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理文化常识教学教材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037b72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0.png)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从古至今的主要历史沿革。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湖南的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湖南的历史沿革。
难点:湖南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图片、地图等。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湖南地方文化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湖南的了解。
2. 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湖南的自然环境。
3. 讲解湖南的历史沿革,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变迁。
4. 通过案例教学,分析湖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岳阳楼、桃花源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历史。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湖南地方文化知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湖南的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使学生感受湖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民间艺术:湘剧、花鼓戏、岳阳楼赋、湖南剪纸等。
2. 湖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3. 湖南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饮食文化、民居建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
难点:湖南风俗习惯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
2. 采用案例教学,以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2)让学生掌握湖南的方言、民俗、饮食、特产等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南地方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 湖南的地理位置2. 湖南的历史沿革3. 湖南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湖南的方言与民俗1. 湖南的方言特点2. 湖南的民俗风情3. 湖南的民间艺术第三课时:湖南的饮食文化1. 湖南的特色美食2. 湖南的饮食习惯3. 湖南的茶文化第四课时:湖南的特产与旅游资源1. 湖南的名优特产2. 湖南的旅游胜地3. 湖南的节庆活动第五课时:湖南的地方英雄与杰出人物1. 湖南的地方英雄2. 湖南的杰出人物3. 湖南的荣誉称号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湖南地方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民俗、饮食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意识。
3. 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2. 参考资料:湖南地方文化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3. 网络资源:湖南地方文化网站、论坛、新闻报道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40分钟)2. 第二课时:湖南的方言与民俗(40分钟)3. 第三课时:湖南的饮食文化(40分钟)4. 第四课时:湖南的特产与旅游资源(40分钟)5. 第五课时:湖南的地方英雄与杰出人物(40分钟)6. 第六课时:湖南的民间信仰与宗教(40分钟)7. 第七课时:湖南的教育与发展(40分钟)8. 第八课时: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0分钟)9. 第九课时:湖南的现代产业与经济发展(40分钟)10. 第十课时:湖南的地方特色产业与创新(40分钟)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发展脉络。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介绍湖南在中国的南部,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界广东、广西,北毗湖北。
2. 湖南的历史文化:介绍湖南从史前文明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重点介绍湖南的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
2. 讲述湖南的历史文化:讲解湖南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介绍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湖南的历史文化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4. 总结:对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湖南地方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了解。
第二章:湖南的民间风俗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风俗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民间风俗:介绍湖南的婚丧嫁娶、生子满月等民间习俗。
2. 湖南的传统节日:介绍湖南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习俗。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2. 讲述湖南的民间风俗:讲解湖南的婚丧嫁娶、生子满月等民间习俗。
3. 讲述湖南的传统节日:讲解湖南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习俗。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fcc894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8.png)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与环境》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环境特征。
培养学生对湖南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难点:理解地形地貌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展示湖南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的地理位置。
步骤2:讲解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如湘东山丘、湘中丘陵、湘南平原等。
步骤3:介绍湖南的气候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等。
步骤4:分析地形地貌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山区有利于发展林业、平原有利于农业发展等。
步骤5: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湖南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步骤6:问答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湖南地形地貌分布图,并简要阐述各地形地貌的特点。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湖南的传统文化》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如湘剧、湖南花鼓戏、岳阳楼记等。
培养学生对湖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理解湖南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湖南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2:讲述湘剧的历史发展、表演形式和代表剧目。
步骤3:观看湖南花鼓戏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步骤4: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内容和文学价值。
步骤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湖南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步骤6:问答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三、教案内容:第三章《湖南的名人》1. 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的名人,如毛泽东、雷锋、曾国藩等。
培养学生对湖南名人的敬仰之情和自豪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湖南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难点:理解湖南名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章:湖南地理与环境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掌握湖南的基本地理知识。
2. 教学内容:湖南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湖泊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地理环境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二章:湖南历史文化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历史演变,掌握湖南的历史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湖南历史文化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湖南的历史演变、湖南的古代文化、湖南的近现代历史事件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以湖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
第三章:湖南民俗风情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民俗风情,掌握湖南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湖南民俗风情的热爱。
2. 教学内容:湖南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湖南的饮食文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湖南的民俗活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湖南的民俗风情。
第四章:湖南名人故事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著名人物,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培养学生对湖南名人的敬仰之情。
2. 教学内容:湖南的历史名人、文学名人、科学名人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以湖南名人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名人的贡献和精神品质。
第五章:湖南特色产业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特色产业,掌握湖南的主要经济支柱,培养学生对湖南特色产业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湖南的农业产业、工业产业、旅游业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湖南的特色产业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六章: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1. 学习目标:了解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其保护与传承情况,培养学生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代表性项目、保护与传承措施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章:湖南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让学生掌握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3.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人口。
2.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3. 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三、教学重点1.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四、教学难点1. 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湖南省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 讲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配合相关地图和数据资料。
3. 讲解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配合相关地图和图片资料。
4. 讲解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配合相关图片和数据资料。
第二章:湖南人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让学生掌握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3.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3. 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
三、教学重点1. 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四、教学难点1. 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湖南省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传统节日等资料。
2.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 讲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配合相关资料和图片。
3. 讲解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配合相关图片和资料。
4. 讲解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配合相关图片和资料。
第三章:湖南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自然风光特点。
第31课时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发展____________ 节水农业 ; _____________ 兴修水库 ;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
的措施主要有:修筑__________ 堤防 ;整治_________ 河道 ; ___________ 修建水库 拦蓄洪水; ______________ 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等。 (4)生物灾害:主要有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等。
蹄形”盆地。
(3)主要山脉的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_______ 幕阜 武陵 山脉和 山脉、________ 罗霄 山脉,南面是_______ 南岭 ,西面是_______
雪峰 山脉。 ________
地理 全效中考湘教版 课件目录 首 页
末
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2.湖南省的气候
(1)气温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 热,秋季凉爽,____________ 四季变化 较明显。 1月平均气温在______ 由南向北 降低;7月份全 5℃ 以上,气温____________
郴州 ;永州市,行政中心_______ 永州 ;岳阳市,行政中心 _______
_______ 邵阳 ;娄底市,行政中心 岳阳 ;邵阳市,行政中心_______
_______ 娄底 ;常德市,行政中心_______ 常德 ;益阳市,行政中心
_______ 张家界 ;怀化市,行政中心 益阳 ;张家界市,行政中心_________ _______ 怀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_______ 吉首 。
全效中考湘教版 课件目录 首 页
地理
末
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2. 湖南民间艺术:湘剧、花鼓戏、岳阳楼记等3. 湖南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4. 湖南特色美食:臭豆腐、糖油粑粑、姊妹团子等5. 湖南名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
2. 教学难点:湖南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的详细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湖南的风景、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进行深入解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的名人及其贡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新课内容展示:分别讲解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
3. 案例分析:深入解读湖南的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的名人及其贡献,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的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湖南文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湖南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和名人。
2. 邀请湖南的民间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湖南的民间艺术。
3. 开展湖南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湖南文化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了解学生对湖南文化的实际了解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地理文化常识
1.概况
湖南省由于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其境,故简称“湘”,。
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邻江西;西靠渝黔(重庆、贵州);南连粤桂(广东、广西);北接湖北。
长沙市是湖南省级行政中心(既省会城市)。
全省面积21.18万多平方千米,省区轮廓像一个“人头”。
人口 6 600多万,有汉、苗、土家、瑶、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
2.地形
湖南省地形以丘陵与山地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宵山脉,西有雪峰山、武陵山,南有南岭,中部丘陵、低山起伏,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既洞庭湖平原。
全省地势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主要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多发生于山区。
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库治理、河道整治
3.气候
湖南省大致位于北纬25°至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属亚热带、湿润地区。
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干旱(伏旱、秋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等现象。
植被以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4.水资源
湖南省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4 700多条,多属洞庭湖水系。
人们常用“三湘四水”泛指湖南,四水就是指洞庭湖水系的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湘江为第一大江,全长817千米;在沅江上有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五强溪。
洞庭湖总面积2 82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
5.矿产资源
湖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良好,矿产已发现100多种,素称“有色金属之乡”。
其中诸量优势矿种有锑(产地:锡矿山,有锑都之称)、钨、铋、高岭土、雄黄、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和石煤等11种,均居全国第一位;锰、石墨、钒居全国第二位;锡汞、铅锌居全国前列,水口山有“铅都”之称 6.生物资源
湖南省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
森林分布较广,杉木为主要用材林,材质优良的辰杉、瑶杉,大量外运;油茶、油桐、柑橘、中华猕猴桃、茶叶为主要经济林木。
7.农业
湖南省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主要的传统农业生产部门。
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小麦、薯类。
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苎麻、烟叶等。
8.工业
湖南省工业已形成初具规模。
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工业体系,是我国有色冶金工业重要基地之一。
机械、化工、食品、纺织、电力、煤炭、钢铁、建材、造纸、陶瓷等工业也发展起来。
传统手工艺品以长沙湘绣、益阳和邵阳的竹器、浏阳的石雕(菊花石)、澧陵瓷器、临武龙须草席、望城的铜官陶瓷、凤凰的民间工艺著名。
9、湖南建立了长沙、株洲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株、潭是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密集区。
10、城镇建设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长株潭“一体化”将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
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个要素,实现立体交通和绿化带相连接的城市群。
11.交通
(1)铁路是湖南主要运输方式:南北向的有京广线(经过长沙)、焦柳线(经过怀化);东西向的有湘黔—浙赣线(在株洲与京广线相交;在怀化与焦柳线相交)、湘桂线、石长线(长沙至石门,连接了京广线和焦柳线)等,主要铁路枢纽有株洲(湖南最大)、怀化、长沙、衡阳。
湖南还将加快建设洛湛铁路,渝怀铁路,在湖南形成“田”字形的铁路干线网。
(2)湖南将重点建设“一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一纵”既京珠高速公路(北京—珠海),“四横”既上瑞高速(上海—瑞丽)、衡枣高速(衡阳—枣木铺)、长常—常张高速(长沙—常德—张家界)、常德—茶洞高速。
(3)本省有湘、资、沅、澧四水纵贯全省,形成了外接长江、内通山区的水运网,内河通航里程1.01万千米。
城陵矶和长沙的霞凝新港已是全国重要枢纽港口。
(4)民航以长沙为中心,黄花机场有航线通往北京、武汉、南昌、贵阳、广州、上海、成都、南宁、沈阳等地;张家界、常德机场有定期班机。
12.特产
本省物产丰富,有许多名优特产。
其中莲子产量居全国首位,主产于湘潭、衡阳等地;茶叶、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君山银针和毛尖自五代时已为贡茶,还有古丈毛尖,柑橘以邵阳、怀化、永州、长沙、沅江产量最多,浏阳和蓝山的金橘更为有名;邵阳、新田、新邵的辣椒远销海内外;湘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澧陵瓷器,其釉下彩瓷被称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精华”,浏阳的烟花爆竹驰名中外。
13、湖南旅游资源丰富,有位于张家界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有位于邵阳市新宁县的国家地质公园——崀山;有位于桃源县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有位于衡阳市的“五岳之一的——衡山;另外还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被誉为“中国烟花之乡”的浏阳市,伟人故里——韶山等。
14.长沙市
长沙为湖南省省会城市。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
现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望城、测阳、宁乡四市县。
主要河流有湘江由南向北贯穿长沙市区(反应长沙的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及其支流例阳河和捞刀河。
市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378毫米。
长沙市工业以机械、家电、电子、食品、建材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优势产品有远大中央空调、三一重工筑路机械、中联重科机械产品、LG曙光电子产品以及白沙烟、旺旺食品等。
宁乡的生猪、例阳的黑山羊为湖南的“拳头”产品。
工艺品有湘绣、羽绒、陶瓷、花炮、菊花石雕等。
土特产有茉莉花茶、湘莲、湘粉、柑橘等。
湘江将城区分为东西两片:东片系城区主体,人口密集;西片在岳麓山下,集中有众多高校和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铁路有京广线到株洲可转浙赣线和湘黔线。
石门一长沙铁路可通洞庭湖区和湘西北。
107、319国道交汇于市区。
长沙至株洲、湘潭、常德、临湘、邵阳等地有高速公路相通。
长沙市山、水、洲、城、人五位一体,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岳麓山:位于市区湘江西岸。
主峰海拔298米,山中有爱晚亭、白鹤泉、
麓山寺、云麓宫等游览点和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等近代爱国志士的墓葬。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东麓,是我国最古老的书院。
15、株洲市:是新兴重工业城市,湘黔线、浙赣线、京广线相交于此,是湖南最
大的铁路枢纽,是我国电力机车生产和科研基地
综合研究
16、昔日“八百里洞庭”,而今面积只有2652平方千米,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洞庭湖的变化对湖南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主要原因:(1)围湖造田(人为);(2)泥沙淤积。
影响:洞庭湖面积的减少,使它对长江水量调节的能力降低,容易产生洪
涝灾害,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能力也减弱,生态环境变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遭到破坏。
解决办法: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17、简述湖南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答:(1)气候: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2)地形:中部是丘陵、盆地,北部是平原,有较广阔的耕地;(3)河流:有洞庭湖,“四水”及支流,水系发达,适合农业灌溉和发展淡
水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