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基础知识]01. Media and Society
新闻学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学专业基础知识新闻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的采集、编辑、报道、传播等各个环节。
对于学习新闻学的人来说,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新闻学专业基础知识”为题,介绍一些与新闻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一、新闻的定义和特征新闻是指通过媒体传播的对社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定义可简单概括为“新闻是实事的报道”。
新闻的特征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公共性和传播性。
真实性要求新闻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时效性指新闻必须紧跟时事发展;公共性意味着新闻应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传播性则要求新闻能够通过媒体广泛传播。
二、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过程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是媒介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媒体对受众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媒体接收到的信息会对受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此外,还有门户理论、传媒依存理论等其他重要的新闻传播理论。
三、新闻采访技巧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环节,采访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闻的质量。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是提问技巧,记者应该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受访者作出详细回答。
其次是倾听技巧,记者应该耐心倾听受访者的回答,不应干扰或打断对方表达观点。
此外,适当运用访问技巧、观察技巧等也是采访中需要掌握的技巧。
四、新闻报道写作技巧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核心部分,良好的新闻报道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首先,新闻报道要注重事实性和客观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其次,新闻报道要简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此外,还要注意标题的吸引力和文风的连贯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如新闻报道、特写报道、评论报道等,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
五、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新闻业具有公共性和社会责任,记者在从事采访和报道工作时应该遵守一系列的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伦理要求记者要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不夸大事实或歪曲事实;职业道德要求记者要尊重个人隐私,遵守法律法规,并且不接受贿赂或进行不正当竞争。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重要传媒理论速记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重要传媒理论速记在当今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作为新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理论,传媒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新闻从业者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考研新闻学中的一些重要传媒理论,以便考生们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第一章: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意义和社会现实相互构成关系的传媒理论。
它强调媒体对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认为媒体的报道和表达方式能够影响观众对于事件的认知和解读。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新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舆论引导和公众议程设置方面的研究。
二、第二章: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媒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其中,媒体暴力效应理论和媒体认知效应理论是最为著名的两个子理论。
媒体暴力效应理论指出观看媒体中暴力内容会导致观众产生暴力行为的倾向;而媒体认知效应理论则关注媒体对于观众认知和知识水平的影响。
三、第三章:疏漏理论疏漏理论(Agenda-Setting Theory)认为媒体不仅能够塑造观众对于事件的认知,还能够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和内容来引导公众的思考和关注重点。
这个理论在新闻界被广泛运用,帮助记者和编辑们更好地选择报道的焦点,同时也提醒观众媒体的选择并非完全客观中立。
四、第四章: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关注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符号的方式和意义。
在传媒学中,符号互动理论被用来研究媒体对于观众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影响。
这个理论强调了新闻报道和媒体符号对于观众心理状态和社会行为的塑造作用。
五、第五章:媒体与认同媒体与认同理论(Media and Identity Theory)认为媒体对于个体和社会的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个理论探讨了媒体对于人们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塑造作用。
通过了解人们在媒体中所接触到的特定文化和社会群体,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如何影响观众的认同意识和行为。
新闻学基础知识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西方国家。随着近代报业的兴起和发展,人 们开始关注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规律,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新闻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以来, 新闻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闻学也逐渐成熟和完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03
制化,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06
新闻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 趋势
新闻学面临的前沿问题与挑战
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面临着确保报道内容真实、客观的挑战。如何核实和 验证信息来源、如何避免主观偏见、如何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是新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闻与伦理道德
新闻报道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如何平衡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隐私 权,如何处理敏感和争议性话题,如何在追求真相的同时尊重被报道者的权益,是新闻学 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
新闻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方面,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遵守法律法规,尊重 他人权利,廉洁自律,承担社会责任。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保守国家秘密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要保守国家秘密,不 泄露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包括自动化新闻写作、智能推荐、语音识别等领域。新闻学需要研究如何利用 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全球化和跨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传播成为新闻学的重要议题。新闻学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国际报道的能力和水平,如何适应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需求和挑战。
公共基础知识媒介基础知识概述

《媒介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介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的交流。
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塑造文化、推动经济、促进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
了解媒介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媒介,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媒介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媒介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媒介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中间、中介。
在传播学中,媒介是指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渠道,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
媒介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使信息得以在不同的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流通。
(二)分类1. 传统媒介- 报纸: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传播内容,具有信息量大、可保存性强等特点。
报纸的发行周期通常为日报、周报等,是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 杂志:通常以特定的主题或领域为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深度报道等特点。
杂志的发行周期较长,一般为月刊、季刊等。
- 广播:通过声音传播信息,具有传播范围广、及时性强等特点。
广播可以分为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等不同类型。
- 电视: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传播内容,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大等特点。
电视可以分为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不同类型。
2. 新媒介- 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 TCP/IP协议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是当今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 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
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接入、个性化服务等特点。
- 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分享信息、交流互动、建立社交关系。
新闻传播学考研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学考研基础知识新闻学、传播学考研要懂的媒体基础知识字林西报简介、历史地位与要紧内容《字林西报》1864年由《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改名而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
地位:①出自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刻最长、妨碍最大的外文报纸。
②创刊没多久即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该馆公告的发表机关,被视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
内容:①内容要紧为行情、航运信息、广告等商业信息,但始终有非常强的政治性。
②重视时政新闻。
与路透社远东分社签约,在中国长期独享该社的电讯;在中国边远地区广泛招聘当地的外国传教士担任通讯员。
该报以消息快捷、材料丰富著称。
③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国政局、中外关系等咨询题发表评论。
其言论总是站在外国侵华势力立场上,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持反对态度。
《XXX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与《华字日报》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XXX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
1871年3月,开发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别牟利、广见闻。
刊登新闻、评论等。
1872年4月,停刊,改出《XXX华字日报》。
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
《XXX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
遐迩贯珍名词解释与介绍《遐迩贯珍》:1853年8月创刊于XXX,中文月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奚礼尔、理雅谷先后担任主编,是XXX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比名目。
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自1855年起,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浮现的中文报刊首次浮现的收费广告。
该报纸在内容上除少数传教文字外,大量刊载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的文章,为英国殖民政策辩护。
并且重视新闻报道的采写。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复习资料媒体与社会关系解析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复习资料媒体与社会关系解析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复习资料:媒体与社会关系解析媒体与社会关系一直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湖北省考研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生需要深入了解媒体与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解析和论述。
一、媒体与社会的互动性媒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彼此相互影响。
首先,媒体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报道和传播社会事件、现象和信息,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媒体也受到社会需求和预期的影响,从而调整自身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
这种互动性使得社会和媒体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媒体发挥着传递信息、塑造舆论和引导公众意见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疫情期间,媒体通过及时准确的报道,向社会传递了重要的防控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媒体还能够通过报道社会问题和事件,引发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起到监督社会的作用。
二、媒体的权力与责任媒体在社会中具有相当的权力,这种权力既来源于其信息传递与塑造的能力,又得益于公众对于媒体的认可和信赖。
然而,权力必定伴随着责任。
媒体作为社会第四权力,必须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首先,媒体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准确地报道和传播信息,避免出现错误和偏颇的情况。
其次,媒体应该体现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权益,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媒体应该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深入报道和关注,引发社会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而公众的意见和反馈也对媒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媒体与公众的互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展开,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公众参与新闻报道等。
媒体与公众的互动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多样化,公众也能够通过参与互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新闻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新闻基础知识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三贴近”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闻结构的组成部分:标题(分为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整条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背景、结语。
新闻的五要素:五W,即何事、何人、何地、何故、何时。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
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与媒介相关的名词解释英语

与媒介相关的名词解释英语一、媒介 (Media)媒介是指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也可以是传播过程中的中介。
在现代社会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
媒介通过传播信息,连接了不同的个体和社群,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传播观念和塑造意识的重要工具。
二、新闻 (News)新闻是指对于事件、事实、观点或故事的即时报道或分析。
新闻是通过媒体呈现给公众的信息。
新闻通常遵循一定的新闻价值观和报道原则,力求客观、准确、公正、及时。
新闻报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呈现,旨在向受众传达有关的信息,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
三、记者 (Journalist)记者是从事新闻报道和采访的专业人士。
记者通过认真调查、采访和收集信息来撰写新闻稿件,旨在向公众传递真实的消息和报道事件。
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事实核实和风险识别方面有高度的责任和职业道德。
四、编采 (News Gathering and Editing)编采是指新闻从采集到编辑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辑整理,最终形成一篇新闻报道。
编采过程需要考虑新闻的新颖性、准确性、权威性和传播效果,以确保高质量的新闻呈现给受众。
五、报道 (Reporting)报道是记者根据事实和证据撰写的关于特定事件、主题或人物的文章或新闻报道。
报道旨在以客观的视角呈现事实,提供信息给读者,并启发他们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观点。
报道可以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如新闻稿、特写、纪实文学等,以满足不同读者对于信息获取和阅读体验的需求。
六、公关 (Public Relations)公关是组织或个体与媒体及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活动。
公关意味着管理和塑造组织的形象、传播正面信息、处理危机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
公关专业人员通过新闻发布、媒体发布会、社交媒体和公众活动等方式,与媒介和公众建立连接和沟通,以实现良好的组织形象和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AND SOCIETY
Media determinism? Social determinism? Both or neither?
They influence, not determine, each other. Social shaping of media AND social impacts of media
(1) the size, concentrated ownership, owner wealth, and profit orientation of the dominant mass-media firms; (2) advertising as the primary income source of the mass media; (3) the reliance of the media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other “experts”; (4) “flak” as a means of disciplining the media; and (5) “anticommunism” as a national relig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Media bias?
Journalists claim objectivity Underlying interests of media professionals and corporations
MANUFACTURING CONSENT A PROPAGANDA MODEL
Money and power are able to filter out the news fit to print, marginalize dissent, and allow the government and dominant private interests to get their messages across to the public.
Access to media Corporate media model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Cultural implications
THE GUARD DOG MODEL
The media serve not as watchdogs for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but as guard dogs for groups having the power. The occasional tendency to turn to one of the masters and yet protect their house is fundamental to the guard dog conception of media. When the general welfare of the system is threatened, there is little question that the individual may be sacrificed.
REINVENTION
Media technologies are flexible tools and often used in new, unanticipated ways by their adopters. People adopted computer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but it ended up being used by their children to play video games. Computers were originally invented for mathematics computation, but they are now used to send email and search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s shaped by their users.
WHERE ARE YOU ON THE CONTINUUM?
Please take an inventory of the new media devices you own – such a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cell phones, MP3 players, digital video recorders, etc.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o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continuum? Are you innovator, early adopter, part of the early majority, or laggard? Think about what made you a certain type of adopter.
SOCIAL SHAPING OF MEDIA
CRITICAL ANALYSIS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media texts and systems
Marxist Feminist Ethnic Media criticism
POLITICAL ECONOMY
Not only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 are shaped by the society, but their use is also controlled by all kinds of social factors. Originated from Karl Marx‟s Das Kapital, political economy suggests that media are used to serve the interests of the ruling class or dominant groups in a society, those that own the major corporations. Politics and economics must be considered together
VIDEO
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
By Robert McChesney and Mark Crispin Miller
SOCIAL SHAPING OF MEDIA
The birth,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edia technology are influenced by sociopoli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e prototypes of telegraph technology were emerged as early as 1809, but it did not get adopted until 1825. Why? Social necessity.
MEDIA CRITICISM
Search for symbolism in media
semiotics
Genre studies Audience expectations & media selection
SHAPING OUR NEWS
Agenda setting
Political power of the media Media shape public opinion
ETHNIC STUDIES
Uses ethnicity to view media texts Studies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media industries Stereotypes
Inferior social roles Underrepresented in mass media
The Minnesota Team: Phillip J. Tichenor, George Donohue, and Clarice N. Olien.
FEMINIST STUDIES
Media serve patriarchy Depictions of women in media: stereotype Presence of women in the media industries Gendered media
P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TICAL ECONOMY
Hegemony:
Supporting the „status quo‟ Preserving ideas of ruling class
Corporate and some non-commercial media reinforce these ideas Issues: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What media technology get adopted?
Relative advantage: better than previous tech? Compatibility: compatible with existing tech? Complexity: easy enough to use and understand? Trialability: easy to try out? Observability: is the result vi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