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妈妈摘的葡萄(大班)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妈妈摘的葡萄》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妈妈摘的葡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的故事》中的《妈妈摘的葡萄》。
内容详细讲述了小兔子帮助妈妈摘葡萄的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和助人为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兔子帮助妈妈摘葡萄的喜悦。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体会到帮助家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葡萄道具、小兔子玩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葡萄架,引导幼儿谈论葡萄的生长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故事挂图,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小兔子帮助妈妈摘葡萄的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为什么要帮助妈妈摘葡萄?”让幼儿思考并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帮助家人做事的场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关爱家人,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妈妈摘的葡萄》2. 关键词:感恩、助人为乐、关爱家人3. 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帮助家人做事的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展示一个小女孩在帮妈妈洗碗,文字描述为:“我帮妈妈洗碗,妈妈笑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和关爱家人。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如给父母一个拥抱、帮忙做家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体会到帮助家人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教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的语言课程。
我们将学习第X 单元《妈妈摘的葡萄》这一课时,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以及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
3. 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理解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用语言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理解并表达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葡萄图片、葡萄实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拿出葡萄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葡萄的外观,闻一闻葡萄的香味,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葡萄是怎么长出来的吗?”2. 故事讲解:老师使用故事课件,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以及母爱的伟大。
3. 故事复述:老师邀请孩子们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动手制作葡萄,体会葡萄的生长过程。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故事主题:《妈妈摘的葡萄》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向父母讲述《妈妈摘的葡萄》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孩子们观察家里的植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让孩子们了解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复述故事环节,部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仍需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孩子们的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果园参观,亲身体验葡萄的生长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故事,教育孩子们感恩父母,理解家庭的温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拓展: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拓展。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详案《妈妈摘的葡萄》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详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妈妈摘的葡萄》,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故事中的情感体验与传递。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妈妈摘的葡萄》。
2.葡萄实物或图片。
3.纸杯、剪刀、双面胶等制作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葡萄,引导幼儿观察葡萄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并简单介绍。
2.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妈妈摘的葡萄》,注意语气、表情的生动表现。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情感。
3.故事讨论教师提问:故事中谁摘了葡萄?为什么妈妈要摘葡萄给小兔子?引导幼儿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4.语言表达教师出示葡萄图片,引导幼儿用完整、通顺的句子描述葡萄的特征。
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5.制作葡萄教师分发制作道具,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葡萄。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葡萄,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妈妈摘的葡萄》的讲述,让幼儿深刻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葡萄,幼儿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活动中,仍有个别幼儿表现出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附:故事《妈妈摘的葡萄》有一天,小兔子在家里玩耍,突然闻到一股葡萄的香味。
它跑到厨房,发现妈妈正在摘葡萄。
小兔子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摘葡萄呢?”妈妈微笑着说:“因为妈妈爱你,想让你尝尝葡萄的美味。
”摘完葡萄后,妈妈把葡萄分给小兔子和小兔子的小伙伴们。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摘的葡萄》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摘的葡萄》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大班幼儿(3-4岁)教学内容:《妈妈摘的葡萄》教学目标: 1. 能听懂故事内容,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解读故事主题和含义 3. 能通过故事启发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能适当运用汉语语言表达,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与幼儿们打招呼,询问幼儿们今天的心情。
2.通过引导幼儿回忆上次听的故事《小鹅领航》,温习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内容。
与幼儿共读1.老师展示《妈妈摘的葡萄》的封面,启发幼儿们对故事内容的猜想。
2.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逐字逐句为幼儿讲述故事,注意语言的节奏和表情的丰富。
3.同时老师需要适时停顿,以便幼儿思考故事的情节和含义。
故事情节解读1.故事讲完后,老师鼓励幼儿们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2.帮助幼儿们理解故事中的隐喻和比喻,启发幼儿们思考幸福的内涵。
3.引导幼儿们讲述自己的经历,通过与故事做对比,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到的满足和快乐。
4.老师提供教案中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们观察图片,并描述出故事中相关的场景。
想象环节1.通过启发幼儿们的想象力,让幼儿想象他们吃完葡萄后的快乐、满足或者想象自己在妈妈的背上摘葡萄的情景。
2.鼓励幼儿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用汉语简单表达,如:我很开心,我想干妈妈一样的事情。
练习环节1.让幼儿们将自己的名字和“很开心”两个词组成的句子写在小黑板上,并用眼睛看、嘴巴朗读,同时让老师、同伴给予肯定和鼓励。
2.老师为幼儿们展示葡萄单词并读出来,让幼儿们模仿老师的语音和语调,学会单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总结环节1.老师回顾全课的故事情节、主题、幼儿们的表现和收获。
2.通过反思课堂教学和幼儿反馈,总结教法,寻找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听懂故事内容并回答问题,能够解读故事主题和含义,通过故事启发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及适当运用汉语语言表达,表达自己的意思。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绘本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他的妈妈一起去摘葡萄的故事。
故事中小兔子很想吃葡萄,但是他的手太小,摘不到高处的葡萄。
小兔子在妈妈的帮助下,用聪明才智成功摘到了葡萄。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到小兔子和妈妈之间的亲情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学会分享和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葡萄图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幅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PPT课件,展示葡萄园的美丽画面,引导孩子们谈论他们对葡萄的认识。
然后,讲述小兔子摘葡萄的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 绘本阅读(10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妈妈摘的葡萄》,边读边提问,让孩子们回答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同时,引导孩子们关注画面中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 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小兔子在故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如何解决的。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葡萄。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完成作品。
完成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妈妈摘的葡萄小兔子——手小困难——摘不到葡萄妈妈——帮助聪明才智——成功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把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讲给爸爸妈妈听。
答案:这是一个关于小兔子和妈妈一起去摘葡萄的故事。
小兔子很想吃葡萄,但是他的手太小,摘不到高处的葡萄。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妈妈摘葡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妈妈摘葡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内容,选自幼儿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葡萄形状、颜色等特征,让孩子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学习分数概念,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葡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帮助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学习分数概念。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幼儿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概念,整体与部分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葡萄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摘葡萄一串,PPT展示葡萄图片,分数卡片。
2. 学具:葡萄形状卡片,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串妈妈摘葡萄,让孩子们观察葡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出葡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将葡萄平均分成几份,讲解分数概念,让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
(2)展示PPT,讲解如何用分数表示不同数量葡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葡萄形状卡片,让幼儿用彩笔、剪刀、胶棒将卡片分成不同数量部分,练习分数表示。
(2)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作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思考过程。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份葡萄,讨论如何将葡萄平均分给组内成员,并用分数表示。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收获。
(2)对幼儿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展示葡萄图片,旁边标注分数。
2. 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显示分数分子、分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水果,尝试用分数表示水果不同数量。
2. 答案:根据观察水果种类和数量,正确表示分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在理解分数概念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

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大班教案《妈妈摘的葡萄》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3.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1.PPT《妈妈摘的葡萄》,配套音乐及相关动物叫声。
2.葡萄架挂图、人手一支记号笔和一张紫色纸圆片。
3.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
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想看吗?教师展示绘本封面,提问:1.你猜猜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妈妈摘的葡萄)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上面写着字)3.你觉得故事里会讲件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故事里到底讲了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欣赏理解故事,体验狐狸母子情深。
(一)出示小狐狸哭得画面。
1.狐狸怎么哭了?(找不到妈妈了,肚子饿了)2.谁会来帮助他?(妈妈)(二)出示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话的画面。
妈妈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小结:你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三)出示狐狸站在葡萄架下的画面,故事讲至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
狐狸妈妈在找什么?它是怎么找到葡萄的?小结:狐狸妈妈是翻山越岭,跑了三座山为宝宝寻找食物,终于摘到了葡萄。
(四)出示妈妈摘到了葡萄往回跑得画面。
1.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是怎么往回跑的?2.它为什么要这样跑回家?(让幼儿自由讲述,妈妈是担心宝宝安全才拼命赶路。
)(五)出示老鹰的画面,播放老鹰的声音。
1.听到老鹰的声音,妈妈会担心什么?(担心宝宝的安全。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步子迈得更大,跑得更快。
)(六)出示小狐狸在洞口哭、狐狸妈妈在树下休息的画面。
1.妈妈听到宝宝的声音,说明宝宝还安全,它放慢了脚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绘本《妈妈摘的葡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2章《妈妈的手》,详细内容为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
2. 认知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
3. 技能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挂图、教学课件、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绘本《妈妈摘的葡萄》、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激发幼儿对母爱的感知。
2. 绘本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妈妈摘的葡萄》,引导幼儿关注妈妈关爱孩子的细节,让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3. 例题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例如:“妈妈为什么要摘葡萄给小兔子?”“小兔子收到妈妈的礼物后心情怎样?”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并鼓励幼儿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5. 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张感谢妈妈的贺卡。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妈妈摘的葡萄》2. 板书内容:母爱伟大,珍惜亲情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感恩妈妈,手工制作贺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感谢妈妈的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下对妈妈的爱和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注。 第十六页随画面出现自动响起风声,点击后响起下雨的声
音。 第十七页随画面出现自动音乐声,直至ppt结束。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妈妈摘的葡萄(大班)
?
妈妈
宝宝,快逃啊!
妈妈, 谢谢您!
课件作用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页插入小狐狸的哭声,第一遍随画面出现自动响起, 第二遍需点击,再次点击出现问号。
第五页随画面出现自动响起音乐,点击后出现狐狸妈妈奔 跑(左图),消失后再次点击继续奔跑(右图)。
第八页随画面出现自动响起音乐,点击后出现狐狸妈妈奔 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