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有感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6篇人间词话读后感1《人间词话》,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

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便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

用字字珠玑形容,绝不为过。

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无需镶嵌。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是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全书的关键词。

词尤文也。

小学生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中学生作文,要求文采华美、情感真挚;高中生作文,要求观点正确、立意新颖;文人作文,讲求视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__的精髓,却往往被人忽视。

为文如登山,绝大多数人在山腰徘徊。

这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无奈。

有些人,是自赏;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无力;有些人,是无方。

自赏,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却追求山巅之绝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不愿承认;无力,是听闻别有佳境,却身心俱疲,无力攀登。

无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却难窥路径。

其中,当是自赏与自欺者居多。

无方者,往往将精力放在阅读积累、技法探析等文字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内求自省。

他们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写作技法、再新的选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正立体建构自己独有的艺术境界。

江上之舟往来如梭,乾隆应是看到了盛世繁华,法磐却只看到两艘船,一为名,一为利。

在游人眼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景致。

至于划舟的人,应该是无心于欣赏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苦苦挣扎的人生。

同样的事物,观者的身份不同,体会也不同。

同样的写作对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写,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虚构的精神世界的花园,作者作为导游,将读者引入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鸣。

境界有大小。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心怀家国者为大。

“少游词境最凄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感怀自身者为小。

境界有虚实。

营造意境,便要“写境”与“造境”。

“写境”重写实,“能与花鸟共忧乐”。

虽然生动真实,但易流于浅白。

“造境”重想象,“以奴仆命风月”。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reporting material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能够深入挖掘书中的主题,让我对故事更加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人间词话》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书心得人间词话(精品7篇)

读书心得人间词话(精品7篇)

读书心得人间词话(精品7篇)读书心得人间词话篇1《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初读之,感受到的是一种花非花、雾非雾的感觉,未能读出其中的意味;二读,似乎能够粗略地觉察到诗词中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想;再读之,其带给我的便是震撼。

词话来自人间,是经由人所抒发,是人自身的生活感想蕴藏在词话里,字里行间里透露的是每个诗人内心的自我独白。

王国维先生将词话分为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乃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乃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当然,读完《人间词话》,我发现不仅词话分为这三境,我们的人生也需经历这三种境:“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说王国维先生是论词而作,但是《人间词话》不仅仅是对诗词进行评价批评,还富有艺术与美感。

先生在评价屈原《九章·涉江》中写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看,先生评价诗词,好似将诗词看作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如何算作优雅,在于其气质的突显而不在于外貌的张扬;而先生又在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时,说道:“然此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

”言语间将情感融入,传达出的那种美的质感十分真挚强烈,并且显得十分朴实自然,极具亲切感。

先生评论大家之作,如苏东坡、辛弃疾,则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

即使没有读过《人间词话》,苏轼与辛弃疾的词都耳熟能详,他俩的诗词在我学习生涯中时常出现,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两位大儒词创功力十分了得,后世也有“要嫁就嫁苏东坡”的呼声,只为其极高的文学造诣;而辛弃疾雄壮豪迈的写作风格也让我们感叹老将的雄心大志难酬。

当然,其二人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都具有宽广的胸襟、长远的目光以及渊博的学识,他们极高的思想境界并非轻易就能获得,也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去发现、去感受、去追求生活的新知,敢于挑战、敢于批判,付出总会有回报,不然只能是东施效颦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集锦5篇)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集锦5篇)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集锦5篇)1.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第1篇我曾经读过一些诗话词话,譬如《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围炉诗话》、《随园诗话》等,其实中文系读书时研读的《文心雕龙》《艺概》等也应该算是诗话理论作品,包括曹丕的《典论-论文》虽然只剩一篇文章,但里面那几句诸如“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仍常常萦绕于脑海中。

读诗话,看古人评述比较分析诗人们的诗句和诗歌故事,饶是有味。

后来,我曾将上百部诗话词话作品的电子版全部复制到一个电子TXT文件上,为的是便于搜索,但文件容量竟达10兆,每次打开都到等待好久。

但是,让我喜欢重读并深深思考琢磨的诗话就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是近古学者中少有的真正中西贯通的大学者,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他引介和重视美学(当时译为美育 )在文艺评论中的价值。

而在文学分析特别是诗歌的批评中,他的境界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批评乃至艺术批评。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还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他虽然对“境界”没有下完整定义,但是他对“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分析,对“格调”、“隔”与“不隔”的解读,对“赤子之心”、对唐宋气象、南宋北宋词之品格区别等都有有令人信服的评价。

曾对他说的这段话品味良久:“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让人对诗歌诗人高下优劣有所思有所悟,让人能够理解大诗人何以自称高格。

感叹静安先生真懂诗也,真懂文学之哲学也。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研究诗歌和文学者绕不过去的一本书。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优秀模板三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优秀模板三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选优秀模板三篇人间词话读后感1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

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

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

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

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

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

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

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

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

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

第三境界为成功。

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地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人之成功,都必须经过立志、奋斗。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是每个奋斗的目标。

立志是前提,奋斗是保障。

我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五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五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五篇《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

关于《人间词话》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精选9篇)《人间词话》读书心得篇1《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

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

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

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

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

挺有趣的。

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

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

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

(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

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

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

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

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

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

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

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

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

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

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简短(精选9篇)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简短(精选9篇)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简短(精选9篇)人间词话阅读心得简短篇1《人间词话》,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

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便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

用字字珠玑形容,绝不为过。

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无需镶嵌。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是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全书的关键词。

词尤文也。

小学生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中学生作文,要求文采华美、情感真挚;高中生作文,要求观点正确、立意新颖;文人作文,讲求视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的精髓,却往往被人忽视。

为文如登山,绝大多数人在山腰徘徊。

这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无奈。

有些人,是自赏;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无力;有些人,是无方。

自赏,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却追求山巅之绝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不愿承认;无力,是听闻别有佳境,却身心俱疲,无力攀登。

无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却难窥路径。

其中,当是自赏与自欺者居多。

无方者,往往将精力放在阅读积累、技法探析等文字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内求自省。

他们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写作技法、再新的选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正立体建构自己独有的艺术境界。

江上之舟往来如梭,乾隆应是看到了盛世繁华,法磐却只看到两艘船,一为名,一为利。

在游人眼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景致。

至于划舟的人,应该是无心于欣赏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苦苦挣扎的人生。

同样的事物,观者的身份不同,体会也不同。

同样的写作对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写,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虚构的精神世界的花园,作者作为导游,将读者引入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鸣。

境界有大小。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心怀家国者为大。

“少游词境最凄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感怀自身者为小。

境界有虚实。

营造意境,便要“写境”与“造境”。

“写境”重写实,“能与花鸟共忧乐”。

虽然生动真实,但易流于浅白。

“造境”重想象,“以奴仆命风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一!格调之雅#刘熙载$艺概%云/(余谓论词莫先于品#)同样!王国维也非常看重诗
)&
王国维美学观之赏析
人的人格品质!他说/(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内美)是指人高尚的道德品格#(王 国维曾赞颂彪炳于中国文学史的屈原&陶潜&杜甫&苏轼等大诗人5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 格亦自足千古6#他将5人格6置于境界之首!故论文天祥词!谓5风骨甚高!亦有境界6# 5风骨6即由5文格6所表现的5人格6!惟5人格6与5文格6统一才称得上5有境界6#)" 王国 维对创作主体的(内美)的强调!体现了他对主体人格的审美取向## 纷(5 吾既有此内美 兮!又重之以修能6!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 人格之境界来自心灵之涵养!是诗词 作家对于道德品格的内在要求!对人生崇高境界的坚定追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修 养的综合呈现#高格的作品来自美丽之心&高尚之品!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为大之 文学者!殆未之有也#可见王国维对词人人格品质之看重#
其二!胸襟旷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辛 弃疾是两宋词人中的大家#(旷)和(豪)说的既是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是两人词的风格#王 国维认为(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所谓(胸襟)即二人浩然旷达的 英雄气概#苏&辛词似天马脱羁!以阔大堂庑&超迈气概!(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转之度)!让人读来荡气回肠!词境更为深邃廓大!清雄淡远#%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 量高致#)& 王国维谓之(雅量高致)!其意可作这样理解/一是意趣不凡!气度之旷达宏阔" 二是秉直高洁!情致之雅正不阿#苏&辛是忧生忧世的热血男儿!心中正大光明!词中自有 正气充盈其中!(不平之鸣!随处辄发)!(骨劲气猛!自成高风)#所谓(有境界)即他们的诗 词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人格)力量#
王国维美学观之赏析
,,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史学家和国学大师!他的代表作*人 间词话+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从&境界本 也'&唯真即美'&摘句法'&诗人之眼'等几个角度入思!对*人间词话+中部分重要 的美学观点进行理解与赏析并简要地阐述其理论思想对于当代文艺批评的借鉴 意义!浅谈从中的所感所悟"
一 境 界 本 也
(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 名句)!一切诗词!凡上乘之作!都应该是(有境界)的#(境界)论诗!当始于$诗经%之(思无 疆)!言其之思深广无穷也#思无疆!意无穷!也就是所谓(意趣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情趣与艺术技巧结合的品格!包含着诗人的禀赋&胸襟和才学#! 中 国历代(能自树立)的豪杰之士无不在力争这(第一义)的(境界)!可见(境界)于诗词的美 学价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涵!笔者经 过归纳总结!认为主要包含了如下的几个方面#
)'
语言与文化论坛 总第 辑 !"#$%!* #& +
荷举)#这些诗句不事雕饰!客观真切地呈现出自然之美!就好像脱口而出#王国维尤爱 这种自然真切的表达!称之为(不隔)#(不隔)之作!作者能够体物真切!由形传神而又不 破坏自然本身的特征!从而能够深切地感染读者#学者叶嘉莹在其$王国维及其文学批 评%中写道/(作者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达!使读者亦可获同样真切之感受!如此 便是不隔#)(不隔)之作质朴晓畅&明白如话!其写景必能传达出自然的本性!其抒情必能 传达真实的心声#反观(隔)之作品往往雕琢玩味&刻削太过&用典颇多!给人(有心为之) 的感觉!(有心为之)则(真)的纯度打了折扣!少了自然之趣!难免给人(矫揉妆束)(隔雾看 花)之感!让人亲近不得#
其三!气象万千#在王国维的(境界说)中!除了看重诗词的(高格)外!特别推赞诗词 之气象#(太白纯以气象胜#5西风残照!汉家陵阕6!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李 白的$忆秦娥%结句意境开阔!气象沉雄悲壮!使人在对景象的凝望中慨叹历史的沧桑巨 变!在悲悯的沉痛中陷入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繁华之景一一略过眼前!昔日煊赫的业绩已 成过往!短短+字使人感到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悠长!营造出一种穿越古今的时空感!大 气而雄浑#(所谓5气象6!王国维不是一般指景象!而是与他所强调的5境界6相关联!即 5境界6中的一境...气象之境#这种5境6!侧重于5气6!而抒由5境6激发的一腔之情!吐 萦绕于胸的满腹感慨#故这里的5情6!既非5柔6的浅吟!又非5软6的低唱!显得豪放俊逸! 大气磅礴#)(同样!王国维认为李后主的词也充满了(气象 自 )!(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 )(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人的忧愁感慨已不仅限于一己之沉痛!而是对国亡家破!人 生兴衰的万千身世之感!显得阔达雄深!构成了沉哀高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中所呈现出的 万千气象自是(高格)之作!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关键词&境界说'&唯真即美'&摘句法'&诗人之眼'当代意义之 思考
引言
王国维先生!#+))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字静安!号观堂!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他 一生从事文史哲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剖析评 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先生之 文艺美学观念!提出了词之(境界说)的美学评判标准#他运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概 念&术语并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与方法!所总结的理论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至今仍闪烁其睿智的光彩!拥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意图赏析$人间词话%中部分重要的 美学观点并简要阐述其理论对当代文艺批评的借鉴意义!浅谈笔者的收获与感悟#
以上三个方面是对(词之有境界)的重要衡定标准#在王国维的(境界说)中还有一个 非常重要的评价准则...(真)!他十分看重词之(真实)!认为这是古今第一流之作品所不 可或缺的品质!这种(真实之美)包含了真切自然&真情真意&真实不伪#
二 唯 真 即 美
其一!真切自然#(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