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注意与专科阶段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联系和区别。《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内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因此,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比《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内容要丰富广泛,对作品的学习要求也有其不同点,是把作品放在史和作家的创作道路中,分析评价其特点、成就和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史。现将本课程内容的章节安排以及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1920 )

“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黄遵宪等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年)、主编姓名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识记1918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了解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的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识记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分析评价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周作人的《平民文学》的主要内容。

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外国文学的介绍及其影响。识记1918年《新青年》发表“易卜生专号”。

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

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

现实主义是文学主潮,文学革命倡导者的基本倾向是主张“为人生”的写实文学;浪漫主义也是这时期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文学也有所介绍。

识记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琴南)。了解林纾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作《致蔡鹤卿书》(或《致蔡元培书》)和影射小说《荆生》的主要内容。识记李大钊发表《新旧思潮之激战》,蔡元培发表《致林君琴南函》,批驳林纾,蔡元培申述了“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

了解文学革命的某些偏颇。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1927 )

文学革命的发展: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各种新文学期刊的出版。

识记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时间(年、月) ,成立地点,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

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识记创造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

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识记“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识记新月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主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等。识记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新月派小说家沈从文、凌叔华等。

简评新月诗派关于新格律体诗的提倡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识记语丝社的成立时间(年)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冯文炳(废名)、孙伏园等,主要刊物《语丝》周刊。

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了解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未名社、莽原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狂飙社、湖畔诗社等新文学社团的主要特点。识记未名社主要成员鲁迅、韦素园、台静农,莽原社主要成员鲁迅、高长虹,浅草社和沉钟社成员陈翔鹤、冯至,弥洒社主要成员胡山源,狂飙社主要成员高长虹,湖畔诗社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中国初期话剧运动简况。识记辛亥革命前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留日学生组成)及《黑奴吁天录》的改编、演出。了解新剧(文明戏)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识记文学革命后提出“爱美的”(英文A mateur的音译,意谓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口号,中国话剧运动进入新阶段,产生的话剧团体有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等。识记南国社主要成员田汉及南国社的浪漫主义倾向;识记上海戏剧协社成员欧阳予倩、洪深等。

了解新文学社团的涌现,锻炼了大批新文学作者,促进了新文学创作的发展,形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及其他各种流派自由创造、百花竞艳的局面。

1921年至1927年的新文学思潮。

分析评价这时期新文学的多元化文学思潮的特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这时期两大文学主潮,现实主义成为文学主潮的表现,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潮的表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也占有一席之地,其表现为,现实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常有现代主义成分或创作了一些具有现代主义的作品,出现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包括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诗人的象征诗派;这时期还出现了初期革命文学思潮,表现为早期共产党人对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茅盾、郭沫若、鲁迅等作家对革命文学的探讨。

简析1921~1927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简析1921~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简析1921~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了解李金发的《艺术之本原与其命运》、穆木天的《谈诗———寄沫若的一封信》的主要观点。

识记1923~1924年间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等倡导革命文学。

简评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主张及其意义和偏颇。

本时期其他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识记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和胡适的论争:五四时期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0年代前期与胡适等的“整理国故”的论争; 20年代中期与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的论争。

识记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识记鸳蝴派的主要活动时间,代表作家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识记鸳蝴派主要刊物《礼拜六》,故鸳蝴派又称“礼拜六”派。识记鸳蝴派代表作徐枕亚的《玉魂》。识记鸳蝴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坏的支流是黑幕小说等。识记文学研究会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抨击。

简评鸳鸯蝴蝶派。

识记本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流派学衡派和甲寅派。识记学衡派主要成员吴宓、梅光迪、胡先,刊物《学衡》。识记甲寅派主要人物章士钊,刊物《甲寅》。了解封建复古派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27~1937 )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识记1928年后期创造社(主要人物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和太阳社(主要人物蒋光慈、钱杏)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识记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两方: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茅盾。

简评创造社、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错误。

简评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简评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在党的关怀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识记左联成立的时间(年) ,地点,左联的性质,主要刊物《北斗》、《萌芽》等,左联解散的时间(年)。

识记本时期戏剧运动从“爱美的”戏剧向左翼戏剧运动的发展。识记1930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成立。

识记中国诗歌会的成立时间( 1932年,或30年代初期)、性质、主要成员穆木天、蒲风等,会刊《新诗歌》。

简析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即《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分析评价左联的成就和贡献:促进革命文学的深入发展,密切了文学与革命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和实践;开展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对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清算和创作上的重要收获;青年文学作者的培育。

简评左联的错误、缺失: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对左联的影响,政治上的“左”倾错误,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识记被国民党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及左翼作家洪灵菲、潘漠华、应修人。

两个口号的论争。

了解“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了解鲁迅在论争中的主要意见。

了解两个口号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

( 1927~1937 )

分析评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其缺失:主流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缺失是掺杂了“左”的机械论的错误。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上,既正确体现了无产阶级文学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又严重忽视了文学本身的特征,等等;在文学与群众的关系上,推动了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动了文学大众化的理论讨论,讨论中的某些偏颇,鲁迅对文学大众化的意见是重要理论收获,中国诗歌会的大众化创作实践;马恩关于现实主义的

论述帮助克服左翼文学创作的错误倾向。

简评中国诗歌会的主张和大众化诗歌创作。

识记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了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各流派的共同特征。

识记京派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京派主要刊物《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季刊》等。了解京派的基本特征、基本文学倾向。

识记论语派主要人物林语堂,主要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

了解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和梁实秋的文学观点,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

识记“自由人”胡秋原和“第三种人”苏汶。了解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张闻天以歌特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一文批评左联领导否定“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存在及宣扬文艺是政治的留声机的错误,了解这一场论争的复杂性及收获。

分析本时期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更加发展壮大,是这时期的文学主潮,是现实主义的丰收期、成熟期,产生了许多现实主义长篇杰作和优秀短篇;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大为减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所发展,产生了现代派诗和现代派小说———心理分析派小说和新感觉派小说。

识记现代派诗(或称现代诗派)的主要成员戴望舒、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了解现代派诗的主要特点。

识记心理分析派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心理分析派小说的主要特点。

识记新感觉派小说(也称海派小说)代表作家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点。

左联和“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识记“民族主义文学”的性质,主要成员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等,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表作黄震遐的《陇海线上》等。了解“民族主义文学”的文学主张及其反动性。

第五节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937~1945 )

抗战文学运动概况。

识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的成立时间(年)、成立地点、性质、会刊《抗战文艺》和成立会上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识记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宣传厅)的成立时间(年)、成立地点和抗日文艺宣传活动的蓬勃开展。

了解抗战初期朗诵诗、街头诗、街头剧、报告文学等小型作品的涌现及其内容、形式特点、历史作用和缺点。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对抗日文学活动的限制。识记郭沫若等建立文化工作委员会继续开展抗日文化活动。

了解上海“孤岛文学”的含义(地域、时间)及其活动概况:杂文和关于“鲁迅风”的争论及杂文刊物《鲁迅风》;戏剧活动和于伶的反映现实的戏剧和阿英(钱杏)的南明史剧。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识记抗战文学思潮特点之一: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识记抗战初期关于“利用旧形式”和“旧瓶装新酒”的讨论。识记抗战中期关于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了解民族形式论争的起因,向林冰的主要观点,葛一虹的主要观点,郭沫若、茅盾、胡风的主要观点,胡风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独特见解。

识记抗战文学思潮特点之二: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思潮中的文学主潮,但浪漫主义文学思

潮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仍有存在。

识记胡风主编的《七月》刊物,活跃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形成,以艾青、田间为首,培育了绿原、阿垅、曾卓、鲁藜、冀、邹荻帆等一批青年诗人,识记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了解进步文学界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问题的讨论概况。

识记后期浪漫派代表作家徐、无名氏。

识记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派的形成时间,主要成员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等9人,了解九叶诗派的主要特点。

了解陈铨、林同济等的战国策派对时代的错误看法,及错误地提倡“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了解战国策派的代表作陈铨的《野玫瑰》的主要内容。

了解当时文学主流和梁实秋的文艺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第六节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1937~1949 )

了解抗战前期解放区文学运动及其特点。

延安文艺座谈会。识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时间(年) ,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分析评价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指明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斗争生活,获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继承和借鉴中外文学遗产,创作真正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文学作品;对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继承与创造、普及与提高等问题作了深刻的理论论述;是对“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对新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了解《讲话》中关于文学从属于政治、文艺批评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等提法的不确切性。

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的新面貌:作家深入群众斗争生活;新秧歌运动等群众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兄妹开荒》等新秧歌剧的涌现;创作的丰收和新的主题和题材、新的人物、民族新形式的出现和语言的大众化。

分析解放区文学思潮的特点:①现实主义成为解放区唯一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为因素附丽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没有丝毫地位。②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为工农兵文学思潮:题材多为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工农兵及其干部成为作品的主人公,形式多为工农兵所便于接受的民间形式和中国文学的传统手法和形式,语言的大众化。工农兵文学思潮的不足之处。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和对王实味思想的批判。了解王实味的《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的内容和思想缺失及对王实味处理的严重错误。

了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国统区文艺运动的影响:《讲话》精神在国统区的宣传介绍;革命文艺运动努力和人民大众结合并汇入人民民主运动的洪流;暴露国统区黑暗的作品和讽刺作品的大量涌现。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概况。识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 1949年7月,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地点北平。这是一个大团结大会师的盛会,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将要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时期。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360docs.net/doc/405162131.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 作业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总体评价:“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如是说。 积极方面:。①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大功劳是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文学的统治地位,初步建立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和白话形式的新文学,从而确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向。 。②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当时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革命,成为反帝反封建阵线的一支生力军。 。③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文学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文学革命”,对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文学革命(或改良)大都局限于文体、语言形式的革新、改良,对整个封建文学的殿堂无有丝毫的动摇。五四文学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全新的内容和形式,对旧文学的前所未有的批判,使得新文学与旧文学彻底划开了界线。 消极方面:五四文学革命由于受到时代和历史的限制,明显存在二方面的局限与不足:其一,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与参与者尚未获得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探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表现出复杂的思想倾向。可以从前述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文学革命主张中看到,他们在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时有形而上学的,唯心的认识问题的态度。 其二,作为一场运动,主要还是集中于大中城市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范围里,尚未普及到广大工农群众中。这种现象受到历史条件限制,不是很明显。 2、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简述。

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 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最主要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过革新由沈雁冰接编後由郑振铎等人相继主编的《小说月报》,此外还陆续出刊了《文学旬刊》(《文学旬刊》。还出版了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主同时也注重本国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3)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但会员们在建设新文学的具体主张上意见并不一致。 (4)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后﹐进一步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于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忠实”。由于当时的时代限制和理论局限﹐他们分不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界限﹐理论主张中常夹杂著自然主义的成分。 创造社: (1)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2)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 第二章鲁迅(上) 作业题: 1、鲁迅小说中如何描写知识分子形象、农民形象?

2019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实践作业

1.鲁迅在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任意选取一个方面,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其成就的体会。 (1)鲁迅在小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等。 (2)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例如:《呐喊》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阿Q正传》,这部作品它“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 的性格极其复杂: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他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阿Q由于受剥削受压迫而要求革命,又因为受愚弄受毒害而落后,最后还是被迫害致死。阿Q其实只是旧中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在未庄,阿Q连姓赵的权利都没有。他专做短工,穷得只有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他是弱者,受了他人欺负却又要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小D;深重的愚弄毒害更使他愈发麻木愚昧。他的“革命行动”竟是去静修庵里胡闹。所以说,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了。这部作品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表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也尖锐有力评击地评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也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3)情节、结构的独特性。鲁迅的小说结构形成了“看/被看”和“离去—归来—离去”的典型模式。

(4)叙事结构的独特性。鲁迅有意识的发展了“小说叙述者”艺术。例如:《孔乙己》的技巧之妙不仅在写出了孔乙己这一难忘的形象,还在于“小伙伴”这个不可信赖的叙述者。整个故事是由咸亨酒店一个小伙计用某种嘲讽的口吻叙述的。鲁迅的这一叙述结构大大深化了故事的浅层意义,使我们对启蒙文学的理解深化了。 2.张爱玲是一位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其艺术特点,并尝试指出其不足。 (1)艺术特点: ①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②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如《金锁记》中借七巧的媳妇芝寿眼睛有段描写:“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目录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示众》《铸剑》、《复仇(其二)》《过客》《狗的驳诘》《墓碣文》《立论》《颓败线的颤动》《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春末闲谈》《灯下漫笔》《随感录三十八》《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小杂感》《谈皇帝》《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略论中国人的脸》《说“面子”》《一思而行》《二丑艺术》《读书杂谈》、《狗?猫?鼠》《父亲的病》 郭沫若 《天狗》《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银杏》茅盾 《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白杨礼赞》 巴金 《寒夜》《家》《憩园》《龙?虎?狗》 老舍 《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断魂枪》、《想北平》 曹禺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周作人 《谈酒》《乌蓬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水里的东西》、《小河》 沈从文 《边城》《长河》《柏子》《丈夫》、《鸭窠围的夜》《桃源与沅州》 艾青 《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太阳》《大堰河——我的保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冬天》《匆匆》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寻梦者》《我的记忆》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那拉一首》《我不知道风……》 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 冰心《繁星》《春水》、《山中杂记之七》 孙犁《荷花淀》《嘱咐》《桥》 郁达夫《沉沦》《迟桂花》、《故都的秋》 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许地山《春桃》《落花生》 废名《桃园》《菱荡》 闻一多《死水》《发现》 田汉《名优之死》《义勇军进行曲》 冯至《十四行集》、《伍子胥》 臧克家《难民》《老马》 夏衍《上海屋檐下》、《包身工》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初吻》 穆旦《赞美》《诗八首》 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底头》 梁实秋《雅舍》《下棋》 林语堂《京华烟云》、《论读书》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第二章·第一节】 8.1929年茅盾创作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历史中寻求新的生活道路的心路历程长篇小 说() A.《蚀》 B.《腐蚀》

C.《虹》 D.《子夜》 【答案】C 【第二章·第二节】9.巴金创作的三个中篇《雾》、《雨》、《电》小说结集为() 1.《激流三部曲》 B.《复仇集》 C.《爱情三部曲》 D.《光明集》 【答案】C 【第二章·第三节】 10.1929年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勾留数月,写出了长篇作品() A《老张的哲学》 B.《骆驼祥子》 C《猫城记》 D.《小坡的生日》 【答案】D 【第二章·第四节】 11.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要通过创作构筑自己的理想作家是() A.丁玲 B.沈从文 C.吴组缃 D.沙汀 【答案】B 【第二章·第五节】 12.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答案】B 【第二章·第六节】 13.三十年代作家群体除了?左翼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作家群?还有() A新感觉派 B.乡土作家群 C.现实主义作家群 D.浪漫主义作家群 【答案】A 【第二章·第七节】14.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 A《老马》 B.《自己的写照》 C.《烙印》D《罪恶的黑手》 【答案】C 【第二章·第八节】 15.散文受佛学影响较深,常表现一些从日常生活、时序变换中悟出的道理作家是() A 夏衍 B 周作人 C李广田D丰子恺 【答案】D 16.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 A.现代话剧 B.大型舞台剧 C.街头剧 D.京剧 【答案】C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6、阿O人物形象分析。 阿Q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 (1)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首先,在政治上受压迫,连姓赵的资格都被剥夺;在经济上受剥削,无地无房无固定职业。其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弱点的狭隘、落后、保守的农民,秉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沉淀而成的奴性人格:常以健忘来解脱痛苦;妄自尊大;身上有"看客"式的无聊与冷酷;有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盲目守旧、欺弱怕强、卑怯势利。再次,阿Q的不觉悟还表现在他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他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到神往革命,其态度的变化并非政治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130142108 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本科学生 编写单位:中文系 编写人:郑丽丽 审定人:郑丽丽 编写时间:2011年3月 一、指导思想 1、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本课程教学目的,按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的要求,编写本大纲。 2、为使本课程考试科学化、规范化,本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命题和考试的基本要求,它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准备考试的基本依据。 3、本大纲兼顾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两个层面,侧重运用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 本大纲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版)及本课程“三基要求”编写。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课程结束时(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本课程期末结业成绩计算采用合成法,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 1、本课程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测学生对必读作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概括能力。 2、要求学生认知并识记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主要理论问题。例如: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的基本情况(文学运动发生的背景、时间,基本过程,重要文献,主要内容和意义;文艺思潮主要倾向、理论主张及创作表现等)。文学团体

和流派的基本情况(成立与活动时期,主要成员,文艺思想,艺术倾向,主要刊物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等)。文艺思想论争的基本情况(论争的时期,主要人物,论争的主要内容等)。作家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作家的生平与思想的特殊性,创作概况,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主要人物形象、主要艺术特征,等等)。 3、要求学生能理解并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名词、概念。例如:人生派,“乡土小说”,创造社,“零余者”形象,徐志摩意象,七月诗派,社会分析小说,冰心体,东北作家群等等。 4、要求学生按规定阅读文学作品,熟悉必读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概括性评价。 5、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分析评价考试大纲所列的重要问题,包括文学运动的重要问题(如:文学革命的过程、意义)。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重要问题(如:“五四”新文学的时代品格)。创作理论的重要问题(如:如何理解中国新诗派关于“综合”与“新诗戏剧化”的诗学观念)。重要作品的创作特征(如《野草》的象征意象与其独语的自我审视性质)。重要作品的内涵(如分析《伤逝》的一般解读内涵和从作者主体精神介入角度所发现的新意义)。重要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重要作品的艺术形式特点(如简评《孤独者》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特征)。 6、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综合分析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重要问题(如分析、评价1930年代两大诗歌派别对峙并存的状况)。综合分析评价重要作家的创作(如评析曹禺由《雷雨》到《日出》的戏剧美学目标的转移)。 7、要求学生能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结合自我阅读体验和理解,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重要问题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你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请阐明理由。并从现代主义视野对主人公命运进行还原性阐释)。 五、命题要求 1、本大纲所列考核内容均属考试的范围,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地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容易占15%,较易占35%,较难占30%,难占20%。 3、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作品简评、问答题、论述题,所占分值比例分别为15%、15%、20%、30%、20%。 4、试题的确定采用从试卷库抽取的方法。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争论、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这30年的文学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文学样式。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标志着从作家个体转向群体创作,并有自身鲜明的文学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文学主张这方面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潮,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它是现代文学的发展、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 一方面左翼文学强劲的发展,将文学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方面推进到了极点。革命文学的运动的出现更注重文学内容的深入和挺近。 用一句话概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但是第二阶段之所以成熟,并不仅仅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出现了多种风格、作家流派的作家作品。特别重要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现代主义上的探索,特别是现代主义诗歌、小说。 此外还出现了京派和海派这样的文学派别。 第三个十年(1938—1949),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显示了文学和时代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抗战的发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文艺抗战运动。从39年到42年属于抗战前期的文艺发展,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宣传民族意志、鼓动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显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显示了与时代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学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成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的成熟。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42年以后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为两个地区的文学: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 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针,涌现出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 在国统区,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用,出现了大量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钱钟书的《围城》等等。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30年,无论是它自身的演变,还是它和时代社会的关系,都可以看出,它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 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在30年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传承 一方面反叛传统旧文学,在艺术形式上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新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学、旧文化是在联系中更新发展的。 2、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充分吸收外来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代历史所赋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这就是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不懈追寻。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意义及新文学初期创作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以《新青年》编者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思潮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起而奔走呼号,发起和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作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兴起。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钱玄同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改变旧文学轻视小说戏剧的传统观念;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张;介绍、翻译外国文学也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当时作家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刊登了《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产生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