(全国通用)第03讲句子(病句辨识与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标点符号)考点一:常见病句的类型 (1)考点二:辨识病句的方法 (3)考点三:修改病句的原则 (3)考点四:修改病句的步骤 (4)考点五:修改病句七个“不放过” (4)考点六:句子成份 (6)考点七: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7)考点八: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8)考点九: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12)考点十:标点符号易错类型 (13)考点一:常见病句的类型常见的语病类型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状语、缺介词、缺关联词等。
如: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通过”,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
②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有”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2)成分赘余成分赘余主要有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定语及定语中心语赘余、状语赘余、补语赘余等。
如:①刘绪晨的成长和发展,使他认识到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主语中心语“成长”和“发展”意思相近,可去掉“和发展”。
②回到中国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
谓语“已经四个多月了”,结构和意思都已完整,“过去”多余,要删去。
③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语义重复,应去掉一个。
2.语序不当语序是指句子中各种成分的排列顺序。
汉语中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相对稳定的。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语序不当主要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分句成分顺序不当。
如:①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研究听取”颠倒了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②故宫博物院最近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示了”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统编版)学案+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统编版)学案+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统编版)1.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选出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A. 通过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考验,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了。
(删去“使")B. 很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删去“过于”)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在“正常发挥"前“能否”)D. 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
(在“劳动”后面加上“的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成分残缺,在“劳动”后面加上“的习惯"。
故选D。
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壳在进行运动。
B. 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D. 语文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演讲中的问题。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删去“使”;C.否定不当,可删去“不";D.语序不当,将“纠正”与“指出"互换位置;故选A。
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
你要住在溪边,;你要住在崖下,;你要住在林间,;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②③④①B. ③①②④C. ②③①④D. ③②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根据“你要住在溪边”的位置,可知第一处应填入③“可看水中腾雾";根据“你要住在崖下”的位置,可知第二处应填入②“可观石上生云";根据“你要住在林间”的位置,可知第三处应填入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根据“你要住在村头”的位置,可知第四处应填入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故选D。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复习专题(二) 03病句、修辞、说明方法、理解、排序

【期末专项】专题03病句、修辞、说明方法、理解、排序一、本册所学新知识盘点。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例: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1)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2)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3.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4.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二、修改下面病句。
1.只要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
2.今年学校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3.鲸的寿命很长,一般通常可以活几十年,有的甚至能活近一百年。
4.信赖,往往制造出美好的境界。
5.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没有落过榜。
6.又见到了爷爷养的那只小狗。
7.云层里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语言积累运用二(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常识)过关训练一、文学常识1.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他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B.《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C.《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所作。
D.《望岳》的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
【答案】A【解析】清代。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作者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有“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之称。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D.《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答案】D【解析】北方乐府民歌。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杨绛(1911-2016),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D.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写景记人的小说。
【答案】C【解析】随笔集《负暄琐话》作者为张中行。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刘禹锡的《陋室铭》与周敦颐的《爱莲说》都是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短文。
B.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C.《未选择的路》是英国作家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哲理诗。
D.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课文《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
【答案】C【解析】美国。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的《望岳》一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诗。
B.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C.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写乡村优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民风的诗。
D.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的《己亥杂诗》是作者辞官离京期间的作品。
【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之前的漫游时期。
6.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泊秦淮》——《樊川诗集注》——杜牧——唐代B.《游山西村》——《剑南诗稿校注》——陆游——南宋诗人C.《河中石兽》——《聊斋志异》——纪昀——清代D.《老王》——《杨绛散文》——杨绛——现代【答案】C【解析】《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
B.《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D.《一课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秦腔》《废都》《古炉》。
【答案】C【解析】《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的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
C.《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望岳》的作者是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答案】A【解析】编年体二、病句修改1、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答案】D【解析】A句成分残缺,缺主语。
“从……里”构成了介宾关系短语,不能作主语。
B句谓宾不能搭配,顾此失彼。
“节省”“开支和浪费”,可以去掉“浪费”,改为“节省开支”;或者将两个宾语分开来说,改为“……不必要的开支,杜绝浪费。
”C句判断自相矛盾。
“团结一致”才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应在原句中去掉“否”字。
2、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通过防治“非典”的斗争,公众对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提高。
B.“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
C.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D.小事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答案】D【解析】A句毛病在于谓宾次序不当,“危害性”应该是人们通过防治“非典”的斗争后所深刻认识到的结果,而不能放在谓语的位置。
还有谓宾搭配不当的毛病,不能说“提高危害性”。
此句可这们修改“公众深刻认识到了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性”或“公众对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B句的状语修饰成分含糊不清。
修饰成分“基本”和“全都”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
C句因滥用介词,缺主语,应去掉介词“通过”或“使”。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答案】A【解析】B句“发挥”的修饰成分“充分”的位置不当,“充分”应作“发挥”的状语,而不能作“才能”的定语。
C句缺必要的宾语,应改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D句语义重复。
“报告”和“讲座”是同一个意思,应删掉其中一个。
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一定要注意修饰成分是否恰当、合理,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中的词语是否重复累赘。
4、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D.房内飘出了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答案】D【解析】句A中状语“广泛”位置不当,它应当在“交换”的前面,应为“广泛交换了意见”。
句B的问题在于滥用介词“经过”、“使”,从而让句子没有了主语,可去掉后面的“使”。
C句病因是谓宾搭配不当。
运用主干压缩法,这句句子主干是“我们应该树立勇气”,“树立”与“勇气”显然不能搭配,应是“鼓起勇气”或“树立信心”等。
这三个句子容易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过细推敲修饰语和介词的作用,没有推敲谓宾搭配是否正确。
5、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答案】B【解析】可用提取句子的主干的方法进行辨析。
A句句子主干是“山是时候”,很显然,病因在于陈述的内容与陈述对象“山”不对应。
可将前一分句里的“的岳麓山”去掉。
C句谓语先后无序,应是先发现后解决,不能本末倒置。
D句判断不明,条件只有一个,到底是根治呢还是不根治?应去掉“能否”。
在训练中运用提取句子的主干的方法,可迅速查出句子的病因。
6、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答案】D【解析】A句属于滥用介词“通过”、“使”,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
B句问题在于词语重复累赘。
“长时间”和“久久”只能取其一,二者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
C句病因在于判断不当,前后不一致,“基本条件”判断应当肯定,不能模棱两可地说“能不能”,应与后面的条件相对应。
能稳定就返回,不能稳定就不返回。
如要修改,可在后一分句“返回”前加上“能不能”。
这样的句子的病因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判断要明确,肯定否定叠用时要前后一致,不能含糊其词。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日前对驻伊拉克美军在监狱中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情况再次曝光。
舆论认为,美军虐待战俘黑幕越揭越黑。
B.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当致命的“SARS”病毒袭来时,这位67岁的老人临危受命,走上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
C.探究成功者足迹,大多受益受惠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D.在综合考核评定中,杨利伟的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最后五次考核,两次99分,三次满分,最终,他被推举为首飞梯队航天员。
【答案】C【解析】本题可采用“逐句淘汰法”。
C句病因在于句子成分残缺,结构不完整。
具体为主语含糊不清,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后一句不能承前省。
前一句的主语应是“人们”、“我们”之类,而后一分句的主语则是“他们”(成功者),前后不一致。
这道题病因较隐蔽,分析时要仔细揣摩。
8、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C.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答案】B【解析】本题也可采用“逐句淘汰法”。
A句病因为并列不当。
词或短语结合在一起,可发生并列关系,什么样的词语可以并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凡不合乎规律的并列,都属并列不当,产生病句。
本题“全班同学”和“团员”这两个概念分类角度不同,二者语义交叉,不能并列在一起。
应去掉其中一个。
C句病因在于介词“通过……使”构成介宾关系,使得句子没了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
D句属于句式杂糅。
一个分句结构已经完整,却又把它的宾语用作另一分句的开头,不仅使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而且整个句子都不通顺。
可在“是世界上……”这一分句前加逗号,并且后一分句应改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当的一句是()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