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有趣习俗和禁忌 蕴含千年传统文化
春节的禁忌与迷信信仰

春节的禁忌与迷信信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瞩目的盛会。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尤其注重吉祥和禁忌,希望能够迎接来年的好运与祝福。
然而,这其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和迷信信仰,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春节期间的禁忌和相关的迷信信仰。
一、禁忌1. 打破器皿在春节期间,人们应当避免打破任何器皿。
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打破器皿象征着破财、失去财运。
因此,人们会特别小心地使用和摆放器皿,避免发生意外。
2. 提及恶忌词语在春节期间,人们禁止使用与死亡、疾病、失去联系等负面词汇相关的词语。
这是出于对病痛和不幸的回避与避免。
相反,人们会用一些祝福的词汇来表达对彼此的美好祝愿,例如“福”、“吉祥”等。
3. 空碗空碟饭桌上不允许有空碗空碟出现,因为空碗空碟象征着贫穷和缺乏,人们相信这样做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运气。
因此,家庭成员在用餐时,会尽量吃得干净,以避免空碗空碟的出现。
4. 挑选燃放鞭炮的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人们会在除夕或大年初一的午时燃放鞭炮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过了正月初九的午时后,燃放鞭炮就被视为不吉利与玩火,会带来厄运和不祥之事。
因此,人们知道这一禁忌并遵守它。
二、迷信信仰1. 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守夜不眠,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除一年的厄运,保佑家庭平安吉祥。
守岁期间,人们常常进行一些辟邪祈福的活动,如贴春联、吃饺子、燃放鞭炮等。
2. 祭祀祖先春节期间,很多华人会进行祭祀祖先的仪式。
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回到家中与子孙团聚,因此会准备一桌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糖果、糕点等,供奉祖先,以示尊敬和感恩之情。
3. 营业开张的时辰在春节期间,很多商家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时辰营业开张。
他们相信这样做可以带来好运与大量的生意。
人们也会选择吉祥的时辰进行一些重要的活动,如搬家、结婚等,以求吉利与如意。
4. 春联与年画春联与年画是春节期间人们常见的装饰物。
春联是对联形式的对联,年画则是用纸绘制的寓意吉祥的图画。
中国过年有哪些习俗

中国过年有哪些习俗中国过年有哪些习俗▼※目录※▼一、中国过年有哪些习俗:1、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3、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4、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5、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6、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7、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8、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人日要尊敬每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天训孩子。
9、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春节的十大民俗故事

春节的十大民俗故事春节的十大民俗故事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有许多传说,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春节过年的春节的十大民俗故事。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的传说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瞧不见一个人影儿。
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
又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
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便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
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儿童,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春节的习俗与禁忌

春节的习俗与禁忌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中国,春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持续15天,期间家人团聚,欢度新年。
春节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与禁忌,这些传统文化既展示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也蕴含着祝福与祈愿。
一、春节的习俗1.贴对联贴对联是春节期间家庭装饰的一项重要习俗。
对联是一对写有对偶句的纸条,一般用红色纸张制成,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方。
对联的内容通常与福、财富、健康等主题有关,寓意着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2.挂红灯笼挂红灯笼也是春节的常见习俗之一。
红灯笼作为象征喜庆和吉祥的物品,被用来装饰家门口、街道和庙宇等。
红灯笼通常制作精美,上面可以绘制各种吉祥图案,如龙、鸟、花等,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氛围和愉悦的心情。
3.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互相问候和祝福的一项传统习俗。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戚、朋友和长辈,表达新年的祝福和关怀。
拜年时,一般要带上礼物(如水果、糖果等)或红包,表示对被拜访者的敬意和祝福。
4.赏花灯赏花灯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花灯多样而精美,有各种造型和图案,如动物、花草、传统文化人物等。
人们常常在花灯下欣赏表演,如舞龙、舞狮、杂耍等,同时也可以品味社区文化氛围。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一个传统习俗,用来驱邪、辟邪、迎接新年。
传统鞭炮是用竹子制成的,装有火药,点燃后可以发出响声和彩色火花。
然而,由于鞭炮会产生噪音和排放有害废气,现代社会越来越少人放鞭炮,而转为欣赏烟花表演。
二、春节的禁忌1.不要破坏生活器具在春节期间,人们应该避免破坏或损坏生活器具,因为这可能象征着将来财富和运气的减损。
尤其是要小心谨慎地使用碗盘、锅碗瓢盆等,避免摔碎或损坏。
2.不要打破鸡蛋春节期间,要注意不要打破或弄碎鸡蛋。
鸡蛋寓意着生命、孕育和新生,因此不要随意挤压或敲击鸡蛋,以免带来厄运。
3.不要提及负能量话题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人们应该避免谈论与负能量相关的话题,如疾病、丧亲等。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中国春节期间的禁忌和传统讲究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中国春节期间的禁忌和传统讲究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遵循一些禁忌和讲究,以期迎来幸福和吉祥。
本文将介绍中国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和传统讲究,带您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习俗。
1. 禁忌之一:不说晦气话在春节期间,人们要尽量避免说一些晦气话,如“病了”、“死了”等,因为这些话会给人带来不好的预兆。
相反,人们会以吉利的话语来祝福他人,如“年年有余”、“恭喜发财”等,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2. 禁忌之二:不打破东西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尽量避免打破东西,因为这被认为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与平安。
尤其是不要打破碗、杯子等容器,因为这象征着财富的流失。
如果不慎打破了东西,人们会立即说一些吉祥话,以驱散厄运。
3. 禁忌之三:不剪头发在除夕之前,人们会避免剪头发。
这是因为“剪头发”与“断财”在发音上非常相似,人们认为剪头发会剪断财运。
而在除夕当天,人们则会理发,象征着剪掉过去一年的不好运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4. 传统讲究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讲究。
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对联,对联的内容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福。
同时,人们还会在家中的窗户上贴上一些喜庆的剪纸,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5. 传统讲究之二: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除夕之夜,家人会齐聚一堂,品尝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团圆饭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人们会尽可能准备丰盛的菜肴,以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富贵。
6. 传统讲究之三: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除夕之夜点燃鞭炮,以驱走邪恶和疾病,同时也象征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然而,现代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放鞭炮的风俗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欢快的烟花表演。
春节的禁忌和传统讲究凝聚着中国人民对幸福和吉祥的期望。
通过遵循这些禁忌和讲究,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和好兆头。
同时,这些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传统。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了解和尊重这些习俗都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春节的民俗习惯与禁忌

春节的民俗习惯与禁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同时也会遵循一些民俗习惯和禁忌。
一、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戚朋友,这是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
走亲访友是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也是为了增进亲情和友情。
在亲戚家做客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物,以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贴对联贴对联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对联是由上下两幅对称的对子组成,通常中间还会有一幅大字。
对联的内容通常祝福家人平安幸福、事业顺利、财源滚滚等。
贴对联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喜庆的氛围,也是为了祈求吉祥和好运。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能够驱除邪气,带来吉祥和好运。
在中国古代,人们放鞭炮的目的也是为了驱走怪兽和恶鬼。
然而,由于鞭炮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禁止了放鞭炮的行为。
四、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顿饭通常由全家人一起吃,也被称为“团圆饭”。
年夜饭的菜式丰盛多样,代表着丰收和幸福。
人们相信年夜饭吃得越丰盛,来年的生活就会越好。
五、禁忌在春节期间,也有一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禁忌。
比如,不要在大年三十晚上打扫房屋,因为这会“打走”家中的财运。
还有,不要在大年初一说不吉利的话,因为这会带来厄运。
此外,还有一些与数理相关的禁忌,比如不要剪头发,因为剪头发的音同“剪”字,容易剪断财运。
春节的民俗习惯和禁忌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吉祥和幸福的向往。
这些习俗和禁忌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但它们所传递的美好祝福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是不变的。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个特殊的时刻,与亲人朋友一起共度欢乐时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年俗传承千年的习惯

春节的年俗传承千年的习惯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春节伴随着中国人民的繁衍生息,见证了无数个家庭、村庄、城市的兴衰,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这些年俗习惯不仅富有意义,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深受人们喜爱、千年传承的春节年俗。
一、拜年与祭祖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常常利用这个时间回到家中,拜访亲友,共享天伦之乐。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人们互相拜年、相互致以新年祝福,传递着美好的祝愿和情谊。
同时,在春节期间还有祭祖的重要仪式。
中国人尊敬祖先,祭祖是表达对祖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传承下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二、贴春联与门神贴春联和门神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贴春联是用纸或布写上中国书法的美妙文字和寓意吉祥的词句,用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门神是在家门口贴上的一对对联,目的是保佑家庭平安、辟邪驱鬼。
这些春联和门神都是春节期间家庭装饰的重要元素,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三、舞狮与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年俗活动。
舞狮通常由两名舞者操纵,表演出狮子嬉戏、逗趣的动作,象征着吉祥和瑞气驾临。
而舞龙则需要多人协同合作,以长龙形态表演,舞动着龙身,寓意着风调雨顺和丰收的希望。
这些表演既锻炼了人们的协作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激情。
四、放鞭炮与观花灯放鞭炮是庆祝春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驱邪威灵仪式。
人们在除夕之夜点燃鞭炮,用锣鼓声和爆竹声驱逐邪魔,以期新年平安无事。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放鞭炮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取而代之的是观花灯的习俗。
每年春节期间,各地会举行盛大的花灯展览,人们赏花灯、品味传统艺术,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氛围。
五、吃团圆饭与传统美食春节期间,中国人喜欢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一顿饭通常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备上各种美食和传统菜肴,如鱼、饺子、年糕、爆竹米等,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避邪与辟邪的传统信仰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避邪与辟邪的传统信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庆祝新年到来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不仅有着热烈的欢庆与庆贺的氛围,还有一系列关于禁忌和讲究避邪与辟邪的传统信仰。
这些传统的信仰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成为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文化元素。
一、寓意吉祥的习俗与禁忌1. 除旧迎新:在春节前,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将房屋打扫得干净整洁。
这是为了将旧年的厄运赶走,给新年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然而,有一个禁忌是禁止扫地。
相信扫地会扫走财运,因此在除夕之夜至正月初一,大家会慎重对待地面清洁。
2. 祭祀祖先:祭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仪式。
人们会在家中设置神台,摆放香炉和祭品,供奉祖宗的灵牌。
然而,在祭祀期间需要注意的禁忌是不宜打乱香火次序,不可随意翻动祭品。
相信这样做会招来厄运和不祥。
3. 禁止剃头:据传统信仰,正月初一和初二剃头是不吉利的。
因为剃头与“刮破福气”的谐音,人们认为剃头会将好运刮走。
所以,如果在这两天剃头,就可能会带来倒霉和不顺利。
4. 避免提及不祥话题:春节期间,人们会慎重避免提及一些不祥的话题,如病、死亡、分手等。
因为人们相信这些话题会带来倒霉和不吉利的影响,影响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二、避邪与辟邪的传统信仰1.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重要的习俗之一。
春联是用纸制成的对联,上面用红色字体写有吉祥的对句。
人们相信贴上春联可以辟邪、驱逐厄运、迎接好运。
2. 点燃爆竹:春节以热闹喧哗的爆竹声闻名于世。
人们点燃爆竹的目的是为了驱逐邪恶,并以巨大的声响震慑恶灵。
相传年兽害怕声音和红色,所以爆竹的喧闹和红色的燃放成为了镇邪驱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3. 悬挂对联:在门口或者室内悬挂对联也是避邪与辟邪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们相信对联有祛邪的功效,能够保护家庭不受恶灵的侵扰。
4. 祭拜门神:在春节期间,很多家庭会祭拜门神。
门神被贴在门口,据说能够守护家庭安全,避免邪恶的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年有趣习俗和禁忌蕴含千年传统文化
中国新年是华夏儿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节日,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
传统的过年习俗和禁忌,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天地神明的敬畏。
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这种敬天知命的传统文化依然在民间流传。
除夕守岁阖家团圆
夏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是腊月三十,叫〝岁除〞,也叫除夕。
这一天家家装饰一新,大人们忙着张贴对联,制备各种应时年货。
在辞旧迎新之际,家家充满了喜庆气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即使有烦恼也暂且放到一边。
除夕之夜也叫大年夜,除夕夜守岁迎新是中国黄历新年的一种传统习俗,它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离家在外的游子都会回家团圆。
〝阖家欢聚〞是年节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扎根心底的传统观念。
大人在除夕夜要准备年夜饭,小孩子们则早早就开始欢天喜地在院子里放鞭炮,欢笑声,爆竹声,喧闹声夹杂在一起,烘托着甜甜浓浓的吉庆气氛。
吃年夜饭是一家人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了,满桌佳倄盛馔悦目,身旁亲朋好友相伴,这种天伦之乐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暖洋洋喜盈盈的滋味,这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
据史料记载,这种除夕守岁的年俗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
守岁意味着辞旧迎新,让灯火将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预示着来年吉祥如意。
而在古时,老年人守岁有〝辞旧岁〞之意,年轻人守岁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
正月初一拜大年、迎新神
在传统文化中,正月初一这一天,炎黄子孙家家户户大都是欢聚一堂,黎明即起,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
人们在鞭炮声中迎来新年。
正月初一一清早,开门大吉,要先放鞭炮,叫〝开门炮仗〞。
热闹过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叫〝满堂红〞。
到处是一派瑞气喜气祥和之气。
然后长幼依此正衣冠焚香拜天地祖先,再拜贺家长,这时长辈会赏给晚辈红包。
亲友之间相互往返拜年,祝福对方来年顺利、身体健康。
正月初一这天,传说回天汇报的诸神又带着新的使命回到人间。
为了迎接新神,敬天信神的人们会摆起香案,虔诚祭祀。
民间的传统祭祀主要在于表达恭敬、感恩、反省和许愿。
许愿是许诺多做善事,希望得到神的赐福。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隆重的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此时中华大地还弥漫着过年的欢乐气氛,人们余兴尚浓。
恰逢元宵之夜一轮圆月升起,万盏花灯齐燃,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众人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猜灯谜、放焰花、闹社火、看表演、吃元宵、舞狮耍龙,载歌载舞,尽情游玩欢度良宵佳节。
随着元宵节过完,喜庆的新年气氛才告一段落,这时的气候也开始逐渐回暖,大地也开始从严冬中苏醒,重新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人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新年禁忌和有趣的传说
新年的传统习俗和禁忌中,韵含着中华民族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这种敬天知命的传统文化依然在民间流传。
除夕的传说和禁忌
1、除夕夜全家齐聚,围炉吃团圆饭,而且吃得愈晚愈好。
2、水饺形似元宝,馅中包上硬币。
传说咬到硬币的人,好运旺财一整年。
3、记得在入夜前洗澡,并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湿过年。
4、午夜十二点,钟声敲响,信徒们会蜂拥挤进庙堂烧香拜佛。
据说赢得头香的人,在新的一年能获得好运。
5、除夕夜吃鱼,象征年年有余;吃韭菜,表示长长久久;吃丸子代表合家团圆;吃年糕意味着〝步步高升〞。
大年初一的禁忌
6、初一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
7、为祈求年年益寿,神坛上的香烛必须终日明亮。
8、吃瓜子,象征〝多子多孙〞;糖莲子表示〝连生贵子〞;糖莲藕寓意〝年年都有〞。
9、大年初一禁吃稀饭,传说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
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10、初一严禁洒扫与倒垃圾,否则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11、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12、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13、初一不能睡午觉,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坍;女人在这一天午睡,炉灶会塌陷。
这亦是取古意,劝人不要懒散。
14、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15、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会导致长年卧床。
16、不能打人、骂人以及哭泣,以保持好兆头。
17、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18、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否则会倒楣一整年。
19、不宜杀生。
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发生。
20、出嫁的女儿初一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初二姑娘回门禁空手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叫回门。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初三不宴客
初三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
另外,据说这一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
初四迎灶神
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这一天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牲醴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恭迎灶神。
初五拜财神
初五是五路财神生日,商家在路边摆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发利市〞,同时正式开张营业。
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另外,初五也称〝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初九祝玉皇生日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会在庭院或寺庙的中央准备祭品,为玉皇大帝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