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湖南的特色文化:包括方言、民俗、传统艺术等3. 湖南的名人: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现代杰出代表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湖南的名人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南地方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探讨湖南的特色文化和民俗,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讲解湖南的特色文化:分别讲解湖南的方言、民俗、传统艺术等。
3. 分析湖南的名人:介绍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现代杰出代表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湖南的特色文化和民俗,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课程: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湖南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湖南特色文化。
2. 搜集湖南名人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材、湖南历史人物故事书籍等。
2. 网络资源:湖南地方文化相关网站、视频资料等。
3. 图片资料:湖南特色文化、民俗、名人等图片资料。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湖南地方文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湖南的民俗、艺术等。
2. 开展湖南地方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2)让学生掌握湖南的方言、民俗、饮食、特产等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南地方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 湖南的地理位置2. 湖南的历史沿革3. 湖南的行政区划第二课时:湖南的方言与民俗1. 湖南的方言特点2. 湖南的民俗风情3. 湖南的民间艺术第三课时:湖南的饮食文化1. 湖南的特色美食2. 湖南的饮食习惯3. 湖南的茶文化第四课时:湖南的特产与旅游资源1. 湖南的名优特产2. 湖南的旅游胜地3. 湖南的节庆活动第五课时:湖南的地方英雄与杰出人物1. 湖南的地方英雄2. 湖南的杰出人物3. 湖南的荣誉称号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湖南地方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湖南的民俗、饮食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4. 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意识。
3. 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2. 参考资料:湖南地方文化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3. 网络资源:湖南地方文化网站、论坛、新闻报道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40分钟)2. 第二课时:湖南的方言与民俗(40分钟)3. 第三课时:湖南的饮食文化(40分钟)4. 第四课时:湖南的特产与旅游资源(40分钟)5. 第五课时:湖南的地方英雄与杰出人物(40分钟)6. 第六课时:湖南的民间信仰与宗教(40分钟)7. 第七课时:湖南的教育与发展(40分钟)8. 第八课时: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0分钟)9. 第九课时:湖南的现代产业与经济发展(40分钟)10. 第十课时:湖南的地方特色产业与创新(40分钟)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讲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发展脉络。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章:湖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地理位置:介绍湖南在中国的南部,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界广东、广西,北毗湖北。
2. 湖南的历史文化:介绍湖南从史前文明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重点介绍湖南的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
2. 讲述湖南的历史文化:讲解湖南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介绍楚文化、湖湘文化等。
3.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湖南的历史文化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4. 总结:对湖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湖南地方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了解。
第二章:湖南的民间风俗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风俗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湖南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的民间风俗:介绍湖南的婚丧嫁娶、生子满月等民间习俗。
2. 湖南的传统节日:介绍湖南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习俗。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2. 讲述湖南的民间风俗:讲解湖南的婚丧嫁娶、生子满月等民间习俗。
3. 讲述湖南的传统节日:讲解湖南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习俗。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湖南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研究目标: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研究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2、14个市州。
★研究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研究。
一、自主研究,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研究任务)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
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赣B、黔C、鄂D、粤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A、长沙市B、邵阳市C、湘潭市D、株洲市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湘西、湘南、湘中B、湘南、湘西、湘北C、湘东、湘西、湘南D、湘西、湘东、湘北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讨1】读“湖南省政区图”,相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市州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_,I_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L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湖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元素;3. 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湖南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湖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元素;3. 湖南地方文化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俗。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湖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元素。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意义;2. 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元素的背后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湖南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湖南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解释湖南地方文化是指湖南省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湖南的历史、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文化特点。
3. 掌握湖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元素(30分钟)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展示湖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元素,如湖南著名的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形式、饮食文化等。
并对每个元素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湖南地方文化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俗(3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湖南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俗,如湖南的春节习俗、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湖南人民在传统节日中的庆祝方式和民俗习俗,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5. 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验他们对湖南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湖南地方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影响。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湖南地方文化的作文,包括对湖南地方文化的认识和自己对湖南地方文化的感受和思考。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第一章:湖南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让学生掌握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3.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人口。
2.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3. 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三、教学重点1.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四、教学难点1. 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湖南省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 讲解湖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配合相关地图和数据资料。
3. 讲解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配合相关地图和图片资料。
4. 讲解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配合相关图片和数据资料。
第二章:湖南人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让学生掌握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3.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
二、教学内容1. 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3. 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
三、教学重点1. 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四、教学难点1. 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湖南省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传统节日等资料。
2.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南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 讲解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底蕴,配合相关资料和图片。
3. 讲解湖南省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配合相关图片和资料。
4. 讲解湖南省的杰出人物和名人,配合相关图片和资料。
第三章:湖南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湖南省的自然风光特点。
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案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湖南省地方文化知识教学计划。
七年级,学期两个导言:湖南省地方文化丰富,历史悠久,传统多样。
7年级学生了解和欣赏湖南省地方文化十分重要。
该教学计划旨在向学生介绍湖南省的地方文化,历史,风俗,传统,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促进对其遗产的自豪感。
第1周:湖南省简介。
目标:使学生熟悉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
活动:介绍湖南省地理,历史,文化概况。
展示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片和视瓶,著名的地标,以及该省的传统习俗。
讨论湖南的地理和历史对其文化的影响。
第2—3周:汉福,湖南传统服装目标:向学生介绍传统服装,汉风,及其在湖南省的意义。
活动:展示汉福的例子,并解释其历史文化重要性。
讨论与汉福相关的不同风格和饰品。
邀请嘉宾演讲人谈汉福的工艺品和文化象征。
第4—5周:岳歌剧,湖南传统表演艺术目标:探索岳歌剧院的传统表演艺术及其文化意义。
活动:播放岳歌剧院表演的录音或视瓶。
讨论岳歌剧院的历史,主题和音乐。
举办岳麓歌剧院讲习班或演出,供学生参加。
第6—7周: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目标:教育学生了解湖南省的传统节日与庆祝活动。
活动:介绍龙舟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
讨论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举办传统节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8—9周:当地烹饪和烹饪传统目标:向学生介绍湖南省地方菜和烹饪传统。
活动:介绍各种湖南菜肴,并解释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术。
讨论湖南湘菜中某些成分和菜肴的文化意义。
为学生举办烹饪课或美食品尝会。
第10—11周:传统工艺品和艺术形式目标:使学生熟悉湖南省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
活动:展示刺绣,剪纸,陶瓷等传统工艺品的例子。
讨论这些工艺背后的历史、技术和文化象征。
请当地工匠展示自己的工艺品,并教授学生基本技能。
第12周:回顾和评估目标:审查和评估湖南省地方文化知识与理解。
活动:举办问答或演示,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湖南本地文化。
讨论保护和促进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以岳歌剧院的传统表演艺术为例,是湖南省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了解湖南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和代表性作品;3.培养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湖南地方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湖南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和代表性作品;3.湖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
教学重点:1.了解湖南地方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熟悉湖南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和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1.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2.湖南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3.各种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和简要介绍湖南悠久的历史,引起学生对湖南文化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湖南的特产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思考。
二、湖南地方文化的背景和特点(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湖南地方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湖南地方文化的特点,如多民族文化交融、优秀传统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等。
随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三、湖南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和代表性作品(25分钟)1.介绍湖南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如湘剧、花鼓戏、豫剧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湖南传统艺术表演形式的欣赏和讨论,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热烈的讨论和分享。
四、湖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25分钟)1.介绍湖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朱自清、老舍、杨洪基等,同时展示他们的代表作品和成就。
2.编排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思考和回答。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湖南地方文化的背景、特点、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
2.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如阅读湖南相关的书籍、观看湖南相关的电影或影视剧等。
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2.学生对湖南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欣赏程度;3.学生自主拓展的能力。
教学延伸:教师可邀请当地传统艺术表演团体到学校进行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湖南地方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2、14个市州。
★学习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学习任务)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
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赣B、黔C、鄂D、粤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A、长沙市B、邵阳市C、湘潭市D、株洲市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A、湘西、湘南、湘中B、湘南、湘西、湘北C、湘东、湘西、湘南D、湘西、湘东、湘北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1】读“湖南省政区图”,了解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市州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_,I_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L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探究2】读图了解湖南省的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湖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
2、根据地图的信息简要说一说湖南省人口的分布情况。
3、有一些地方(如张家界、吉首、怀化等)人口分布相对比较稀疏,结合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从自然条件简要说明这些市(州)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
材料:湖南省地形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山岭相连。
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其间夹有大小不一的盆地。
北部是洞庭湖平原。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在哪里?2、举例说明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习小结,构建网络。
第二课时 湖南的地形与气候★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湖南省的主要山脉,说明我省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明湖南省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3、结合实际说出湖南省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和不利方面。
★学习重点:湖南省的山脉和地形、地势特征。
★学习难点:湖南省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和气候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2—23,完成学习任务) 1、湖南省地势恰似一个______高,______低,朝_____开口的“_________”盆地。
2、湖南的多种地形类型中以_______、 _______分布最广。
被称为“湖南屋脊”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
3、湖南省属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季节)常常出现伏旱天气。
4、邵阳市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地形区)。
5、读下图,位于湖南省西部的雪峰山脉,是我国哪一条 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 ( ) A 、400毫米等降水量界线 B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位置与区划 中部省份:14个市州: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 省级行政中心:长沙市人口与民族人口数量多:7000万人(2010年)人口分布不平衡:湘东、湘南、湘中和湘北多,湘西少 多民族的省份:汉族、苗族、土家族、回族等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6、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写的天气是()A、台风B、寒潮C、梅雨D、沙尘暴7、下列关于湖南省气候优势的描述,错误..的是()A、光热充足B、雨热同期C、降水丰沛D、长夏无冬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1】读“湖南主要山脉示意图”,了解湖南的地形地势特征。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名称:山脉: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
地形区:D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
2、结合地图,说出湖南省的主要地势特点。
3、结合地图,说出湖南省的主要地形特点。
4、湖南省位于我国哪一级阶梯?【探究2】读课本中图4—1、图4—6、图4—7,结合下图,了解湖南的气候。
1、说出湖南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分析我省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湖南省★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搜集资料或联系当地的实际,说一说湘中丘陵地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措施。
2、说说我省多雨地区的降水与所处的地形有何关系。
第三课时湖南的水系与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湖南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与洞庭湖的概况。
2、结合资料说出湖南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举措。
3、学会分析湖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重点: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与洞庭湖的水系特征。
★学习难点:湖南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防灾减灾举措。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24—35,完成学习任务)1、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干流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 ,_________(河)有“滩河”之称,________(河)有“不是三峡,胜似三峡”之感。
2、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__________________。
3、湖南省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灾害常出现在山区..。
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我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A、湘江B、资水C、沅江D、澧水6、下列关于湖南省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西、南部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B.地震是本省的主要地质灾害C.冬春季节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大D.降水集中于夏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7、当你遇到滑坡灾害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A.向上跑B.向下跑C.向两侧跑D.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1】阅读下面材料,认识湖南省的环境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从不同方向汇入洞庭湖,然后注入长江。
材料二:不同时期的洞庭湖水系变化图。
1、简要描述一下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情况:2、请你简要分析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原因:3、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频繁,给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要改善湖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探究2】读“湖南省水系略图”,了解湖南的水系特征。
1、我省的“四水”从不同方向汇入_________(湖泊)然后注入__________(河流)。
2、根据右图提供的资料信息,完成下面表格填空。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读图找出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从地形和城市分别的角度,分析它们大体从河谷通过的原因。
2、在湖南,冰雪灾害时常出现,请你结合亲身感受,描述冰雪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面对冰雪灾害,人们应该怎样抗灾自救、减轻灾害对我们的影响?第四课时湖南的自然资源★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湖南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举例说明湖南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我省工业发展的影响。
3、举例分析湖南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重点:湖南省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1、湖南省自然资源的影响。
2、分析湖南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
(预习“湖南”八年级上册课本P32—48,完成学习任务)1、湖南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尤以_______和_______地区最为集中。
2、我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区相差_______;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一是季节变化______,二是年际变化________________。
3、湖南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解决邵阳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A、人工降雨B、南水北调C、淡化海水D、修建水库5、下列矿产,在湖南分布较丰富的是()A、石油B、锑矿C、金矿D、煤矿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我省土地资源损失和破坏的原因()A、土地闲置撂荒B、乡镇企业造成土地污染C、重复建设D、建设单位“占多少,垦多少”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1】阅读课本图8—5,认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说出湖南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2、讨论分析:为什么说湖南地表结构大体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这样的土地类型结构对农业用地有什么优势?3、结合湖南土地资源的特点,说一说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湖南农业。
【探究2】读下面“湖南省矿产资源分布略图”,认识湖南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1、举例说明湖南省为什么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
2、A 矿产地是________,因盛产锑矿,被誉为 “______________”,该矿产地位于________(市州)。
3、B 矿产地是________,盛产______矿,该矿产地 位于_________(市州)。
4、C 矿产地是_________,因有色金属矿产品种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位于________(市州)。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湖南水资源丰富,为什么干旱却是湖南省农业的头号“敌人”?你的家乡缺不缺水,如何解决?2、为什么“世界锑都”的主要矿产是锑,却被称为锡矿山? ★学习小结,构建网络。
第五课时 湖南的农业★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湖南农业生产概况以及在全国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