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三:地理山川
小学二年级社会重要知识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川

小学二年级社会重要知识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川小学二年级社会重要知识总结:我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川我国地理位置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临大海。
中国的地理位置是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东西宽广,南北狭长。
从东到西大约宽度约为5500多公里,而从南到北的纬度约为5000多公里。
这种地理位置造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我国主要山川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山脉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特点。
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其中一些是世界闻名的。
中国最长的山脉是长江,被誉为“中华脊梁”。
长江全长6397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长河,流经11个省份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黄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又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昆仑山脉,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中国还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
这座山脉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其中的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的峰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另外,中国还有众多重要的山脉,如秦岭、山脉、大巴山等。
这些山脉不仅美丽壮观,还对我国的气候、水文和人文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山脉。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而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它们都在不同方面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这些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中国的地理奥秘,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地理教学——认识我国的山川地理

小学地理教学——认识我国的山川地理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培养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其中,对于我国的山川地理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山川地理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山川地理分布以及山川地理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山川地理的基本概念山川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山脉和河流等地形地貌特征。
山脉是指一系列相连的山峰,而河流则是指水流沿着一定的河道流动形成的地貌特征。
山川地理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山脉的形成与发展、河流的形成与演变、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二、我国的山川地理分布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山川地理资源。
从北到南,我国的山川地理可以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几个主要地理区域。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
该地区的山川地理以长白山脉和张广才山脉为主,其中长白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地区的山川地理以太行山脉和大别山脉为主,其中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农业基地。
该地区的山川地理以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为主,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部,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
该地区的山川地理以南岭山脉和五岭山脉为主,其中五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三、山川地理的意义山川地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山川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观察山脉和河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古代文化常识——山川地理

——山川地理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6分51秒
郑翠翠
一、 山 川 关 隘 名
崤函 五岳 两河 三江 四渎 五湖 大泽 云梦泽 玉门关 阳关 居庸关 大散关
中原
百越
二、 地
朔漠
阴阳
区 朔方
中国
名 河内
中华
河东
海内
西河
四海
江东
六合
江左
八荒
江表
江南
关东
淮左
关西
山东
陇西 (右)
西域
京畿 三秦
三、
九州
邑
政
国
乡闾
区
三晋名两都来自三都京三辅
郡
县
州
道
路
四、城区名:
现代 北京 西安 南京 杭州 镇江 开封 苏州 武汉
古代
燕 幽 大都 州 都、 、长 镐安 京、金建建江陵业康宁、、、临钱武安塘林、、
京口
汴州、 东京、姑苏、夏口、 汴京、吴郡 江口 汴梁
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

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
以下是 8 条关于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吗,那山川就像是大地的脊梁啊!比如说喜马拉雅山,那可是世界最高峰啊,多震撼啊!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就问你惊不惊叹!
2. 哇塞,山川的形态各异,就跟人似的各有各的脾气性格。
像黄山,那奇松怪石多有意思!就好比是大自然的一场奇妙表演,你能不被吸引吗?
3. 每一座山都有它的故事呢。
泰山,那可是五岳之首啊!无数人去攀登,仿佛是去追寻一种神圣。
这不就像是我们追寻梦想一样执着吗?
4. 山川湖泊,那可是绝佳的搭配呀!就说桂林山水吧,山清水秀的,美不胜收啊!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你还不想去看看?
5. 地理文化可神奇啦!黄河,咱的母亲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不正像母亲那深厚的爱吗?谁敢说不感动!
6. 那些山脉有时候就像古老的守护者。
秦岭,横在那里,隔开了好多东西呢!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卫士,守护着一方天地,多有意思啊!
7. 川西的那些山川,真是美得让人陶醉。
那雪山,白花花的,像纯洁的仙子。
难道你不渴望去感受一下那种纯净吗?
8. 山川与地理文化,那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呀!大兴安岭,那广袤的森林,承载着多少的生态和文化。
就像我们的生活,丰富而多彩啊!
我觉得山川与地理文化真的太神奇太重要了,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我们了解世界、感悟生活的窗口。
我们要好好去欣赏、去保护它们啊!。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中国名山总结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中国名山总结文化常识关于山川相关的知识题型考查单选题为主,考查的方式主要考查不同的名山和称号以及故事传说的对应,很多同学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学习的时候感觉过于分散,不能集中起来记忆,因此中公讲师为大家梳理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大家识记。
一、五岳中国五岳,包括东岳泰山(山东泰安)、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南岳衡山(湖南衡阳)、北岳恒山(山西浑源)、中岳嵩山(河南登封),是我国古代君王仰天祭祀的地方,象征着帝王受命于天。
二、三山1、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属于国家5A级风景区,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自古以来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黄山的代表景观包括“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同时迎客松也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2、庐山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主要的景点有鄱口、三叠泉、五老峰、芦林湖等。
3、雁荡山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
三、佛教名山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2、峨眉山,山头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李白曾著诗赞扬其“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4、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道教名山1、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2、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3、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4、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以上为各位同学整理的关于中国地理之名山的知识点,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
中国古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一、文化中国1,文化的含义“文”: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化”:变化,改变,教化。
合起来作为文化学意义上的一个词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形式。
有人将文化定义为“被一个群体的人共享的价值观念系统”。
有人认为文化是某一群体解决问题和缓和困境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现在一般意义上人们往往把文化理解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2,中国的由来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
“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从古代的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
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
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1949年,“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3,中国的别称⑪中华。
“华”者“花”也,即居于中央的如花之国。
朱元璋曾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⑫华夏。
华夏初指中原地区,后来才变为包举全域的称谓。
“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朝代,古音“华”“夏”相近,故又合称“华夏”。
⑬中原。
《晋书-石勒传》:“脱遇光武(注——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⑭赤县神州。
毛泽东有诗句“长夜难明赤县天”即此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理山川
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
其实“中国”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
在春秋时期,“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这一意义后代有时仍沿用,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下文还有“中国士众”“中国人”等,这里的“中国”都指中原地区。
后来,“中国”的所指范围又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甚至还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范围。
到了清代,凡是清政府所辖范围内,均称“中国”。
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又有称全国为“九州”的,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下面大致分几个小标题,略说一下我国古代地理山川方面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1,古代政区
我国古代的政区划分随时代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是以下集中情况:
秦汉时期是郡县二级制。
秦将全国分为36郡,共辖大约一千个县;汉代出现了分封的王国,可辖数郡或一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三级制。
唐宋时为道——州——县三级区划。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2,南江北河
在古诗文中,“江”与“河”常常专指长江与黄河。
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主,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
受这两大水系的影响,南方的水流便都称江,如珠江、澜沧江、闽江等;北方的水流也多称河,如海河、淮河、运河等,连由南向北流入长江的大渡河也受此影响而称河。
我国古代以黄河为中心,“河”的地位很高,所以有“天河、银河”,而不叫“天江、银江”。
后来南方开发很快,南方富于北方,长江比黄河水好,“江”的地位上升了,这时开发的东北地区便取了“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名称。
3,特殊地名
在古地名中,还要注意古代特有的方位概念。
如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就是汉水北边。
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地名,如:洛阳、江阴等等。
另外,古人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为中心,由此确定东西表里等方位,如江东、江左、江表等均指长江以南地区。
再如:
山东:古代可泛指山的东面;也常常专指崤山以东。
与今之山东不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4,古称别称
南京:古称建康、建业(邺)、金陵、江宁、白下。
扬州:维扬、广陵。
杭州:临安、钱塘、武林
镇江:京口。
北京:大都、燕京、北平。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