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原理练习题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2)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4、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2)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5、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总结

简答一、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世界三大工人企业爆发,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四、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答:(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①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大全(含提纲_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整理大全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马原大题(必考)

重点:题型:选择题(80道80分),客观题20分(我们老师说的是其中包括三个简答题12分,一个论述题8分,但有别的老师说是两道大题共20分)这100分最后折合为70分,其他三十分为作业和平时成绩得分。
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到第五章,具体为:绪论部分,只出选择题。
第一章,除了三十二页的时间和空间不考,其他均可能考到。
重点,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第二章,七十五页的“真理与谬误”第二节的第三小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和第二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考。
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第一节中第四小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但需留意社会形态的概念)”第三节中第二小节“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不考,第二节“社会历史发现的动力”只出选择题。
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四章,第一节中第三小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第二节中第二小节“资本主义所有制”一百六十五页“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形态意识”不考。
重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只需简单看看,不作为重点,只出选择题。
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以上就是我们老师给画的范围与重点,仅供复习参考。
ps.课本是王道,其他供参考。
答案: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⑶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二)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其中,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6.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7.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10.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和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2009年01月自考马克思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详解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教材15-16页。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教材5页。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案】A【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案】D【解析】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见教材40页。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答案】C【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马原 考研 哲学基本问题

马原考研哲学基本问题
马原考研的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本体论和认识论。
在本体论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关注的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属于物质第一性,意识是派生的,属于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意识是本原的,属于意识第一性,物质是派生的,属于物质第二性。
在认识论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关注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认识的,即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而不可知论则认为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即思维无法正确反映存在。
此外,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而形而上学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事物都是静止的、孤立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马原考研相关资料。
马克思原理问答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学说,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本体论
本体论的基本问题
ontology的根本问题是:“存在的最初分类是什么?”不同流派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
这个问题使得在神学、图书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都需要运用本体论的知识,而且反映到宇宙学、道德和审美观念上。
另外存在论提出的问题还包括:
什么是存在?
什么是物质物体?
什么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用什么区别确定一个物体?
“物质物体存在”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物体的特性是什么?
存在的特性是什么?
什么时候物体不再存在?并不仅仅是变化。
为什么物体可以相对于虚无存在?
存在论历史
存在论最早可追朔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存在论为“研究物体的存在的科学”。
具体地说是研究物体的分类,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定义为“存在”。
比如包括“普遍”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
观念,物体,联系
关于存在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什么是存在?”“什么在存在?”“我是什么?”等,对于本体论来说,最基本的是找出什么是物体、什么是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启蒙时代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本体论基本问题的先例,但笛卡儿并没有深入研究,也认为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他认为“我思故我在”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后来的神学家们也认为:“究竟是谁可以将这句话普遍应用到一切事物中?”当然只有上帝。
但到了20世纪,当数理哲学,科学哲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将以前许多物质的所谓界限都打破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神学的说法。
实体和环境
在20世纪各个不同时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学派,客观主义学派,相对论学派等不同流派,后现代主义的实体哲学家们力图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哲学行动来重新定义上述的各个问题,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生态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动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环境中的认知情况。
命题相对于不同环境的变化,使得存在更难定义。
如果人们说:“A是B”,“A必定是B”
或“A曾经是B”究竟有什么含义?有的哲学家主张去掉英语中的“是”一词,改用以免造成容易混淆的抽象含义;另一些哲学家力图了解词汇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方式;马丁·海德格尔想区分开“存在”和“物体”的意义。
存在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说“是”,动词“是”有许多种用法,因此是易于混淆的,所以有许多种存在。
哲学术语。
在西方哲学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
“本体”一词源于拉丁文on(存在、有、是)和ontos(存在物)。
17 世纪德国经院学者第一次使用本体论一词,并将它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称为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
本体论(ontology):表述哲学理论的术语。
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各自的含义。
在西方哲学史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
“本体”一词来自拉丁文on(存在、有、是)和ontos(存在物)。
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1547一1628)在其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本体论”一词,将其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现代西方的一些哲学流派脱离客观物质世界,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谈论世界存在及其性质,它们把本体论同认识论和逻辑学相分离,并把它作为全部哲学的基础或独立分支。
有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学派认为:任何一个名词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存在;另外一些哲学家则主张有一些名词并不代表存在的实体,而只代表一种集合的概念,包括事物或事件,也有抽象的,由人类思维产生的事物。
例如“社团”就代表一群具有同一性质的人组成的集合;“几何”就代表一种特殊知识的集合等。
ontology就是研究到底哪种名词代表真实的寻在实体,哪种名词只是代表一种概念。
所以ontology成为某些哲学分支的基础。
而近年来,人工智慧领域的学者,将本体论的概念,用在知识表达上,W3C组织定义了许多Ontology的相关语言,如RDF、DAML+OIL、OW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