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临床路径
产科10个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1自然分娩临床路径2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3产钳助产临床路径4医疗性引产临床路径5胎膜早破临床路径6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7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8产褥感染临床路径9过期妊娠临床路径10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自然分娩临床路径一、自然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ICD-10:O80.0伴Z37)(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孕龄≥37周。
2.规律性子宫收缩、宫颈扩张伴胎头下降。
3.临床检查除外臀位和横位。
(三)分娩方式的选择。
阴道分娩(包括阴道手术助产)。
(四)标准住院日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80.0伴Z37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编码。
2.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B 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宫缩诱导药物:用于宫缩乏力时造成的产程延长。
2.镇静药:根据产妇状态酌情。
3.分娩镇痛:酌情。
(八)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产后用药:酌情使用促进子宫复旧药物。
(九)出院标准。
1.产后恢复良好。
2.会阴伤口愈合良好。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产程中若出现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等),转入剖宫产临床路径,退出本路径。
2.阴道手术助产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3.产后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自然分娩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ICD-10:O80.0伴Z3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4天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我科于2017年6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由于医疗费用控制,实施效果无法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妇科疾病在女性朋友中非常常见,其中以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调理月经的节律,促进气血畅通。
针对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采用调理月经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从而达到调理月经的效果。
其次,对于痛经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肝气郁结、经络不畅、气血瘀滞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结合适当的针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调整月经周期。
再者,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调理脾肾、活血通络。
中医认为不孕不育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经络阻塞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采用调理脾肾、活血通络的中药方剂,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增加生育机会。
最后,对于妇科炎症的治疗,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强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多由湿热蕴结、气血不畅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结合适当的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清除炎症病因,促进炎症的消退。
总的来说,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是一套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妇科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妇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在医学领域中,临床路径是指为了提高病人护理质量和降低医疗资源浪费而制定的科学规范化护理计划。
在妇产科领域,临床路径也被广泛应用,旨在提供最佳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方案。
本文将对妇产科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妇产科临床路径的定义和目的妇产科临床路径指的是在妇产科疾病诊治过程中,基于临床实践和最佳证据,结合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一套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以达到规范化、个体化和协调性的目的。
其主要目的包括:1.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规划统一的护理计划,减少误诊和漏诊,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2.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通过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浪费医疗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提高医护团队工作效率:临床路径明确了工作流程和分工,减少了冗余环节和重复工作,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高效地协作,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妇产科临床路径的步骤和制定要点妇产科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下面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制定的一般步骤:1. 确定目标疾病和流程:选择特定的妇产科疾病,明确其流程和诊疗流程。
2. 收集相关数据和证据:收集与目标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案例资料,获取最佳证据支持路径制定。
3. 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制定出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4. 确定时间节点和评估指标:设定疾病治疗的时间节点和评估指标,以便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5. 实施和监控:将路径方案应用于妇产科实践中,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6. 效果评价和优化: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路径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制定妇产科临床路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团队协作: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之间需要紧密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路径的制定和实施。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妇产科临床路径是指在诊断某种疾病或进行某种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特征和临床表现,设定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方式。
下面将对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
一、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路径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和随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早期筛查和诊断: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至关重要。
临床路径中包括了宫颈抹片检查、宫颈刺激试验和宫颈组织活检等相关检查。
临床路径的设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的宫颈癌风险,并尽早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案选择:宫颈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病变的分期和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
临床路径中会根据国际标准对不同分期的宫颈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3. 术后和随访:宫颈癌手术后的康复和随访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临床路径中会规定术后护理、术后复查和随访频率等内容,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进行长期随访。
举例:张女士,50岁,通过人流检查发现宫颈异常细胞,经过妇产科专家的评估,确定进行宫颈组织活检,并确诊为宫颈癌早期。
根据临床路径,张女士接受了宫颈锥切术,并术后进行了放化疗。
术后,张女士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了康复护理和定期复查,并保持了长期随访。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随访,张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在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诊断:临床路径中包括子宫肌瘤的常规检查,如盆腔超声、MRI等。
临床路径的设置有助于医生确定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评估患者的症状以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保留子宫的手术和切除子宫的手术。
妇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

妇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妇科五种疾病的临床路径之一是子宫腺肌病,下面是其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为首次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并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的患者。
诊断依据包括症状(如痛经、月经量增多等)、妇科检查(如子宫增大、压痛等)以及辅助检查(如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治疗方案的选择为子宫切除术,手术途径可以选择经腹、经腹腔镜或经。
标准住院日为≤12天,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无手术禁忌证以及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需要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宫颈细胞学筛查(如TCT或巴氏涂片)、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其他检查项目则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需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麻醉方式可以选择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用药包括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术后需进行病理检查,包括术后石蜡切片和必要时的术中冰冻切片。
术后住院恢复期为≤8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
术后用药需要根据情况予以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也需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出院标准包括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伤口愈合好以及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变异及原因分析: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还有一些合并症可能会影响手术,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概述该文档旨在介绍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指的是一系列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妇科炎症、妇科肿瘤、不孕不育等。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程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它是通过将医疗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为医生和护士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1. 妇科炎症的临床路径* 评估病情:医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评估病情。
* 确定诊断: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会确定妇科炎症的具体类型,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 治疗方案:根据确定的诊断,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 随访和复查: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
2. 妇科肿瘤的临床路径* 早期筛查: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包括宫颈涂片和乳腺检查等。
* 诊断和分期: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诊断和分期,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结果,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治疗方案,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 康复和随访: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并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
3. 不孕不育的临床路径* 评估患者和伴侣:医生会对患者和伴侣的生殖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检查两人之间的配对性。
* 诊断不孕原因:通过遗传学检查、内分泌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医生会确定不孕的具体原因。
* 选择治疗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与患者讨论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
* 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进行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治疗效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结论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严格遵循临床路径,患者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产科7个临床路径

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完全性前置胎盘(近足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ICD-10:O44.0/O44.1)行古典式剖宫产术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妇产科学(第七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在妊娠晚期(少数在妊娠中期)出现无痛性阴道出血,可导致贫血或休克。
2.体格检查:子宫底高度与停经月份相符,但胎先露高浮,或为异常胎位。
耻骨联合上缘先露下方有时可闻吹风样杂音,速率和孕妇脉搏一致。
3.超声检查胎盘盖过子宫内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妇产科学(第七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诊剖宫产:根据病情需要行急诊剖宫产者。
2.计划性剖宫产:妊娠>36周。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是符合ICD-10:O44.0/O44.1完全性前置胎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0-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查者);(4)心电图;(5)B超(需注意观察胎盘有无植入可能)和胎儿监护。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胎儿脐动脉S/D比值、血粘度、大便常规、电解质、C反应蛋白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版)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2.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 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天。
8(九)术后住院恢复≤.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天时住院住院住院3-天(手术日上级医师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手手术标本常规送石蜡完成病历书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织病理学检开检查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术者完成手术记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完成术后病程记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上级医师查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记录等病历书围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术期注意事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品协议书、输血同意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妇科二级护理常禁食妇科二级护理常饮一级护饮患者既往基础用患者既往基础用引流(酌情处理临时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术前医嘱留置尿临时医嘱□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经腹腔会阴冲洗血、尿、大便常规医□□镜或开腹或经阴道行子宫切□嘱抗生素□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除术□手术野皮肤准备临时医嘱:感染性疾病筛血功能、血型、□400ml 配血今日在全麻或腰硬联合查□术前禁食水□麻醉下经腹腔镜或经开宫颈□或巴氏涂片TCT阴道准备□.盆腔超声、胸片、心电腹或经阴道行子宫切肠道准抗生必要时行血清肿瘤标记物导尿心电监护吸C部超声,盆MR,(必要时其他特殊医补液、维持水电平道及泌尿系造影心肺功测酌情使用止吐、止痛药其他特殊医主入院宣宣教、备皮等术前准观察患者病情变通知患者2护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时后禁食术后心理与生活护入院护理评工□□有,原因病□□有,原因□□有,原因11变122记2护签医签名住院第5-8天住院第4-5住院第天9-12天时间(出院日)日)2-4(术后第日)1(术后第上级医师查上级医师查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及伤口评估,明确是否观察病情变完成常规病历书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完成常规病历书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引流注意引流出院证明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拔除导尿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可拔除导尿事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全二级护一级护半流质或者普食(根据情况禁性生活及盆流停引流记抗生出院带可停留置导停留置导尿临时医嘱临时医嘱换换复查相关检验(血、尿常酌情使用止吐、止痛药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其他特殊医观察患者情主观察患者情指导患者术后康护术后心理与生活护出院宣术后心理与生活护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工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有,原因□有,原因病□□有,原因11变12记22护签医签名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妇科检查提示。
2.盆腔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27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血清肿瘤标记物;(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 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285〕2004医发〔.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则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4.二、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宫颈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宫颈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ICD-10:C53)Ⅰa2期-Ⅱa期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1.病史: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阴道流血等。
2.妇科检查提示。
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3.(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The Third Edition)1.手术方式:根治性全子宫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手术途径:开腹或经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3 宫颈癌疾病编码。
分期:Ⅰa2期-Ⅱa期(肿瘤>4cm,已完成术前辅助治疗者)。
3.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片,心电图。
X)盆、腹腔超声,胸部4(.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肿瘤标记物(血SCC或血CA125等),盆腔CT或MRI,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2.术后用药:酌情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
3.拔除导尿管后需测残余尿量。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