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批判
浅谈路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

业 部 门存在 的 明显的 失业 情况 。还有 在完 全消 化农 业部 门的数 量庞大 的富 裕
劳动力之 前 ,中国的现 代工 业部 门的薪水 在这儿 年已经 有 了非 常明显 的提高 。 这 些年 中 国的农 村部 门的 劳动青 和城 市部门 的劳动 者的 实际收 入 不是像 路易
笔 拳 { 耀 移
l ■
浅谈路 易斯的 “ 二元经济理论’在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 ’
林 寿
( 海 东 软 信 息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佛 山 5 8 2 ) 南 2 2 5
[ 摘 要】 买加的 经济 学家路 易 斯提 出的二 元 经济理 论被 认 为是发 展 中国家 工业 发展 战略 的基 本理论 . 牙 他认 为 农村 富余劳 动力 在 工业化 的过程 中向工 业
部 门的转 移 中会逐步 消 灭的 . 且亚 洲四小 龙 的成功 也证 明 了其理 论 的有 效性 . 而 本文 在 总结其 理论 的同 时从 中国的 实际 情况 出发 , 出路 易斯理 论 的局限性 并 指 提 出中 国在 发展工 业 的过 程 中的些 建议 .
[ 键词】 元经济 理论 富余 劳动 力 发展 中国家 户籍 关 二 【 中图分类 引F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 9 9 4 (0 8 2 ( )一 2 4 0 l 0 — l x 2 0 )1 b 0 0. l 一
劳动生 产率的 提高 , 会带 来收 入的增 加 . 这就 是路易 斯的 ¨元经济 理论 的精髓 . I
他认为通 过农 村农业 部门 的富余劳 动力 的转移 而带来 资源配 置的 合理化 , 同时
试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含义

试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含义。
刘易斯模型的中心含义是:现代工业部门资本积累引起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部门的扩张引起工业部门劳动就业需求量扩大,从而吸引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力转移后,农业部门中的劳动与土地的比率发生了变化,消除了过剩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则得到了它为增加产出所需要的额外劳动力。
因此,对于不发达经济来说,通过建立和扩大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将不发达国家经济内部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使之与土地等非再生性资源脱离,转而与现代工业部门中的资源相结合。
这样,当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将整个经济内的过剩劳动吸纳尽净时,工业化将使收益递增取代收益递减趋势,整个经济就转变为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从而二元结构就转化为工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一元结构。
可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实现这种转变,而这一转变对于经济发展又是最重要的。
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为止,由于农业部门不再存在剩余劳动,农业劳动对工业的工资变动并不完全具有弹性了,工业部门要想扩大生产,增雇工人,就必须与农业部门展开竞争,以提高实际工资吸引工人至工业部门就业,并且因为工业部门的增加以及实际工资趋于上涨,农业商业化也必然开始了。
刘易斯模型告诉我们,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取决于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提高的幅度。
资本积累的数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边际生产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从而工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力的数量也就多,吸收速度也就越快。
刘易斯模型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并大体符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2、试论我国城市化的特殊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几经摇摆,其中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许多认识方面的问题没有理清和到位,如对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缺乏认识,对城市的功能、作用以及发展规律和城市文明了解不足。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再解构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再解构作者:张志强高丹桂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6期[摘要]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以刘易斯的经典文献为基础,探析其原生思想,是批判继承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
从理论的前提假设和模型构建两个方面去把握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可以发现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采用市场与非市场经济并存的二元性结构的古典假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的古典模型。
[关键词]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古典假设;古典模型[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6—0022—(05)与任何其他伟大的理论创新一样,二元经济理论在其诞生以来的50多年里,一直饱受争议。
理论探讨本来是学术进步的基本途径和表现形式,然而,笔者以为以刘易斯的经典文献为基础,探析其原生思想,才是探讨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理解和探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体系应该从前提假设和模型构建两个基本方面着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回归古典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视角,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探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模型构建以及挖掘藏在它们背后的理论内涵。
一、古典假设(一)二元结构的现实前提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所研究的对象很明确,就是不发达经济——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经济”。
劳动力的主体劳动者,本身是不统一的,存在着结构性差异。
一方面,劳动者是处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部门;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劳动者处在以自给自足为资源配置逻辑的传统部门。
以市场为特征的现代部门坚持效率标准,以非市场为特征的传统部门则坚持生存标准。
概括地说,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对准的是市场与非市场并存的二元结构;然而,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成熟一直都是以一元化的发达经济为分析样本和研究材料。
(二)传统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假设刘易斯处在新古典经济学盛行的年代,却回归了古典传统,主要是因为他发现后者的主要重心是在“研究生产是怎样一直增长”。
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Ξ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史方倩(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
刘易斯等人的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不仅存在着刘易斯所描述的那类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存在着市场经济与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并存的“组织上的二元结构”。
因此,化解我国二元性经济结构中的矛盾必须走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二元经济;城市化;三农问题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Ο5587(2006)06Ο0038Ο05 所谓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包括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并存在内的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和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组成。
传统部门的人均产量大都低于现代工业部门,但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就保证了现代工业部门规模扩大所需要的劳动力。
由于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且农村的平均收入低,工资可以保持在低水平上,从而使现代工业部门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这些高利润再投资,又能使现代工业部门越来越扩大。
因此,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落后的农业部门不断扩大,形成了发展中的二元结构。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
刘易斯等人的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不仅存在着刘易斯所描述的那类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存在着市场经济与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并存的“组织上的二元结构”。
因此,如何化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矛盾,塑造新型的经济运行机制,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水平。
一、中国二元性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1.历史原因:殖民化构成的二元化的畸形发展在中国近代史开端的19世纪40年代,产生并发展了一批近代城市。
二元经济理论评析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二元经济理论评析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作者:王晓芸徐天祥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3期【摘要】“三农”问题是现阶段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转化。
这一转化的实现需要理论指导,评析二元经济理论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二元经济转化的理论前提。
文章对二元经济做了一定的评析,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危害,并提出了走出二元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二元经济;理论评析;现实启示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经阶段,而工业化、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我国现阶段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们进在经历这个转变过程,这一转化如何实现?评析二元经济理论是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二元经济转化道路的前提。
最早提出二元结构概念的是荷兰社会学家J.伯克,他认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一方面广大农村是一个主要依赖土地、使用劳动力生产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方面是为数不多的城市,主要依赖资本、使用机器和技术生产的现代工业部门。
此后,众多的区域科学家、现代化理论家和发展经济学家丰富完善了二元结构及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乔根生等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都有许多显著的影响。
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二元经济理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一、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及后续发展1、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是自给农业部门或传统部门,一种是资本主义部门或现代工业部门。
传统部门占用了社会较多的劳动力,使用资本极少的技术来进行生产,其产出仅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它的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极低,低到接近为零,有的甚至是负数,因此在这个部门里存在着隐性失业。
所以在这个部门里几乎不存在经济剩余,而只有相对于土地资源而言的劳动力剩余。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工业工资必须高于生存工资,原因:(1)要让人们
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生活和工 作,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2)城市的生活费用也 比农村高;(3)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 与企业主讨价还价;(4)人们在工业部门中对生产 所做的贡献可能比在农业部门里高。 通常工业工资应该比生存工资高出30%—50%。
由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的收
入水平,农业劳动者如果不受干涉自然会有向城市 流动的倾向,因而工业部门得到来自农村的劳动力 的源源供给。
现代工业部门如果要扩大生产规模,它就可以按现
行工业部门工资水平不断地雇到所需的劳动力,也 就是说,它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
刘易斯还认为,无限供给的劳动还应包括城市非现
刘易斯模式在建立之后也受到了种种批评,主要的
意见如下: 第一,刘易斯模式暗含地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 动转移率和就业创造率与该部门的资本积累率成正 比例的关系而增加:资本积累率越高,生产规模越 扩大,新工作创造率就越高,从而使劳动转移率就 随之上升。(这需要一定条件) 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生产技术 不变,投入要素比例不变,按照原来的生产技术、 原来的投入要素比例,扩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而事实上这个前提条件是不一定有的。现代工业部 门在资本投入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时,会越来越 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结果现代工业部门 虽然扩展了,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同步增长。
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及
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 元是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土著方法进行生 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另一元是 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 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都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 入水平高。 第二,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 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 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 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 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1)不发达经济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所组成的。
一个是传统部门(traditional sector);另一个是现代部门。
从经济性质看,传统部门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很低,生产的目的主要是维持全体共同体成员的生存,通行的是共同体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村社区内部,生产者(经营者)在决定劳动力雇佣水平时,主要考虑的是彼此互助、互济和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因此即使劳动力的雇佣量超出了实现最大利润所容纳的最佳水平,经营者也不会或不可能解雇多余的劳动力。
于是在这个部门内,就业的劳动力是与有劳动能力并愿意从事劳动的而人口规模相等的。
这样就会存在相当部分的剩余劳动力。
与此相对,现代化部门的市场化程度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行的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其标志就是企业家以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工资的原则决定雇佣规模。
这意味着,只有那些边际劳动生产率高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才被雇佣。
剩余劳动力将不存在。
(2) 传统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低于其生活费用甚至等于零的劳动力。
如果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那么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出将丝毫不影响传统部门的总产量。
如果是边际生产率高于零但低于生活费用的劳动力,那么其流出对传统部门总产量的影响也不大。
如果一个社会不存在现代部门,那么全体劳动力只能生存在最低生活水平的“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边际生产率在零到最低生活费用之间的那部分劳动力被统称为过剩劳动力。
其中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被称为纯粹的剩余劳动力。
一国只有发展现代生产部门才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并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3) 现代部门的扩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以吸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为其特征的。
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
这种转移分为三个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生产率为零的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出不影响传统部门的总产量;第二阶段,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小于最低平均生活费用的那部分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阶段的转移将开始影响传统部门的总产量。
对数据时代“新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和思考

对数据时代“新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和思考作者:辰昕韩非池刘逆来源:《产业经济评论》2022年第03期关键词:经济部门数据业新二元经济结构生产要素流动一、引言经济部门是按照一定原则对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和组合而形成的多层次的产业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Lewis,1954)曾提出经典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分为传统农业为主的“维持生计的部门”和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由于两部门间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存在差异,现代经济部门在增长和扩大的过程中,可以不受限制获得传统经济部门的剩余劳动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经济部门的发展把传统经济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增长作为一种过渡状态,最终将逐步转变为同质的现代经济增长。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19至20世纪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的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如何引领经济起飞,给出了比较清晰、系统的描述。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持续深化,数字化时代到来,数字经济勃然而兴,数据成为推动工业机器人、量子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基础性技术成熟应用,促进计算机和网络、软件和硬件、知识和算法等基础性资源开放共享,创造新时代经济新增长点和财富新格局的关键生产要素①。
西门子公司董事德里克奈克认为,数据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资源。
思爱普公司董事托马斯˙绍雷西希则将数据称为决定性因素②。
伴随数据要素逐渐走向历史舞台中央,包含对数据进行挖掘、存储、管理、分析、交换等的数据业正积厚成势,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甚至成为理想中的第四产业。
对比数据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21世纪的数据业,是否能像19世纪的工业一样,形成一个新的独立经济部门,引领实现经济的再起飞?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会再次产生类似二元经济结构这样的过渡状态?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数据业的发展进程和独特地位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数据业与传统工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动,通过将数据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分析了数据业与传统工农业之间要素流动的实现机制,提出与经典的工农业二元结构①类似,当前数据业正发展形成新的“数据部门”,并催生“新二元经济结构”,同时对新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需要注意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泰 岩 讲 稿
5、乔根森对刘易斯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放弃了剩余劳动和不变工资的假定 认为任何从农业中出去的劳动力都具有 正的边际产出。 农业剩余的大小决定工业部门的发展。
黄 泰 岩 讲 稿
6、托达罗对刘易斯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引入城市问题
(1)城市人口。在劳动力的供给、边际生产力的 变化中,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的向城市流动,隐含假 定意味着城市没有失业。实际城市存在人口的增长。 托达罗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 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做出的反应。 评价城市收入大小是以实际收入乘上就业概率 (2)非正规部门的就业 (3)政策含义: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在城市的就业概率 (新增就业量、农民教 育)
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1)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时候,劳动力无 限供给才会持续。 (2)农业本身的增长对整个经济增长的 重要性。刘易斯模型中把农业的重要性抹杀了。 提出要增加投入,农业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非 常重要。 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提供农产品的支持。 工农业的平衡发展,贸易条件不恶化。 农民的工资不变假定。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也意味着工业化必 须在新的经济结构中才能推进。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黄 泰 岩 讲 稿
(4)使知识经济部门成为高利润的新部门
工业经济之所以独立于农业经济而成为新的经济 形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效率高、利润高、附加值高 的新部门,所以才有二者之间的劳动力转移,才构成 二者之间的互动。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之 间的利润差异是很明显的。例如在计算机行业,真正 做信息知识的如微软、INTEL等知识型企业,获得计 算机行业70%的利润。工业制造比如显示器、硬盘的 制造,仅占20%以上的利润,而以组装为主的企业只 有6%的利润。由于知识经济部门的利润与其他部门存 在着巨大差别,就必然导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 素向知识经济部门的流动,最终工业部门被彻底信息 化。
黄 泰 岩 讲 稿
(3)托达罗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充分讨论了‘二元结构’的概念。 它描述了富国和穷国、富人和穷人在各个层次 上存在并顽固保持着不断向对立面发展的趋 势。” 它包括四个方面: “优越条件”和“恶劣条件”在既定领域 中并存;这种并存是长期的;有一种内在扩大 的趋势;现存优势成分并没有或很少对改善劣 势成分起作用。 在讲到第一方面时,托达罗认为,“二元 结构的这一内容的例子包括刘易斯理论中城市 现代生产方法和农村传统生产方法的并存”。
黄 泰 岩 讲 稿
2、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内在机制
工业不断的发展、扩张,劳动力不断的向 工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就迅速扩张,只有 当农业部门劳动力吸干以后,劳动力市场会发 生改变,劳动力的供给低于需求,工资不变假 定改变,这时候工业利润下降,投资减弱,经 济扩张停滞或者发生萎缩,经济进入比较稳定 的正常发展阶段,工业化这时候基本结束。
黄 泰 岩 讲 稿
“资本主义化” “资本主义化的工业”(P.8) “资本主义化的种植园”(P.8) “虽然资本主义化的部门可以分成一些小 岛,……它仍然是一个单独的部门。”(P.9) 隐含的政策含义 鼓励资本主义部门的发展 提高资本家的利润水平
黄 泰 岩 讲 稿
刘易斯对二元经济的另一种表述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大多数国家, 其经济不是一元的,而是二元的,即高 工资经济和低收入经济并存。广义地说, 在高工资经济中,往往发现人们受雇于 大农场、工厂、矿山、大规模运输业等 领域,而低收入经济中,往往发现人们 集中在家庭农场、手工业、家庭服务业、 小商业、临时性工作等领域。(P.75)
黄 泰 岩 讲 稿
7、迈耶对工业化战略与农业战略的观点
“虽然许多欠发达国家在它们起初的发展 计划中,都集中于深思熟虑的工业化,但现在 却正在对工业化的作用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 这不是把资源集中于发展工业或发展农业-- 好像是‘二者必居其一’的问题;倒是人们开 始认识到,农业与工业的相互扶持的行动应该 受到首要的注重。” 《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1989年)
黄 泰 岩 讲 稿
(2)使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工业经济的出现对农业经济的革命性改变 就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即农业从传统的农业耕 作转变为工业化的生产,工业化的销售,工业 化的产业组织。所以农业产业化,就是用工业 化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产品,农业仍然存在, 但农业的生产方式变了。信息化出现以后,对 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方式也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信息化构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网络销售、网络采购、网络生产,以及企业 的虚拟化等,都会对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管 理方式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黄 泰 岩 讲 稿
2、知识经济概念的确定
但是,信息经济还不足以作为一个独立的 经济形态来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产业比信息产业有更广阔的内 涵”。直到1996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 才首次将工业经济后的新型经济形态,称之为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此,知识经济这 一概念迅速在全球传播,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 烈反响。许多专家预言,在21世纪,人类社会 将由工业经济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 代。
黄 泰 岩 讲 稿
3、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一种新型、富有生命 力的经济形态。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人类迄 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 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知识。而知识经济,可 理解为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 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智力 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 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
黄 泰 岩 讲 稿
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收入差距统计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国有经济单位中,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 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平均劳动报酬较高, 分别为18789元、15982元和15489元。农林牧 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劳 动报酬较低,分别为4655元、8057元和8159元。 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5倍。 而且行业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2000年同 期为2.62倍,2003年为3.98倍。
《北京青年报》2004、10、30
黄 泰 岩 讲 稿
(5)使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力的流动在二元经济中一直是一个核 心问题。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业劳动力向工 业部门的流动,农民向工人的转变比较简单, 不存在太多的障碍。但是知识经济部门的出现, 就使劳动力的流动无法用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 流动理论来解释,因为人力资本的概念被突出 出来了。这就说明知识经济部门是一个全新的 部门,它无法由二元经济来涵盖。
黄 泰 岩 讲 稿
4、知识经济为什么可以 成为独立的一元
1)工业经济为什么可以成为独立的一元? (1)刘易斯的区分 “资本主义”部门 “维持生计”部门 是否使用再生产资本 “维持生计部门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这种经济 中不使用再生产性资本的那一部分。”(P.8) 资本家雇佣劳动,雇主养活门客(生产、消费)
黄 泰 岩 讲 稿
(3)使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资源配置可以在全球范围 内完成,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经济全球 化得以发展的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什么?是信息化的 发展。如果没有信息化,也就不会有全球化,因为跨 国公司在全球的生产、分配、销售没有信息平台是做 不到的。比如沃尔玛就是通过建立自己的卫星体系, 在全球进行采购、配货,从而大大提升了其在全球的 竞争力。
《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1935年2月
黄 泰 岩 讲 稿
(3)工业经济成为独立一元的原因 生产方式的改变
黄 泰 岩 讲 稿
(4)二元经济的发展归宿 刘易斯:资本主义化(大工业) 费景汉和拉尼斯:由农业转移成工业
从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经济
黄 泰 岩 讲 稿
2)知识经济成为独立一元的依据
(1)核心资源发生改变 土地--资本--知识
黄 泰 岩 讲 稿
(3)工业的高利润转化为投资,投资引 起扩张,隐含的假定是数量扩张,技术不变, 技术不变对劳动力吸引的数量不变,扩张的过 程同时就是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的过程,所以 城市化的速度很快,和工业化是同步的,但是 在投资过程中作为主要的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 技术的变化,当技术的变化引入之后,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同步过程又改变
黄 泰 岩 讲 稿
三、三元经济对二元 经济理论的超越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彻底推翻 二元经济的理论框架
黄 泰 岩 讲 稿
1、知识经济的兴起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信息技术 革命的巨大影响,欧美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已经 认识到工业社会发展到了顶点,将要向一个新 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过渡,但当时科学技术发 展的水平还不足以使人们看清楚社会经济发展 新阶段的性质,于是只好用“后工业经济”、 “高技术经济”、“智力经济”等名称来笼统 概括。近20年来,信息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在美国和日本,信息产业已取代传统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部门,成为名 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发达国家经济增 长中的60-80%是由信息技术贡献的,因而许 多专家提出“信息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第117页
黄 泰 岩 讲 稿
(4)张培刚先生对“工业化”的定义
“我们看看世界先进国家,不论其经济制 度是资本主义抑或是社会主义,而由农业经济 达到工业经济,乃是一般的趋势。即令以农立 国的国家,他们的农业也工业化了。因为工业 化一词,含义甚广,我们要做到工业化,不但 要建设工业化的城市,而且要建设工业化的农 村。总之,产业革命的结果,是使得工厂生产 代替了家庭生产,工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黄 泰 岩 讲 稿
刘易斯对二元经济另一种表述的内涵
刘易斯在这里把“二元经济”同“三 个产业”的划分区别开来。现代部门中 也有“农业”,而传统部门中也包含了 工业和商业。 高工资经济和低收入经济产生的原因 在于科技、资源、资本状况。这就意味 着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黄 泰 岩 讲 稿
马克思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