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孙志伟-第2章

合集下载

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第一第二章

化妆品检验与安全性评价第一第二章

第二节 化妆品检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现场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现场质量控制是活的高质量分析结果的基础和条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出具可靠分析数据的的 关键,也是保证实验室间质量控制顺利进行的基础
一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intralaboratorial quality control): 指通过实验室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进行的自我质量
一 概述
日本 厚生劳动省药物和医学安全局
药事法(HPAL) 化妆品标准 化妆品标签公平竞争规约 化妆品标签公平竞争规约实施规则
一 概述
★中国 化妆品管理机构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
一 概述
★中国 化妆品系列相关法规
《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1987)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 《化妆品检验规则》(QT/T1684-2006)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 《消费者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 5296.32008)
化妆品的历史
化妆品制备的四个阶段★ 天然化妆品:天然动植物或矿物原料 化学化妆品:在天然成分中添加其他成分,化学工艺制备 功能化妆品:在功能化妆品的基础上,添加动植物活性成分 仿生化妆品: 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有高度亲和力
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1. 针对性不断加强 年龄、性别、使用时间、皮肤类型、使用目的 2. 功能性逐渐增强 清洁、护肤、美容、抗衰老、美白、育发 3. 天然性逐渐增加 作用温和、刺激、副作用小甚至无副作用的天然原料 4. 科技化程度不断提高 现代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 5. 安全性不断加强 纯天然、无毒性、仿生化、功能化和安全性

化妆品技术法规及行业标准PPT课件( 33页)

化妆品技术法规及行业标准PPT课件( 33页)
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
授课老师:孙志伟 2013-9
LOGO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化妆品技术法规及行业标准 第一节:化妆品基本概念
第一章:化妆品技术法规及行业标准
法规名称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 例》
《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 用标签》
GB 5296.3—2008
《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7年版
颁布单位
• 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 4点
• 我国化妆品管理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一章:化妆品技术法规及行业标准 2.我国化妆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妆品行业存在的主要 问题
原料方面质量监管控制 缺失
原料方面基础性研究不 够
产品概念性炒作严重
企业自律问题
原料安全性,危险性验 证问题
标准、检测方法,法规 问题
化妆品的技术法规(特别是技术标准)主要由卫生部“化妆 品卫生标准委员会”,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的 “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他们根据各 自 的章程,不定期地召开会议,研究国内外法规现状和企业 技术进步状况,定制和修改相应规范或标准,然后交有关国 家机关审批公布。
第一章:化妆品技术法规及行业标准
护发素QB/T 1975-2004 发乳QB/T 2284-1997 发油 QB/T 1862-1993 发蜡 QB/T 4076-2010 焗油膏(发膜) QB/T4077-2010 发油/发蜡 焗油膏
护甲水(霜) 指甲硬化剂
润唇膏(制定中) 口腔清洁护理液 QB/T 2945-2008
香水、古龙水QB/T 18582004 化妆粉块 QB/T 1976-2004 化妆笔(制定中)

去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

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孙志伟-第4章

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孙志伟-第4章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卡尔费休法公式: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共沸蒸馏法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第十一节:浊度的测定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Exercise: 1.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测定化妆品pH值,可以评价和审核 产品的质量变化和安全性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pH是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 pH=-lg[H+]
pH试纸,pH酸度计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人体皮肤和毛发的pH值 4.5~6.5
国家标准中对化妆产品pH的限定范围 表4-12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旋转黏度计(粘度计)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旋转黏度计(粘度计)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样品的黏度η公式: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旋转粘度计法的测定步骤: 1.试样的配制 2.旋转粘度计使用 a.选择适宜的转速和转子,使读数在刻度盘的20%~80%。 b.恒温水浴,保持20min,使试样温度与试验温度平衡,并保 持试样温度均匀 c.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的中心位置,并使液面达到转子液位标 线 d.开动旋转粘度计,读取旋转时指针在圆盘上不变时的读数 e.每个试样测定3次,取3次测定中最小读数值。
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 子时,就表现旋光性。
偏振光向左旋为左旋性物质,向右旋 为右旋性物质。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钠光谱线:λ=589.3nm 黄色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第4章:通用物理参数的检测

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孙志伟-第7章

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孙志伟-第7章

(2)差减法称量:称量约1克左右的石英砂。要求称量偏差
小于0.4mg。并记录
差减法称量示意图
第7章:化学分析法应用
重量分析法: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
一、直接挥发法
直接挥发法是利用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 逸出,用适宜的吸收剂将其全部吸收,称量吸收剂所增 加的质量来计算该组分含量的方法。
称得的重量或增加的重量就是被 测组分的重量 例如,将一定量带有结晶水的固体,加热至适当温度, 用高氯酸镁吸收逸出的水分,则高氯酸镁增加的质量就是固 体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 二、间接挥发法 通过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挥发,根据挥发 前后试样的质量差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样品减少的重量是被测组分重量 例如,可将一定量的BaCl 2· 2O试样加热干燥,使水份挥 2H 发掉,氯化钡试样减少的重量即为结晶水的含量.称为干燥失重 法。
生物分析 单细胞分析
分析化学主 要发展趋向
在线分析 大分子表征
实时分析
化学图象
过程分析
分离技术
传感器
联用技术
接口
定性
第7章:化学分析法应用
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包 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步骤使试 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一种化学组成恒定的化合物, 再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项目 化学分析(经典分析) 仪器分析(现代分析)
误差
组分含量 定量方法
0.1%~0.2%
1~100%
1%~2%
<1%~单分子,单原子
绝对定量(根据样品的量)相对定量(标准曲线)
优点
重量分析法不需要标准物 质,只要求沉淀的形式与 其化学式一致 分析的准确度高

化妆品技术审评要点

化妆品技术审评要点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化妆品技术审评工作,保证化妆品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制定本技术审评要点。

第二条 本技术审评要点适用于首次申报行政许可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技术审评工作。

第三条 化妆品技术审评工作应当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依据有关规定,按照风险评估原则,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条 技术审评工作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遵循法定时限,提高效率。

第五条 化妆品技术审评有关结论或结果,应当依法公开。

第二章 技术要求第六条 申报资料应当真实、合法,其内容及形式应当符合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的要求。

第七条 申报产品的类别应当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的定义和范围要求。

第八条 申请表填写应当完整,其内容应当包含产品及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特殊情况应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栏中予以说明。

第九条 产品配方应当包含原料序号、国际化妆品原料名称(INCI名称)(国产产品除外)、标准中文名称、百分含量、使用目的等内容。

复配原料应按复配形式申报(香精除外)。

同时,产品配方还应当提供该产品中文名称,进口产品应同时提供外文名称。

序号 标准中文名称 INCI名 原料含量原料中成分含量 使用目的 备注1非复配原料名称1非复配原料INCI名196100非复配原料使用目的12复配原料所含成分名称1复配原料所含成分INCI名1340复配原料使用目的 复配原料所含成分名称2复配原料所含成分INCI名232复配原料所含成分名称3复配原料所含成分INCI名321复配原料所含成分名称4复配原料所含成分INCI名473非复配原料名称2非复配原料INCI名21100非复配原料使用目的2第十条 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应当包括申报产品的实际控制指标及其具体控制要求,并承诺产品符合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国产产品若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同时明确申报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指标的具体要求。

第十一条 进口产品应当提供国外市售产品原包装(含产品标签、产品说明书),并如实翻译为规范的中文。

化妆品质量检测

化妆品质量检测
相在乳化剂的伊用下经强烈搅拌而形成的混 合物质。其中当油相以细小的微粒分散在水 中时,形成的是o/w型乳化体;而当水相 以细小的微粒分散在油中时,形成的是w/ o型乳化体。
通常使用的化妆品,由于乳化体类型的
第六页,共三十页。
不同,将直接导致(dǎozhì)化妆品的光泽、流 变性、光滑度、展开性等性质的差异。因此 ,对乳化体性质的测试,是化妆品制作工艺 的重要环节。 1.乳化体的类型测试
No (chǎnpǐn)是属于油/水型,还是水/油型,可通过乳化体的性质,并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得以确芯通常
采用的方法有:染料法、。产品(chǎnpǐn)的pH指各类化妆用品的酸碱值,产品(chǎnpǐn)的pH应控制在合 理的范围。皮肤与毛发用的清洁或护理产品(chǎnpǐn),对其pH的控制应有不同的要求
在制备的乳化体中,如何确定最终的 产品是属于油/水型,还是水/油型,可通 过乳化体的性质,并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得 以确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染料法、
第七页,共三十页。
冲淡法、荧光法、导电法、润湿滤纸法等等 。 2.粘度测定 乳化体的粘度是决定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从使用(shǐyòng)来讲,粘度也是一种产品的规 格指标。影响乳化体粘度的因素有很多,有 外相粘度、内相的体积浓度,界面膜与乳化 剂等。粘度的测试方法有比重计法、比重瓶 法等。
第四页,共三十页。
3.仪器测试 仪器测试是专业测试的常用(chánɡ 手段 yònɡ)
,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通常有:(1)分光测 色法。利用分光光度计、色彩计算机等测试 。(2)刺激值直读法。利用光电比色计测试 。其中分光测试法中的分光光度计使用较为 广泛。
第五页,共三十页。
二、乳化体性质 乳化体是通过(tōngguò)不同组分的油相与水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分析方法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pH值 等。
化学成分检测
对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检查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
03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特殊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结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化妆品中 的有机化合物和抗生素等物质。
详细描述
目的:通过运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对化妆品进行全面的质量 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化妆品质量检验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 验和微生物检验等。
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化妆品质量检验 中,例如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联用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将能够更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化妆品中的各 种成分,从而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特 征吸收的特性,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样品 中该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电化学分析法
总结词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灵敏的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 等物质。
详细描述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电流、电压等 电学参数,从而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操作 简便等特点。
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等,用于分离、 分析和检测化妆品中的有机成 分,如香精、色素、防腐剂等

光谱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 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可用于 化妆品中无机元素的分析和检 测,如重金属、有害元素等。

01-乳液膏霜类化妆品的质量检验解析

01-乳液膏霜类化妆品的质量检验解析

利用乳状液能够与其外相液相混溶的特点,以水或油状液体稀释乳状液来判断。 将少量水溶性染料加入乳状液中,若整体被染上颜色,表明乳状液是o/w型,若只有 分散的液滴带色,表明乳状液是w/o型。油溶性染料情况恰好相反。

(2)染料法


(3)电导法

o/w型乳状液的导电性好;w/o型乳状液的导电性差。 将一滴乳状液滴于滤纸上,若液体迅速铺展,在中心留下油滴,则表明乳状液为o/w 型,若不能铺展,则此乳状液为w/o型。


返回
香精的测定

几乎所有的化妆品都使用香精,所以香精是化妆品的主 要基质原料之一。 香精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是乙醚萃取法。 基本原理:香精可以混溶于乙醚,用乙醚将香精从样品 中提取出来,除去乙醚后称重,即可得到香精的含量。

化妆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方法

有毒有害物质检验

汞含量测定 砷含量测定 铅含量测定 甲醇含量的测定




±2.0 ±2.5 ±3.0 ±3.5 ±4.0 ±5.0
≤30 >30~40 >40~55 >55~70 >70~80 >80
润肤乳液的质量检验
润肤乳液的感官和理化指标
指标名称 色泽 指标要求 符合规定色泽
感官指标
香气
膏体 pH 耐热
符合规定香型
细腻 4.0~8.5(果酸类产品除外) (40±1)℃,24h,恢复室温后无油水分离现象 -5~-15℃,24h,恢复室温后无油水分离现象 2000r/min,30min不分层(含不溶性粉质颗粒沉淀物除外)
润肤膏霜的质量检验

1.外观:用目测法在室内无阳光直射处观察。
2.香气:凭嗅觉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抽样方法:
1.感官、理化指标、净含量、卫生指标的样本
2.包装外观要求检验的样本
3.型式检验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判定和复检规则:
1.感官、理化指标、净含量、卫生指标的检验
2.包装外观要求检验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基本原则 1.质量原则 2.安全原则 3.快速原则 4.可操作原则 5.经济原则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检验技术操作的一般要求:
(1)检验方法中所采用的名词及单位制,均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 标准要求。 (2)检验方法中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使用水为纯度能满足分 析要求的蒸溜水或其他相当纯度的水,除非特别声明。 (3)检验中所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规定及规程计量和校正。 (4)称取量取精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5)检验有关要求如下: ①检验时必须做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是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 同的分析试刑和用量,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 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②检验时必须做平行试验。 (6)检验方法的选择:同一检验项目,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 ‘法时,可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使用。但必须以国家标准方法(GB) 方法的第一法为忡栽方法。 (7)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8) 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1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查。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验概述
基本术语: 1.常规检验项目 2.非常规检验项目 3.适当处理 4.样本 5.单位产品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检验分类:
1.交收检验(出厂检验)
2.型式检验(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1)当原料、工艺、配方有重大改变时; (2)化妆品首次投产或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3)生产场所改变时; (4)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包括常规检验和非常规检验项目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转移规则:
包装外观要求检验的转移规则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Exercise: 1.合格化妆品的质量特性
2.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3.检验技术操作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1.组批规则: 2.抽样方案:
(1)包装外观要求检验按GB/T 2828.1-2012中二次抽样 方案随机抽取单位产品。 (2)包装外观要求的检验项目和不合格分类表 (3)喷液不畅等破坏性检验项目用GB/T 2828.1(仲裁抽 样方案)中特殊检验水平S-3,不合格百分数的接收质量 限(AQL)为2.5的一次抽样方案。
近年来化妆品安全质量事件
美国消保团体“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发布消息,销往中国及其他部分国家的强生婴儿洗发产品中仍含有两种潜在的致癌物 质——二恶烷及可释出甲醛的成分Quaternium-15。但在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以及日本和英国等产品标准更高的国家和地 区,强生已调整了洗头水配方。
2009年4月2日,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保宁制药和Babyra等著名婴儿用用品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婴幼儿爽身粉中,被发现 含有1级致癌物质石棉。这涉及了中国市场上非常有名的进口产品德国NUK婴儿爽身粉。根据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化妆品的 有关规定,石棉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按不同化妆品中容易出现有害物质
美发和护发产品中的刺激性物质和性质 类 别 所含物质
烷基苯磺酸钠-去污剂 间苯二酚-防腐剂 护发剂 染发剂 烫发剂 酒精 对苯二胺 疏基乙酸、疏基乙酸单甘油酯


洗发剂
导致皮肤干燥、粗糙 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常 引发湿疹和皮炎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皮炎,变态反应
育发(生发)化妆品
祛斑化妆品
防晒化妆品
有些配方中违法添加的氢醌和氢醌单苄醚可致皮肤过敏。
配方中往往含有过多的紫外线吸收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可生成有刺激性的 物质,常引起光毒性可光敏性皮炎。 配方中含有的颜料、香料及防腐剂也可使使用者皮肤局部发生色素沉着。 有些美乳类化妆品中含有激素类药物,可能带来内分泌紊乱或皮肤过敏、 色素沉着。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一洗黑”的洗发新产品。这一类洗发水大都宣传是纯天然植物制成,使用后头发很快就能 变黑,安全又方便。近日,央视披露其中内幕,多个品牌的“一洗黑”洗发水实际上就是添加但未标明加入了“对苯二胺” (可致癌)的染发剂,甚至还有“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物质“间苯二胺”。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化妆品中使用的有害微生物: 大肠杆菌、霉菌、病源菌、致病真菌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按不同化妆品中容易出现有害物质的情况分:
1.清洁用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2.护肤类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3.彩饰类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4.美发用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5.芳香类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6.特殊用途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健美化妆品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三节: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任务: 利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化分析、物性测 试等手段来确定化妆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 禁限用物质化学成分与含量、安全性等是否符 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类型: 1.企业自检 a.常规检验(企业工厂实验室) b.研究性质的检验 c.卫生安全性检验 2.监督检验 a.化妆品卫生许可及监督检验 b.化妆品生产许可及监督检验 c.出入境检验检疫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影响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主要因素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近年来化妆品安全质量事件
2006年9月,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验出SK-II化妆品含有禁用物质铬及钕0.77至2ppm后向社会通报,并就此事 致函日本政府主管部门及驻华使馆,要求日方有关部门加强对输华化妆品的管理,保证输华化妆品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 要求。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旋光仪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微波消解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企业化妆品质量检验 1.检验管理
企业制度管理制度,设立监督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是完全独立机构,检验记录 企业制定检测标准,委托合法单位进行委托检测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不合格化妆品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1)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2)化妆品光感性皮炎 (3)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4)化妆品痤疮 (5)化妆品毛发损害 (6)化妆品指甲损害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二节:化妆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
第二章 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LOGO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第一节:化妆品的质量特性与安全现状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质量特性
安全性 稳定性 使用感 使用性 易使用性 嗜好性 有效性
具体表现
无皮肤刺激、无过敏现象;无经口毒性、无异物混入、无破损 无变质、无变色、无变臭、无微生物污染 与皮肤的融合度、潮湿度、润滑度等 形态、大小、重量、结构、功能性、携带性等 香味、颜色、外观等 保湿效果、防晒效果、清洁效果、色彩效果等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按不同化妆品中容易出现有害物质
特殊用途化妆品中的刺激性物质和性质

脱毛化妆品 除臭化妆品

常见有害物质及性质
均有刺激作用,有的产品含有刺激性很强的斑蝥酊,极易引起刺激性或过 敏性皮炎 有些配方中含有疏基乙酸钙和金属硫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强;白降汞、 硫醇可引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配方中含有的羟基苯磺酸锌、乌洛托品以及甲醛等对皮肤均具有明显 的致敏和刺激作用。
化妆品常见的有害物质: 有机物、重金属、有害微生物 化妆品中使用的有害有机物:
色素、防腐剂、香料 对苯二胺、双氧水(染发剂) 氢醌(漂白霜、雀斑霜) 曲酸(防腐、防氧化) 牙膏(三氯甲烷) 消炎杀菌化妆品(四环素) 抗炎祛痘类化妆品(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第二章:化妆品质量检验概述
化妆品中使用的有害重金属: 铅、铬、铝、汞、砷
2.检验方法的选择
无合适的方法,则直接采用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3.原料检验
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取样2份
4.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质量控制和生产密切配合,时间是个重要因素,批号
5.包装材料检验 6.灌装试验 7.存样试验 8.市场检验
a.定期对各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及时了解和控制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情况。 b.定期访问营业员及征求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意见,作为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参考,以及对质量控制的某种依据 c.检验退货产品
包装外观要求的检验和不合格分类:
检验项目 印刷、标贴 瓶 盖 袋 软管 盒 喷雾罐 锭管 化妆笔 喷头 外盒 B类不合格瓶 印刷不清晰、易脱落。标签有错贴、漏贴、倒贴 冷爆、裂痕、泄漏、毛刺(毛口)、瓶与盖滑牙和松脱 破碎、裂纹、漏放内盖、铰链断裂 封口开口、穿孔、漏液、不易开启、胀袋 封口开口、漏液、盖与软管滑牙和松脱 毛口、开启松紧不适宜、镜面和内容物与盒粘接脱落、 严重瘪听 罐体不平整、裂纹 管体毛刺(毛口)、松紧不适宜、旋出或推出不灵活 笔杆开胶、漆膜开裂、笔套配合松紧不适宜 破损、裂痕、组配零部件不完整 错装、漏装、倒装 表面不光滑、不清洁 不端正、不清洁 除B类不合格以外的外观 缺陷,见QB/T 1685 C类不合格瓶 除B类不合格以外的外观 缺陷,见QB/T 16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