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地理山川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00道判断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
“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对 ) 泛指学校。殷代叫序,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周代一叫庠句。,其中的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 错()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 《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人才。( 对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对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 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
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对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对 )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
如福建路、广东路。(对 )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
称为“家”。( 对 )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 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对 )
3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
用“右迁”一词。错((“)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
40.“出”在古代官一极般少是用指“地右方迁的”官一员到词朝)廷担任要职,如
(二)山川与地理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
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对 )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 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地区名
江表、江东、江南 江北、江左、江右
长江流域

河内、河外、河东 河西、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 关中、关内、关外
黄河流域

崤山 华山 太行山 函谷关 (西/东)
河内
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黄河以南为河外。 河东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 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 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 带。 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关西 函谷关以西。又称关内。
纪月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 分别称为孟、仲、季。
纪月 纪日

特殊称谓纪日法
★初一:朔 ★十五:望 ★十六:既望 ★月末:晦
返回
传 统 节 日 称 谓
元日----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两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夏至三伏 伏日----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中秋----九月九 重阳节--夏至日、冬至日合称 至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日----年末 除夕-----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 “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 “梦得”。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4.称谥号
谥号:周代才有的。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根据身前的品德行为 来定的。
姓 名 字 号
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讳称
讳 称
称大小便:更衣、出恭、解手 称死: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 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 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 尊敬的人物的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 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老、故、逝、终等。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

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

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
以下是 8 条关于山川与地理文化常识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吗,那山川就像是大地的脊梁啊!比如说喜马拉雅山,那可是世界最高峰啊,多震撼啊!就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就问你惊不惊叹!
2. 哇塞,山川的形态各异,就跟人似的各有各的脾气性格。

像黄山,那奇松怪石多有意思!就好比是大自然的一场奇妙表演,你能不被吸引吗?
3. 每一座山都有它的故事呢。

泰山,那可是五岳之首啊!无数人去攀登,仿佛是去追寻一种神圣。

这不就像是我们追寻梦想一样执着吗?
4. 山川湖泊,那可是绝佳的搭配呀!就说桂林山水吧,山清水秀的,美不胜收啊!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你还不想去看看?
5. 地理文化可神奇啦!黄河,咱的母亲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不正像母亲那深厚的爱吗?谁敢说不感动!
6. 那些山脉有时候就像古老的守护者。

秦岭,横在那里,隔开了好多东西呢!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卫士,守护着一方天地,多有意思啊!
7. 川西的那些山川,真是美得让人陶醉。

那雪山,白花花的,像纯洁的仙子。

难道你不渴望去感受一下那种纯净吗?
8. 山川与地理文化,那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呀!大兴安岭,那广袤的森林,承载着多少的生态和文化。

就像我们的生活,丰富而多彩啊!
我觉得山川与地理文化真的太神奇太重要了,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我们了解世界、感悟生活的窗口。

我们要好好去欣赏、去保护它们啊!。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在高考语文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好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卑鄙”,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可以指战争(“兵旱相乘”)。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人、败逃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等。

二、虚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较为灵活,可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作介词,表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表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作连词,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表结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助词(“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动词,去、往)、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之”,指知识和道理)、结构助词(“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4、于“于”常作介词,表处所(“战于长勺”)、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比较(“苛政猛于虎也”)等。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及答案(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中国名山总结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中国名山总结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中国名山总结文化常识关于山川相关的知识题型考查单选题为主,考查的方式主要考查不同的名山和称号以及故事传说的对应,很多同学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学习的时候感觉过于分散,不能集中起来记忆,因此中公讲师为大家梳理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大家识记。

一、五岳中国五岳,包括东岳泰山(山东泰安)、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南岳衡山(湖南衡阳)、北岳恒山(山西浑源)、中岳嵩山(河南登封),是我国古代君王仰天祭祀的地方,象征着帝王受命于天。

二、三山1、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属于国家5A级风景区,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自古以来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黄山的代表景观包括“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同时迎客松也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2、庐山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主要的景点有鄱口、三叠泉、五老峰、芦林湖等。

3、雁荡山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

三、佛教名山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2、峨眉山,山头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李白曾著诗赞扬其“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4、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四、道教名山1、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2、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3、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4、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以上为各位同学整理的关于中国地理之名山的知识点,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地理山川”
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

其实“中国”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

在春秋时期,“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这一意义后代有时仍沿用,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下文还有“中国士众”“中国人”等,这里的“中国”都指中原地区。

后来,“中国”的所指范围又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甚至还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范围。

到了清代,凡是清政府所辖范围内,均称“中国”。

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又有称全国为“九州”的,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下面大致分几个小标题,略说一下我国古代地理山川方面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1,古代政区
我国古代的政区划分随时代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是以下集中情况:
秦汉时期是郡县二级制。

秦将全国分为36郡,共辖大约一千个县;汉代出现了分封的王国,可辖数郡或一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三级制。

唐宋时为道——州——县三级区划。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2,南江北河
在古诗文中,“江”与“河”常常专指长江与黄河。

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主,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

受这两大水系的影响,南方的水流便都称江,如珠江、澜沧江、闽江等;北方的水流也多称河,如海河、淮河、运河等,连由南向北流入长江的大渡河也受此影响而称河。

我国古代以黄河为中心,“河”的地位很高,所以有“天河、银河”,而不叫“天江、银江”。

后来南方开发很快,南方富于北方,长江比黄河水好,“江”的地位上升了,这时开发的东北地区便取了“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名称。

3,特殊地名
在古地名中,还要注意古代特有的方位概念。

如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就是汉水北边。

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地名,如:洛阳、江阴等等。

另外,古人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为中心,由此确定东西表里等方位,如江东、江左、江表等均指长江以南地区。

再如:
山东:古代可泛指山的东面;也常常专指崤山以东。

与今之山东不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4,古称别称
南京:古称建康、建业(邺)、金陵、江宁、白下。

扬州:维扬、广陵。

杭州:临安、钱塘、武林
镇江:京口。

北京:大都、燕京、北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