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常见穴位及耳穴的定位
中风、消渴、胸痹中医护理方案常用穴位定位

(耳穴)
心:在耳甲腔的中央凹陷最深处。
交感(下脚端):对耳轮下脚上缘与耳轮内侧缘交界处。
神门:对耳轮上下角分叉处。
内分泌(屏间):在屏间切迹底部。
肾:在小肠穴的上方,耳甲艇的上方。
皮质下(脑):对耳屏的内侧。
肺:心区的周围是肺区。
皮质下(脑):对耳屏的内侧。
肺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神阙:脐窝正中。
天枢:脐中旁开2寸。
(下肢)
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
复溜:太溪上2寸,当跟腱前缘。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2.耳穴贴压:取穴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每日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一次。
3.穴位敷贴:取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痰多息促
1.循经拍背:沿膀胱经,由下往上轻叩,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2.穴位敷贴:取穴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
高热
1.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
2.中药擦浴
脾:在肝区的后下方。
肾:在小肠穴的上方,耳甲艇的上方。
胰:在肝肾穴之间,当耳甲艇的后方(左为胰,右为胆)
三焦:在内鼻、肺和内分泌三穴之间。
饥点:
足:
胸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主要症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护理技术
胸闷胸痛
1.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一、耳穴的定位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集中区域,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产生全身疗效。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耳穴及其定位:•耳尖穴:位于耳朵最上方的尖端,直接按压;•霞尾穴:位于耳尖下方,耳壳尾部突出处;•阳白穴:位于耳甲后方,与耳尖相对的地方;•眼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与眉毛连线上方一指宽处;•鼻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眼点穴向上1/2指宽处;•唇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鼻点穴向下1/2指宽处。
以上只是耳穴中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穴位。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刺激。
二、耳穴的功能主治耳穴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及其主治:1.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节内分泌的目的,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2.缓解疼痛:耳穴中一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体内的疼痛传递,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比如,头痛、颈椎病等。
3.改善睡眠: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问题。
4.减肥瘦身:耳穴中的一些穴位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5.调节情绪:根据中医理论,刺激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达到平衡体质、调节情绪的作用。
比如,抑郁、焦虑等。
三、注意事项在刺激耳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和刺激:刺激耳穴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疼痛。
2.卫生:在刺激耳穴之前,要保持耳朵干净,避免感染。
3.坚持:刺激耳穴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不要急于求成。
4.专业指导:非专业人士刺激耳穴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误伤。
四、总结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减肥瘦身以及调节情绪等。
但需要注意卫生和刺激力度,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针灸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针灸学复习笔记消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针灸学复笔记:消渴1.简介1.1 定义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范畴,又称为糖尿病。
它的特征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伴有其他代谢紊乱等症状。
中医针灸学在治疗消渴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1.2 病因消渴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消渴主要与胃、肾有关,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功能不调可以导致消渴的发生。
2.针灸治疗消渴的常用穴位2.1 中频电针穴位- 神门穴:位于耳垂上方,是治疗消渴的主要穴位之一。
可用针灸或电针进行刺激,调节体内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股肚肌的外侧,是治疗消渴的常用穴位之一。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帮助改善消渴的症状。
2.2 经络刺激穴位- 足三里穴:同上述中频电针穴位,经络刺激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治疗消渴。
可以选择手法轻柔的按摩方法,进行穴位刺激,以达到调节体内功能的目的。
3.针灸治疗消渴的常用方法3.1 艾灸通过燃烧艾条或艾柱进行刺激,治疗消渴。
可以选择照灸或膏灸方法,按照相关穴位的位置进行刺激,从而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消渴的效果。
3.2 穴位注射使用特定的草药溶液进行穴位注射,通过药物的作用,调节体内的功能,改善消渴的症状。
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确保安全与疗效。
3.3 电针疗法通过将电针带入穴位,利用电流的刺激,调节体内的功能。
可以应用于治疗消渴,改善症状。
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4.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渴的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治疗前需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包括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
- 针灸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 疗程时间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因人而异。
- 药物注射时需保证操作的规范与卫生。
-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治疗后需做好康复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惯与饮食惯。
以上即是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针灸学复习笔记消渴的内容。
耳穴定位及主治

耳穴定位及主治耳穴定位及主治--转载针灸2010-03-09 23:02:17 阅读6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耳廓上布满了耳穴,从穴位全息律来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在耳廓上的排列,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垂对应于人体头面部;对耳屏对应于头和脑部;轮屏切迹对应于脑干;耳屏相应于咽喉、内鼻、肾上腺;屏上切迹对应于外耳;对耳轮相应于躯干;对耳轮下脚对应手臂部;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耳舟对应上肢;三角窝对应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对应膈肌;耳轮脚周围对应消化道;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
1.耳垂部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九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水平线,再从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直线,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分成1~9区。
(1)牙定位:位于1区中央。
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
(2)升压点定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主治:低血压、虚脱。
(3)上颌定位:耳垂3区上部横线中央。
主治:上牙痛,上颌关节痛。
触诊凹陷则为缺齿,压痛则为牙痛。
(4)下颌定位:在耳垂3区中央。
主治: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5)舌定位:在耳垂2区中点。
主治:舌炎,口腔溃疡。
诊断舌部疾病。
(6)垂前(神经衰弱点)定位:在耳垂4区中央。
主治:失眠。
诊断神经衰弱。
(7)上腭定位:在2区上线中内1/3交界处。
主治:口腔疾患。
诊断诊断三叉神经痛。
(8)下腭定位:在2区外线下1/4上3/4交界处。
主治:口腔疾患。
压痛明显诊断三叉神经痛。
(9)眼定位:耳垂5区中央。
主治:急性结膜炎、近视等眼病。
(10)内耳定位:在6区中央。
主治:耳聋、耳鸣、失眠、眩晕。
(11)扁桃体定位:在8区中央。
主治:扁桃体炎。
(12)面颊区定位:耳垂3、5、6区交界线周围。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瘫、痤疮等面部疾病。
(13)冠心沟定位:自屏间切迹向下至扁桃体。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14)耳鸣沟定位:自屏间切迹外侧至外耳。
消渴穴

消渴穴——诊治、预测糖尿病的经外奇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提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最主要的一个指征就是血糖、尿糖增高了,另一个指症就是体重减轻,容易口渴,老想喝水。
实际上糖尿病是现在医学的命名,在我国古代中医把它称作为消渴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患消渴病的大多数患者已经不具备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症状了。
今天的糖尿病人大多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描述的那样,就是以口渴、多饮为多,而没有典型的体形消瘦等特征。
记得今年3月份时,我应邀参加某电视台节目的现场直播,节目过程中,主持人临时决定从台下请上来了几名观众,要我现场诊断他们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上来的三名患者中,有一位体形适中的老先生,一位体型偏胖的中年女士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他们三位,都没有糖尿病人体型消瘦的典型特征,更没有向我描述他们的身体状况,但我在现场没有借助任何仪器的情况下,诊断出了老先生患有多年的糖尿病但病情稳定、女士也患有糖尿病且病情还在发生发展、小伙子没有糖尿病且今后十年内发病的机率也很小的诊断。
后经他们三人的描述和现场测血糖等方法证实,我的诊断是正确的——老先生是三十一年的糖尿病患者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女士患糖尿病十年且病情较严重。
小伙子没有糖尿病。
很有意思的是,节目现场,其中一个主持人很惊讶我有这么高的诊断率,于是要我也给他看看。
在我摸了摸他的小腿后,我告诉他目前没有糖尿病之忧,但有糖尿病倾向,现在一定要注饮食和习惯,否则10年后,也许糖尿病也会不请自来。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很奇怪,我到底是用什么方法现场诊断甚至预测糖尿病的呢?看过这期节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我在临床上诊治糖尿病时除了按常规的检测方法外,而常使用的自己独特的一种方法,不仅能诊断、治疗糖尿病,还能超前5-10年预测、预防糖尿病,而且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
(完整版)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胸椎(乳腺)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中2/5处
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腰骶椎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上2/5处
腰骶部疼痛
颈
颈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落枕、颈部扭伤、瘿气
胸
胸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胸、胁部病症
腹
腰骶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腹痛、腹泻、腹胀,急性腰扭伤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食道炎、食道痉挛
贲门
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胃
在耳轮脚消失处
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失眠,牙痛
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上方后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道疾病
小肠
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腹痛
大肠(结肠、血基点)
在耳轮脚上方前1/3处
痢疾、腹泻、便秘,咳嗽,座疮
三角窝部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失眠、多梦、烦躁
盆腔
在三角窝后1/3下方
盆腔炎、腰痛
内生殖器(子宫、精宫、天癸)
在三角窝前1/3凹陷处
痛经、带下、不孕、阳痿、遗精
角窝上(降压点)
三角窝前上方
高血压
耳屏部
外耳(耳)
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耳聋,耳鸣,眩晕,外耳道炎,中耳炎
外鼻(鼻净点、饥点)
在耳屏外侧面正中稍前
遗尿、失眠、内耳性眩晕
枕
在对耳屏外侧的后上方
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眩晕、哮喘
颞(太阳)
在对耳屏外侧的中部
偏头痛
额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

耳郭解剖示意图(正面)
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
耳穴定位及主治
耳穴命名规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常用功能分类表
1.调节神经系统
2.调节内分泌类
3.调节脏腑类
4.提高机体应急能力类
耳穴望诊除了望诊外,触诊也是耳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触摸按压,分辨耳部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以及患者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适用范围广泛既可消炎解毒泻火又能补虚升阳止痛麻醉复苏等疗效独特但它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或症状如果使用耳穴疗法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耳穴疗法前应分清适用证和禁忌证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
耳穴疗法有按摩、压丸、施灸、贴膏药、压迫等,被称为“绿色疗法”并非徒有虚名,它与埋针、耳穴针疗法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安全、无创伤;操作方便;防病、治病兼顾。适用范围广泛,既可消炎、解毒、泻火,又能补虚、升阳、止痛、麻醉、复苏等,疗效独特,但它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或症状如果使用耳穴疗法,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耳穴疗法前应分清适用证和禁忌证。
耳穴定位及主治
附:
耳穴功能归类经验蔡晓刚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总结出33组临床治疗常见疾症的选穴配方,这些配方主次分明,具有简明、方便、效高等特点。余在京进修学习期间,对黄丽春老师运用耳穴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以下方面:1.止痛:耳针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最好。耳穴的止痛要穴是神门与相应部位,除此以外腹部内脏腑疼痛疾患,取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软组织损伤,取肝、脾可舒筋活络,解除肌肉之疼痛;牙齿、骨髓疾病取肾穴。2.止晕:枕为镇静止晕要穴,对于头晕、眩晕、晕车、晕船是首选穴;晕点是诊断症和治疗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当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晕眩时用肝;耳尖具有镇静、降低血压、退烧、消炎、清脑明目的作用;外耳治疗头晕、偏头痛是黄老师的经验穴。除以上5穴外,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用皮质下、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头晕取交感、皮质下: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和脾;晕车、晕船、晕机者取胃、内耳;贫血引起头晕的选膈、脾。3.止惊:黄老师常用脑干、枕、肝、神门、皮质下和耳尖放血。4.止咳:口、脑干为经验穴;咽喉、气管、肺、平喘均可选用。5.止喘:支气管、肺、平喘、交感、肾上腺、神门、枕。支气管哮喘取风溪(过敏区)、内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选用耳尖放血和内分泌。6.止痒: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区点刺放血,适于广泛性的皮肤瘙痒;耳尖放血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神门、枕两穴有镇静止痒作用;'诸病疮痒皆属于心',心主火,火为热至,热为火之微,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故取心穴以泄火止痒。7.止耳鸣:内耳、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肾虚耳鸣则取肾;颞可消除耳内噪音,提高听力;三焦、胆用于低音耳鸣。8.止吐:呕吐及吞食痉挛明显用贲门;胃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枕和神门以镇静;皮质下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9.止酸:选用肝、胃以降逆止酸;交感为止酸之要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10.止带:白带多为炎症所引起,是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等并发症,因此治带依病变部位而取相应的肾、脾、三焦、内分泌、肝等。11.降压:选降压点、肝、额、心、神门、枕、耳尖放血或降压沟放血;升压则用升压点、肾上腺、脑点、心、肝、皮质下。12.镇静:耳尖放血、神门、枕、皮质下、心与脑干;兴奋用额、内分泌奋点、脑、肾上腺。13.降心率:皮质下有调心律及舒缩血管的作用,心、降率点、神门、枕;强心肾上腺、交感可使心跳加快加强,交感、脑点、皮质下。14.通便:大肠能促进结肠蠕动,脾主运化水谷,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艇中、腹増加肠蠕动,理气消胀配脾、三焦、肺、腹;止泄:直肠下段、大肠、脾、耳尖放血、神门、枕、内分泌;过敏性肠炎加皮质下、风溪;脾肾阳虚泄泻加肾。15.利尿消肿:取肾、脾、肺、三焦、内分泌、艇中;止遗尿:膀胱、支点、脑点、尿道;对于脊髓外伤或骨性病变所致之遗尿加相应部位,腰骶椎等。16.利咽:急性咽喉炎取神门、耳尖放血;声音嘶哑取脾、声带;梅核气取肝、皮质下、食道。17.明目:耳尖放血、目2,以消炎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则能视″,故而取肝、肾;近视加脾、新眼;急性角膜炎加取肺;麦粒肿加脾;内、外眦睑丝炎加心。18.助听:提高听力除内、外耳两穴,以肾、胆、三焦为主。再加用艇中和颞。19.通鼻:取相应的部位,肺开窍干鼻,取肺与经验穴外耳;如感目鼻塞流涕,加耳尖放血、感冒点;过敏性鼻炎加风溪、内分泌及肾上腺;肥大性鼻炎加肾上腺;萎缩性鼻炎加取内分泌、脾。20.美容:在取内分泌、肾上腺、额和耳尖放血的基础上,痤疮加相应区放血;白癜风加肾与脑点;酒糟鼻加外鼻放血;黄褐斑加子宫、卵巢(睪丸)、脑、肾;扁平疣加取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肾上腺;脂溢性皮炎加取肾上腺、神门。21.抗过敏:风溪、内分泌、肾上腺、肝、相应部位、耳尖放血。22.抗感染:耳尖放血、肾上腺、内分泌、神门及相应部位。23.抗风湿:耳尖放血、内分泌、肾、脾、三焦及相应部位。24.抗癫痫:耳尖放血、脑干、枕、神门、肝、癫痫点、心、皮质下。25.退烧:耳尖放血、屏尖放血、肾上腺放血、肺、脑干、艇中、枕、内分泌。26.调整内分泌:肾、肝、内分泌、脑点、丘脑及相应部位。27.调经:选子宫、卵巢、肾、肝、内分泌、脑;月经过少、闭经加取交感、皮质下、兴奋点;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岀血加膈俞、肾上腺、脾;对于痛经则加取腹、神门、艇中。28.补肾:取肾、肝、内分泌、肾上腺、丘脑、脑点。29.补血:取脾、胃、三焦、内分泌、血液点及心。30.健脑:用健脑要穴额配心、肾、皮质下、脾、内分泌。31.催乳:乳腺、胸、肝、内分泌。32.降血糖:胰、胆、内分泌、胰腺点、口、三焦、肺、皮质下、腹、大肠。33.安眠:神门、心、枕、皮质下、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耳背眼区。黄丽春医师对耳穴功能的归类,使耳针在理、法、方、穴间最佳组合穴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耳针理论与临床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提高耳针的治疗效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解剖分部穴名定位主治耳轮脚膈在耳轮脚上呃逆、黄疸耳轮部…直肠下段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便秘、脱肛、里急后重尿道在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尿频、尿急、遗尿外生殖器在与交感穴同水平的耳轮处<阳痿等外生殖器病症耳尖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尖端处目赤肿痛、发热、高血压耳舟部指在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相应部位疾病;腕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肩与屏上切迹同一水平线的耳舟部肘与腕与肩穴之间锁骨在尾轮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偏耳轮尾处肩关节在肩与锁骨穴之间对上耳脚轮部`趾在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相应部位疾病踝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膝在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对下耳脚轮部臀坐骨对耳轮下脚外1/2处对耳轮下脚内1/2处相应部位疾病交感在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消化、循环系统疾病对耳轮部!腹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处腹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痛经等。
胸在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胸、胁部病症颈在屏轮切迹偏耳舟侧处。
落枕、颈部扭伤、瘿气脊椎对耳轮的耳腔缘相当于脊柱,在直肠下段和肩关节同水平处分别作两条分界线,将脊柱分为三段,自上而下分别为腰骶椎、胸椎和颈椎。
相应部位疾病三角窝子宫(精宫)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痛经、带下、不孕、阳痿、遗精}神门在三角窝内,靠对耳轮上脚的上、中1/3交界处失眠、多梦、烦躁盆腔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盆腔炎、腰痛耳屏部外鼻在耳屏外侧的中央|鼻疗、鼻渊咽喉在耳屏内侧面,与外耳道口相对处咽喉肿痛内鼻在耳屏内侧面,咽喉的下方鼻渊、感冒'屏尖在耳屏上部外侧缘炎症、痛症肾上腺在耳屏下部外侧缘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气喘高血压点在肾上腺与目穴中点稍前》高血压屏轮切迹脑干在屏轮切迹正中处头痛、眩晕对耳屏部平喘(腮腺)在对耳屏的尖端哮喘、咳嗽、痄腮}脑点(缘中)在对耳屏上缘,脑干与平喘穴连线的中点遗尿、崩漏、失眠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失眠、多梦、炎症、痛症睾丸(卵巢)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皮质下穴的一部分,生殖系统疾病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神经系统病、皮肤病、昏厥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头痛、头昏~太阳(颞)在对耳屏外侧面,枕与额穴之间偏头痛耳轮脚周围食道在耳轮脚下方内2/3处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处1/3处·恶心、呕吐胃在耳轮脚消失处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十二指肠在耳轮脚上方处1/3处胃痛、呕吐|小肠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消化道病、心悸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痢疾、腹泻、便秘阑尾在大肠与小肠之间《肠痈屏间切迹目1在屏间切迹前下方青光眼目2在屏间切迹后下方近视、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底部(内)生殖系统病妇科病耳甲艇部膀胱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淋证、癃闭、遗尿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泌尿、生殖、妇科、腰痛、耳鸣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胰腺炎、糖尿病、胆病肝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眼病、胁痛;脾肝穴的下方、紧靠对耳轮脾胃病、血症耳甲腔部口在耳甲腔、紧靠外耳道口的后壁面瘫、口腔溃疡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心悸、癔病等肺心穴的上下两面肺系病、皮肤病气管在口与心穴之间咳喘<在口、内分泌、皮质下和肺穴之间便秘、浮肿三焦耳垂部牙痛点1在耳垂1区的外下角牙痛、拔牙止痛垂前在耳垂4区的中央上颌在耳垂3区正中处牙痛、下颌关节痛下颌在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心眼在耳垂5区的中央眼病面颊在耳垂5、6区交界线的周围面瘫、三叉神经痛内耳在耳垂6区正中稍上方耳鸣、耳、听力减退扁桃体在耳垂8区正中乳蛾耳廓背面降压沟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高血压上耳背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腰背痛、皮肤病、坐骨神经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压豆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内分泌屏间切迹底部
糖尿病点没找到
脾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肝穴下部
胰(胰胆)肝肾两穴之间
三焦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
足(趾、跟、踝)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肾对耳轮下脚的边缘
神门三角窝内,靠对耳轮上脚的
下、中1/3交界区
心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
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
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
穴位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屈肘90度,侧掌,当阳溪与曲
池的外弧连线的上1/3的中点处取穴)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左手掌心按在患者右髌骨上,拇指尖所在处)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涌泉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天枢脐中旁开2寸
肺腧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神阙脐窝正中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翳风在耳垂后方,乳突高点与下颌角之间连线中点
的凹陷处
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四白穴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