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简析

古人因爱月而咏月。
李白说:酒缺月不味,景无月不美。
辛弃疾说:可怜今夕月,恍惚使人愁。
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中国文人有着“月亮情结”,因而也流传下无数关于月的美妙诗篇。
作者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对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一大致的分类。
一、象征团圆和思念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
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作者寄情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和友谊。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象征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作者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深切思念家园吧。
三、象征宇宙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
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宇宙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月亮《古代诗歌月亮意象的解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是一个被广泛运用且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承载着诗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一、月是美的象征月亮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且冰清玉洁的女性。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诗经·陈风·月出》中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
周祗则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形容其“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谢庄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汇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如张先在《木兰花》中所写“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仅营造了清幽绝俗的氛围,让人感到月夜幽林之景空明澄净,弹琴长啸之人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中的“明月来相照”,既与“人不知”形成对照,又起到了点破暗夜的作用,体现出闲、静、淡、远的风格和优美的意境。
总之,在诗人笔下,月亮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亦或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一)寄托恋人相思之情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月夜往往是相思主题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描绘了主人公独守空帏,在明月流光下的寂寞凄凉,引出她内心的无穷愁思。
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徐陵的“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的“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的象征意义月亮又叫做月球,月亮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美的传说,还象征着许多东西,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月亮的象征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月亮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信息,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深厚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1、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母亲与女性.“一阴一阳是为道”.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出发点,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和解释.《礼记》中说:“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大明即太阳,代表男性,意味着阳刚、强壮和力量;月亮代表女性,意味着温柔、阴柔、温馨、婉约和缠绵.因此三岁儿童都知道,称呼太阳为“太阳公公”,称呼月亮为“月亮婆婆”,决不会搞错.关于月亮最著名的神话故事是哪一个?嫦娥奔月.传说神射手后羿得到了一种不死药,一天外出时交待妻子嫦娥不要乱动这种药.嫦娥却充满好奇,于是趁后羿不在,偷偷地把它吃了,结果飞升到月亮上,住进了广寒宫.虽然嫦娥从此长生不老,但永远孤身一人寂寞难熬.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就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独得连猪八戒做天蓬元帅时喝醉了酒,竟然按耐不住调戏起她来.嫦娥其实就是女娲.关于月亮的神话还有很多.譬如八仙之一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被夹在月亮上的桂树中间.吴刚学仙有过被罚每天砍桂树,但每一斧砍下去只要斧头一拔出来,豁口就合拢了,就这样砍了又合,砍了又合,永无尽期.吴刚伐桂的故事与西方神话中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故事惊人地相似.我国古代神话中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就是三只角的乌鸟.据此有人不无骄傲地宣称:我国最早发现太阳中有黑子,比西方科学家早了几千年.同学们想想,传说中月亮里边是否也有一些动物呢?月亮中有蟾蜍,还有玉兔.蟾蜍——蛙——娲——娃——人蛙同源兔子的怀孕、生产周期——月亮盈亏周期——女性的生理规律2、月亮是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如水,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月是水的结晶,水是月的灵魂,是贞洁纯净的象征,是美的化身.所以《红楼梦》中的多情公子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一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就觉污浊.”月亮在中国审美的深层结构中,始终流露着神秘的永恒的女性微笑.因此古典诗词里,常常以美人似月,佳人月下作为基本抒情意象.《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韦庄:“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异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我国古代的爱神、媒婆被称为月下老人.情人相会也往往选择月下,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元夜》)“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连金庸金大侠封笔多年之后,还破例写了一篇小说《月云》,专写他的初恋情人.月云,多美的名字,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呀!3、月亮是永恒的象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和人生短暂的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章碣《对月》)“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月亮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亮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月亮,那高挂在夜空的银盘,在古诗词里可是个超级明星,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意象。
首先呢,月亮常常代表着思念。
就像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你想啊,茫茫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海角的人在这一刻同时看着这月亮,那种思念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不管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还是分隔两地的恋人,这月亮就像一个无声的邮差,把思念从这头传递到那头。
比如说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特别直白。
大诗人抬头一看月亮,故乡的种种就涌上心头,然后低下头思念就像决堤的洪水了。
这月亮就像一个触发思念的开关,只要看到它,那些藏在心底的想念就藏不住了。
月亮还象征着孤独寂寞。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出来了,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在这春涧里时不时地鸣叫几声。
整个画面就显得特别清幽孤寂,月亮就像一个孤独的旁观者,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还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看他多孤独啊,只能和月亮还有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把月亮当成酒友了,这月亮就成了他孤独时刻的陪伴者,不过这种陪伴又透着一种更深的寂寞。
另外,月亮也有团圆的意象。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婵娟”就是月亮啦。
大家都希望人能平平安安的,虽然相隔千里,但是还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就好像还是团圆在一起一样。
在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那圆圆的月亮就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美满。
要是有人没能回家,看到这月亮也会心生向往团圆之情。
月亮在古诗词里的意象真是多种多样,它就像一个百变精灵,一会儿是思念的寄托,一会儿是孤独的象征,一会儿又代表着团圆。
它用自己那柔和的光辉,照亮了古诗词的天空,也照亮了古往今来人们的心灵世界。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

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古诗中月的意象赏析在古诗中,月亮通常是一种怎样的意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月亮”意象的含义

月亮意象的含义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
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月亮意象词语

月亮意象词语月亮是诗人最为钟爱的意象之一,因为它代表着浪漫、神秘与被爱的情感。
然而作为一个拥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在专业的角度上,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讨:一、月亮的物理特征月亮是地球上最明亮的天体之一,也是最接近人类的天体。
它由大小相等的岩石与冰组成,表面有大量的陨石撞击坑和山脉。
月亮有着不同的形态,包括满月、上弦月、下弦月等不同形态。
这些形态的产生是由于月亮的公转轨道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改变所导致的。
二、月亮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 女性形象,代表着纯洁、柔美、清醒、灵敏等特点。
在诗歌、文学、绘画中,人们常用"月光柔和" "皎洁如玉”等词语来形容月亮,以此来隐喻女性高尚、美丽的品德和风韵。
同时由于月亮具有生殖和孕育的特性,也被赋予了母性的象征意义。
2. 顺应自然、教化人心的形象。
月亮在自然与民俗中多被视为一个顺应自然、教化人、渲染情感的典型象征。
例如 "月近中秋分外明,人约黄昏独上楼"就是人们喜爱围绕月亮而展开种种情感的象征。
3. 代表阴性、女性原则。
在符号学中,月亮常被视为阴性、女性原则的象征,与阳性、男性原则形成鲜明对照。
代表人们内在深处与情感体验,具有创造、生长、变化等特征。
三、流传于民间的古老传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说与神话,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说在古代,有十颗太阳在天空中同时照耀大地,使人们不堪忍受。
后来,一个称为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颗太阳,拯救了人民。
为了纪念后羿的功绩,人们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燃放烛火,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另外,月亮在民间也被视为神祇的象征之一,人们常在中秋夜对月亮祈愿,追求平安健康和家庭幸福。
四、月亮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月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被广泛运用于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等领域。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由、欢乐的心理状态;宋代画家贺知章的《清明上河图》中,月亮也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成为了城市夜景的主要特色之一。
走月亮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分析

走月亮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分析月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经常被文学作品中的作家使用,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本文将以《月亮》为主题,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一、月亮的意象1.美丽与神秘月亮常常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存在。
在《月亮》中,月亮被形容为“一粒纯洁的珍珠”,这种比喻使得月亮显得宝贵而纯净。
同时,月亮也常常隐藏在云层之后,给人一种神秘感。
通过这种意象的构建,作家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诱人的氛围。
2.孤寂与思念月亮经常与孤寂或思念联系在一起。
月亮悬挂在夜空中时,往往是一种孤独的存在。
在《月亮》中,月亮被形容为“眷恋着孤独的夜空”,这种描写传达了作家对于孤独和思念的情感表达。
3.希望与憧憬月亮也经常被用作希望和憧憬的象征。
在《月亮》中,月亮被描绘为“指引迷失的旅人”的灯塔,它给人们带来了方向和勇气。
通过使用这种意象,作家传达了希望和憧憬的力量,激励读者继续追寻梦想。
二、月亮的象征手法1.时间的流逝月亮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月亮的变化循环代表了人们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事物。
在《月亮》中,作者提到“月如曲线映波”,暗示了时间的不断流逝。
通过这种象征手法,作家向读者展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2.心灵的抚慰月亮也常常被用来象征心灵的抚慰。
在《月亮》中,月亮被描绘为“温柔的母亲”,这种象征使得月亮在文本中成为一种给予人们安慰和抚慰的存在。
通过运用这种象征手法,作家试图表达出对读者情感的关怀和呵护。
3.爱情与浪漫月亮也被广泛应用于象征爱情与浪漫。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月亮常常成为情侣之间的见证者和见证。
在《月亮》中,月亮因其美丽动人的形象,成为了恋人们愉快的夜晚相处的背景。
通过这种象征手法,作家成功地表达出了爱情的美好和浪漫。
通过以上对《月亮》中意象与象征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意义与象征。
作家通过构建月亮的意象,创造了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传达了孤独、思念、希望和憧憬等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的意象分析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性化的象征意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
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后来被父系氏族社会放逐的母系社会。
相对于当时那战乱频繁,礼教森严的社会,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会理想。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
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与智慧。
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
(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
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
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
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持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相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
(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