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地理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关:函谷关
三山:蓬莱 方丈 瀛yíng洲 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四渎dú:长江 黄河 淮水
济水 江淮河济为四渎 ——《尔雅》
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
地
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
名 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 在山的南面 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
关于
古诗文
与
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 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 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 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 奚疑一语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 所轻视的人
幼时由父亲命名
2 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 于礼貌和尊敬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 阐明的作 用;因此又叫表字
白居易:字乐天 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 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乐天知命;故不 忧 ——《易·系辞上》
太阳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叫羲xī和;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 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 阳
别称:银钩 玉钩 玉弓 弓月 金轮 玉轮 银盘 玉盘 金镜 玉 镜 银兔 玉兔 金蟾 银蟾 蟾宫 桂月 桂轮 桂宫 桂魄 广寒 清 虚 望舒 嫦娥 婵娟等
返回
天文 地理
之 地理
山川关隘ài名
江:长江 河:黄河 山:崤xiáo山
古代文化常识

地区名
江表、江东、江南 江北、江左、江右
长江流域
地
河内、河外、河东 河西、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 关中、关内、关外
黄河流域
理
崤山 华山 太行山 函谷关 (西/东)
河内
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黄河以南为河外。 河东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 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 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 带。 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关西 函谷关以西。又称关内。
纪月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 分别称为孟、仲、季。
纪月 纪日
特殊称谓纪日法
★初一:朔 ★十五:望 ★十六:既望 ★月末:晦
返回
传 统 节 日 称 谓
元日----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两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夏至三伏 伏日----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中秋----九月九 重阳节--夏至日、冬至日合称 至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日----年末 除夕-----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 “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 “梦得”。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4.称谥号
谥号:周代才有的。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根据身前的品德行为 来定的。
姓 名 字 号
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讳称
讳 称
称大小便:更衣、出恭、解手 称死: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 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 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 尊敬的人物的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 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老、故、逝、终等。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中,地区名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命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1. 山南水北:在古代,山南水北是吉祥之地,因此常被用作地名。
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2. 河东河西:古代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地区。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彭城之战,项羽击刘邦于河东”。
3. 山东山西:古代以崤山为界,分为山东和山西两个地区。
如《战国策·魏策》中有“越晋阳之关,阻漳、滏之险,北带燕云而南趋山东”。
4. 江东江表:古代以长江为界,分为江东和江表两个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5. 关中关西:古代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和关西两个地区。
如《过秦论》中有“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6. 三秦:指关中地区,因项羽入关中后分封三王而得名。
如《赤壁之战》中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 燕赵:指河北地区,因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腻”。
8. 齐鲁:指山东地区,因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论语·雍也》中有“齐一变至于鲁”。
9. 吴越: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柳毅传》中有“洞庭之阴,有大泽焉,名曰马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古代地理

4、《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
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 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 西行12 年之久,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 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 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 年)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 法,用了18 年的时间,经历了110 多个国家,行程5 万 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 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 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 测定了六百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 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 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响。《皇舆全览图》还 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1、州
历代行政区划 —— 元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7.府
►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
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
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
辖于中央。
►明清改州为府。
历代行政区划 —— 明
历代行政区划 —— 清
北接西伯 利亚 西北达巴 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 北的外兴安岭和 库页岛
西跨葱 岭
亚洲东部 最大的国家
东临 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 等 南包南海诸岛
古代文化常识笔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笔记)第一节天文地理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关西:函谷关以西。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第二节纪年纪时古人纪年法:(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纪月法: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法: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古人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第三节姓名字号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
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谥号:帝王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称号。
第四节礼仪制度《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吉礼:即祭祀之礼。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 • • • • • • • • • • 六: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 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人风"即"民风"。
• 一、人的称谓 •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 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 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 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 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 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 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 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 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 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 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 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 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 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 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 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 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 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 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春秋战国诸国
❖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灭亡之后,出现三个强 盛的诸侯国。 韩 初都平阳(山西临汾),后南迁灭郑,徙都新 郑。 魏 初都安邑(山西夏县),后东迁大梁(开封), 开鸿沟发展水运。 赵 初都晋阳(山西太原西南),后南迁邯郸。赵 西北境已达山西内蒙一带,与游牧区接壤。
战国地图
三、历代行政区划
四、古代首都
❖ 唐代风翔府为西京,成都府为南京,河南府为东京, 太原府为北京
❖ 宋代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为西京,应天府为南京, 大名府为北京
五、古代地理名称
❖ 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 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 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淮南道: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距淮。 江南道: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 岭南道: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 剑南道:东连牂牁,西界吐番,南接群蛮,北通剑阁。
三、历代行政区划
❖ 元代10行省 陕西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 行省、岭北行省 ❖ 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省),合称15省:
古代地理
一、古老的“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 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二、春秋战国诸国。
❖ 齐 齐的疆域在泰山、沂蒙、鲁山山脉以北的濒海平原区, 都临淄。
❖ 鲁 泰山以南至江淮之间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都曲阜。 ❖ 宋 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交汇地带,都商丘。 ❖ 卫 懿公时期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再迁帝丘。 ❖ 晋 都绛(山西翼城)后迁新田(曲沃)控制山西中南。 ❖ 郑 初封陕西华县,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西南)。。 ❖ 秦 初都雍(今陕西凤翔). ❖ 燕 都蓟(北京西南),后以下都(河北易县)为政治中心。 ❖ 楚 都郢(湖北江陵). ❖ 吴 都吴(江苏苏州),控制今江苏大部及安徽淮河以南. ❖ 越 都会稽(浙江绍兴),势力广及浙江、江西.
❖ 秦、汉、至隋——从郡县制到州。 ❖ 唐、宋——道与路。 ❖ 元、明、清——省制的形成与演变
.
三、历代行政区划
❖ 西汉十三刺史部(十三州): 豫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豫东、豫南、皖北、苏北 冀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冀中、冀南 幽州,监察区域相当河北北部、辽西、辽东、朝鲜半岛北部 并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山西大部及内蒙南部 凉州,监察区域相当甘肃全境、宁夏南部、青海西宁一带 徐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淮水下游南北、鲁东南 兖州,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域相当今天的鲁中、鲁西南、豫 青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山东半岛 荆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两湖、豫南、黔、桂边、粤北 扬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长江下游、闽、浙、赣 益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川、滇、黔、陕南 朔方,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河套、宁夏 交趾,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五岭以南,直至越南中部
❖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 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
区称为关中。 ❖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
各地,统称为百越。 ❖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古诗文中的地理名称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 《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
京师(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山东、山西、 陕西、河南、四川、江西、湖广(今湖北、湖南)、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康熙18个省:
直隶、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河南、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贵州、云南。
四、古代首都
❖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 ❖ 商——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镐京、东周——
三、历代行政区划
❖ 贞观十道:
开内道:东距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北边沙漠。 河南道: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薄於河。 河东道:东距常山,西距河,南抵首阳、太行,北边匈奴。 河北道,东并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榆关、 蓟门。 陇右道:东接秦州,西输流沙,南连蜀及吐番,北界沙漠。 山南道: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 二山。
东地区。 ❖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 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 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 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
❖ ❖
五、古代地理名称
❖ 山东,“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 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洛邑、秦——成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 西晋——洛阳、东晋——建康、隋——大兴、唐— —长安、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 都、明——顺天府、清——顺天府
四、古代首都
❖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东都(洛 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 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