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人间词话》赏析文章内容与方法论文
王国维论文人间词话论文

王国维论文人间词话论文:由《人间词话》中的引词看王国维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摘要:王国维被人们称作中国文化和文论的但丁。
《人间词话》终结了传统文论,而《红楼梦评论》又开启了现代文论。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以“真”为审美标准,以自李白至近代词人的著名词作、词论为依托,将自己的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标准王国维著作《人间词话》中包含了他对词论、词品、词人、词史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四者交错,而以“句”品词,就“格”论人,复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窥文体之兴替盛衰。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而以“真”为审美标准,提出了“隔”与“不隔”等美学观点,这些既是王国维评价古今诗文成就,判别文学真伪的基本准绳,也是他以“境界”说建立其理论体系,超越于前人“兴趣”“神韵”等论说的美学基石,可以说“境界”既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思想的归宿。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引用了自唐代至清代的著名词人的近百首词句及众多词论著作中的名言名句,来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或批评或褒奖,通过自己对美学独特的观点对这些词作进行逐字逐句的品评,大到时代的文学创作审美倾向,小到具体作家具体作品的具体字句,都有自己独到的标准和观点。
一、词论:“词以境界为最上”《人间词话》开篇名义,将境界视为核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不仅是词之“上”,而且是词之“本”。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1],有境界之词是时代之绝唱,词中之翘楚。
其著名范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通过北宋词人宋祁的《玉楼春》以及张先的《天仙子》中独特的用字用词,分别将沉郁和活泼的境界全盘托出。
“境界说”继承了古代传统文论的审美标准,同时又有所突破,王国维在提出“境界说”以后,不仅把境界当成艺术创作的根本,还当作判断作品好坏的最高标准。
此外,王国维对于“境界”,有其独创的观点“三境界”说。
研究论文: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方法论解读

92915 美学论文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方法论解读一、《人间词话》审美意境解读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开篇第二则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心领于理想故也”。
王国维了解西方的近代文论,他所说的“造境”,相当于西方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侧重于以艺术的幻想和虚构,营造神奇瑰丽的超现实境界,藉以表现作者的激情和理想。
王国维从创作方法角度论词,是对古代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事实上,在三百多年的宋词创作史上,从欧阳修、晏小山到苏轼、秦观、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直到刘克庄、吴文英等,都有堪称浪漫主义的名篇佳作,我认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辛。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任何一首优秀的词作,必表现作者彼时彼地的情感,这种情感因何而发,会抒什么情感成了读者要解读的重要内容,因此了解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就成了理解词的重要一环。
在理解词作中所写物象,必须发挥想象,境充空白,揣摩词作主旨。
所谓“物象”,就是指客观事物,是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
词作者塑造物象主要为言志、言情、言心声。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诗”是不错的,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因此要了解作品的主旨不妨先从词中的物象入手。
词的语言精炼,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词作讲究简洁、含蓄,以少少许胜多多语,有时甚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达到“情在词外”的审美标准。
而词的这种空灵之美、含蓄之美正需要读者借助于自己的创作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来填充,对字里行间的底蕴作深入的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词系元代词人马致远《天净沙》小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定稿)第六十三则中评价道:“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法。
有元一代词家,皆在能办此也”。
其实,马致远的这首小令以极其省俭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寒秋中游子思归的画面。
词曲中物象“藤、树、道、风、马”具体却并不清晰,因此光找出这些物象还不够,只有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物象作具体的描绘,才能透过“形”看到“神”,挖出作品的主旨。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和诗人杨慎所著的一本诗话著作,记录了杨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分析。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对于诗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提出了“三百篇”的说法,即认为古代诗人的诗歌数量达到了三百篇以上,才能称之为诗人。
杨慎还对于古代诗歌的体裁进行了分类,如古体诗、绝句、律诗等,并分别从字数、韵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些对于诗词的分类和定义,为我们理解古代诗词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认识。
其次,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对于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和赏析。
他对于古代名诗的选择和评价十分严谨,给出了许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意境独特”、“用典质朴”、“音韵和谐”等。
他还分析了古代名诗的特点和韵味,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这些评析和赏析的内容,使我对于古代名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此外,杨慎在《人间词话》中还详细讲述了古代诗人的创作志向和写作方法。
他认为古代诗人追求的是“道法自然”的境界,强调了对于自然和人生的体悟和感悟。
他还分析了古代诗人的行文方式和写作技巧,如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注重韵律等。
这些对于古代诗人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技巧的讲解,对于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启发。
总而言之,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对于古代诗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这本书对于喜欢古代文学和诗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值得一读。
《人间词话》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

《人间词话》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1. 引言1.1 概述人间词话是一部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的经典著作,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旨在对《人间词话》中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启示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展开对《人间词话》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引言、人间词话的背景与历史意义、人间词话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简介、人间词话中所涉及的文学作品类型和特点分析、以及对《人间词话》中几个重要作品进行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分析。
最后,通过总结回顾对《人间词话》的鉴赏与评价,探讨其对现代文学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和影响,并展望未来关于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人间词话》中内容进行逐一剖析和综合分析,探究其在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中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将对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展现《人间词话》对于古代文学的独特见解和观点。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并为未来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展望。
2. 人间词话的古代文学鉴赏与评价2.1 人间词话的背景与历史意义《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撰写的一部文学批评理论著作,成书于明正统年间。
该书以对宋元时期的诗词曲赋进行鉴赏和评价为主要内容,对古代文学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总结,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评价标准。
在中国文化史上,《人间词话》是一部首次将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著作。
它所提出的对于“才情天成”、“以事致意”、“辅翼文章”的观点,为后来文艺批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人间词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文化思想的发展和变革,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人间词话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简介袁宏道(1535年-1610年),字同中,号南屏晚香子,江西进贤(今属九江)人。
他是明末杰出的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散文家,为人正直清廉,深受后世推崇。
王国维《人间词话》鉴赏_man余文乐

王国维《人间词话》鉴赏_man余文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鉴赏【简华】王国维在词学理论上的成就更是辉煌,他创作的盖世经典——《人间词话》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王国维继承中国古典美学、借鉴西方美学思想所作的文学评论,是具备了诗词理论体系的一部惜字如金的论著,一直以来都被词论界奉为词学的理论圭臬,视这部论著为词学、美学的根据。
这部创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在《国粹学报》的著作只收录了64则词话,通过对历代作品进行解析,阐述词学理论的“境界说”,展示诗词境界的魅力。
并精确的解析了古来文学体式的演进,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词话美学理念,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入西方哲学新观念,总结的诗词美学理论准则具有指导意义,对中国文学的批评与鉴赏产生了承前启后的巨大影响。
《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作为核心统领着其他论点,形成全书的沟通脉络。
王国维把诗词的“境界”视为诗词创作的总原则,同时也把它当作衡量一首诗词是好是坏的评定标准。
无论是论断诗词的演变还是评价词人的得失,或者品评作品的优劣、鉴赏词品的高低,都是从“境界”出发,最终又要归于“境界”,是王国维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人间词话》开门见山:“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论词的“境界”说主张要写得真切自然,要追求韵味、格调、气象、感情,突破了清朝以来形成的词派框框,强调抒写真景物、真感情,还要写得真切不隔:“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而词人所构造的境界一定要遵从自然法则,达到理想与写实相互交融为境界之妙:“‘红杏枝头春意闹[1]’,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2]’,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认为诗词“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刘基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论文集,其中涉及了许多关于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的内容。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及其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
1. 文学创作和修辞技巧
《人间词话》认为优秀的作品必须具备精湛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
它强调了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如比喻、借代、象征等等,这些技巧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
刘基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叙事结构、对比、排比等写作技巧的指导原则。
2. 文学主题与意境营造
《人间词话》强调作品必须具备深邃而独特的主题,并能通过精确而有力地描写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刘基认为主题应该符合作者内心真实感受,同时要能够触动读者情感。
他鼓励作家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和描述场景,从而使读者沉浸在作品创造的意境之中。
3. 文学价值和审美追求
《人间词话》强调文学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启示和反思。
它主张文学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并批评过于娴静、单调的作品缺乏真
实性。
此外,它也关注艺术作品中表达情感和情绪共鸣的重要性,认为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以上仅是《人间词话》中文学批评和审美观点的一部分内容,在这本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方面如音乐、修辞理论等。
通过深入研究《人间词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创作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丰富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并为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文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
评析《人间词话》赏析文章内容与方法论文

评析关于《人间词话》赏析文章的内容与方法作者简介:巩袁,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词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
自这部才情高绝的文学理论著作问世之后,对其进行评析的各类学术文章为数颇多。
现在,我选取关于《人间词话》的五篇较为典型的赏析文章,以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角度作为切入口,系统评价其得失。
【关键词】《人间词话》;王国维;意境说;内涵;价值;不足;方法;词句【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041-021《〈人间词话〉之二》读赏首先,从这篇文章的题目来看,作者评析的是《人间词话》中的二六则,即是公认的全书最经典的一部分。
该文的行文结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原文、注释、今译和赏析,并采取了一种较全面的评析方式。
第一部分是原文,作者将《人间词话》二六则置于文章的开端,有利于读者对该文所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回顾。
第二部分是注释,在这部分中,作者对评述内容中的生僻词汇做了释义,并阐述了所引用词句的出处及大意,同时,也指出了原文内容实质上的错误,即在评价第二境界时,作者指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出处不是欧阳修词,而是柳永词《蝶恋花》。
此外,作者看到了三种境界代表词句的表意与其深层内涵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通过释义这部分,便于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挖掘出其深层的内涵。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今译,我认为这部分实际上是可以略去的,其所译内容,读者完全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所以这一部分显得有些缀余。
相比之下,对原文的赏析就略显少些,但所评述内容还是比较深刻的。
首先,作者肯定了静初先生所提出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悬思-苦索-顿悟”的三境界理论对人生的透彻参悟。
其次,从代表三种境界的诗词的表面意义中提取了其深刻内涵,并应用于立业和治学,从而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关于《人间词话》赏析文章的内容与方法作者简介:巩袁,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词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
自这部才情高绝的文学理论著作问世之后,对其进行评析的各类学术文章为数颇多。
现在,我选取关于《人间词话》的五篇较为典型的赏析文章,以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角度作为切入口,系统评价其得失。
【关键词】《人间词话》;王国维;意境说;内涵;价值;不足;方法;词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071(2011)11-0041-021
《〈人间词话〉之二》读赏
首先,从这篇文章的题目来看,作者评析的是《人间词话》中的二六则,即是公认的全书最经典的一部分。
该文的行文结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原文、注释、今译和赏析,并采取了一种较全面的评析方式。
第一部分是原文,作者将《人间词话》二六则置于文章的开端,有利于读者对该文所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回顾。
第二部分是注释,在这部分中,作者对评述内容中的生僻词汇做了释义,并阐述了所引用词句的出处及大意,同时,也指出了原文内容实质上的错误,即在评价第二境界时,作者指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出处不是欧阳修词,而是柳永词《蝶
恋花》。
此外,作者看到了三种境界代表词句的表意与其深层内涵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通过释义这部分,便于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挖掘出其深层的内涵。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今译,我认为这部分实际上是可以略去的,其所译内容,读者完全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所以这一部分显得有些缀余。
相比之下,对原文的赏析就略显少些,但所评述内容还是比较深刻的。
首先,作者肯定了静初先生所提出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悬思-苦索-顿悟”的三境界理论对人生的透彻参悟。
其次,从代表三种境界的诗词的表面意义中提取了其深刻内涵,并应用于立业和治学,从而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
再者,强调了三种境界之间的接续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王国维先生的高度赞扬,并对原文的遣词造句、语言运用作了精确的分析与评价。
2 《从三种境界谈唐宋词意境之美》
该文从形式上看,比较规范,包含了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要素;从内容上看,中心议题是借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来分析唐宋词的意境之美。
作者简要论述了意境的内涵,采用以实论点的方法,通过分析具体诗词,阐述何为意境之美,又有何深意。
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这样一种顺序:第一,原文再现;第二,分析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涵,以及对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的意义;第三,具体分析了代表词作,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提取了经典的词、句作了分析;最后,将境界说与代表词相结合,进而阐述了意境美,指出意境美之所在。
这样的
一种分析顺序,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去理解,更好地去品味。
同时,该文也有不足之处,作者在针对每种意境具体分析之后,总结性的论述很少,没有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并且,由文章的题目可知,作者是要谈唐代和宋代词的意境美,但全文既没有提到唐代词文,也没有将意境美这一中心议题上升到普遍概括的理论高度。
总体看来,这篇文章的论述分析得有理有据,不仅阐释了意境美的内涵及其所在,而且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思考。
3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
对于这篇文章,从优缺点两个方面来看,我认为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门见山,文章开篇便肯定了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三种境界的价值与重要性;第二,作者通过自己对三种境界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认为做学问成大事,首先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等。
第三,作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人们处事、处世的态度与第二种境界联系在一起,主张做人做事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精神。
第四,文章的情感性较强。
从不足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文章的题目不够简洁深刻,直接用了原文作为标题;第二,语言过于通俗化;第三,论述不够透彻明晰;第四,出现了悬而未解的问题,在论说第一境界时,作者写道:“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运用王国维所说的第一种境界,有必要详细解释一下。
”但是说到这里就为止了,全篇并没
有看到对这一句话的进一步回答,没有说清所要“详细解释”的到底是什么。
第四,缺少结论性评述,分析过于简单,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理解不够深刻。
4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的内涵》
首先,这是一篇关于《人间词话》的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形式上都十分完整的论述文章。
从其优点来看,第一,结构十分完整,具有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要素;第二,本文的论述角度十分新颖,全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境界”在《人间词话》中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境界”的涵义;第三,作者从“境界”一词的始源讲起,有利于读者对境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探知其发展过程;第四,本文在全书范围内进行了广角分析,分析了所有有关“境界”内涵的章节;第五,以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所讲重点内容,并且论述条理清晰,将“境界”在《人间词话》中的角色归为以下三个方面,即作为词学评论标准的“境界”、作为词学艺术特征的“境界”、作为文学修养阶段的“境界”;第六,引用其他著述的观点来证实说明其主要思想内容,将传统的观点与王国维境界说的观点相比较,突出其特殊性;第七,总结性较强,有利于读者把握其内涵。
但我认为全文美中不足的是,具体诗词的分析较少,缺少一些实际依据,并且,在文中所引用的一些相对较陌生的论据,应该在注释中仔细写明,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5 《谈〈人间词话〉的美学价值》
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了《人间词话》的价值,文章的条理性很强,首先在摘要中肯定了《人间词话》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列举出了全文重要的几个论点:“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造境”、“写境”、“隔”、“不隔”等。
作者抓住了《人间词话》的美学价值所在,即为中国美学筑起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全文理论性与实用性并具,作者边举例边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从文章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的行文论述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知识素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原文的表面含义挖掘出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除此之外,本文的亮点在于,作者看出《人间词话》在中国美学中的作用及其对美学的贡献,认为《人间词话》赋予了中国美学一些崭新的东西,这是我读过的所有关于《人间词话》文章中唯一一篇提到这一点的。
全文论述精深、角度独特,看到了中国经典著作中的西方文艺理论思想。
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大学本科学生,我认为他能够写出这样一篇论文,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不仅仅在于他的文笔,更在于他严谨的态度。
综合来看,我认为这五篇评述文章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顾及全人,评论《人间词话》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静初先生本人生平及其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挖掘出字句之间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价值来评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