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阻燃面料及其工艺优化

合集下载

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

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

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阻燃纤维及制品是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材料和制品,其在防火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提高阻燃纤维及制品的品质,需要研发和应用一系列关键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的关键技术。

一、阻燃纤维的材料选择阻燃纤维的材料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常用的阻燃纤维材料包括阻燃化纤、阻燃涤纶、阻燃聚酯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阻燃性能,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阻燃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阻燃剂等方式对纤维材料进行改性,进一步提高其阻燃性能。

二、阻燃纤维的制备技术阻燃纤维的制备技术是实现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的基础。

常用的制备技术包括纺丝、熔喷、湿法纺丝等。

纺丝是最常用的制备技术,通过将纤维材料熔融后通过喷孔拉伸形成纤维。

熔喷是一种高效的制备技术,通过将纤维材料熔融后通过高速气流喷射形成纤维。

湿法纺丝是一种新型的制备技术,通过将纤维材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喷射或旋转形成纤维。

这些制备技术可以使得阻燃纤维具有较好的纤维形态和力学性能。

三、阻燃纤维的表面改性技术阻燃纤维的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增强其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和粘接性,提高纤维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

常用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处理、化学修饰等。

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活性官能团含量,提高其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修饰可以通过在纤维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改善纤维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

这些表面改性技术可以使得阻燃纤维在制备阻燃制品时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和阻燃效果。

四、阻燃制品的制备工艺阻燃制品的制备工艺对最终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制备工艺包括纺织、复合、注塑等。

纺织是最常用的制备工艺,通过将阻燃纤维编织或织造成织物或纱线。

复合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工艺,通过将阻燃纤维与基体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

注塑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工艺,通过将阻燃纤维与基体材料一起注入模具,形成具有阻燃性能的塑料制品。

这些制备工艺可以使得阻燃制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含水滑石阻燃剂用于涤纶织物涂层的工艺优化

含水滑石阻燃剂用于涤纶织物涂层的工艺优化
,贺 哲
( 浙江理工大学 a . 材料与纺织学 院;b .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杭州 3 1 0 0 1 8 )
摘要: 将 水 滑石 与各类 水性 涂胶 复合 配制 成新 型环 保 阻燃涂 层 剂 , 对 涤纶 织物进 行涂 层 整理 , 以获 得





_
习J o u r n a l o f S i l k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0 0 3 . 2 0 1 4 . 0 2 . 0 0 4

涵 摄恭
含水滑石阻燃剂 用于涤 纶织物涂层 的 工艺 优 化
E d u c a t i o n ,Z h e j i a n g S c i — T e c h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1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i s s t ud y ma k e s h y d r o t a l c i t e a n d v a r i o u s wa t e r — b a s e d c o a t i n g a d h e s i v e s i n t o a n e w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l f a me r e t a r d a nt c o a t i n g a g e n t f o r c o a t i n g in f i s h i n g o f d a c r o n f a b r i c s S O a s t o o b t a i n f la me r e t a r d a n t f a b r i c s wi t h g o o d c o mpr e h e ns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 Th i s p a p e r s t ud i e s t h e i n lu f e nc e o f s uc h f a c t o r s a s ma s s f r a c t i o n o f h y d r o t a l c i t e,c o a t i n g c a pa c i t y a nd c u r i n g t e mpe r a t u r e a nd t i me o n f la me r e t a r d a n c y, mo i s t ur e pe r me a b i l i t y a n d h y d r a u l i c p r e s s u r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f a b r i c s ,o p t i mi z e s c o a t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t e s t s t h e whi t e n e s s,s t y l e a n d wa s ha bi l i t y o f c o a t e d f a b r i c s . Th e r e s ul t s h o ws t h a t h y d r o t a l c i t e — P U c o mb i n a t i o n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be t t e r t h a n h y d r o t a l c i t e ・ PUA c o mb i n a t i o n a n d h y d r o t a l c i t e — P A c o mbi na t i o n u n de r t h e s a me p r o c e s s;t h e o p t i ma l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h y d r o t a l c i t e a n d PU

阻燃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优化

阻燃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优化

阻燃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优化阻燃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优化阻燃纤维素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优异阻燃性能的材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起到有效的阻燃作用。

下面将根据制备工艺优化的思路,逐步介绍阻燃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过程。

第一步:材料准备首先,准备所需的原材料。

阻燃纤维素气凝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和阻燃剂。

选择高纯度的纤维素纤维,如木质纤维素,可从天然木材中提取得到。

同时,选用高效的阻燃剂,如磷酸铵,能够显著提高气凝胶的阻燃性能。

第二步:纤维素纤维的预处理将纤维素纤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可溶性。

首先,将纤维素纤维切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

然后,使用化学方法,如酸碱处理或酶解,去除纤维素纤维中的杂质和非纤维素部分。

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纤维的纯度和可溶性,有利于后续的制备工艺。

第三步:溶解纤维素纤维将预处理后的纤维素纤维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一般来说,选择无机盐溶液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如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锂溶液。

通过调控溶剂的浓度和温度,可以实现纤维素纤维的溶解,并形成纤维素溶液。

第四步:添加阻燃剂将事先准备好的阻燃剂逐渐加入纤维素溶液中,并充分搅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可以控制阻燃剂的添加量和速度,以确保阻燃剂均匀分散在纤维素溶液中。

这样可以使阻燃剂与纤维素纤维充分接触,提高阻燃效果。

第五步:凝胶化将混合好的纤维素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使其发生凝胶化反应。

凝胶化是指纤维素溶液中的纤维素分子通过交联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溶液变得凝胶状。

通过控制凝胶化的条件,如温度和时间,可以调节凝胶的性质和结构。

第六步:干燥将凝胶状的纤维素溶液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溶剂和水分。

可以选择自然干燥或加热干燥的方式进行。

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避免过高的温度引起纤维素的分解或产生不良的物理结构。

第七步:表面处理对干燥后的阻燃纤维素气凝胶进行表面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阻燃性能和稳定性。

可采用化学方法,如表面包覆或浸渍处理,将阻燃剂沉积在气凝胶的表面或内部,增加其阻燃效果。

纯棉织物CP阻燃整理工艺优化

纯棉织物CP阻燃整理工艺优化
仪 器 : 2 2 型 电子 天平 ( YP 0N 上海 精 密科 学仪 器 有
限公 司) HH— ; S型 电热 恒 温 水 浴 锅 ( 州 卓 驰 仪 器有 杭
式 中 砌。 —— 整 理 后织 物 的断 裂 强 力 ; — — 整 理 叫
前织 物 的断裂强 力 。
14 正 交试验 设计 .
本 文 使用 了一 种新 型 的低游 离 甲醛 三 聚氰胺 甲醛
垂 直 燃 烧 法 阻 燃 性 能 测 定 : 据 国 标 GB T 根 /
树 脂 为交 联剂 , 究 了 C 研 P阻燃剂 用量 、 交联剂 用量 、 焙 烘 温 度 、 烘 时 间对 阻燃 效 果 的影 响 , 化 了 整 理 工 焙 优 艺 , 对 整理后 的纯 棉 织 物 的阻 燃 性 能 和耐 洗 性 能 进 并
纯棉织物阻燃剂 C 、 P 三聚氰胺交联剂 、 焙烘温度
和焙 烘 时间为 正交 试 验 的 主要 因 素 , 讨 其 对 纯 棉 织 探 物 阻燃 性 能 的影 响。设 计 了 4因素 4水 平 的 正 交 试 验, 因素 和水平 如表 1 所示 。
限公 司) Y ( )2D 2 0 电子 织物 强力机 ( ; G-B 06 -5 型 温州 市
・ 2・ 5
纺织科 技 进展
21 年第 4 02 期
纯 棉 织 物 C 阻燃 整 理 工 艺 优 化 P
刘俊雄 单 小红 郑 丽娜 朱德胜。 , , ,
(. 1新疆大学 , 新疆 乌鲁木齐 8 0 4 ; 30 6
2 浙 江 航 民科 尔 纺 织 有 限公 司 , 江 杭 州 3 1 0 ) . 浙 12 1 摘 要 : 用低 游 离 甲醛 三 聚 氰 胺 甲醛 树 脂 作 为 交 联 剂 对 纯棉 织 物进 行 C 阻燃 整 理 , 讨 了 阻燃 剂 用 量 、 联 剂 用 采 P 探 交

阻燃化学纤维的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开发方案(一)

阻燃化学纤维的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开发方案(一)

阻燃化学纤维的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开发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纺织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也随之提升。

阻燃纤维,因其具有优秀的阻燃性能,对于防止火灾和提供安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市场上的阻燃纤维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制备过程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柔性化不足导致应用场景受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计划开发一种高效、柔性化的阻燃化学纤维制备技术。

二、工作原理本技术方案主要基于纳米技术和纤维素的改性处理。

首先,通过纳米技术,将无机阻燃剂与纤维素进行复合,提高其阻燃性能。

然后,通过纤维素的改性处理,引入特定功能基团,实现纤维的柔性化。

具体流程如下:1.选用优质天然纤维素作为基础原料。

2.通过纳米技术,将无机阻燃剂(如: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氢氧化镁等)与纤维素进行复合。

3.对纤维素进行改性处理,引入柔性功能基团,如:羟基、羧基等。

4.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将处理后的纤维素溶液纺制成纤维。

5.对纤维进行后处理,如:水洗、干燥、热处理等,以优化其性能。

三、实施计划步骤1.研发团队建立:组织化学、物理、纺织等领域的专家,成立研发团队。

2.实验设备购置与调试:购买相关实验设备,确保其精度与性能满足实验要求。

3.原料采购:购买实验所需的优质天然纤维素和无机阻燃剂。

4.实验研究:按照工作原理中的流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阻燃性能和纤维的柔性化程度。

6.优化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

7.中试生产:在实验室成功验证后,进行中试生产。

8.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为产品定位提供依据。

9.商业推广: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商业推广策略,推动产品销售。

四、适用范围本技术方案适用于以下领域:1.纺织品制造:用于生产高效、柔软的阻燃纺织品,提高公共场所和家庭的安全性。

2.汽车制造:用于生产阻燃汽车内饰材料,降低火灾风险。

3.航空航天:用于生产阻燃航空航天材料,提高飞行安全性。

阻燃面料阻燃整理工艺介绍

阻燃面料阻燃整理工艺介绍

阻燃面料阻燃整理工艺介绍新科特种纺织在阻燃后整理工艺上一般会有三种方法,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这三种工艺分别是Proban阻燃工艺,Pyrovatex CP(汽巴)阻燃工艺和新科自有品牌FRECOTEX。

下面就这三种阻燃工艺的区别来说明一下,普鲁苯Proban是一种用于棉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耐久性后处理阻燃剂,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阻燃技术,经普鲁苯处理的织物既能有效地阻止火焰蔓延,又能保持织物原有性能。

Proban 阻燃处理技术处理的面料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清洗50次后阻燃指标仍在标准范围内。

甲醛含量>300ppmPyrovatex CP 阻燃处理技术处理的布料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一般来说,清洗50次其阻燃指标仍在标准要求值以内。

另外,Pyrovatex CP 处理的布料手感柔软,无异味,而且达到欧洲的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甲醛含量≤75ppm, 是绿色阻燃产品而且对人体无害。

FRECOTEX生态阻燃面料是新乡市新科特种纺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阻燃系列面料品牌。

该面料体现了生态、环保这一主题,符合当今消费趋势。

达到欧洲的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甲醛含量≤20ppm,具有高强力,高耐晒,高环保等优点。

三种工艺的明显区别就是甲醛含量和环保性能,普鲁苯Proban阻燃性能很好,但是不能达到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成本较低。

Pyrovatex CP 阻燃性能优越,产品环保,但价位偏高。

FRECOTEX生态阻燃面料既可以达到Oeko-Tex Standard 100环保标准,价位又较CP阻燃低,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阻燃产品。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阻燃面料。

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的优化分析

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的优化分析

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的优化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但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避免这些安全隐患造成更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我们在生产和研究汽车座椅面料时,必须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根据阻燃测试结果对阻燃工艺进行优化。

本文围绕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的优化展开分析研究。

标签: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优化汽车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汽车座椅面料阻燃问题正、是影响到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提高对其汽车座椅面料阻燃性能的重视,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提高座椅面料阻燃能力。

1常用汽车座椅面料及阻燃工艺汽车座椅面料有很多不同的材料构成,例如人造皮革、真皮制品、涤纶、竹纤维等等,通过市场分析及研究可以发现涤纶是汽车制造商最常使用的座椅面料,在全球座椅面料市场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远远超过其它种类的座椅面料总和。

涤纶本身属于一种非常易燃的面料,在遭遇较高温度且处于空气状态下即可发生自燃,而且然后非常容易发生蔓延,并且产生有害气体。

阻燃性是一种有效判定材料阻燃特性的技术指标,而目前可以测量阻燃性的方法比较多,例如氧指标测定法、水平燃烧试验法、垂直燃烧试验法等等。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与GB8410对汽车座椅面料的阻燃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水平及垂直燃烧测试结果提出了明确要求。

2常用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的使用方式及测试方法2.1常用阻燃工艺使用方法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汽车座椅面料阻燃工艺是阻燃剂添加法及混合纺织法,这两種方式在使用方法及所需材料上存在不同。

阻燃剂添加法是指在涤纶面料中添加阻燃剂,在添加阻燃剂后进行烘焙,利用高温促进阻燃剂融入面料纤维之中,使得面料能够达到阻燃目的。

例如阻燃剂FR-570添加在涤纶时,保持阻燃剂浓度为70g/左右,同时在其中添加硫酸及氢氧化钠,随后将涤纶置于阻燃剂溶液之中,保持混合物温度在190℃左右烘焙约一个小时,将涤纶面料取出后进行洗涤和烘干即可。

阻燃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

阻燃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

阻燃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阻燃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阻燃材料是一类具有阻止火焰传播、减少火灾发生和减小火灾损失的特殊材料。

它们能够提供有效的防火保护,增加消防安全性。

然而,在设计和研发阻燃材料时,如何提高其性能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阻燃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的策略。

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基体材料是设计阻燃材料的第一步。

传统的阻燃材料主要利用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进行构建。

常见的无机材料如氧化铝、氢氧化铝等,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但存在密度大、机械性能差等缺点。

有机材料,如阻燃塑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烟雾和有害物质释放的问题。

因此,在材料选择上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进行权衡和选择。

2. 阻燃机理了解阻燃机理对阻燃材料的设计至关重要。

大部分阻燃材料通过物理隔离、化学反应和气相淬灭等机制来阻止火焰的传播。

物理隔离是指由材料的结构和热传导特性所决定的传热途径,从而抑制火焰的扩散。

化学反应机理是指通过与火焰中的自由基反应,从而抑制火焰的蔓延。

气相淬灭则是指阻燃材料中加入的化学物质能够吸收火焰中的热量,从而使火焰无法继续燃烧。

在设计阻燃材料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机制来优化材料的阻燃性能。

3. 添加剂选择添加剂的选择对于改善阻燃材料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阻燃剂、增塑剂、增稠剂等。

阻燃剂是一种能够在火焰中起到抑制燃烧的物质,如氨基甲酸铝、六偏磷酸铝等。

它们能够降低火焰扩散速度,增加材料的燃烧温度。

增塑剂则可以增加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柔韧性,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

增稠剂能够增加材料的黏度,使其更易于涂敷在其他材料上。

综合考虑不同添加剂的特性和相互作用,选择适合的添加剂以优化阻燃材料性能。

4. 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涂层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阻燃材料性能优化策略。

通过在材料表面加上一层功能性涂层,可以提高阻燃材料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

例如,采用无机涂层可以增加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阻燃剂用于棉织物阻燃整理的工艺优化
赵海梅张凤涛陆海明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对棉织物的阻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纯棉耐久阻燃织物不仅要有一定的阻燃效果,还要求耐洗涤、耐久,对织物强力损失也提出了要求。

因此,研究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阻燃机理
本试验的反应原理是催化脱水论,主要是改变纤维的热裂解过程,其阻燃机理是,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成磷酸,导致棉纤维素分子链在断裂前产生强烈脱水反应(C6H10O5)n→6nC+5nH2O,纤维分解炭化并产生水分,甚至发生某些交联作用,阻止左旋葡萄糖的生成,抑制可燃气体产生,使挥发性液体大大减少,固体碳量大大增加,同时经阻燃整理的织物裂解温度降低,裂解时间缩短,产物中可燃性气体(CO、C2H4、C2H6)减小,不燃性气体(CO2等)增加。

阻燃剂CP与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等其他助剂配制成整理工作液,采用一般轧→烘→焙工艺技术,使阻燃剂分子中的羟甲基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反应形成酯,以共价键牢固结合,因此具有较高的耐洗性,又因其属单官能团,所以整理后的织物强力损失小。

2试验部分
2.1材料与仪器
试验用织物为纯棉白布。

试剂有棉织物阻燃剂CP,6MD树脂,六水合氯化镁,磷酸(85%),尿素,柔软剂VS,渗透剂JFC。

仪器有Y801A型恒温烘箱,HJ-4磁力搅拌器,JMU5051型实验小轧车,YP600型电子天平,YG026型织物强力测试仪,ZBD白度仪,YG815A型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YG813型氧指数测定仪。

22测试
(1)织物的阻燃性能包括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纤维损毁长度,按GB5455-85纺织织物燃烧性垂直燃烧法测试。

(2)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按GB5454-85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氧指数法测试。

(3)织物的断裂强力包括织物的经向强力和纬向强力,按GB3926-83《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中GB3291-82《纺织名词术语(纺织、纺织产品通用部分)》测试。

23整理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含阻燃剂CP、6MD树脂、催化剂、柔软剂、渗透剂、尿素、磷酸的整理液,pH45~54;室温二浸二轧,轧余率为(85%)→烘燥(3min)→焙烘→水洗→烘干→冷却。

水洗后整理浴的pH值大约为8左右。

24正交试验设计
本实验确定棉织物阻燃剂CP、6MD树脂、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为正交试验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对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为此,设计了4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因素和水平
3.1原布性能
为更好地比较原布和处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对原布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断裂强力和白度进行了测试,
32方差及多重比较分析
为得出棉织物阻燃整理的最佳整理工艺,需对表征棉织物阻燃性能各参数进行分析,
主要参数值
321极限氧指数
极限氧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
3.2从可看出,通过F检验,因素A为非常显著因素,B为显著因素。

而因素C、D达不到
显著水平,为次要因素。

故将因素A、B作为重要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

对极限氧指数,数值越高越好。

从表5可看出,多重比较的结果以A3和B2为最好。

故从极限氧指数看,最优组合为A:CP阻燃剂添加量为430g/L;B:6MD树脂添
加量为85g/L;C、D因素不论。

322续燃时间
续燃时间方差分析结果。

从中可看出,通过F检验,因素A、B、C、D4因素都无显著差异,即这4个因素的各水平对此指标无显著意义。

其中A、B、D相对较重要,对这3个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对续燃时间,数值越小越好。

从表7中可看出,多重比较的结果是A因素的A3最好、B因素的B2为最好,D因素的D1最好。

故从续燃时间这一指标来讲,最优组合为A:CP阻燃剂添加量为430g/L;B:6MD树脂添加量为85g/L;D:焙烘时间为2min,C不论。

323阴燃时间
阴燃时间方差分析结果。

从中可看出,通过F检验,因素A、B、C、D这4个因素都无显著差异,但D因素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其余为次要因素,对D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对阴燃时间,数值越小越好。

从表9中可看出,多重比较的结果是,D因素的D1最好。

故从续燃时间这一指标来讲,最优组合为D:焙烘时间为2min,其余因素不论。

324损毁长度
损毁长度方差分析结果。

从中可看出,通过F检验,因素A和B因素均为重要因素。

而因素C和D为次要因素。

故将因素A、B作为重要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1。

对损毁长度,数值越小越好。

从表11中可看出,多重比较的结果是A3和B2最好。

故从极限氧指数讲,最优组合为A:CP阻燃剂添加量为430g/L;B:6MD树脂添加量为85g/L;C、D因素不论。

325断裂强度
断裂强度方差分析结果。

从中可看出,通过F检验,因素A、B、C、D这4个因素都无显著差异,但其中A因素和C因素相对较重要,故将A因素和C因素进行多重比较。

对断裂强度,数值越高越好。

从表13中可看出,多重比较的结果是A1和C3最好。

故从断裂强度讲,最优组合为A:CP阻燃剂添加量为370g/L;C:焙烘温度为165℃;B、D因素不论。

对阻燃整理棉织物的性能好坏,极限氧指数、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损毁长度为较重要的衡量指标。

棉织物的白度经阻燃整理后变化不大,可不作为重要指标考虑。

综上分析可得出,棉织物的最佳阻燃整理工艺为A3B2C3D1,即CP阻燃剂的用量为430g/L;6MD树脂的用量为85g/L;焙烘温度为165℃;焙烘时间为2min。

其他,助剂用量为催化剂4g/L,渗透剂1g/L,柔软剂9g/L,尿素6g/L,磷酸6g/L。

由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A3B2C3D1实验组合不在正交表的9组实验中,其原因是用正交表安排的9个实验只是全部81种搭配中的典型代表,而由这9个代表把81种搭配中较好的因素水平挑出来也正是其优点。

4结论
(1)含N、P元素的试剂对棉织物有阻燃作用,且这类阻燃剂不含甲醛,对环境无影响。

本试验得到的最佳整理工艺为阻燃剂CP430g/L,6MD树脂85g/L,焙烘温度165℃,焙烘时间为2min。

经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均为0min。

(2)用阻燃剂整理棉布时阻燃效果与织物手感和断裂强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保证了阻燃效果的前提下,织物的手感断裂强力均有一定损失。

(3)处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越大,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棉织物损毁长度越小。

参考文献:
[1]王菊生.染整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2425,27.
[2]吴建华.纯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J].印染,2000,(7).
[3]李永乐,胡庆军.应用数理统计[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王钦德,杨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CP阻燃剂用于棉织物阻燃整理的工艺优化
对阻燃整理棉织物的性能好坏,极限氧指数、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损毁长度为较重要的衡量指标。

棉织物的白度经阻燃整理后变化不大,可不作为重要指标考虑。

综上分析可得出,棉织物的最佳阻燃整理工艺为A3B2C3D1,即CP阻燃剂的用量为430g/L;6MD树脂的用量为85g/L;焙烘温度为165℃;焙烘时间为2min。

其他,助剂用量为催化剂4g/L,渗透剂1g/L,柔软剂9g/L,尿素6g/L,磷酸6g/L。

由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A3B2C3D1实验组合不在正交表的9组实验中,其原因是用正交表安排的9个实验只是全部81种搭配中的典型代表,而由这9个代表把81种搭配中较好的因素水平挑出来也正是其优点。

4结论
(1)含N、P元素的试剂对棉织物有阻燃作用,且这类阻燃剂不含甲醛,对环境无影响。

本试验得到的最佳整理工艺为阻燃剂CP430g/L,6MD树脂85g/L,焙烘温度165℃,焙烘时间为2min。

经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均为0min。

(2)用阻燃剂整理棉布时阻燃效果与织物手感和断裂强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保证了阻
燃效果的前提下,织物的手感断裂强力均有一定损失。

(3)处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越大,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和棉织物损毁长度越小。

参考文献:
[1]王菊生.染整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2425,27.
[2]吴建华.纯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J].印染,2000,(7).
[3]李永乐,胡庆军.应用数理统计[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王钦德,杨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