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赏析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和诗人杨慎所著的一本诗话著作,记录了杨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分析。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对于诗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提出了“三百篇”的说法,即认为古代诗人的诗歌数量达到了三百篇以上,才能称之为诗人。
杨慎还对于古代诗歌的体裁进行了分类,如古体诗、绝句、律诗等,并分别从字数、韵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些对于诗词的分类和定义,为我们理解古代诗词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认识。
其次,杨慎在《人间词话》中对于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和赏析。
他对于古代名诗的选择和评价十分严谨,给出了许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意境独特”、“用典质朴”、“音韵和谐”等。
他还分析了古代名诗的特点和韵味,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这些评析和赏析的内容,使我对于古代名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此外,杨慎在《人间词话》中还详细讲述了古代诗人的创作志向和写作方法。
他认为古代诗人追求的是“道法自然”的境界,强调了对于自然和人生的体悟和感悟。
他还分析了古代诗人的行文方式和写作技巧,如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注重韵律等。
这些对于古代诗人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技巧的讲解,对于我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启发。
总而言之,读完《人间词话》让我对于古代诗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这本书对于喜欢古代文学和诗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值得一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

3、曹雪芹呕心沥血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解析
第三境界 是指在经过多次周 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 逐渐成熟起来,目标也终于实现。
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 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 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是用血汗 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 铸造的大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有三种 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境也。 其实,何止成大事业、大学问如此,社会、人生,古今、 中外,诸种事情,大凡都有此种经历。 看到王国维这段话,你有何种感受?你想到些什么?领悟 到些什么?
3、面对父亲的遗言,司马迁立下了“ 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愿,为 之博览群书,笔耕不辍; 4、陆游在宋金战争的烽火硝烟中饱尝颠沛流离 之苦,从小立下“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坚持抗金卫国,矢志不渝。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业
1、背过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2、三句诗的出处三首宋词。
抄写第一二境界的两首宋词。
• 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当历史长河的惊涛 骇浪趋于平静,成熟的你已经站立在人生 的巅峰。一代宗师孔子,以他仁德思想灿 烂了华夏文明,也在世界各地和谐的桥梁; 司马迁以血泪著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史记》,他的名字成为刚毅不 屈的代名词;“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国戍轮台”一缕忠魂随历史之烟波飘荡, 陆游,以爱国诗人的形象让我们仰望。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03
在《人间词话》中,古典诗词不仅表达了爱情的情感,还蕴含着对爱情的思考和哲理。这些诗词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常,引导读者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意义。
爱情表达
离别之痛
古典诗词中,离别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亲人、友人或爱人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基调。
王国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苏州、上海等地接受新式教育,并游学日本、美国等地。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匠”。
作者介绍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以“人间”为名,通过对历代词人的评价和赏析,探讨了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规律,并对词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读《人间词话》赏古典诗词
目录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赏析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理论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风格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意象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01
CHAPTER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和戏曲理论家。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落花意象
酒在诗词中常常作为诗人排遣忧愁、抒发豪情的方式,也是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佳酿。
总结词
在《人间词话》中,酒意象常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联系,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豪情。
详细描述
酒意象
06
CHAPTER
《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情感表达
人间词话6赏析

人间词话6赏析摘要:1.简介《人间词话》及其作者王国维2.分析《人间词话》6篇中的核心观点3.阐述《人间词话》6篇的审美价值4.探讨《人间词话》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5.总结全文正文:一、简介《人间词话》及其作者王国维《人间词话》是我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王国维所著的一部诗词鉴赏之作,共分为六篇。
王国维以独特的审美观和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对作品进行了独到的赏析,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二、分析《人间词话》6篇中的核心观点1.第一篇:王国维提出了“意境说”,认为诗词创作要追求意境,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真实情感。
2.第二篇:阐述了“兴趣说”,主张诗词要抒发作者的兴趣,以体现作品的生命力。
3.第三篇:讨论了“寄托说”,强调诗词创作要有所寄托,方能感人至深。
4.第四篇:分析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论述了词与诗的异同,彰显了词的独特魅力。
5.第五篇:提出了“空灵说”,主张诗词创作要具备空灵之美,以呈现作品的韵味。
6.第六篇:总结了“诗画一体说”,强调诗词创作要追求画意,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阐述《人间词话》6篇的审美价值《人间词话》六篇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诗词创作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规律,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王国维对诗词的独特见解,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探讨《人间词话》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人间词话》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理论资源,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如追求意境、抒发兴趣、有所寄托等观点,均为现代作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五、总结全文《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分析六篇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独特的文学观和审美理念。
《人间词话》赏析

王国维《人间话》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功力之深、治学之广,为近代所仅见。
《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宣统庚戍九月脱稿于京师定武城南寓庐,1908 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
一直以来,该著极受学术界重视。
【上卷】一、词以境界为最上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欧阳修(一作冯延巳)《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陶潜《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优美与宏壮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等)(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等)《人间词话》正文翻译注释赏析《人间词话》三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
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
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
变:变化。
相:相貌,形象。
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人间词话》理解性默写1.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境是:,,。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间词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赏析

王国维《⼈间词话》(三则)·赏析王国维《⼈间词话》(三则)·赏析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2]”,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3]”、“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4]”,⽆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楼,望尽天涯路[5]”,此第⼀境也。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6]”,此第⼆境也。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7]”,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词⼈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释】[1]见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数。
⽟勒雕鞍游冶处,楼⾼不见章台路。
⾬横风狂三⽉暮,门掩黄昏,⽆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见秦观【踏莎⾏】:“雾失楼台,⽉迷津度,桃源望断⽆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重数。
郴江幸⾃绕郴⼭,为谁流下潇湘去!”[3]见陶潜【饮酒诗】第五⾸:“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4]见元好问【颖亭留别】:“故⼈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雪,太素秉元化。
九⼭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
怀归⼈⾃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悲咤。
回⾸亭中⼈,平林淡如画。
”[5]见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双飞去。
明⽉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赏析《人间词话》全赏析(一)1.《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
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①《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
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
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
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鹊踏枝》: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
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
又作“雀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黄金缕》等十余种。
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
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宋人所谓《蝶恋花》。
)今译:《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意境与《蒹葭》一篇很接近。
只是《蒹葭》诗体现了洒脱自然之美,晏殊词体现了悲壮之美。
赏析:同是怀人之作,《蒹葭》妙在一个“遡”字和一个“从”字,情之所致便发言为声、付之于行,相思不受羁绊,求偶无须讳言,如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般朴实、真挚、自然。
晏殊之词,炼得一个“凋”字,一个“独”字,一个“尽”字。
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得思念之苦,河汉之遥平不了肠中之热。
眼欲穿时肠欲断,秋风起时偏蹬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思念注定是无法被分担的痛苦,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于是此种悲苦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在巍峨的高楼之上终于获得了穿透千里万里、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
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①(欧阳永叔②)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③(辛幼安④)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解:①《蝶恋花》柳永(按:此词王国维自注为欧阳修所作,然而众家选本皆以为柳永词,当是王国维误记,今更正。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山光残照里。
无人会得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修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
入仕后,欧阳修勇于言事,风节凛然,曾参加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晚年官至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古文、诗词兼擅。
其词作一方面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感受,另一方面又主动向民歌借鉴学习,不少作品具有清新的民歌风味。
欧阳修是北宋初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也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宗师。
③《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④辛幼安,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人文武双全,22岁时,自率义军2000余人投入到耿京的抗金队伍中,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率领50名骑兵,直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军大营,将张安国生擒活捉,绑缚建康处死。
入仕南宋朝廷以后,辛弃疾历经宦海沉浮,然而终于受人猜忌、不被重用,最后郁郁而终。
辛弃疾一生以复国中兴为大业、以气节功业自许,为人慷慨磊落,其词作亦豪气纵横,境界雄伟,语言刚健,为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词牌解:《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入宋后改称“蝶恋花”。
据说此名为晏殊所改,又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
《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有“何以报之青玉案”句,因以为名。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等。
今译:古今那些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然经历三种境界:第一种即“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为“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话只有大词人才能讲得出来。
但是如此解释诸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是不会同意的吧。
赏析:王国维所谓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
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处,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已入门中的喜悦与释然。
王国维的这段话,鞭辟入里,贴切浑融,其深致款曲已经不止于词话的范围了,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无容置喙,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到呢?未上高楼,已先自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3.太白①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②,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后世唯范文正③之《渔家傲》④、夏英公⑤之《喜迁莺》⑥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解:①太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众说纷纭,已成千古之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个性狂傲不羁,其诗作飘逸超群,后人以“诗仙”目之。
②《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③范文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先世邠(今陕西邠县)人,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范仲淹曾经驻守陕西,抗击西夏,西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庆历新政。
范仲淹的军旅生涯拓展了他的词作内容,他描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为宋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其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④《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法征夫泪。
⑤夏英公,夏竦(984—1050),字子乔,封为英国公,北宋词人。
⑥《喜迁莺》夏竦霞散绮,月垂钩。
帘卷未央楼。
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
凤髓香和烟雾。
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词牌解:《忆秦娥》,其名即得自李白此词。
又名《碧云深》、《曲江花》等。
《渔家傲》,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遂取以为名。
范仲淹驻守边境时,作《渔家傲》数首,皆以“塞下秋来风景异”为首句,以述边镇之苦,欧阳修因而称之为“穷塞主”之词。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等。
《喜迁莺》,此调起自唐人。
又名《鹤冲天》、《万年枝》等。
今译:李白纯以气象取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只八个字,却可视为千古绝唱。
后世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夏竦的《喜迁莺》才能够勉强有所继承,只是词中气象已经难以企及了。
赏析:李白的心实在是太广阔了,寥寥四十六个字的小令,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
有人说:伟大的诗人将永远与伟大的痛苦为伴。
而只有这种痛苦才能够平复无数世人的无数伤痛。
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在他生时是破灭的,然而在他死后,这理想终将在他的诗篇中获得永恒的涅槃。
4.张皋文①谓:飞卿②之词“深美闳约”。
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③足以当之。
刘融斋④谓:“飞卿精艳绝人。
”差近之耳。
注解:①张皋文,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
其于《易》学用力颇深。
《词选》一书,使清词体格为之一变,余波至于晚近,为常州词派开宗之作。
朱孝臧称其为“词坛疏凿手”。
他是阳湖派散文和常州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
②飞卿,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晚唐文学家。
温庭筠一生不得志,生活放荡不羁。
其词作浓艳细腻,绵密隐约,多采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艳丽的辞藻,以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
在词坛上与韦庄齐名,世称“温韦”。
其诗作也颇多妙句,与李商隐合称为“温李”。
③冯正中,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为南唐中主李璟的亲信之臣,位高权重,然而其人学问渊博,以才艺自负,尤喜为乐府词。
冯延巳的词作多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着力于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
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而且影响到北宋的晏殊、欧阳修等人。
④刘融斋,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一字融斋,清代文学家。
今译: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深邃美艳、宏阔婉约。
我认为这种评价只有冯延巳才能够担当。
刘熙载说:温庭筠的词精妙绝人。
我看这个评价才比较接近事实的。
赏析:温庭筠的词格局窄小,左右不出闺房之外,“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造语精致细腻,然而浓艳有余,宏阔不足。
冯延巳《鹊踏枝》词:“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内中哽咽确比温词为多。
5.南唐中主①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②,大有“众芳芜秽”③、“美人迟暮”④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⑤,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解:①南唐中主,李璟(916—961),本名景通,改名瑶,后名璟,字伯玉。
因国势衰颓,不敌后周,遂去南唐帝位,该称南唐国主。
其子即南唐后主李煜。
李璟多才艺,善歌诗,其词作亦属上品。
②⑤《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